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晚上站庆喽),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呼伦贝尔]永远的鄂温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7 13:30:50 2004), 站内信件


  【洪涛】我们知道,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他们分别
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今天我们呼伦贝尔行,
将带您走进大兴安岭,走进呼伦贝尔草原,一起去认识一下,生活在那里的鄂温克人,说
到鄂温克族人,今天到我们演播室做客的嘉宾,就是来自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作家,乌
热尔图先生。欢迎您, 

  【洪涛】说到鄂温克族,他的人口仅有2万多人,人口很少,但我们知道他是个历史悠
久的古老民族。 

  【乌热尔图】:历史悠久是它的一个特点,另外它在历史上有多次的迁徙,另外,鄂
温克族它的分布地域广阔,以鄂温克自称的人目前在地球上大体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在
俄罗斯,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呼伦贝尔的鄂温克人他有三部分人组
成,一部分被称为索伦鄂温克人,另外还有一部分还被为通古斯鄂温克人,还有一部分人
数不多的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这三部分鄂温克人在方言上有一点小的差别,在生活方式
上、生产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洪涛】据我所知,大兴安岭南麓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人,在三百年以前,就移居到
呼伦贝尔草原来居住了,也就是今天的鄂温克旗境内。 

  鄂温克草原是一片绿色的净土,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人以牧业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今天的鄂温克旗牧民们,已经冲破了单一畜牧业的自然经济,实现了安居轮牧,并向种、
养、加结合牧工商、牧科教一体化的畜牧业发展。 

  虽然草地鄂温克人离祖先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了,但是他们也在用新的生活延续着鄂
温克人的历史。 

  那日哈吉德老人今年75岁了,他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这里是他们的夏营
盘。鄂温克牧民居住的毡包拆装方便,适合游牧生活。毡包的外层是用柳条围护的,这样
能够适应鄂温克草原多雨的气候。 

  今天,那日哈吉德的三儿子那木拉给老人带来一个好消息:他的女儿萨日娜今年考上
了大学。 

  喜欢唱歌的萨日娜考上了艺术学院的长调系,还录制了一盘个人专辑 ,这让老人哈吉
德和他的老伴由衷的高兴,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孩子身上。 

  在鄂温克草原上,牧民们过着安定、祥和的日子。 

  今年夏天,鄂温克草原风调雨顺,那日哈吉德老人家中也是喜事不断,他的大儿子那
日扎日格乐的女儿赛依娜也考上了大学, 这个普通的牧民家里,现在已经有三个大学生了


  今天,那日哈吉德老人的大儿子那日扎日格乐,准备为上大学的女儿庆祝。按照传统
,主人准备了茶、酒和“全羊”,“全羊”即煮整羊肉,是鄂温克草原上最实惠的食品,
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最高礼节。 

  “有烟火的房屋才有人进来,有枝头的树才有鸟儿栖息”。这是鄂温克草原上流传着
一句古老的谚语,今天,鄂温克草原上的牧民依然延续着淳朴的民风,他们认为家里来客
人是吉利的事情。 

  那日扎日格乐家今天来了很多客人,听到孩子上大学的消息,亲戚朋友们都赶来祝贺
。 

  鄂温克草原上牧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发展着。那日哈吉德老人亲眼目睹了草原的变化
,也欣然接受了这变化,过去是骑马过山岗,现在是坐车进城市,象哈吉德一样,在鄂温
克草原上,几乎每家都有摩托车、 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那日哈吉德老人的大儿子那日
扎日格乐还在旗里买了一套房子,老人在清闲的时候也会去住两天,享受一下现代生活的
方便和舒适。 

  鄂温克草原的发展,对于鄂温克人来说是深刻的。时空叠加的岁月,让鄂温克走完了
战争、分散和部落大迁徙的历史,现在他们的生活和鄂温克草原的绿色交织在一起。绿色
是清澈透明的生命,是鄂温克人性格内涵的律动;绿色是顽强生长的力量,是鄂温克民族
精神和民族气质的美;绿色是鄂温克人的欢乐和祝福,他们像奔腾不息的河流,一路欢腾
,伸向远方。 

  【洪涛】刚才我们看到了鄂温克牧民的生活现状,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发展很大,尤其
是老人在鄂温克旗的家和城市里是没什么两样的,我想问问您,鄂温克是什么意思? 

  【乌热尔图:作家】鄂温克这个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一种我觉得比较贴切的解释
,鄂温克这个古老的含义是翻花的泉水。 

  【洪涛】:翻腾着浪花的泉水。 

  【乌热尔图:作家】:按照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族起源的方向是在乌苏里江的上
游地区,在那儿起源的。从那儿起源以后,向西北方向迁徙,在他们迁徙的过程中,有一
部分鄂温克人学会了种植农业,有一部分人学会了畜牧业,有一部分人保持他的狩猎养驯
鹿的文化传统。 

  
 
  
  鄂温克族的另一个分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生活在茫茫的大兴安岭深处,他们从
未离开过森林,始终从事着游猎生产。他们的住房就是用落叶松杆搭成的“撮罗子”。这
种简单的圆锥形帐幕,适合于猎民因追逐出没无常的野兽,而过漂泊游动的生活。 

  在这山高林密的特殊环境中,鄂温克猎民饲养着在中国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驯鹿。敖
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驯鹿的惟一产地,鄂温克猎民是驯鹿惟一的饲养者。 

  驯鹿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神兽”的美称,《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
,便是驯鹿的化身。 

  玛丽亚索老人是敖鲁古雅仅有的20多户猎民之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已有30
0多年了,现在他们仍然以原始的方法饲养着自己的驯鹿。 

  每年5月下旬至7月末是锯鹿茸的季节。驯鹿不论公母,都生茸角。驯鹿乳、肉营养价
值较高,皮可以制成革,而鹿茸、尾、鞭、筋均可入药,是鄂温克猎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之
一。鄂温克猎民的主要食品有面食和肉食,驯鹿奶茶和驯鹿奶是他们常年的必备饮料。 


  这种“格列巴”是鄂温克人常吃的面食,他们将和好的面自然发酵后,放到平锅里烙
熟。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以这种“格列巴”作为最主要的主食。 

  鄂温克猎民何时才开始使用铁器,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但是鄂温克猎民所使用的鱼叉
、弓箭、扎枪、地箭、砍树刀等铁器,质量是相当好的。他们在打制铁器时,用木炭作为
燃料,并用自己制造的一种非常灵巧的狍皮箱鼓风。打铁一般都在春天或秋天的时候,每
到打铁季节,猎民就把火堆选在安全可靠的地点,直到打完铁器才熄灭,认为这样打出的
工具才是好的,打铁时更不许女人接近,认为如果女人接近就打不出好的铁具。 

  但是鄂温克女人们使用刀具却是非常灵活的,70多岁的玛丽亚索老人,还一直用刀子
裁剪动物皮毛,她将动物皮毛的下脚料拼凑起来,缝制一些生活用具和饰物。 

  这个小书包大概用了6种动物的皮毛,没想到在古朴中竟然透着时尚的元素。 

  今天,生活在敖鲁古雅的猎民,并不像过去那样游猎于深山中,很少与外界接触,他
们也开始走出森林,了解外面的世界。 

  大自然中最神秘的莫过于森林,而在森林中最神秘的莫过于这支古老的“使鹿民族”
了。这个生活在山林里的古老民族,把历史深刻在寂静的群山里,把记忆收藏在森林的年
轮中。如果他们放歌,那歌声一定会凝重而悠远,象是黎明过后的早霞,转瞬就是明天。
 

  【洪涛】看刚才敖鲁古雅猎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依然还那么传统,透着古老的气息,
从他们那种生活状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鄂温克族的历史。 

  【乌热尔图】敖鲁古雅这部分鄂温克人,人数不多,只有二百多人,过去(他们)在
森林里一边游猎,一边养驯鹿。65年他们定居以后(狩猎)就变成了季节性的,后来逐步
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种游猎的比重大幅度减弱,因为自然环境不一样了,后来他
们就主要以饲养驯鹿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这部分人做
出了他们自己的贡献,但随着21世纪的到来,森林里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首先感觉到了这种生态环境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最近
我听说,敖鲁古雅乡址已经搬迁了,我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有去那里了,所以非常挂念他们
。 

  【洪涛】就在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搬迁的同时,鄂温克牧民也迎来了鄂温克族自治旗
成立45周年庆典。 

  从山林中走出来的鄂温克牧民,迎来了鄂温克自治旗成立45周年,在这四十五年里,
实现定居的鄂温克人再次谱写了新的历史,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草原上依然灵动着光芒
。 

  在草原上,有喜庆事儿的时候会举行那达慕,那日哈吉德老人的孩子们也都赶来参加
了。老人的二儿子还是一名不错的搏克手,他在搏克比赛的第一轮他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实
力。 

  鄂温克草原上的牧民,是鄂温克草原真正的主人,也是整个鄂温克民族发展的象征。
 

  融进现代文明的鄂温克牧民并没有忘记历史,他们把山林里的生活珍藏在博物馆里,
珍藏在永远的记忆里。 

  那达慕过后,那日哈吉德老人的女儿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旗里的博物馆。博物馆里陈
列的这些猎民生活图,是他们祖先传统游猎生活的写照。这些古老的狩猎工具也曾经陪伴
鄂温克人度过了沧桑岁月。对于鄂温克牧民来说 ,记忆中,有遥远的山林生活,更有鄂温
克人的无私和博爱,勇敢和无畏。 

  对于山林里的鄂温克猎民来说,搬迁是一次历史的选择,这也许是鄂温克“使鹿部落
”最后的迁徙了。从此,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就要离开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了。 

  在搬迁的头一天,林子里下了一场雨,象是森林对主人静静的告别。 

  雨后是森林最恬静的瞬间,玛丽亚索全家聚在一起,合拍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搬迁是个不小的工程,玛丽亚索一家人为搬迁的准备工作忙碌着,这些与猎民为伴的
驯鹿,也要随着猎民到新居点上生活了。 

  因为这些驯鹿还处于半野生状态,在搬迁前猎民们要从林子里把驯鹿找回来安置好。
 

  这些从未离开过森林的驯鹿,显然对自己的家依依不舍,猎民们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把
它们装上 

  玛丽亚索的儿子何协为搬迁忙碌了好多天了,虽然他对山下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
在离开的这一天他还是不禁流露出对山林的依恋。 

  鄂温克,这个古老的民族,象候鸟一样经历着部落迁徙的历史,而这次迁徙,将为鄂
温克人的狩猎文化,画上最终的标点。 

  鄂温克猎民的移民新村建在根河市区三车间 ,移民新村距离根河市区很近,这里基础
设施齐全,方便了猎民的就医和子女的入学。 

  猎民的新居点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驯鹿也有自己的新家了, 在移民新村里,猎民的生
活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大兴安岭,用博大宽厚的脊梁支撑起森林、支撑起蓝天、也支撑起北疆广阔雄浑的岁
月。鄂温克人用生存的追求抚摸着最初的森林和最原始的天空, 用坚强的臂膀托起了新的
生活和希望的明天。永远的鄂温克将永远生生不息。  

  【洪涛】:咱们今天的节目到这儿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您是鄂温
克人,又是研究鄂温克族的专家,那么您认为,在鄂温克人身上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 


  【乌热尔图】:鄂温克人或者是鄂温克民族他的突出品质应该说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
造就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具有这种品质。 

  【洪涛】:我相信有着这种品质的鄂温克人,无论面临怎样的选择,生活发生什么样
的变化,他们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生活。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