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Ηermit∵(FΟΤ),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珲春]边城故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21 09:53:04 2005), 转信
这里是珲春市春化镇一条普通的小路,这条小路今天已经杂草丛生,无人行走,然而在本世纪初,最早的中俄边贸却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当时主要是去俄罗斯的海参崴、毛口崴做生意,所以当地人把去俄罗斯做生意,也叫做“跑崴子”。
当年的珲春人就是从这里赶着马车把珲春盛产的貂皮、人参、黄金,带到俄罗斯,换回了那里的海带、海参和盐等海产品。
如今,依然有很多珲春人去俄罗斯“跑崴子”,也有很多俄罗斯边民到中国珲春采购商品。在珲春市最繁华的商贸区,俄罗斯人是最主要的购买者;每天都有大量的俄罗斯人成箱成包地购买中国的服装和鞋袜。
珲春是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个边陲城市。由于紧邻俄罗斯和朝鲜,珲春与两国跨边境的往来十分频繁。
这座横跨图们江的圈河大桥就是珲春最大的对朝口岸——圈河口岸所在地。大桥以中间为界,中朝各拥有一半。桥对面就是朝鲜目前惟一正式开放的经济特区——罗先特区。
1938年圈河大桥建成以后,附近圈河村很多人都去对岸做过小生意。我们在圈河村见到了84岁的郭万禄老人,谈起当年大桥刚修好的情景,老人历历在目 。
走在桥上,郭万禄老人向我们讲起了很多往事。“圈河大桥修好以后,起初没有任何关卡,珲春的边民们不但经常和对岸的亲戚走动,而且还用新鲜蔬菜、土特产换取朝鲜的海产品,朝鲜的边民也顶着鱼虾来珲春换回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以后。今天,因为缺少化肥,朝鲜农作物长的都不太好,不过倒是地道的绿色食品。朝鲜海域产的海蟹,个头都非常大。自从与中国通市以来,海产品价格被中国商人炒翻了几倍。
圈河大桥,就像一条纽带,连接着中朝两国边民的贸易往来。《珲春乡土志》记载:中朝两国之间的民间贸易早在300多年前的清代就已经存在了。这张照片是珲春的上甩弯子渡口,中朝边民最初的交易就是乘这样的木筏到对岸完成的。
中朝边境的甩弯子大桥已经废弃很久了,据说桥是当年日本人为了战争需要而修的,战争结束后又炸毁了大桥。现在,当地人们已经把它作为一个晾晒粮食的场地。大桥虽然废弃了,中朝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延续。从以货易货的互市贸易到今天繁忙的贸易往来,边民们的贸易形式在不断增加,贸易额也在不断增长。
珲春不但是一个跨国贸易的集散地,还是一个汉族、朝鲜族和满族融合居住的城市。热闹繁华的商业城,充满异域风情的店铺,中韩文混用的招牌,构成了这个边陲小城独特的风景。
这里是珲春医院院子一座普通的老房子,每天来往的人们很少有人对这座不起眼的房子多看几眼,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
1909年,这所老房子是清政府在吉林省设置的第一个海关——珲春海关。当时的珲春海关规模很大,还下辖了八个分关:长岭子分所、雕龙碑分卡、凉水泉子分卡、大肚川分卡、下甸子分卡、上甩弯子分卡、九沙坪分卡、火狐狸分所。
照片上这块旧海关奠基石,依然还能让人们记起当年珲春边贸的繁华。据《珲春市志》记载,晚清时期,珲春海关十年间征收的一百一十七万两税银,全部被当时的清政府用做赔款担保,进了外国人的腰包。
由于珲春边贸日益繁荣的需要,2004年10月珲春新海关落成。新海关对面的珲春职业高中从1988年开始还专门开办了俄语班,培养俄语人才,有很多人慕名来职高学习俄语。和其他城市的职业高中不同的是,在珲春职高学习两年俄语后,学生们还可以在俄罗斯海参崴的实习基地继续学习。
海参崴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俄罗斯远东的旅游圣地和著名的军港,距离珲春直线距离181公里。 1860年以前,海参崴曾经是中国的国土,因盛产海参而得名。
这里就是珲春职业高中在俄罗斯的实习基地海参崴第九职业中专。赵亚莉曾经当过珲春职高的俄语老师,当年她曾经带着学生来这里实习,她也是我们随行的翻译,所以和学校的老师非常熟悉。
这个和赵亚莉亲切拥抱的人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阿列克山德拉·格里高里奇。校长告诉我们,学生们在学校学习认真,收获很大。
如今,珲春职高的学生们不但在这里上俄语课,课后还经常和俄罗斯同学一起进行体育活动,他们最爱比试的是掰手腕。
在海参崴,珲春职高的学生还创造了很多让人想不到的奇迹。这是海参崴一个叫体育市场的大集贸市场,市场就是从职高学生摆地摊开始慢慢形成,逐渐扩大的。这些价廉物美、货真价实的商品就成了俄罗斯人的生活首选。
王学琴是1994年珲春职业高中毕业的。这个琳琅满目的大摊位就是她的,像这样的摊位王学琴还有两个。从摆小摊开始,王学琴已经在海参崴做了七八年贸易,由于信誉好,价格公道,有很多回头客。 几年过去了,王学琴不但学会了流利的俄语,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支点。今天像王学琴这样的珲春人遍布海参崴。
这里是海参崴的海运码头,原来是海参崴的军用码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就坐落在这儿。这些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军港也有商船停靠,“东春号”就是其中一艘。
“东春航线”是一条海陆联运的国际航线,航线是从中国的珲春,经过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海参崴,然后到韩国的束草。从图上可以看到,珲春没有自己的海岸线。
为了拉近珲春和日本海周遍贸易往来的距离,珲春人选择“借港出海”:就是借距离珲春71公里的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出海,让东北三省更多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品进入韩国和俄罗斯市场。
东春航线的开通,由于简化了通关手续,又很经济,所以有很多俄罗斯客商就经常坐这艘船到韩国和中国的珲春经商。
我们听说东春号的中方总经理是珲春人,而且经历传奇。所以我们准备乘“东春号”从海参崴的海运码头到俄罗斯的另一个军港扎鲁比诺,做一次大约四个半小时的航行。
由于我们航行的起点和终点是俄罗斯的军港,俄罗斯军方规定,船不离港,禁止一切拍摄活动。所以我们没有能拍到客商繁忙地运货上船和卸货的镜头。
然而下面这组数据却告诉我们,东春航线2000年4月开通以来,已经成功地运行了565个航次,运送了二十二万五千多名旅客,两万多个集装箱。为整个环日本海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说起“东春号”珲春人总是无比自豪,而说起“东春号”的中方总经理朴贤基更有人赞叹不已。看着离开海参崴码头的“东春号”,站在甲板上的朴贤基,踌躇满志。
采访:朴贤基 珲春东春运输服务公司中方总经理
“珲春离日本海很近,图们江口离日本海不到十公里,这么大距离的地方守着这么大的海,珲春人出不去,我们没有拥有自己的航线。我是从小开始就做梦,能不能有朝一日珲春人、吉林人、中国人开辟自己的航线,坐船走出日本海,走出世界。”
为了完成“借港出海”的使命,担任过珲春市政府秘书长的朴贤基,不知跑了多少路,不知受了多少非议。而就是这条航线还曾经引起了中、韩、俄三个国家五位元首的关注。 经过九年努力终于开通了这条特殊航线。
中午12点半,经过四个小时航行,“东春号”到达了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口,我们短暂的航行结束了。告别时,朴贤基告诉我们,东春号很快就要更换更先进的轮船了。我们祝愿“东春号”一路走好。
斯拉夫扬卡是俄罗斯哈桑区政府所在地,从扎鲁比诺港口到这儿只要一小时车程。斯拉夫扬卡是一个有一万七千多人的小镇,这儿也有很多经商的珲春人。
提起珲春人崔松海,斯拉夫扬卡的居民都很熟悉。崔松海是珲春经济合作区驻俄罗斯办事处主任。当主任五年来,热情的老崔为了朋友总有办不完的事情。每次回国,老崔不但要办为俄罗斯客商联系开化工厂、金矿这样的大事,还要为开小理发店的朋友办买理发工具这样的小事。
位于斯拉夫扬卡中心地段的龙海大酒店就是老崔牵线搭桥的得意之作。酒店是由珲春人郭宝华和俄罗斯人别加合资的一个项目。每当夜幕降临,小镇的居民总爱到这里舞上一曲。
四年前,郭宝华认识了俄罗斯哈桑区的杜马别加。两家的兄弟姐妹都很多,仅别加就有12个兄妹,两家经常像亲戚一样走动。他们看起来不象合作伙伴,倒更像亲兄弟。
龙海酒店虽然刚开张不久,生意却十分火暴。南来北往的客人都爱来这里下榻,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酒店里有很多员工,都来自珲春。她们不仅语言流利,服务也非常周到。这个叫刘亚男的女孩就是去年才从珲春职高毕业的,今天她正在为酒店采买东西,俄罗斯人爱吃的辣椒她买的最多。
郭宝华和别加兄弟经常有愉快的聚会。在斯拉夫扬卡,我们赶上了他们在海边的一次野餐。两家虽然是合作伙伴,但是做生意时从来都是口头协商,也不立什么合同。分成方式也很独特:只要在俄罗斯,无论两家做什么生意,一律都是五五分成。
他们的合作关系就在这样的聚会中越来越融洽,也越来越稳固。晚上是别加的小弟弟优拉的生日。男人送酒,女人送花,记者也入乡随俗,送上我们对主人的生日祝福。也送上我们对这对中俄合作伙伴的美好祝愿。
友谊促成了合作,合作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生活。在中俄边境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
炊烟袅袅的朝鲜村庄,悠闲安静的俄罗斯小镇。长长的日本海岸线,辽阔而秀美的边境风景。珲春,这个一眼望三国的边陲小城,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印象总是挥之不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