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见牛思齐|生死攸关又一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天府的记忆] 花重锦官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26 21:13:09 2006), 转信


  中国的都江堰建成300多年后,位于地中海的古罗马帝国的贵族们,在刚刚建成的大斗兽场上,正欣赏着一个又一个奴隶被推向野兽的嘴边。当他们听着奴隶们发出绝望的惨叫声时,在东方中国的成都城里,传来的却是《凤求凰》优雅而浪漫的琴声。 


  这琴声里,流淌着一个千古动人的浪漫故事:汉代成都才子司马相如应邀到一位富豪家做客时,弹奏了这曲《凤求凰》,深深打动了富豪家才貌双全的女儿——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卓文君,他们真挚的相爱了。但当时的卓文君已是丧夫新寡。一方是未婚的才子,一方是理应守节的寡妇,这本已被当时的传统道德所不容,何况他们又采取了深夜私奔的方式,这在当时更是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风流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成都的郊县邛崃。经考古证实,这条街道下面,就压着汉代的街道遗址,留着被郭沫若颂为“伟大的叛逆女性”卓文君的款款足迹。 


  令人惊异的是,这对叛逆夫妻选择投奔的方向是成都,而成都竟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他们。不仅于此,他们还堂而皇之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起夫妻餐厅,卖酒经商。 


  采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家 李存葆 


  封建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一对私奔的夫妇来讲,到了成都以后,他们还建了琴台,建了园林,夫妇双双在琴台上吟诗作赋,经常成双入对地出入,还从事经商活动。在封建社会那种情况之下,成都可以这样看待一对文化人的婚姻关系,体现了它最大的一种宽容性。这在当时来说具有很轰动的效应。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惊讶地发现,汉代的成都,竟是一个浪漫而开放的天堂。 

  
 
  


  两千多年前的成都,就已经是我国的五大都会之一,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粮仓,而且是“文章冠天下”的文化中心。 


  这些在成都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描绘出了当时成都城放达而浪漫的精神风采。这奔驰在桥梁上的高车驷马,这长着翅膀的飞马以及展翅欲飞的朱雀,所有这些,都散发着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力量,正是在它的推动下,才创造出了当年成都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汉代成都繁荣的奥秘何在?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我们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脚踏织机。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偌大一个汉代的成都,其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却源于一只小小的蚕虫。 


  在甲骨文中,“蜀”字就是一个蚕的象形字。第一代蜀王就名为蚕丛氏,可见蜀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蚕。成都地区是我国养蚕织丝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丝织品生产中心。 


  随着蜀锦业的高度发达,汉代政府在成都专设了管理生产与销售的官员,称之为锦官。锦官们还为此专门修建了城墙,被人们称之为锦官城。到了唐代,锦官城已成为成都的代称,直到今天,成都还被称之为锦城。锦官城的旧址,就在今天锦江岸边这片绿阴环抱的百花潭公园一带。 


  唐代的成都,是全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月月有各类集市,商贾云集,并长期开放了夜市。“锦江夜市连三鼓”这样的记载史不绝书,它当时的人口曾高达58万,因为人口的剧增,成都从秦代到宋代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无可替代的商业中心,诗人苏轼的一句话为成都作了最好的定位:“成都,西南大都会也。” 


  美丽的蜀锦难道是古代成都昌盛的惟一原因吗?在这光彩照人的蜀锦下面,覆盖的是遥远的历史人文记忆,让我们轻轻地掀起它的盖头,去求索它奥秘的真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圣杜甫的这首名篇,让我们踩着这湿润的小径,去打开锦官城之所以繁盛的第一道大门。 


  一个富足的社会,必然伴随着政治的开明.打开成都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过无数优秀的治蜀官吏,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也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这些治蜀官员都能情系民生,赢得百姓的拥戴。 


  在这些值得怀念的官吏中,家喻户晓的首推诸葛亮。 

  
 
  


  诸葛亮,是出身于山东沂南县的农村知识分子,一入蜀执政,他就提出了“为政以民为本”,“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治蜀理念。他除了将荒芜的土地归还给因战乱而流离的农民外,在遍访民情后还发现:“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采访:儒学专家 张祥平 


  诸葛亮本人十分廉洁,就跟他整个的,对于他个人的要求以及他对老百姓的这个热爱直接相关。按史书上记载呢,诸葛亮他不谋急性,他当时的志向是把整个中国从新恢复汉室,所以他要把蜀国的所有基础设施打得非常扎实。包括种植桑树啊,给他们养蚕啊,这些很多技术史书上的评价呢就非常明显,就是说:以逸道治民,虽劳无怨。逸道呢就是说我是为了你老百姓安逸,我才让你干这些事的。 


  而最使成都百姓感念不已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于五丈原之后,不仅身无余财,而且身为盛产蜀锦之国的丞相,竟然身着布衣下葬,身无寸锦。成都百姓们闻讯后无不悲痛欲绝,泪如泉涌。他们纷纷自发地头戴白巾,以示哀情。 


  一千八百年过去了,直到今天,四川农村的老人还是以白布包头,仍然叫“孝帕”,老人们说,这是先人为诸葛亮送葬时留下的遗俗。 


  到成都旅游的人是必去武侯祠的。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武侯祠的大门上高挂着的大匾,并不是写的“武侯祠”,而是写的“汉昭烈庙”。汉昭烈帝是指刘备,而不是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 


  从明代开始,武侯祠被改建成一座君臣合庙,君是刘备,臣是诸葛亮,当时官府明确定名为昭烈庙,可是成都的老百姓却从来不买这个账,而是深情地将其称之为武侯祠。在成都百姓的心目中,不在于你的位高爵显,也不在于你说得多么好听,正如清代一位未留名的诗人所写:“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如今,古代的蜀锦我们已经很难见到了,但由锦而盛的这个西南大都会,却成了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诗人杜甫就是在鲜花盛开的时节来到了成都,并写下了“花重锦官城”的传世名句。 


  繁荣的经济与开放包容的民风,以及治蜀官员的政治开明,不仅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还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文人墨客,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陆游。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杜甫和陆游只是两位行吟诗人。其实,他们在成都的时候都是有名分的朝廷命官。 


  杜甫被后人称为杜工部,是因为他有着工部员外郎的官衔,用今天话说,大致相当于建委的顾问。所以,成都人为他修建的祠堂叫做工部祠。 


  成都人为什么会敬重杜甫?因为当他自己的房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他自己居住的破旧茅屋挡不住突来的风雨时,他心中却深深牵挂着那些无房遮雨的百姓们。 


  正是这种“每遇风雨思百姓”的为官心态,赢得了成都人对这位诗人官员格外的崇敬和爱戴。 


  另一位与杜甫相似的是陆游,他曾任成都所辖的崇州通判,相当于今天的副县长。在任时,他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我们发现,他在成都为官期间写下的大量诗篇,很多都闪烁着他为官的一种境界。“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 


  其实,无论谁为官,官多大,都是来自于民,最终还要归之于民。因此,陆游卸职还乡之后,没有那种失掉全部人生价值,终日抑郁,怨天尤人,落落寡合的状态,而是写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慷慨诗篇。 


  成都人也永远怀念着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为他修建了全国惟一的一座陆游祠,让诗人的灵魂在此得到了永久的栖息。 


  在成都民风的诸多特点中,一个最强烈而鲜明的是“知情重义”。在历史上,不论治蜀的官吏来自何方,是哪里人氏,只要他为百姓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成都人都知恩如山,为他们修庙宇、建祠堂,千古铭记。 


  历来治国都追求国泰民安,国泰方能民安,民安促进国泰,这一切,都离不开执政者为官的目的、为官的心态、为官的境界、为官的品格和为官的能力。 


  当年锦官城的“锦”和“官”,都已经成为这座天府之都的历史记忆,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却“润物细无声”般地留给了人间,留给了后人。 


  这条环抱着成都的府南河,就是当年著名的锦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这样描绘它:“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这是赞美锦江与蜀锦的关系,足见当年锦江水质的优良。 


  但是,二十世纪中期,由于城市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膨胀,河道淤塞,河堤垮塌,水质污染,民居破旧。这个因水而生、因水而荣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却因水而困,两岸三万户的十万居民日夜遭受臭水之苦。 


  令人惊叹的是,短短五年,包括防洪工程、环保工程、绿化工程、道路管网工程和安居工程在内的浩大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就在全城上下的智慧和汗水中完成了。 


  当年府河和南河的两江交汇处,在府南河治理工程完成之后,变成了一个新的城市文化景观,在修缮一新的合江亭上,借着两江交汇的吉祥寓意,每当好日子,在现代《凤求凰》的乐曲声中,相亲相爱的新人们,便在此喜结良缘,这已经成了当代成都的一种新民俗。这不仅仅是阴阳两极的谐和,更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汇流。 


  府南河治理工程刚刚结束,规模更大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又开始了,它的建成,将重现诗人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的花城景色。 


  采访:成都市干道建设指挥部党组书记 杨祖华 


  这个工程将形成345公顷的绿化,在沿线将形成8个开放式的公园,大家可以看见整治一新的沙河,它充满生机,鸟语花香。那么工程竣工以后,我们深信这个工程将对咱们成都市西北片区,社会经济、以至于它的历史文化都将增添新的亮点。 


  这不但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更是一个民心工程。从府南河治理到沙河治理的过程中,几十万居民从两岸的棚户区搬入了新居,而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们,依然在这座建于1954年的简陋的办公楼中,为这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当代大都会的繁荣,忙碌着。 


  盛开的当代锦官城之花,引来了天南地北的彩蝶。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店卖酒的成都,如今成了世界商业巨子的荟萃之地。 


  漫步在成都街头,世界知名零售巨头开设的大型超市一个连着一个,在中国内陆所有城市中,成都竟然是世界零售业巨头进入最多的城市。 


  自古被称之为“万商之渊”的成都,今天当令祖先刮目相看。 

  
 
  


  杜甫诗中的“花重锦官城”的“花”,无疑是比作了百姓富裕的生活和城市的兴盛,还有这座城市的美丽。多少年来,它经过了秦的严谨,汉的优雅,唐的华丽,宋的富足,清的汇聚。不能不说都浸润着这些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作用。还有今天,在成都的现代化建设中,仍处处闪烁着这些优秀文化精神的滋润。 
--
enjoy academia+66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坐着仰头看会儿星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1.1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