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Ranger∵临(近春园|堂前晷边),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内江]崖墓探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11 18:46:13 2005), 转信


  地处沱江中下游的内江市,是巴蜀腹地的交通要塞。乘船进入市区的人们,立刻会被沱江两岸的石刻造像与古墓所吸引。 


  鬼斧神工的巨幅书法,在天地间显得格外苍劲飘逸。凿石穿洞的千年古墓幽静无比,令人无限遐想. 


  是什么人被安葬在这一排排坚硬、潮湿的岩洞里?那些曾经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墓主人与今日的内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战国时期,内江是蜀国的东部边疆,与巴国互有接壤,这里聚居着众多的古代少数民族部落。 


  长江流域的古代少数民族,有着一种独特的丧葬形式----悬棺,就是把人死后的尸体保存在悬崖峭壁上,那么内江地区的古崖墓是否也与此有关? 


  为了探寻内江先民的生命足迹,我们跟随内江文物管理所的专家,一起去破解那封陈在崖墓里的千古之谜。 


  早在清朝的时候,内江就曾发现过古代崖墓群。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它与古时的墓葬形式联系起来,而认为是道士们炼丹、修行的密室。 


  顺河乡的观音洞村,是内江市崖墓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几十座之多,椐专家考证,这些崖墓大多开凿于汉代,后来被当地的百姓改造成朝拜观音菩萨的地方,观音洞村也是因此得而名。 


  据老人们回忆,在他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房前屋后的园子里挖出铜钱、土罐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大家都习惯性地管院子里的古墓叫蛮子洞。 


  为什么老人们把古墓称为蛮子洞呢? 


  观音洞村子的对面,有一座小山,当地人叫它蛮子山,是因为经常有人在山上挖出蛮子洞来。由于连日来大雨的冲刷,村民们说山上又有一个蛮子洞露出来一角,文物管理所的专家立刻跟随他们去现场勘察。 


  村民们说的蛮人,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巴人。难到地下埋葬的是巴人的墓穴?那个早已消亡的族群? 


  巴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代,一个以白虎做图腾的尚武族群,自称是伏羲与女娲的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巴人在今天的重庆市建立了他们的都城---江州,并与当时的蜀国共同开创了巴蜀文明。 


  据华阳志记载,巴人的生死观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浪漫的艺术情怀,他们用悬棺的形式对待逝去的亡灵。 


  这种淡化了生与死界限的葬礼,仿佛生命在此不是结束,而是一次新的渡过。在巴国与蜀国共处的年代,双方为了各自的不同利益,在两国边界的内江地区展开过多次的战争。 


  在接下来的发掘中,专家们并没有发现与巴人文化特征有关的遗物,但是,在张大千纪念馆半山上的另一座古墓里,专家们发现了似乎与巴人有着某种象征意义的石刻画像。 


  这是另一种形式崖墓,两具造型精美的石棺,雕梁刻栋、仿木结构的外形用巨石嵌砌而成,开关自如的石门上有三个守护神,神态生动。 


  最为独特的是,石棺的侧面刻有伏羲、女娲与白虎的图案,婀娜多姿的女娲与神形飘逸的白虎是巴人祖先与图腾的形象。或许这就是破解内江古墓的切入点. 


  这位身份未定的亡灵,等待着考古界权威对他作的定论,在此之前,他已默默地注视了两千年来沱江的巨变。 


  行走在内江的山涧峡谷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巨大的摩崖佛像在旷野中耸立,这些佛像开凿的年代,大多始于唐宋期间。 


  重龙山上的墓崖石刻,是内江地区最有特点的造像群,一百多米长的山崖上,刻满了成千上万尊佛教人物。在这菩萨低眉,金刚怒目的空灵境地里,内江的匠人们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才华。 


  这尊天王立像,曾多次被国家级美术刊物选作封面,称得上是唐代佛教造像的精品。早在东汉年间,内江工匠的雕刻技艺就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们的艺术才能表现在汉墓中的石刻上。那么到了唐代,是什么原因促使匠人们大规模地开凿佛教石刻呢? 


  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地带的内江市,历来是巴蜀之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桑农经济,渔盐之利使这里的人民富裕安康,佛教也因此能够较早地在这一地区传播。 


  盛唐以来,内江地区逐渐开始了造佛运动,从此,石匠们不再雕凿崖墓里的石棺,而用他们的智慧在山崖上开创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还保存下来很多精美的唐代摩崖佛像,这一切都与圣水寺的开山祖师----观水禅师有关。观水禅师是内江历史上第一位得道高僧。 


  当年,观水禅师就是在这块岩石下开悟证得佛法,如今,这已成为圣水寺的茶馆,僧人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继观水禅师之后,圣水寺曾经出现过几位高僧,他们在青灯古佛下禅定观想,印证前世今生。 


  圣水寺摩崖造像的岩石下面,有一座汉代的古墓,在我们拍摄期间,正好有一名圣水寺的僧人在里面闭观修行,他已在有幽静的古墓中闭观襌定一年多了。 


  生命一天天渡过,佛法薪火相传,所谓禅,正是引导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激发出生命中智慧的火花。 


  按照佛教教义的规定,出家人过午不食,每天中午12点之前,寺庙都要为闭观的僧人送一餐斋饭。 


  这是闭观的僧人与外界惟一保持联系的方式。在一个通往古墓的窗前,送饭人把食物放进去后,立即重新锁上窗子,里面闭观的僧人才能把饭取走,双方是见饭不见人。 


  但愿这位古墓中的苦行僧能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在禅宗历史上,内江曾经出现一位继承达磨祖师衣钵的高僧大得----智诜长老。 


  智诜长老是五祖弘忍大师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开创的宝唐禅派与“南能北秀”提出的“顿悟”、“渐悟”学派,成为了禅宗学派的三足鼎立。 


  在所有高僧大德当中,智诜长老的回答,最令武则天满意,她当即决定,把木棉袈裟赐给了智诜长老。 


  智深长老带着法衣回到内江资中的宁国寺,这是有关木棉袈裟最后的文字记载。从此,这件禅宗史上最重要的信物不知而终,成为内江地区的又一个千古之谜。 
--
            ┌┬┐ ┌┬┐ ┌┬┐ ┌┬┐    ┌┬┐ ┌┬┐ ┌┬┐ ┌┬┐
            ├旧┤ ├梦┤ ├难┤ ├圆┤    ├行┤ ├胜┤ ├于┤ ├言┤
            └┴┘ └┴┘ └┴┘ └┴┘    └┴┘ └┴┘ └┴┘ └┴┘
            ┌┬┐ ┌┬┐ ┌┬┐ ┌┬┐    ┌┬┐ ┌┬┐ ┌┬┐ ┌┬┐
            ├自┤ ├强┤ ├不┤ ├息┤    ├厚┤ ├德┤ ├载┤ ├物┤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59.66.139.19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