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泰山]泰山北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an 21 23:51:34 2005), 转信
相传两千多年前,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就是站在这块岩石上,发出了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感叹,这当然是后人的附会,然而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却是这块刻着围棋棋谱的棋盘,传说谱照寺的和尚与斗母宫的道士当年在这里对弈,常常是难分胜负,棋局象征佛教和道教在泰山的竞争,最后以握手言和终局,然而一个真正的赢家,却一直隐藏着真身,不显山不露水,从棋盘上黑白双方不分胜负,却共同依靠在岩岩石上的格局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儒道释三教合流,最后都流向于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因此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所代表的儒家价值观念,才是统一三教的精神支柱。公元前484年,68岁的孔子,结束了14年颠沛流离,访问诸侯的生活,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且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
经由孔子删定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中有一首关于鲁国历史的长篇史诗,巍峨的泰山啊,那是我们鲁国的骄傲,他雄伟的身影,鲁国大地上的人们都能看到,鲁国的土地是多么广阔,从泰山脚下的龟山,蒙山,绵延向东直到大地的尽头,从这首西周时期的《鲁国颂歌》,可以看出泰山在鲁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诗歌用比兴手法,把泰山描写为东方各国敬仰的礼制德政的象征,在孔子心目中,泰山不仅是一座故国的大山,而且是一座精神与文化的圣山。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个名字是对一座山的纪念,这座山就是曲阜城东南的尼丘,当年孔子就是降生在这座山的一个山洞里,倒于山而生于山,并以山命名,给孔子的出身多少染上了原始山丘崇拜的神秘色彩,也许正是这种神秘的联系,孔子一生从降生到逝世,都与山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对山的形象和精神分外敏感。据史书记载,孔子多次登临过泰山,而他的每一次登临,除了给泰山留下了一些不朽的遗迹外,更重要的是使他的人生事业和思想境界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孔子这位具有诗人情调的哲学家,常常登山临水,寻找思想的灵感,陶冶高尚的情操,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仁者乐山,是仁者从山的形象中,看到了同自己道德品质相通的特点,因为仁者都是讲求正义,追求真理,而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者,他们的人格像山那样高大,那他们的品德像山那样厚重,他们的情操像山那样坚定,他们的意志像山那样坚决,在泰山精神的感召下,在洞悉了春秋末年,社会大动乱的迷雾里,在追求人格自我完善的修炼中,孔子创立了他的儒家思想。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他亲自来爬泰山、看泰山,其实就是取灵感,看法就不一样,眼界就大了,好多人爬完泰山,眼界就大了。
儒家思想的核心只有两个字,仁和礼,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他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人训,主张爱民,礼,表面上看来是维护周礼,实际上孔子主张对周礼要有所固,隔损益,仁是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礼是孔子的政治纲领,这在社会极具变革的春秋末年,虽然难以实现,但却成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仁政的思想基础,它的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孔子带着他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来到了泰山,春秋乱世,这两只思想的鸟儿,不知为何飞到了泰山的极顶,那时候泰山完全没有路,他们站在天阶侧一个叫望吴峰的地方极目南望,也就是在这一天,孔子登上瞻鲁台,俯瞰自己的祖国,四顾苍茫,不禁感慨万端,这就是他日夜眷恋的祖国河山吗,这就是他钟情于怀的黄亲厚土吗,于是人类精神史上,最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泰山极顶,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抱负伟大的圣人,站在最高最大最居中的大山俯察四方,一座精神的高峰,站在一座自然的高山之巅,浏览天下,这是伟大的人文景观和伟大的自然景观的大融合,这是神圣和崇高的大重叠,这是人类精神史上,多么壮丽的奇异景象。孔子登泰山和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相比,没有动山镇谷的鼓乐,没有遮天蔽日的旌旗,只有默默的瞭望,和深沉的凝思。
碧霞祠西侧这块岩石叫做孔子崖,崖上水锈斑斑,却遮不住清代嘉庆年间的刻石。从望吴圣迹石坊,顺着石阶往上走,就是中国惟一的高山文庙,孔子庙,文庙一般都建在城里,它既是祭古的地方,又是周学之所在,高山顶上盖文庙,这恐怕只有在泰山才有,由此也可以看出,泰山在儒家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孔子庙过去有孔子的石像,还有颜渊,曾申,子思,孟轲四人的配像,然而五尊石像都已身首异处,而且只剩下一个头,于是就发生了弟头师带的大误会。
孔子庙里的孔子,加上他的的四大弟子四配,只有孔子有五缕长髯,孔子是一个长胡子,因为他活到70多岁,为了显示他是个老人,在形象上显得比他的学生要老一点。学生上面两撇胡,下面一般是三缕胡子,不会有五缕长髯。身子是孔子的,头不知是四配当中的哪一个的。
春秋战国时期,泰山常有老虎出没,当天孔子带着学生从泰山脚下路过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于是就派子路去问缘故,妇人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子路又问,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妇人说,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这便是苛政猛于虎这个典故的出处。
孔子在放城讲完了学之后,他的弟子林放和其他弟子,将他送到这个地方。林放是泰山脚下放城乡人,对礼的研究特别谨慎,孔子很器重他,有一次师生二人来到放城附近的石崖子,他们站在此处向南眺望,见河水奔流不息,孔子不禁发出那声穿透万古长空的浩叹,“逝者如斯夫”。
儒家思想形成于泰山,也完善发展于泰山,儒学发展史上几个著名的代表人物,无一不和泰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儒家仅次于孔子的人物是孟子,就出生在泰山东南的邹邑,孔子的人格理想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孟子的理想人格是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居天下之广位,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正是由于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至大至刚,与泰山的形象完全一致,所以后世儒家都赞颂孟子有泰山岩岩气象,他所确立的人格理想,两千多年来,一直鼓舞着志士仁人,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无法估量的影响。
儒学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而宋代学术的繁荣,却起源于泰山,当时孙复,石介,胡瑗三人,在泰山创立泰山书院,以继承儒家的道统为己任,这里就是当年的泰山书院。孙复人称泰山先生,家贫如洗却发奋著书,以一介布衣,心忧天下,替创基未久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理论上的充分阐述,深受范仲淹等人的推重,他在泰山设坛讲学,传播儒家思想,石介,人称祖来先生,社会地位和官职远在孙复之上,却热情的安排孙复来泰山讲学,自己恭敬的执弟子礼,只要孙复讲学和会客,他都侍立在旁,小心照应,成为当时尊师重道的榜样。这就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刻的碑文,这块本来不该倒地的侍立石,不正是对后人的一种告诫吗。这两位学者从小在泰山读书,对于宋朝的礼学发展起非常大的作用,而且这两位和泰山有关系,从小在泰山学习,因此我们说,这两位是宋朝礼学的开山始祖。
安定先生胡瑗的家在江苏泰州,他在泰山讲学期间,废寝忘食,十年不曾回家,他是中国第一个明确阐述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学者,他认为一个学者就应该无所不思,无所不言,孙复,石介,胡瑗三先生创立的泰山书院得到了欧阳修的高度评价,认为开创了当时鲁人皆好学的优良传统,明代宋涛和清代赵国霖,之所以能增祠五贤祠,也是因为他们在泰安创建书院,继承了三先生的办学传统。在渺渺两千多年的岁月里,在巍巍泰山的怀抱中,有多少拳拳学子,炎炎学者,款款大师,以他们对孔子的惊讶,对儒家学说的虔诚,更以他们对社会的道义和责任,默默的为儒家学说的弘扬与广大,注入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儒家思想因这泰山,因这泰山孕育的儒子们,得以延续,得以发展,得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文化的高峰。
两千五百多年前,一个春寒的早晨,孔子起床后,一反常态,背着手倒拖着拐杖在门前散布,口中唱着自编的歌,泰山就要倒塌了,屋梁就要折断了,哲人就要枯萎了,大概我快要死了,七天后,孔子逝世,享年七十三岁。两千年后,乾隆皇帝到曲阜孔林拜孔子墓,他的耳边仿佛响起当年孔子的歌声,于是他挥笔写到,您的教诲像雨露一样滋润后人,教化了千秋万代,雄伟的泰山由于您的形象而长存于人间,而终于没有倒塌,是的,泰山并没有倒塌,随着泰山封禅大典的步步升级,孔子的封号也朝朝晋越,本来是一介布衣的贫民教育家,最后竟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确,所有的帝王,都已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没有一个皇朝的命祚,像他们祈祷的那样,如泰山般安稳巩固和长久,更没有一个皇帝能像泰山一样,可以把自己的身影长久的矗立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然而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负面来说,只有一个人和他创立的学说,能够像泰山一样如此沉重的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这个人就是孔子。这块孔子墓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碑”,曾经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被人拉倒,并砸成了108块,然而,孔子家乡的人们,却怀着对这位古代先哲的崇敬与爱戴,时过十几年,硬是又把散落在民间的碎碑,一块块收集起来,并使之重新矗立在孔子墓前。
1995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得到和平与安宁,需要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答案。据专家测算,现在泰山每年仍然以0.05毫米的速度增长,而孔子思想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它的传播与弘扬,泰山孕育了孔子,孔子弘扬了泰山,这两座自然界和人文思想界的高峰,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奇风光。
孔子崖下的北斗台,是后人对孔子的纪念,在泰山极顶,孔子小天下的地方,他昭示人们,孔子是圣中之泰山,又是群星所拱的北斗。当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当我们从古代先哲那里,去得到一次又一次透辟的感悟,我们终于发现,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冲刷与积淀,真正完成的就是耸立在泰山之巅的那座人类精神的丰碑,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大山,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圣人。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9.32.1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