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force (第三个代表∑GOAL),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世遗大会:大国的文化版图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Jun 29 21:33:36 2004)

世遗大会:大国的文化版图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位,可以确证
中华文明于沧海横流中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然而当今世界,大国文明的扩张,不仅藉经
济、军事和科技的力量,更要凭文化的渗透和浸润。区区一部电影、一首歌曲,其作用常
不亚于心灵的原子弹,后发国家的文化版图因此大受蚕食...  
  
  以世界上惟一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首次承办联合国的世界遗产大会,本身即具有着
丰富的解读。单以高句丽遗址申遗的事实,即已引来海外众多媒体关注,足以让人思绪无
穷。再观察20多年来,尽管经济大潮呼啸天下,而由文化寻根、重审传统、探求精神家园
等建构的绚丽风景,透露出更为本原的冲动。江南之美,姑苏之秀,精英辐凑之地,迎来
的又岂仅是一番游赏观摩的轻松旅程?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便已迅速获申成功29处世界遗产,居
世界第三位,可以确证中华文明于沧海横流中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从长城、故宫一类国
家级宏大叙事,到皖南古村、丽江小城等边缘的民间创制;从孔庙和武当孕生的东方博大思
想,到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布列的多元文化气象;乃至山川河流,也悉数交融于人文信仰:譬
如泰山的王道雄风,以及武夷的理学精微。凡此种种,无不深刻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妙用,
超越地理布局而构成了丰盈的文化版图。中国人灿然优美的生存之道由此揭示无遗,而这
也确是令全人类惊叹的独特经验。 

  这同样是一个最为庞大的战略资源,在此全球化时代,值各种有关文明谐处或冲突的
理论甚嚣尘上之时,引起普遍关注,自是必然,这正是海外一些舆论对世遗大会选址中国
的一种解读。6月28日-7月7日在苏州举行的这次大会,已成为世遗大会有史以来,人数最
多、会期最长、规模最大、议题最多的一次会议。 

  事实上,大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文化的复兴;而文化的强劲拓展,也一定要为经济
进步注入灵魂。流行于当世的诸多主流价值取向,譬如以人为本、共生和谐、平衡节制,
非但是现代化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在传统精神中溯其根源。五千年里,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和平地弥播于全球。如今,中国重扬文化旗帜,以综合治理之道致力国家振兴,在这样的
驱策力下,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华文明当以何种面目呈现于世界?人们在细细观察。这正
是世遗大会引发的饶有兴趣的核心问题,也必然是当今世界的最重大主题之一。 

  遍观环球,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不同文明纵横捭阖,力拓生存空间。如果说早年的文
明发轫,来自于先贤面对天人万象而滋生的内心感悟,那么如今的文化自觉,则多源于全
球化大潮的时代催唤。充实文化版图的努力,已从个别圣人的使命,转化为国家的责任,
纳入大国发展战略,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要紧因素,又岂是寻常文人一曲“笛声何处”所
能轻描淡写?当今世界,大国文明的扩张,不仅藉经济、军事和科技的力量,更要凭文化
的渗透和浸润。区区一部电影、一首歌曲,其作用常不亚于心灵的原子弹,后发国家的文
化版图因此大受蚕食。我们面对的事实是,互联网上不会流行甲骨文,托福考试不会背诵
白居易。然而,我们常常悲叹大量的长城砖被拆去盖猪圈,却不谈有多少国人谙熟英日文
而生疏于现代汉语。在此情况下,重新讨论民族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再度审视中华文明的
危机与转机,已成迫切要务。 

  21世纪,是自汉唐以来,中国人的文化心情再一次惊喜交集而复杂多变的时刻,也是
自1840年来,中华文明再度面临最严厉审视和最严峻考验的关头。20年里,每至申遗,国
人才慨然发现,有许多遗存,已因为毁坏而无法提出申请。有的虽然申报成功,却因为后
期开发中的失误,而被列入了国际警告名单。此中的潜台词是,五千年毕竟已成过去,任
何美好或独立的文明价值,不管你愿意与否,都需要拿到世界的评判标尺之前重作解读。
这对既有文明理念构成挑战。天下不等同封禅时的天下,长城不再是拒敌于外的围城。对
国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照拂,亦即是对全球的负责。而这又岂仅是遗产保护一个领域
内的事情? 

  我们从中看到的另一个变化,即是文明中的权力转移。数千年来,文明无不与强大集
权有关。而对文明的处置,必然缺乏民主手段。秦皇焚书坑儒,项羽火烧阿房,如此浩劫
,历数不清,影响留存于现实心灵。如今,遗产已被定义为全民的共同财富,保护遗存即
是对亿万人民及其子孙后代负责。我们由是打造责任政府,编织民主程序,也建立法治与
监督的体系。假如不作此努力,再古老的文明,再重要的遗存,也将在这个时代如若过眼
烟云。 

  在历史上,我们对于文化遗存,惯于破坏,而不善于建设;喜欢向后守旧,而不重视朝
前发展。但在今天,文明古国不能辞创新的责任。申遗之核心价值,已不在于对旧文明的
死守。需知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每一处革新,无不是本族及人类文明成果的再创造
、再移植,由此引发精神深处的革命,至今天衍化出崭新的中国价值,西方人或称为“北
京共识”,也可以视作人类的一种新文明模式。一场前无古人的试验,或可使我中华的文
化版图,再次超越时空的局限? 


--
Rumors, embroidered with detail, lived on for years,neither denied nor
confirmed,until they become accepted as fact even among people not known
for their credulity.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9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