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极地跨越——墨西哥 观光旅游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pr 25 16:52:32 2004), 站内信件
观光旅游
埃尔塔欣古城简介:
埃尔塔欣古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韦拉克鲁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200千米。1
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布塔欣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785年
,西班牙人路易斯在韦拉克鲁斯州东部墨西哥湾沿岸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被植物掩盖了
500多年的埃尔塔欣神殿遗址。后来,考古学家又陆续在这里发现了埃尔塔欣古城的其他遗
址。考古学家推断,埃尔塔欣是由与古印第安玛雅人有血缘关系的瓦斯特克人建造的,建
城时间在公元800年-1200年之间。公元13世纪初,埃尔塔欣遭到破坏,后来被遗弃。埃尔
塔欣是为祭祀支配“闪电”、“飓风”的诸神而建立的宗教城市。埃尔塔欣遗址被分成三
处,即“小城市”、“大城市”,以及被称作“圆柱馆”的神殿金字塔所代表的“塔欣奇
克”。“小城市”里球类游戏场散布在各处。埃尔塔欣在当时是举行盛大球类游戏活动的
地方,而这种球类游戏是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在目前发掘出的17个球场中,最大最美的
是“南球场”。城中最著名的建筑是祭祀风雨诸神的壁龛金字塔,塔高约18米,底部周长
约36米。金字塔的东侧,建有直达顶部的很陡的石阶。壁龛金字塔上的365个壁龛,很容易
让人联想到整座金字塔与日历有关。
莫雷利亚历史名城简介:
莫雷利亚历史名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以西约240千米。1
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雷利亚历史名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雷
利亚始建于西班牙殖民统治时代,坐落在墨西哥中部阿纳瓦克高原南端,是连结首都墨西
哥城和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的中间站。城市的中央广场周围,排列着许多用泛红
的粗岩为建材的红色建筑物。
莫雷利亚是墨西哥境内西班牙殖民城市中最古老的一个,城中保留着许多壮观的巴洛
克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圣弗朗西斯大教堂建于1546年,教堂内部采用当时流行的
一种纤细而又复杂的装饰技法。圣尼古拉斯神学院建于1580年,被认为是美洲最古老的学
校之一。另外,城中还保留着美洲最早的音乐学校——拉斯·洛萨斯音乐学校。城中最重
要的纪念性建筑是巴洛克式大教堂。据说,建造这座大教堂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大教堂的
外形非常壮观,内部装饰是新古典样式。大教堂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纯银的洗礼盘和1903年
德国制造的风琴,而用甘蔗粉制作的基督像更是举世闻名。这座基督像头上的皇冠用纯金
做成,是当年西班牙国王菲利二世赠送的。
莫雷利亚是墨西哥独立战争领导人、民族英雄莫雷洛斯的诞生地。为了纪念莫雷洛斯
,1828年城市改名为“莫雷利亚”。现在城中有两处近代建筑都因莫雷洛斯而闻名,一处
是科累黑德拉大道上的莫雷洛斯出生地,一处是1801年被莫雷洛斯购买,后来被称做“莫
雷洛斯之家”的博物馆。
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简介:
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位于墨西哥东南的恰帕斯州。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
面积约17平方千米,潮湿多雨,原始森林遍布,树木高达30多米,野生动物大多是中美洲
特有的品种。公元前1世纪,帕伦克古城就已是美洲著名的城市。公元600-700年间,城市
发展达到顶峰,神庙、宫殿、广场、居宅等建筑,构成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城内主要建筑
有1座王宫和5座神庙。王宫建在梯形平台上,周围建有4座面积不等的庭院,宫内装饰着华
丽的壁画和雕刻。奥托罗姆河缓缓穿过市中心,河上建造了一座长约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
。令人不解的是,公元800年左右,帕伦克城的建设突然停止了。公元10世纪,这座古城消
失在热带森林中,直到公元18世纪中期遗址才被发现。
普埃布拉历史名城简介:
普埃布拉历史名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普埃布拉州。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普
埃布拉历史名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普埃布拉城建于1531年,是一座
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的城市。市中心广场上的普埃布拉天主教堂,是当地最大的教堂。传说
在建这座教堂时,墙刚砌好就无缘无故地倒塌了,两位天使闻讯降临,每天晚上守卫着教
堂,终于使工程顺利完成。为了感谢天使,人们把普埃布拉城称为“天使之城”。耶稣会
教堂内,埋葬着一位被海盗劫持到墨西哥的中国公主,教堂圣器室内悬挂着一块匾上,记
载着她曲折的经历、与当地人民建立亲密友谊的史实。城中的一座博物馆里,收藏有美洲
殖民时期最早的整幅壁画。普埃布拉城西12千米处的乔卢拉镇,公元16世纪以前是土著的
宗教祭祀中心,阿兹特克人建造的金字塔羽蛇神庙,以及各种祭台等宗教建筑,至今保存
完好。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简介: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奇
琴伊察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奇琴伊察城始建于公元5世纪,公
元11世纪-13世纪发展达到顶峰。著名建筑是库库尔坎金字塔和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金字塔
高达24米,塔的每边都有91级台阶,加上顶部的平台,共有台阶365级,代表玛雅太阳历中
的一年。石阶两边,有雕刻成巨蛇形的石砌栏杆。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高6米,内部使用了羽
蛇形状的石柱装饰。库库尔坎金字塔以西,有一座虎庙。虎庙得名于寺庙顶部一座老虎造
型的雕像,庙内有一幅描绘城市争夺战的壁画。
古城的主要水源是圣井。圣井是一座泉水池,水深21米,有一个石砌阶梯通往水池。
古城遗址中最漂亮的建筑是尼庵。尼庵的主体耸立在一个10米高的平台上,北面有宽17米
的大石阶梯。尼庵对面的厅室是部落首脑的居室,门框上刻满了象形文学。
萨卡特卡斯历史名城简介:
萨卡特卡斯历史名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萨卡特卡斯州,距首都墨西哥城西北约530千
米。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卡斯卡斯历史名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
录》。萨卡特卡斯坐落在阿纳瓦克高原北端的狭窄谷地中,海拔约2500米。在几座银矿和
冶炼厂之间,有3条漂亮的马路和山谷并行。1548年,弗昂·德·托洛萨在萨卡特卡斯寻找
到了第一个银矿山圣贝尔纳贝,接着又相继发现了贝塔格兰德、帕奴科等银矿。1550年,
这里开采的银矿已达34处。因此人们将萨卡特卡斯及瓜纳华托与墨西哥城相联的路称为“
银之路”。
萨卡特卡斯大教堂,是墨西哥特有的土著风格与基督教风格完美结合的典范,内部新
古典样式的美丽装饰遭到内战的破坏,现已荡然无存,圣多明各教堂,外形简朴,内部藏
有8个黄金制作的祭坛屏风和公元18世纪的珍贵绘画。萨卡特卡斯附近的瓜达卢佩修道院,
是公元18世纪墨西哥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建于1707年,内部由金箔装饰的“圣母礼拜堂
”,华丽典雅,是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杰作。萨卡特卡斯最美的民间建筑,是现今的州政府
官邸。这座建于公元18世纪的两层小楼,曾经是矿山主的私宅,正面是铁制装饰的平台。
萨卡特卡斯城中还有两处别致的公元18世纪的建筑物:一处是使用到1921年的引水桥,它
可以将饮用水从埃尔克勃的水井引到独立广场;另一处是冈萨雷斯·奥尔特哥集市,这是
一座罕见的铁结构的建筑物。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简介: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将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弗朗西斯科山在下
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中部,这里大部分是险峻的岩石山地和荒凉的沙漠地带,常年干燥高温
,尘土飞扬。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
且保存完好。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这里地势险峻,人迹罕至。作品形
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
等。在岩画中经常可以看见携带武器的人,据推测,描绘的可能是战斗或狩猎场景。动物
中有美洲狮、大山猫、鹿、龟、鱼等,有好几种动物早就在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销声匿迹。
这些有岩画的洞窟不仅是居所,也是祭祀场所,有的还是捕获动物的陷阱。岩画的创作者
都拥有令人惊叹的高超技术,背景的涂底、轮廓线和阴影的添加都产生了非凡的效果。岩
画上的颜料是用碎火山岩制成的。
瓦哈卡历史区和阿尔万山的考古遗址简介:
瓦哈卡历史区和阿尔万山的考古遗址,位于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州,距首都墨西哥城
东南约360千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瓦哈卡历史区和阿尔万山的考古遗址作为文
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尔万山坐落在瓦哈卡城西部约10千米的瓦哈卡溪谷中
,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古印第安人奥尔梅卡族就在这里建城作为祭祀场
所。后来,这里修建了坟墓、金字塔状神殿等宏伟建筑。米斯特克族征服瓦哈卡溪谷后,
将这里作为他们的墓地。阿兹特克人又征服了这一地区,一直到公元15世纪末被西班牙人
征服。阿尔万山的中心有一块占地42平方千米的平地,平地周围有金字塔形神殿、球类游
戏场、天文台等古建筑。精心建造的墓室里绘有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并有大量的陪葬品。
瓦哈卡城是墨西哥最美的城市。1521年,瓦哈尔城落入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西班牙殖民者
将城市布局设计成棋盘状。瓦哈卡城中心是索卡洛中央广场,广场上的圣多明各大教堂始
建于1535年,大教堂两座35米高的钟楼是瓦哈卡城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城中著名的建筑还
有法雷斯居住过的地方——总统之家、科尔蒂斯居住过的地方——征服者之家、科尔蒂斯
居住过的地方——征服者之家,以及建于1901年的马克多尼亚·德阿尔卡拉剧场。
乌斯马尔古城遗址简介:
乌斯马尔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乌
斯马尔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乌斯马尔古城是公元600年-900年
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早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居住。文化
和经济的交流,使乌斯马尔发展成为尤卡坦半岛北部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10世
纪末,乌斯马尔与奇琴伊察、玛雅潘两城联盟,因而更加繁荣。1194年,玛雅潘占领乌斯
马尔之后,城市逐渐衰落,公元15世纪末被废弃。乌斯马尔古城东西长约600米,南北长约
1000米,建筑雄伟而富于变化。古城的建设者继承了玛雅文化的传统,把重要建筑物建在
一条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是南神殿、鸽子宫,以及一个由4座建筑围成的广
场。鸽子宫东面是大金字塔,东北面是总督宫。总督宫基台上的西北角建有乌龟宫,北面
是球场、祭司住所和魔术师金字塔。魔术师金字塔包括有5座神殿,它的底面呈椭圆形,长
径70米,短径50米,高达26米。塔的边缘呈圆弧状。金字塔的建设从公元6世纪开始到公元
11世纪结束,融合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