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泰山]天下第一山 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an 21 23:43:24 2005), 转信



  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这座丰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这座丰碑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石,取自泰山山脉的花岗岩,象征着重于泰山。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这座大厦,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这座大厦的基石,来自中国的哪一座山,人民大会堂的基石就是泰山石,象征着稳如泰山。
        
        

  在山东父老心里,山东是孔孟桑梓之邦,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发祥地,而泰山在这个发祥地上又占很重要的地位。在美国山东同乡会会长张裕东的回忆中,有一次回国的时候,第一个就要爬泰山,他说:“泰山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我们总要看看皇帝祭天,跟我们老百姓祭天有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们爬到玉皇顶,觉得跟天接近了。”说到和泰山有关的成语俗语,登泰山的游客们张口就来,稳如泰山,重如泰山、老泰山,岳父、有眼不识泰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稳如泰山,还有泰山压顶不弯腰。老百姓这种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观念,就是把泰山当做一种伟大的精神支柱。不用讲别的,只提泰山这两个字,就给人,特别是中国人就给人一种暗示,是很崇高的。要不为什么叫泰山北斗,而不叫恒山北斗,不叫黄山北斗呢?

  两千一百多年前,汉武帝登上泰山之巅,这位来自西部的皇帝环顾四周,发出了一连叠声的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

  过了一千七百多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遥望泰山,挥笔写下了这样的词句,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根盘齐鲁兮,亦不知其几千百里,影照东海兮,巍然而柱天。

  泰山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境内,主峰海拔1545米,是中国历代帝王祭天也就是朝拜大自然的地方。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泰山不是最高,那么为什么它能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稳重和神圣的象征,成为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呢,这要从遥远的古代说起。

  大约在二十五亿年前,地球发育史上,一次伟大的造山运动发生了,泰山第一次露出了海面,这就是地球史上,第一次造山运动的泰山运动。后几经沉浮,到了距今约六千万年前的新生带初期,泰山前的断裂带又大幅度抬升,这个抬升过程整整持续了三千万年。

  在泰山脚下的蒿里山,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六万万年前的三叶虫化石。暖温带或者亚热带的特点,就是当时的气候比现在要热,泰山的地貌有其特色,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卷书,它干了以后,可以像书页一样一层层掀起来,保存的化石相当好,在我国很有特色,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所以号称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泰沂山系这一片的化石很丰富,特别是三叶虫化石,驰名中外,原来生物演化的规律就是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三叶虫那时,主要是海洋生物比较多,山旺化石是陆地上的湖泊沉积而成的。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四十到五十万年前,泰山东部就有沂源猿人居住。泰山南部新泰智人牙的发现,证明四五万年前,人类在泰山附近,已经发展到旧石器时代。

  山东古老文化的起源,不是从别的省传过来的,而是它本身就有一个起源,我们把它叫做海岱文化,海岱文化包括黄海建安的日照等地,岱,就是泰山,泰山周围向外辐射的地区,我们就把它叫做海岱文化。

  泰山周围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八千五百年前的后李文化,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六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四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和三千年左右的岳石文化。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就像群星拱北斗一样,在泰山周围绕了一个巨大的海岱文化圈。

  泰山雄伟博大的山体,拔地通天的气势,宛如稳坐大地的尊严的长者,在原始人的心目中,便逐步形成了稳如泰山的形象。原始人的生存首先依赖于自然,在原始严酷的环境里,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原始人梦寐以求的生存愿望,在洪荒年代,原始人对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敬如神灵,太阳能给人以光明与温暖,原始人首先产生了对太阳的崇拜,传说,东夷族的首领太昊和少昊,都被尊为太阳神,他们的名字昊字,就是天顶着红日,泰山位于最早看到日出的东方,于是原始人由太阳崇拜、东方崇拜,逐步演化为泰山崇拜,1961年7月19日,在泰山东南部发现的神秘符号,引起了中国考古界的极大关注。符号上面是太阳的影像,底是弧形的,有尖,最底下是五个山峰,是一座山,按照我国古代祭太阳的习惯,都是在山顶上,架着柴火燃烧祭祀太阳。

  祭天,中国的老祖先有五千年历史了,祭天好像是有一天迷信,但主要强调要尊敬天,尊敬大自然和宇宙,中国祖先说的这个天是指宇宙和大自然。

  泰山西邻黄河,东依大海,巍峨的雄姿和茂盛的植被,形成了地方性气候,因此生云制雨,是泰山常见的自然现象。登泰山观日出的人,常常会感到失望,然而又常常会在失望中,得到一份惊喜。有时候山下烈日炎炎,山上却阴雨连绵。有时候山腰里大雨滂沱,山顶上却是晴空万里。有时候你还会看到泰山另一种惊心动魄的奇观,看到泰山怎样生云聚雾,怎样呼风唤雨。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公羊高就说过,泰山的云以石崖而兴起,瞬间连成一片,一会儿就大雨遍及天下。有时候当黄河泛滥时,人们便依托泰山,躲避洪水,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安如泰山的心理,而泰山也就成了先人生存和创造文明的家园。远古时期,泰山附近的东夷人,以鸟类作为图腾,在他们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鸟儿离不开山林一样。
        
        

  两千五百年前,东方文化巨人孔子登上泰山,他是第一个不是祭神而是游览泰山的中国人。这位崇尚自然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常常登山临水,寻找思想的灵感,陶冶高尚的情操,他在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后,还留下了这么一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曾问孔子,仁慈的人为什么喜欢山,孔子回答说,你看这山葱茏伟岸,万民观仰,草木丛生,百鸟群集山林,各种动物得以休养生息,山中富藏矿产,山川生养万物而不知疲倦,四方人民各取所需也不限制,从山里吐出的风云,成为贯通天地的生命气息,如果没有山来给人们提供生存环境,国家怎么称其国家呢,这就是仁慈的人喜欢山的原因呢。孔子登游泰山,是一个由原始自然崇拜,走向人文崇尚自然的新阶段,一个人类文明新的里程碑。相传,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的大音乐家俞伯牙,曾学琴于程廉先生,三年不成,后来他沿着孔子的足迹登游泰山,观东海日出,看云雾变化,闻松风长啸,听水涛咆哮,拜大自然为师,琴艺大有长进,写出了著名的古琴曲高山和流水。

  高山流水有个很有趣的故事,俞伯牙弹琴非常好,但很多人都不懂,有一天,他走到这个地方弹琴,遇到一个人叫钟子期,他弹了一曲以后,钟子期说,你弹的曲是不是志在高山,他又弹了一曲,弹完后,钟子期又说,是不是志在流水哪,俞伯牙说,我现在可发现知音了,知音就是从这来的,就是知道我这个琴的音是说什么,可找到知音了,两人成了好朋友,然后俞伯牙走了,约好了某年某月还到这里,回来以后,钟子期已经死了,他就到坟前把琴挂到树上,从此不再弹琴了,因为没有知音了,高山流水就是这个意思。

  如今俞伯牙的名曲高山已经失传,但是古人热爱自然的知音却世代相传,泰山以独有的气魄谱写了人与大自然的交响曲,就像依然流传的俞伯牙的名曲流水一样,山呼谷应,源远流长。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修改:·Gforce 于 Jan 21 23:43:37 修改本文·[FROM: 202.119.32.102]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