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宁夏]萧关古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7 21:55:02 2004), 站内信件
主持人:今天的嘉宾依然是作家张贤亮先生。张先生您好。提起六盘山,我想到一条
河,就是泾河。我记得教科书里有一篇课文叫《柳毅传书》,说的是柳毅为泾河龙王的女
儿传递家书的故事。
宁夏文联主席 张贤亮:“其实,关于泾河,尤其是你说的龙王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
一个就是《西游记》里面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梦斩,就是做梦斩了泾河龙王这样一个故事。
主持人:张先生,您说的这个故事应该说真的是意味深长,我想问您就是这里面的思
想内涵是什么?它深层次想说明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很复杂,它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不过我想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
点,就说明农业社会企盼风调雨顺;水对于农业社会的重要性;第二点,就具体我们现在
所说的黄河流域,包括泾河,它是中原王朝的一个经济命脉,一旦水资源缺乏,这个王朝
立即衰落,这是无疑的。”
它就是老龙潭,魏徵梦斩泾河老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老龙潭的上面是由两条河交
汇而成的二龙河,地方志上形容,老龙潭“百泉汇流”,清粼粼的河水从满目苍翠的群山
之中蜿蜒流出,滋润着泾河流域大片的肥田沃土,它连同渭河一起,成为关中平原的血脉
。
六盘山是泾河的源头。这里的水资源尤为富集,降雨多,加上森林植被调蓄能力强,
地下水又多以下降泉、裂隙泉的形式排出以补充地表径流,泾河于是就越流越大。
这样的古木在六盘山一带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经过测定,这棵古木的历史大约在七千
多年以上。地理研究表明,六盘山以北曾有过大面积的山地森林和山地草原,控制了六盘
山,就控制了泾河的水源,控制了一块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和建设封建国家所急需的大量
木材。因此,远在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如义渠、乌氏、朐衍族都在
极力争夺这块地方。六盘山注定是古代北方的战略要地。
六盘山是秦汉王朝的北部屏障。所谓关山重重,最出名的就是汉萧关。
主持人: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是从秦王朝开始的,应该说泾河是关中一条重要的生
命线。
张贤亮:是这样。其实农业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利史。对于关中地区,就是当
时秦代也好,唐代也好,它的最重要的地区,泾河和渭河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泾
河发源于六盘山。因而六盘山一带,它控制着泾河的水源,这样它有重兵的把守。这是当
然的事情,凡是不同文明经常发生冲突的地方,它一定是一个战略要地,很大程度上都和
争夺资源有关系。
萧关,顾名思义,应当设在边境无险可守的要道或荒蒿野草丛生之所。瓦亭城到三关
口这一线,两边全是悬崖峭壁,左侧有河流,右侧是道路,总宽不到百米,在这样的地方
驻以重兵对于掌控进犯的军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国时,关中平原属秦国,萧关就
是关中通西北的要塞。不仅如此,以后历代王朝都曾在今六盘山一带设置边关重镇,汉武
帝设安定郡,明代更置固原镇,总制陕甘宁三边。
瓦亭关,秦汉王朝的一个重要关隘。如果打开地图,你会很容易地发现这里正是通向
关中地区的咽喉。游牧民族的马队突破瓦亭,就等于冲进了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一路长驱
直上,长安的大门就会轰然洞开。驻足这里,你仿佛听得到入侵者的战马嘶鸣,秦汉王朝
在历史的烽烟中摇摇欲坠,土崩瓦解。
那么作为中原出西北的巍巍雄关,萧关的具体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古人形容“弹筝峡”,水石相激犹如古筝奏出的昂扬乐曲,能使行者闻之鼓舞,不忍
离去。
萧关道的称谓是因萧关而来的。广义的萧关道,指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它既是中
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又是一个区域的泛称。大致包括两条走向。一是由长安出发,沿泾
河,过固原、海原,在靖远县北渡黄河,经景泰直抵武威;一是沿泾河,过六盘山,沿祖
厉河而下,在靖远县附近渡河。历史上,尤其是汉唐之际,萧关道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宁夏固原县中河发掘到的西周早期奴隶主墓葬和车马坑,这些出土车马饰件可以说明
,西周早期这个地区已经有车马大道形成了。
萧关道其实很早就开通了。秦始皇登基之初即出巡今泾河源一带,汉武帝修回中道,
则可以说是萧关古道的雏形。初唐诗人卢照邻在他的《上之回》中曾这样描写:“回中道
路险,萧关峰侯多”。足见萧关之险,萧关之重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诗人王维《使至
塞上》中的著名诗句。诗中的后两句清晰地描述了王维在萧关道上与担任侦察、通讯的骑
兵相遇的情景。当时的萧关道正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
主持人:张先生,刚才这个节目中提到,又是萧关又是萧关道,那这个关和路之间究
竟是什么关系?
张贤亮:因为有路它才有关。正好像我们现在因为有路,它才有红绿灯,不可能没有
路就没有红绿灯。是先有的路,后有的关。最初的路,当然我们现在的马路都是人修出来
的,当时最初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都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走多了它就形成路了。当时
就出于贸易的和文化的,可以互相交流这样的方便,逐渐人们从山川河流当中出来,走出
了自己的路来。
那么设关它有这么一点,从古代历史上来看,凡是一个朝代它的综合国力比较强盛的
时候,它就极力地向外发展,路就畅通了,凡是一个朝代综合国力比较弱的时候,它的关
防得就比较严了,那么这个路的发达和关卡的林立,和一个朝代综合国力的兴衰有很大关
系。
198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发掘清理了一座北周古墓,墓主为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夫
妇。这里出土了金、银、铜、铁、陶、玉等各种质地的墓葬品数百件,特别是鎏金银壶、
金戒指、玻璃碗、漆棺画等最为珍贵。经过专家鉴定,这些都是从西方传入的手工艺制品
,它是反映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遗物。
鎏金银壶具有鲜明的波斯萨珊王朝特征,银壶上雕刻着西方传说中的“金苹果”故事
,在中国,它独一无二;在全世界现存的波斯萨珊文物中,它也屈指可数。
专家认为,公元5到8世纪,中国社会盛行使用金银器皿,可能就受中亚、西亚的影响
。李贤深居宁夏固原,这些文物无论是北周皇室对李贤的赏赐,抑或是李贤直接从波斯商
人手中所得,都说明当时六盘山一带交通的畅达和萧关古道上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该有
何等的兴盛!
丝绸之路东段的凉州北道是在萧关道的基础上形成的。从汉朝起,西域的商人、僧侣
、使节便络绎不绝,有证据表明,现在宁夏南部普遍种植的胡麻、苜蓿,都是那时从西域
传入的。可以这样说,叮咚的驼铃不仅仅带来了西方的文化艺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贸易
的交流与繁荣,也带来了佛教的石窟艺术和佛家经典。
位于固原西北的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32个、大小造像310多尊,保留较好的有13个
洞窟。其凿刻时间分属北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其中唐代第5窟里一尊弥勒大坐佛高
20.6米,比云冈、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还要大得多。北魏造像人数众多,多鼻梁高隆、
眉眼细长,唐代造像则面容敦厚,一扫异国情调,成了地道的中国人。
萧关古道上的须弥山石窟最早是北魏时开凿的。北魏先后定都平城、洛阳,这两个时
代的中西交通线都经过宁夏六盘山。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麦积山以及云冈、龙门的
早期石窟大都完成于这一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须弥山石窟是丝路繁荣的见证,它正是
点缀于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须弥山是佛教经典所谓宇宙的中心,人的世界在山的南部。那么如此高境界的须弥山
为何会在六盘山下的固原出现?须弥大佛又为什么驻足萧关古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
造佛的古人是否曾经想过,慈眉善目的佛会抚平战争留下的创伤,让萧关古道上的硝烟慢
慢散去?或是软化征战者的心肠,让农夫和牧人的家园同归于一片净土?
萧关古道在唐朝的时候最为繁忙,而唐朝应该说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开放的一个
时代。唐朝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而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也从四面八方沿丝绸之路汇集
到长安,流进中原。这是昭显唐朝辉煌的基础,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则毋庸置疑。回望历
史,人们不禁慨然发问:古道如此,今路又如何呢?
312国道原来叫西兰公路,翻过六盘山要有9个回头弯,刚修通时,由于坡度比较大,
货车到了这里不得不用当地的牲畜拉着车上山,而途经的客车则需要旅客全部下车,车上
到山顶后才能再回到车中。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施工的六盘山隧道,一直到1996年打通,
修建难度可想而知
当地人称,丝绸之路是萧关古道宁夏段的延伸,而萧关古道也奠定了现代公路穿越六
盘山的基础。而今的三关口,有312国道通过,宝中铁路大体也遵循着萧关古道的走向。
岁月的车轮已经走进21世纪,现在,一条贯通宁夏南北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中,它是
未来欧亚大陆桥的一个组成部分,萧关古道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主持人:历史是一面镜子。萧关烽火早已熄灭了,但是萧关古道上走出去的丝绸之路
之路至今仍然存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
如果生命的两端不是黑色的,
人们又怎会爱上她灰色的中部?
在生命灰暗的底色里,
我愿做一条激情奔涌的河流,
于波澜壮阔中探寻生命的灵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