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eenwind (绿色的风),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三秦文化(上)黄土孕育,三秦文化发祥的基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Feb  1 13:27:46 2004), 站内信件

 
    公元前206年,项羽统率各路诸侯西入关中灭秦。随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以梁楚九
郡地置西楚国自属,分封灭秦有功将领、旧六国贵族及秦降将十八人为诸侯王。其中,他
将函谷关以西,秦岭以北的原秦国疆土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这段历史记
载在司马迁《史记》中。三位诸侯王都是秦降将,故人们称他们为三秦王。与之相应地,
这三诸侯国之地称为三秦,沿袭下来,“三秦”也就成为了陕西的代称。

三秦文化的地域范围
    但是从地域文化的一致性上考虑,以三秦来代表陕西,或以陕西的地域来局限三秦的
文化都是不太合适的。明显地,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自古至今,其地域文化受楚文化影
响较深;相反,陇中和宁南黄土丘陵地区倒是与关中、陕北在民俗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大的
一致性。由此可见,三秦文化区的范围仍应以楚汉之际的雍、塞、翟三国疆域为基本的地
域范围,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则包括陕西的中部和北部、甘肃的东部和宁夏的南部。
    这一地区,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上都比较相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蓝天黄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孕育了三秦文化呢?

三秦文化产生的自然、经济条件
    一地的自然经济环境决定其地域文化的发展。在三秦大地上,具有代表意义的当然是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地貌,在地理特点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沟谷地貌,另一种是沟间地
地貌。沟谷地貌即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沟间地地貌有三种主要类型:塬、梁、峁。


    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地,四周为沟谷环绕,是高原面上受流水侵蚀最小的一种地貌。面
积较大的塬有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等。董志塬介于泾河支流蒲河与马莲河之间,
长80公里,宽40公里,不仅面积广袤,而且黄土沉积达200米,是黄土高原的厚度中心。塬
是黄土高原上较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域。

    梁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两沟夹一梁”是当地人对这种地形的形象说法;峁是孤立
的黄土丘。峁和梁通常是互相联结在一起,间杂沟谷,也被称为黄土丘陵。梁峁的地形支
离破碎,自然环境不利,往往是相当贫困的地区。

    在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是一个断陷盆地——渭河谷地,也即号称“八百里秦川”的
关中平原。平原西起宝鸡峡——渭河出山口,东到潼关,长360公里,平原主体是宽平的河
谷阶地,有利于农耕,是三秦大地上最丰饶的地区,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
    关中的农业是在周人迁岐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周人最早居住在泾河中游,由于受到
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辗转迁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当时的周原覆盖今日的凤翔、岐山、扶
风、武功四县大部与宝鸡、眉县、乾县、永寿四县的小部分,现在早已为流水侵蚀成破碎
的、小面积的若干个塬)。周人部落善于经营农业,会使用各种农具,这些从《诗经》等
文史考证以及出土文物中可以证明。西周时期,每年早春,在镐京都举行一个春耕仪式,
由周天子亲自用青铜铲锄土,表示对农耕的尊崇。这一仪式后来被封建社会时期的若干代
王朝所沿袭。

    关中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降水不足。秦汉时期,先后修建了郑国渠、漕渠、龙首渠
、六辅渠、白渠等,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逐步稳定了关中的农业发展基础。
    与关中平原不同,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不太适合农业发展,早先分布着大片的天然草
场,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一向为北方游牧民族生息的地区,即使是在长期纳入中原王朝
控制的区域,也不过是发展成半农半牧的地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战乱和屯
垦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逐渐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地方百姓的生活比中
原地区要艰苦许多。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61.52.13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