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河北的大院:腰山王氏庄园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May 9 21:56:10 2004)
以前,曾写过一个游记,介绍天津杨柳青有个石家大院,再后来听朋友说,当年10块
的门票如今已经涨到了20块,2月去了河北涉县考察了一个江家大院,星期天,看着天气不
错,我又到北京西站乘火车去河北保定市,去看看腰山王氏庄园。
在中国王姓是个大姓,再加上山西省灵石的王家大院继乔家大院后更加为大众所知,
所以,河北这个王家大院就命名为“王氏庄园”呵呵,这是我的猜想了。
保定市下面原来有个县,叫完县,因为历史上曾经叫完州,后来地名更改就变成了完
县,但是,好像很多人都觉得实在不好听,毕竟在中国的汉字里,谐音和暇想总是无法回
避的,后来,完县就有了个新的名字--顺平县,是呀,一个人一生顺利平安,比什么都
重要,美好的期望放在这里,也希望顺平县的发展能更上一层楼,毕竟这里是革命老区,
经济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
“王氏庄园”就坐落在顺平县境内的腰山镇南腰山村,始建于清 顺治初年,是王氏先
祖王希衮所建,王锡衮原籍辽宁铁岭,清顺治初年随 军入 关 受封南腰山村定居,跑马圈
地开始建造庄园。王锡衮退 役后开始经商,创办的“和”字号遍及全国,这为修建庄园提
供了雄厚财力。“王氏庄园”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大地主兼巨商的豪门巨
宅,
庄园占地279亩,原有50多套宅院、500余间房屋;现存65亩,房屋163间,房屋由北往
南依次为北园、中园、南园和场园。
庄园主要建筑布局成四方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内有东西排列四合院两排
,四合院各院前后贯通,左右相连。整座建筑以灰色调为主,古朴大方,给人以庄重典雅
的感觉。
南园在整个庄园的最南部,也是庄园现有的主要景观。一条内街将南园分为南北两院
。南院当年是主人的场院,建有粮仓、店铺、账房、收租院、车马院等,北院为住院建筑
区,也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庄园。
南园沿街高墙坐北朝南开有正门、侧门各两个,墙内宅院分为东路“梦和堂”、中路
“仁和堂”两部分。当年,平日只由两侧门进出,只有遇重大活动时,才打开正门,大显
排场。站到仁和堂正门,你会看到四进正院9个门全在一条纵轴线上,一进院落的所有门廊
则全在一条横轴线上,在这里四下看去,你会明白什么叫“庭院深深深几许”。
腰山王氏家 族的发 迹,几百年来,众说纷纭,有的说腰山王氏家族的发迹是跑马占
圈得来的,有的说是王氏第四代族人王佩上腰山村北雾山刨荆根,刨出了大量金银宝贝。
王氏庄园建筑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她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有砖雕、石雕和木雕,
内容全部以“福、禄、寿”为主题,通过所雕物体的谐音来组成吉祥的祝福。在王锡衮的
住处仁和堂,二进院砖雕十分出色,正厅西墀头砖雕是人物、牡丹、桂圆、狮子和金钱豹
,营造的是动物和人和谐相处、大富贵、大团圆的极乐境界,下边角柱雕刻有13个小动物
,上部有“马上封 侯”、“辈辈封 侯”,下部有老虎、金钱豹、壁虎、白菜、蝈蝈,意
为倾国之财,松树上雕刻出了质感,松针阴阳相背,异常讲究;正厅东墀头砖雕,有人正
在拉弓射箭,有公鸡正在打鸣,意为功成名就,下边角柱石雕刻有“三羊开泰”。
有关建筑专家考察后认为,王氏庄园属于北方四合院范畴,仿北京王爷府建造的,它
既不同于山西乔家大院,又不同于广东客家民居。王氏庄园建筑技巧也很高超,譬如说磨
砖对缝的运用,当年磨砖要求外大里小,里面抹灰,外面严丝合缝,为了粘结牢固,白灰
膏里还掺入了鸡蛋清和糯米汁。仁和堂正门对面的大照壁,就全部是磨砖对缝的工艺,长
约9米,这么大的照壁在中 国北方的民居中十分罕见。这里还是一部近代史的直观教科书
,王氏家族和庄园的兴衰,折射了一个时 代和一个民 族的兴衰;这里还是一座不折不扣
的民俗博物馆,房屋建制、装饰运用、生活场景,都凸显了封 建 社会大 家 族的礼教习
俗。
中 央 电视 台热播的电视剧《天下粮仓》每集结尾都打着“保定顺平腰山王氏庄
园”的字幕。王氏庄园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外景地,电影《大决战》、《风云初记》和电视
剧《青春之歌》、《野 火春 风斗 古城》等剧组也都在这里拍摄过镜头。
民居是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综合的人文产物,各地保留下来的各个历史时
期的民居,是这一地区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活化石,它整合了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美术、
雕塑、宗教文化、审美取向、风土民情等要素的一个综合体。现在这些民居有的已经开始
坍塌,有的已毁去大半,还有的干脆就被拆除。但是即便是残了、破了、倒了、碎了,也
仍可看出她们曾经的美丽和尊严。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