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保山]收藏战争的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Feb 12 12:01:07 2005), 转信


  六十多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在很多人的眼里,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甚至在那个岛国,已经有人拒不承认曾经发生过的一切。然而,在云南保山市的腾冲县,却有一位收藏战争的人,他叫段生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找到了他的家。 

  走进小院,我们似乎一脚踏进了战争博物馆,小到弹片,大到棺材,一件件的仿佛都要向你述说什么,令人触目惊心。 

  段家是一个普通的两层小楼,院子也实在太小了,几乎被他的收藏品塞得满满的。段先生说还有一些大件的物品寄放在别处,包括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弹等等。段先生还说,我们的感觉是对的,这里的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也许有些情感,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人,永远无法真正体验到的,虽然我们是那么的好奇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就像我们一直在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们也一直在想象那曾经是怎样威风的大刀 。 

  据说,日本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头被砍下,因为那样的话,他们死后的灵魂就回不了家了,所以,那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大刀,一直让他们闻风丧胆。 

  当年的滇西抗战,是中国远征军和美国飞虎队携手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一场惨烈的战争,而腾冲就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当时,在这条还被称为死亡之线的驼峰航线上,中美两国共出动飞机十多万架次,为了保卫昆明和重庆,曾有576架飞机坠落在这里,飞行员有的获救,有的牺牲,至今仍有不少飞机遗骸部件散落在高山深谷之中。 

  为了收集到飞机的残骸,段生馗无数次到山野乡村去寻觅,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幸运的是当地民风淳朴,老百姓对那场战争爱憎分明,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今天,在21世纪的春天里,在这片被战火焚烧过的土地上,人们祥和而宁静的生活着,岁月沧桑,那场战争的背影的确渐行渐远,人们真的会忘记历史吗?段生馗说,不可能的。我们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相信了他的话:有这样执著于收藏这场战争的人,他的那些抗战文物一定会成为“警世恒言”,激励人们为保卫和平而战斗。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段生馗在丛林里和当地老乡家里,收集到了很多美军飞虎队遗留下来的战争文物,那些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珍贵遗物,仿佛穿越了时光,带着我们进入那曾经的烽火连天,在那里,盟军飞行员们用他们的勇气、爱和生命,捍卫着人类的尊严与和平。 

  段生馗的收藏品分为中方、美方和日方三类,他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经常翻看自己的这些战争文物,轻轻抹去历史的尘埃,于无声处听前人的泣诉,先烈的壮举,还有他们用灵与肉和魔鬼进行的对搏…… 

  段生馗的家经常有人来访,我们碰到了他的堂叔,76岁的老人想起当年被日军凌虏的事,依然满腔的仇恨。 

  具有“翡翠城”美称的腾冲古城,1942年被日寇侵占,1944年在滇西大反攻中,腾冲城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城内建筑全部毁于炮火,化为一片废墟。中国军民以一个百年名城的毁灭为代价,把侵略者全部歼灭,在不屈的腾冲人民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宁为玉碎”的悲壮。 

  在段生馗的小院里,那些死在腾冲的日本军人的灵牌、头盔,那些用来屠杀中国人民的日本马刺、军刀,那些日军用来进行细菌战的细菌培养盘,破烂,污秽,充满血腥。 

  在腾冲,60年前的那场战争使人口损失了26%,老百姓对于侵华日军的印象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仇恨”,当地老乡家家户户都有60年前的战争收藏,子弹刺刀、炮弹、钢盔应有尽有,甚至墙上、柱子上都可能挖出残留的弹片。我们随段先生去看望了三联村的村民杨老先生,他曾经把自己收藏的一些日本马刺和头盔送给了段先生。 

  老乡不知道那日本人的破烂东西有什么意义,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代表着心底的仇恨,这个美丽的村庄曾经被日军实施过疯狂的“三光”,而杨老先生当年已经九岁了,那一切就像刀一样刻在心上。 

  而段生馗先生清楚的知道这一切的意义,这是历史,中国人应该牢牢记住的历史,他用心呵护这些战争文物,认认真真建起一本历史的账目,虽然这是一本集合人类耻辱的发黄的账本,但这是他用心血写下的。 

  说实话,有几件特别血腥恐怖的遗物,象日本人用来残害中国人的刑具等东西的特写镜头,我们没有拍到,因为我们年轻的摄影师面对那些东西,忍不住的头晕恶心,那些东西虽然经历了几十年,至今仍旧散发出魔鬼的气息,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这个日军遗留的留声机,陈旧的唱片居然还能播放出当年的战况,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感觉。 

  段生馗出生在腾冲县芒棒乡曼乃村,一个曾经遭受过日军铁蹄蹂躏的小山村,虽然他没有经历过那一切,但他的祖父就是因为战争而落下左腿残疾及终生不育,父亲是过继给祖父的,段生馗小时候耳濡目染了长辈们对60年前那场战争的记忆,那些似懂非懂的往事,使得少年的他变成了一个孩子头,领着小朋友收集战争遗留的兵器,玩打仗的游戏,他梦想着长大以后能带领千军万马给爷爷奶奶们报仇雪恨。当他长大以后,明白了和平才是人类的理想,但他收藏战争文物的事情却一直坚持下来了,也许,这是他的使命吧。在故乡的小院里,亲历过战争的祖父和父亲都已经过世了,只有母亲一个人生活在那里,认字不多的母亲却对儿子做的一切非常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段生馗先生只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收藏战争文物,他现在是云南省腾冲县农业银行的副行长,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金融工作者。生活中的段先生善良而平和,脸上经常挂着微笑,不过他私下里跟我们说,自己的压力真的很大,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把收藏的事处理好,而且为了收藏,他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段家的生活非常简朴,好在妻子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尽管她不善言谈。 

  是啊,建一个博物馆是段生馗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近20年的努力,他的收藏品已经闻名遐迩,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曾经来人与他交流,他的藏品不仅丰富,有一些还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比如那十几把他心爱的“中正剑”。 

  在腾冲地区,抗战文物得以保存下来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实用型的,就是老百姓用来生活的刀啊,斧头啊之类的物品;另一种是纪念型的,就是那些对于自己的家庭和亲人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老百姓们把其珍藏起来的,这样的东西一般很难收集到,就像离腾冲县城不远的娘娘庙村村民李根贵先生家,是当年收复腾冲县城时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他的家里还保存有一些珍贵的战争文物,但是,尽管李根贵先生家并不很富有,可家里人也决不肯卖掉他们珍藏的战争文物,更别提卖掉这所旧宅啦。段生馗几次来到他家,心里真是非常羡慕,他跟我们感叹说,如果能把这里建成一座抗日战争博物馆该有多好啊,因为这一砖一石,一树一木都历经过战火,见证过中国军人的勇敢和智慧,见证过腾冲人民的不屈和悲怆。 

  和段先生相处的时间长了,私底下也曾问过他,对于收藏战争文物这件事,付出了那么多,心里有没有过后悔,他回答的很真诚。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感觉心里面沉甸甸的,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第一次在这里触摸到了血雨腥风、灭绝人性的战争,那是人类多么沉重的一段历史,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多么希望永远人类不再重演这样的历史悲剧。 

  而对于段生馗来讲,致力于收藏抗日战争文物,并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逐利目标,也并非个人据以显赫的资本,它永远属于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属于滇西人民、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世界上支持帮助过我们,而且至今仍然积极向上、珍惜和平的人们。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