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宁夏]解读西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7 21:54:26 2004), 站内信件


  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以今天宁夏为中心出现了一个党项人建立的多民族国
家,史称西夏。二百年后,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神秘的国家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了诸
多待解的谜团……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古老民族如何迅速兴起?又是如何在经历了异常惨烈的抗争之后
,了无踪影,只留下散落的天书一般的文字? 

  在贺兰山东麓一片长十公里、宽五公里的广袤而狭长地带,一座连着一座的高大而奇
特的夯筑土堆被现代人称作东方金字塔。它们是西夏皇家陵园的遗迹。没有香火,没有祭
祀者的足迹。在经历了风雨和沧桑岁月后,墓主人曾经有过的权势和地位似乎早已被人们
遗忘。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年轻的学者从都市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戈壁,陪伴着这些荒
郊野冢,立志破解被称作天书的西夏文字——他就是李范文。   

  几十年后,一部沉甸甸的《夏汉字典》终于面世,它像阿里巴巴的咒语一样,为人们
开启了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 

  距今950多年前,在中国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活跃着一个精骑射、善征战的民
族——党项族。他们在“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方圆两万余里的
疆域上建立了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大夏国,与辽、宋、金鼎足而立,史称“
西夏”。 

  西夏王国自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立国,至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灭,建国189年,历经
十代君主。在历史的烽烟中,西夏以非凡的方略与毅力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开发、
稳定了西北边陲;以兼容开放的姿态,繁荣、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民族经济与文化。西夏王
国200年的崛起,不仅在于成就了辉煌的基业,还在于他促进了西北各民族的融合,为中国
的同一和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最早生活在青海和甘南一带的辽阔草原
,当时唐帝国将这些游牧部落就地安置。在与当地旧有的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交融中,党项
族人的生活方式逐步从游牧为主转变成农耕为主,并完成了从原始部落到封建制度的跨越
式转变。 

  以中原为中心的历代王朝对这支逐渐兴起的民族采取了宽抚的政策,先后以皇家姓氏
赐予其首领,唐赐姓李,宋赐姓赵。并封赏有加。到了宋代,经过不断向周边的开拓征战
,党项已经是一支雄踞一方的势力。公元1038年,一个叫元昊的党项首领决定摆脱对宋朝
的依附,建国称帝,定国号大夏,并定都于这片拥有农田河网的黄河岸边。 

  为了表现出与宋朝的不同,元昊脱去汉族服装,颁行秃发令,禁止使用汉人发式,命
令国人三日之内一律削发,不从者一律处死。同时,元昊废除宋朝赐予的汉姓,以“嵬名
”作为西夏皇族的姓。作为开国皇帝的元昊在与周边国家和部族的征战中也表现出了雄才
大略。 

  900年的风雨飘摇,辉煌一时的西夏文明终因为专史及史料的失散而久久封存于历史的
尘埃中。然而,当尘埃终于拂去,西夏——这颗曾被遗落的明珠又开始重现它动人的光彩
,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向这里,走近西夏这片神奇的土地…… 

  六盘山下,有一处著名的好水川战役遗址。在这里,西夏兵的一次伏击战曾使北宋军
队损失了上万将士。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举目四望,这里东有马嘴,西有石嘴泊,南北皆山
,好水河从东流来,河岸开阔,正是兵家设伏之地。 

  1041年2月,李元昊亲率10万大军准备攻取渭州(今平凉)。在向宋发动进攻时,元昊
了解宋军将领求胜心切,便设下引蛇出洞之计:他先派小股部队入寇,遇宋大军后即佯装
败北,仓皇撤退。宋军不知是计,即抛掉淄重,以数千轻骑追击,沿途夏军遗弃了不少马
匹、骆驼,宋军见状更是穷追不舍。进入好水川口后,宋军发现路上摆着不少封闭的泥盒
子,用手一拍,里面有跃动之声。士卒将盒砸开,装在里面的鸽子受惊腾起,直飞谷顶,
这正是宋军进入埋伏的信号。 

  夏军得到信号,十万人马一起从山头出击,将宋军压在谷地。元昊在山头以二丈多长
的鲍老旗作为指挥的标志。宋军向西旗指向西,宋军向东旗指向东,任宋军左冲右突,终
不得脱险,此战宋军死伤惨重。 

  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因对西夏作战不利而被贬官调职。面对塞外的秋风,忧虑的诗人
留下了这样的词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今天的银川市几乎是在西夏都城兴庆府的原址上兴建起来的。城区的西南部耸立着一
座古塔——承天寺塔。它是城区内仅存的与西夏有关的遗迹之一。 

  据说,这座古塔连同周围佛寺的兴建源于一个女人——元昊的皇后没藏氏。其实没藏
氏本不是皇后。元昊称帝后,立战功卓著的野利部落头领野利遇乞的妹妹为皇后,握有重
兵的野利家族在与大宋军队的对抗中多有建树,获得了很高的威望,疑心的元昊感到了威
胁。在战场上失利的大宋王朝正想除掉野利兄弟,使出离间计。元昊将计就计借此削弱了
野利的势力,与此同时,却将身为野利遇乞之妻的没藏氏接入宫中。不久,元昊又强夺太
子新娶的妃子,太子冲冠一怒,刺伤元昊。元昊不治身亡。 

  没藏氏的兄长没藏讹庞以相国的身份出面收拾残局,废野利皇后,处死太子,立没藏
氏之子为皇帝。国家政权落入国相没藏讹庞一族的手里。皇帝的被刺和皇后的废立,这看
似元昊自导自演的一系列荒唐闹剧,但是早已经超出了宫廷私事的范围,而是反映着党项
部族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经历了太不平凡的人生变故,面对年仅一岁就匆匆登基的小皇帝,此时,好佛的皇太
后没藏氏为保小皇帝“圣寿无疆”,建造起这座高塔。公元1055年,没藏太后派遣使臣到
宋朝求得一部《大藏经》,为收藏这部佛经,没藏皇太后征调民工数万人,围绕佛塔建造
了这座皇家寺院,并赐额“承天”。承天寺的建成是佛教在西夏兴盛的一个标志。一时间
,西夏国内广纳佛经,承天寺香火鼎盛,游人络绎不绝。随着佛教的兴起,西夏古国殷盛
的文化就掩藏在这些漫漫的宗教长卷中了…… 

  2003年6月,英藏黑水城文献经过整理面世。4000件文献以22本图片形式的巨册呈现在
人们面前。与俄藏黑水城文献相类似的是佛经占绝大多数,不同的是,较多的出现了世俗
文献。 

  这块《孙子兵法》的残片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现存的《孙子兵法》为明清以
来的版本,而西夏文《孙子兵法》代表了至少是宋及以前的版本。这块残片中注疏上的不
同之处对研究这部军事著作的产生和演变提供了宝贵材料。 

  今天,学者们借助语言工具可以不费力地了解西夏文献的内容。然而西夏文字的解读
却是经过了艰难的历程,从开始个别字的对译、试解文义,到析求语音、贯通语法,已经
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从事西夏研究的人才增加,西夏学出现了更加繁荣发展的局
面。随着西夏文重要字典《文海》和《音同》的翻译和研究,对西夏文字和语言的研究渐
次深入,已经达到能基本译释西夏文文献原文的水平。 

  西夏文字是仿照汉字而制成的。西夏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书颇重复”字体有草、
篆、隶、楷等。字体的构成,多采用汉字的会意法,也有和汉字相同的以类相从法,有的则直
接借用汉字。西夏文结构和汉字一样,以偏旁、部首组合而成。 

  公元1061年,年仅十四岁的皇帝——没藏太后的儿子谅祚亲自执掌国政,上台的第一
件事就是去除了专权的国相没藏讹庞。谅祚一改父亲的做法,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
化。西夏人一面如饥似渴地搜集中原先进知识,一面又严格禁止自己的书籍和技术流向中
原。 

  铁器冶炼与铸造在西夏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党项民族尚武,所以西夏兵器制造得
很精良,流誉当时的“夏国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十分名贵,据说宋朝皇帝也随身佩带“
夏国剑”。西夏人擅长制造弓弩,但对别人的长处也千方百计地加以吸取。曾经派使臣购
买宋朝的弓弩,未得到许可,后来暗地仿造并带回西夏。 

  一个偶然的机会,宁夏考古界发现了一部由藏文译成西夏文的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通过科技手段证实,它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活字雕印刷实物。因为年代久远,这些当时
用来印刷木活字的模板已经炭化,但这一发现,却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提前了100多年
。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在草原上崛起。锐不可当的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征服一切,
然而,却在西夏国门前遇到前所未有的顽强抗拒。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率强兵劲旅6征西
夏,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最终于1227年攻下西夏。这些曾代表着西夏灿烂文化的陵园
也在蒙古灭亡西夏的战争中被毁之一炬,西夏民族和西夏文明从此神秘地消失了……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