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大连]蓝色大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6 09:36:35 2004), 站内信件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大连
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大连土地面积 12,573平方公里,海岸
线长 1906公里,人口 534万。
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旅顺老铁山,修建于1892年的铁山灯塔,位于黄、渤海的分界线上
。潮起潮落,月圆月缺,一百多年来,铁山灯塔屹立在这“陆地到此结束,海洋从此开始
”的地方,送走了无数南来北往的渔船。
大连三面环海,滩涂辽阔,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把收获潮汐送来的鱼蚌虾蟹称
作“赶海”。
大连拥有19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对于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来说,“靠山吃山,靠海吃
海”,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
邵德堂,是金石滩河嘴子村人,在海上漂泊了几十年的他的眼中,大海就是他蓝色的
土地。十几年前,随着渔场的缩减,听惯了汹涌波涛声的邵德堂,结束了传统的海上渔民
生活,开始另谋生计。
邵德堂生活的金石滩,被誉为“神力雕塑公园”和“海洋地质博物馆”。有人说,这
里的石头比金子还要贵重,九亿年的地质演化,造就了神奇的礁石、沙滩和大量的古生物
化石,各种海蚀岸、海蚀洞、海蚀柱,仿佛被神秘之手瞬间凝固,永远留在了海天之间。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院地学部主席、世界地学权威柯劳德教授慕名探访金石滩
,发现了这里的龟裂石是目前世界上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时间
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震旦纪。
1992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从此,金石滩的神奇与
美丽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在金石滩的河嘴子村,离海边最近的房子就是邵德堂的家。十年前,当金石滩旅游度
假区开始建设时,老邵一家正在经营近海养殖,他在祖辈留下的百年老宅旁边盖起了这座
二层小楼。虽然上岸了,邵德堂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海,还是要靠海吃海,他利用自家的楼
房做起了“吃海、玩海”的家庭旅游生意。
金石滩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距大连50公里,三面环海,陆地面积62平方
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清洁的海水、美丽的沙滩、充足的阳光和茂密的林木使这里成为
理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金石滩不光有神奇的礁岩,还有4.5公里长的全国最大的海水浴
场。蓝色的海水清澈见底,沙软滩平的海滩是开展海水浴、海上和沙滩各种娱乐和运动的
理想场所。
金石高尔夫球场,有7条球道被列入全世界100个最佳球道之中,其中7号球道被专家称
为"天下第一道",极具高难度挑战性。 球场于1999年被美国高尔夫球协会评为全球会员球
场的第六名, 同时被国际奥委会指定为亚洲区主赛场之一。
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十几年前,独具慧眼的人们发现了满藏金银的金石滩。十几
年后的今天,金石滩已是金银满地,魅力无限,在这里人们尽情享受着沙滩、海水和阳光
。
大连,这座美丽的城市,因为大海的滋润变得新鲜而充满活力。大连人爱大海,而大
海也给大连人带来了浪漫的情趣。
夏冰,上海大学计算机系毕业,这个酷爱户外运动的小伙子,现在是大连老虎滩极地
海洋动物馆的驯养师。一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夏冰,收到了一家网络公司的录取通知书,
可那则极地馆招聘驯养师的启事,却把他的心揪向了海洋。那些可爱的海豹和白鲸,吸引
着夏冰来到了极地海洋馆。
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是大连人一个多年企盼的梦。被誉为北方明珠的大连,每年吸
引着数千万国内外宾客到这里来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保护
海洋,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大连兴建了这座集观赏展示、文化教育于
一体的极地海洋世界。人们可以在模拟的极地环境中看到来自南北极的北极熊、企鹅、象
形海豹,还有全球数量稀少的海獭。
海獭是惟一生活在海洋中的鼬类动物。它们体长约1米,重约20公斤,别看它贪玩好动
,它可是个高智商的家伙。
白鲸生活在北极圈内,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每天能吃50公斤左右的鲜鱼,属于鲸的一
种,白鲸身长近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寿命在30至40年。
在极地馆,作为驯养师的夏冰主要的工作就是训练白鲸“海娃”,朝夕相处之间,夏
冰与海娃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海娃的家在遥远的俄罗斯,自从来到大连,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吉祥物。大连的市民给
它起名为海娃,"海"代表了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人对海热爱的。在夏冰眼里海
娃并不算很聪明,不但要用手势、哨声和鱼来与它交流,更重要的是还要用心来交流,因
为它不但能听见你的声音,还能看懂你的眼神。
现在,夏冰已经跟海娃成了最好的朋友。还没结婚的夏冰跟别人说海娃是我的儿子,
一天看不见海娃,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每一天,夏冰和海娃互相把快乐传给了彼此,而
他俩又将更多的快乐带给了每一个来这里的人。
大海伴着大连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海给予了大连人强壮的体魄和开朗的性格,
对大海,大连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深深眷恋。
今年55岁的张毅,与大海搏击了一生,走遍了全世界的各大海洋。1969年,从水产学
校毕业上渔轮当水手才一年的张毅,在东海的一次捕捞中,意外地打上来一只非常漂亮的
大海螺,张毅爱不释手,把它带了回来。从此,张毅就与贝壳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毅就像
迷恋大海一样迷恋贝壳,收藏贝壳使他的生活充满情趣。张毅常常自己一个人和他心爱的
贝壳交流,在他看来,贝壳上不同的花纹就是大海赋予贝壳的语言。30多年过去了,张毅
已经拥有了全世界3000多种贝壳在收藏各类珍稀贝壳的同时,张毅还编辑了一本《世界贝
壳原色图鉴》。最让张毅感到欣慰的是:大连建成了中国第一座贝壳博物馆,那里面陈列
了他收藏的3000多种贝壳,从而实现了他贝壳个人收藏与社会共享的愿望。
和张毅一样,许兆滨也是个和大海打交道的人,他在大学学的是环境生物学,这个专
业使他对大海有一种近乎图腾的崇拜,虽说是在海边长大,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
海》这本书让他与大海真正结缘。毕业时,他选择了到海洋渔业公司工作。出于对大海的
特殊感情,他对世界各国的海洋生物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中国海洋专项集邮第
一人”。
由于工作关系,许兆滨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水产市场了如指掌。对于向大
海的索取,让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许兆滨说: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保护好环
境,留住一个和谐、富有、美丽的家园。对大海的特殊情感让许兆滨沉醉于海洋生物邮票
的收集,这15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近四万枚邮票,就是他对大海的梦想和回报。
大连建城虽仅百年,但大连人数千年滨海而居,海是大连人蓝色的家园,走向大海走
向世界,是大连人的理想和追求。
夏国忠不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儿时的海员梦让他从江苏来到了大连海事大学。几十
年过去了,他已经记不清教出了多少学生,培养了多少船长。最让他自豪的就是在教学船
做了十几年船长的经历。夏国忠的儿子夏航,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爱海、爱船,在海上漂
泊了十几年,两年前,夏航升为船长。
培养了夏家两代船长的大连海事大学,素有“中国航海家摇篮”之称。它的前身可以
追溯至1909年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今天,大连海事大学已发展成为航海技术、轮机
工程、远洋运输和海商法等学科有突出优势的综合性海事大学,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
的高等航海学府之一。联合国组织在此设立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世界海事大学在
此成立中国分校。
90年来,海事大学培养了各类高级航运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中国
航运事业和航海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放眼万里海疆:中国海运船长中80%出身这里。海
事大学,让航海家在这里认识大海,无数个船长、轮机长在此搏击风浪,从这里走出去的
一代代航海家是航海线上永不沉没的经纬。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7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