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c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phame (糊涂), 信区: METech
标 题: [转载] 芯片封装技术(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27 17:31:54 2004),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A 讨论区 】
【 原文由 Lerry 所发表 】
所谓封装是指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用的外壳,通过芯片上的接点用导线连接到封装
外壳的引脚上,这些引脚又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与其他器件相连接。它起着安装、
固定、密封、保护芯片及增强电热性能等方面的作用。芯片的封装技术已经历了好几代
的变迁,从DIP、QFP、PGA、BGA到CSP再到MCM。下面就带领大家看看一些常见芯片的封
装方式。
CPU的封装方式
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通常采用Socket插座安装的CPU只能使用PGA(
栅格阵列)的形式进行封装,而采用Slot 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
的形式进行封装。早期的CPU是采用DIP或PQFP进行封装,由于这些CPU已是淘汰产品,故
本小节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1、PGA(Pin Grid Array)引脚网格阵列封装
目前CPU的封装方式基本上是采用PGA封装,在芯片下方围着多层方阵形的插针,每
个方阵形插针是沿芯片的四周,间隔一定距离进行排列的。它的引脚看上去呈针状,是
用插件的方式和电路板相结合。安装时,将芯片插入专门的PGA插座。PGA封装具有插拔
操作更方便,可靠性高的优点,缺点是耗电量较大。从486的芯片开始,出现的一种ZIF
(Zero Insertion Force Socket,零插拔力的插座)的CPU插座,专门用来安装和拆卸
PGA封装的CPU。
PGA也衍生出多种封装方式。PGA(Pin Grid Array,引脚网格阵列)封装,适用于
Intel Pentium、Intel Pentium PRO和Cyrix/IBM 6x86处理器;SPGA封装,适用于AMD
K5和Cyrix MII处理器;CPGA(Ceramic Pin Grid Array,陶瓷针型栅格阵列)封装,适
用于Intel Pentium MMX、AMD K6、AMD K6-2、AMD K6 III、VIA Cyrix III、Cyrix/IB
M 6x86MX、IDT WinChip C6和IDT WinChip 2处理器;PPGA(Plastic Pin Grid Array,
塑料针状矩阵)封装,适用于Intel Celeron处理器(Socket 370);FC-PGA(Flip Ch
ip Pin Grid Array,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封装,适用于Coppermine系列Pentium Ⅲ
、Celeron II和Pentium4处理器。
2、SEC(单边接插卡盒)封装
Solt X架构的CPU不再用陶瓷封装,而是采用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
刷电路板集成了处理器部件。SEC卡的塑料封装外壳称为SEC(Single Edgecontact Car
tridge)单边接插卡盒。这种SEC卡设计是插到Slot X(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ISA插槽那
么大)插槽中。所有的Slot X主板都有一个由两个塑料支架组成的固定机构,一个SEC卡
可以从两个塑料支架之间插入Slot x槽中。
其中,Intel Celeron处理器(Slot 1)是采用(SEPP)单边处理器封装;Intel的Pent
iumⅡ是采用SECC(Single Edge Contact Connector,单边接触连接)的封装;Intel的
PentiumⅢ是采用SECC2封装。
芯片组的封装方式
芯片组的南北桥芯片、显示芯片等等,主要采用的封装方式是BGA或PQFP封装。
1、BGA(Ball Grid Array)球状矩阵排列封装
BGA的结构
BGA封装为底面引出细针的形式,得用可控塌陷芯片法焊接(简称C4焊接)。以我们
常见的主板芯片组来说,我们实际看到的体积和外观并不是真正的工作芯片的大小和面
貌,而是芯片经过封装后的东西。这种封装对于芯片来说是必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芯片必须与外界隔离,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芯片电路的腐蚀而造成电学性能下降
。另一方面,封装后的芯片也更便于安装和运输。BGA封装的封装面积只有芯片表面积的
1.5倍左右,芯片的引脚是由芯片中心方向引出的,有效地缩短了信号的传导距离,因此
信号的衰减便随之减少,芯片的抗干扰、抗噪性能也会得到大幅提升。而且,用BGA封装
不但体积较小,同时也更薄(封装高度小于0.8mm)。于是,BGA便拥有了更高的热传导
效率,非常适宜用于长时间运行的系统、稳定性极佳。BGA封装的I/O引脚数虽然增多,
但引脚间距远大于QFP,从而提高了组装成品率。虽然它的功耗增加,但BGA能用可控塌
陷芯片法焊接,简称C4焊接,从而可以改善它的电热性能。它具有信号传输延迟小,使
用频率大大提高;组装可用共面焊接,可靠性高等优点,缺点是BGA封装仍与QFP、PGA一
样,占用基板面积过大。
2、PQFP(Plastic Quad Flat Package)塑料方型扁平式封装
PQFP封装的外观
PQFP封装的芯片的四周均有引脚,其引脚数一般都在100以上,而且引脚之间距离很
小,管脚也很细,一般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这种封装形式。用这种形式封装
的芯片必须采用SMD(表面安装设备技术)将芯片边上的引脚与主板焊接起来。采用SMD
安装的芯片不必在主板上打孔,一般在主板表面上有设计好的相应管脚的焊点。将芯片
各脚对准相应的焊点,即可实现与主板的焊接。用这种方法焊上去的芯片,如果不用专
用工具是很难拆卸下来的。PQFP封装适用于SMD表面安装技术在PCB上安装布线,适合高
频使用,它具有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值较小等优点。
BIOS芯片的封装方式
目前大部分主板上的BIOS芯片为可擦写的BIOS,我们最常见到的BIOS芯片的封装方
式主要有DIP(双列直插式封装)和PLCC(模塑有引线芯片载体封装)。其实这两种封装
的BIOS芯片在性能上并无差别,只不过是体积和成本不一样而已。
1、DIP(Dual.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
DIP封装的外观
DIP封装的BIOS芯片两侧有两排引脚,其引脚数一般不超过100,需要插入到具有DI
P结构的芯片插座上。当然,也可以根据其引脚直接插在有相同焊孔数和几何排列的电路
板上进行焊接。DIP封装适合PCB(印刷电路板)上穿孔焊接,易于对PCB布线、操作方便
等优点,缺点是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值较大。一般DIP封装的BIOS芯片是采用的是28或
32脚DIP封装方式。
2、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塑料有引线芯片载体封装
还有一种采用的是PLCC32封装方式,从外形呈正方形,32脚封装,四周都有管脚,
外形尺寸比DIP封装小得多。PLCC封装适合用SMT表面安装技术在PCB上安装布线,具有外
形尺寸小、可靠性高的优点。
内存的封装方式
内存颗粒的封装方式最常见的有SOJ、TSOP II、Tiny-BGA、BLP、μBGA等封装。另
外由于SIP与DIP封装方式主要应用在早期或其他组态的内存产品上,所以这里不做详细
的介绍。内存模块的封装方式主要有SIMM和DIMM。
1、SOJ(Small Out-Line J-Lead)小尺寸J形引脚封装
SOJ封装方式是指内存芯片的两边有一排小的J形引脚,直接黏着在印刷电路板的表
面上。SOJ封装一般应用在EDO DRAM。
2、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型小尺寸封装
大部分的SDRAM内存芯片都是采用传统的TSOP封装方式。TSOP封装方式是指外观上轻
薄且小的封装(它的封装厚度只有SOJ的三分之一),是在封装芯片的周围做出引脚,直
接黏着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如SDRAM的IC为两侧有引脚,SGRAM的IC四周都有引脚。
TSOP封装方式中,内存芯片是通过芯片引脚焊在PCB板上的,焊点和PCB板的接触面积较
小,使得芯片向PCB板传热就相对困难。而且TSOP封装方式的内存在超过150MHz后,会有
很大的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
3、Tiny-BGA(Tiny Ball Grid Array)小型球栅阵列封装
Kingmax内存最引人注目的是采用独特的Tiny-BGA封装方式,它能减小了芯片和整个
内存的PCB板的面积,实际上,Tiny-BGA封装可视为超小型的BGA封装。Tiny-BGA封装的
电路连接也和传统方式不同,内存芯片和电路板的连接实际是依赖芯片中心位置的细细
导线。Tiny-BGA封装比起传统的封装技术有三大进步:更大的容量(在电路板上可以封
装更多的内存颗粒);更好的电气性能(因为芯片与底板连接的路径更短,避免了电磁
干扰的噪音,能适合更高的工作频率);更好的散热性能(内存颗粒是通过一个个锡球
焊接在PCB板上,由于焊点和PCB板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内存芯片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热
量可以很容易地传导到PCB板上并散发出去。)。
4、BLP(Bottom Lead PacKage)底部引交封装
樵风(ALUKA)金条的内存颗粒采用特殊的BLP封装方式,该封装技术在传统封装技
术的基础上采用一种逆向电路,由底部直接伸出引脚,其优点就是能节省约90 电路,使
封装尺寸电阻及芯片表面温度大幅下降。和传统的TSOP封装的内存颗粒相比,明显要小
很多。BLP封装与KINGMAX的TINY-BGA封装比较相似,BLP的封装技术使得电阻值大幅下降
,芯片温度也大幅下降,可稳定工作的频率更高。
5、μBGA(Micro Ball Grid Array)微型球栅阵列封装
μBGA封装是在BGA基础上做了改进,按0.5mm焊区中心距,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的比
大于1:1.14,是Tessera的独家专利,尤其适合工作于高频状态下的Direct RDRAM,但
制造成本极高昂,目前主要用于Direct RDRAM。
7、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单内置内存模型
SIMM模块包括了一个或多个RAM芯片,这些芯片在一块小的集成电路板上,利用电路
板上的引脚与计算机的主板相连接。因为用户需要对内存进行扩展,只需要加入一些新
的SIMM就可以了。30线SIMM内存条出现较早,根据当时的技术需要,只支持8位的数据传
输,如要支持32位就必须要有四条30线SIMM内存条。这种内存条多用在386或早期的486
主板上。72线SIMM内存条可支持32位的数据传输,在586主板基本上都提供的是72线SIM
M内存插槽。需要注意的是,Pentium处理器的数据传输是64位的,现在采用Intel的Tri
ton或Triton Ⅱ芯片组的586主板需要成对的使用这种内存条;而采用SIS芯片组的586主
板由于SIS芯片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能够使用单条的72线内存条。
8、DIMM(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双内置存储模型
DIMM模块是目前最常见的内存模块,它是也可以说是两个SIMM。它是包括有一个或
多个RAM芯片在一个小的集成电路板上,利用这块电路板上的一些引脚可以直接和计算机
主板相连接。一个DIMM有168引脚,这种内存条支持64位的数据传输。现在的Pentium级
以上的处理器是64位总线,使用这样的内存更能发挥处理器的性能。
※ 作 者: farer 01-2-17 下午 06:26:53 ※
翻转芯片封装采用有机衬底,满足通信芯片要求 <--- 〖回复该帖子〗
翻转芯片封装采用有机衬底,满足通信芯片要求
日期 2001-1-12 16:26:15
作者
内容
---- 最新的翻转芯片封装有利于通信产品的大量生产,有助于通信产品进入价格敏感的
市场。该封装在性能方面远远超过引线键合形式的封装,而且用户可以直接采用,不需
要用户再进行补充设计或加工。
---- LSI Logic公司(位于美国加州的Milpitas)推出了一种多层有机材料作衬底的翻
转芯片封装,声称在热、电性能方面,显著地超过键合引线的封装形式,同时在价格方
面又不相上下。该翻转芯片封装,命名为FPBGA-4L。它的推出说明LSI Logic公司是付出
了艰苦的努力,决心将翻转芯片封装技术投入大量生产,在高带宽通信等低价位产品中
推广应用。
---- 该封装的基础是四层有机材料的衬底,它具有和线路板材料十分接近的热膨胀系数
(CTE),与陶瓷材料的衬底相比可以保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采用激光钻空精度高,可
以在40mm×40mm的四层衬底上安排800 I/O引脚。排成阵列的焊接突起,最大限度地提高
了焊球密度(参看附图)。
---- 与引线键合封装相比,翻转芯片封装使得由于线路的同时通断所引起的噪声降低了
50%。交叉干扰和信号传输延迟性能也都有所改善,输出阻抗也能得到控制。
---- 芯片的背面直接接触到铜的热均衡器(散热用的)。热均衡器覆盖着整个封装面积
,从而改善了器件的散热条件。封装的热阻,不但比引线键合封装的热阻小;就是和散
热性能比较优良的,改进了的塑料BGA封装(EPBGA)相比,散热效率也比较高。此外,
它还可以再装一个散热器,进一步改进散热性能。
---- 除此以外,此种封装还有以下特点:100%的引脚可以做差分信号的I/O,或引出的
I/O;输出信号阻抗为50Ω;可以分别单独对芯片核心部分,电源I/O,和地线提供连接
;供电电压可分成12级提供。翻转芯片封装已经按照大小形成标准的系列,每边的尺寸
从20mm开始,最大可达40mm;引出端则从365只开始,最多可达到1157只。
---- 由于封装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可以缩短几个月的设计时间,还可以减少封装补充设
计和加工的费用。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请和LSI Logic公司的Diane Schultz联系,电话
号码为:001-408-433-4245;e-mail : Dschulz@lsil.com ,网址为:http://www.lsi
logic.com。
--
RULE 6 - If you mess up, it's not your parents' fault,
so don't whine about your mistakes, learn from them.
——Bill Gates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2.32.3.18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05.138.14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6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