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c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oszheng (mos), 信区: METech
标  题: 技术低设计人员少,成为微电强国尚需再等十年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Mar 28 21:06:06 2005)

转自《环球财经》:    
  对很多国外厂家而言,最大的担心就是国产手机奇迹是否会在芯片行业中来一个历史性
的重复。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芯片市场。时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亚太区总部
、大中华区总部等区域性总部移师中国,同时,在中国建立独资、合资的研发中心。 

  未到得意之时

  集成电路是汽车和电脑等电子产品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中国芯片行业生产能力的快
速增长,不但引起毗邻的芯片制造中心台湾的不安,也令美国心怀惴惴。

  几年前,手机市场上还是洋手机一统天下。可就在2002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两大巨
头却发觉风云突变,半路杀出的国产手机厂商群体气势逼人,让他们错愕不已。

  一群没有核心技术、半路出家的后来者,在不足两年的时间里以火箭的速度蹿升难免
令人胆寒。实事求是地说,国产手机的崛起多少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
国产手机的崛起成为继上个世纪末中国PC热潮和彩电热潮之后,中国企业的又一轮行业风
潮。

  对很多国外厂家而言,最大的担心就是国产手机奇迹是否会在芯片行业中来一个历史
性的重复。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阳元教授在接受《环
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现在还只是微电子的消费大国,离微电子生产大国还有距
离,离微电子生产强国的差距更大,这中间至少要十年的时间。

  王阳元强调,微电子强国的建成应具备如下五个条件:

  微电子产业的产值占世界微电子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5%;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微电
子产业产值占GDP的2%左右;拥有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建立起能够良性循环的集成电路产
业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国防和国家安全急需的关键集成电路芯片能自行设计
和制造;微电子科学研究和产业的标志性水平不仅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某些
领域能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

  而要建设微电子强国,王阳元认为,首先就是要优先发展设计业。可恰恰是在最能体
现核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业方面,我们常常在替国际大公司做智力打工。

  强“芯”方成大务

  如果没有20个年产值1亿美元以上的设计公司,芯片生产体系就难以支撑起来。如果没
有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芯片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就难以形成,王阳元如是说。

  一个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应该包括芯片设计业、芯片制造业、封装测试业、支撑业和金
融及相关的服务行业。其中芯片制造业投资大概在109美金,封装业及测试业需要108美金
,而设计业需要107美金。比较而言,以脑力资源为主要成本的芯片设计更符合中国芯片产
业现实发展的需要。

  但我国芯片设计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很多。

  首先,占世界份额低。根据FSA的统计,2003年全球IC设计业产值242亿美元,增长为1
6.2%,其中美国占78%,中国台湾地区占18%,中国大陆地区仅占2.4%。

  其次,企业规模小。2003年,中国大陆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414个,其中年产值超过1
亿元人民币的有10家,占总数的2.42%;80%以上的企业,年产值都在1千万元人民币以下。


  再次,技术水平低。在技术方面,国外技术转移是目前国内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
途径,但跨国公司在投资中国时,采取的策略往往是把旧的科技转移到中国,而不是一开
始便把新的科技引入中国。

  最后,设计人员少。2003年,全球共有集成电路设计人员55万人,其中美国45万人,
我国大陆仅有1.5万人。

  王阳元认为,发展设计业应加强芯片设计业与应用、市场的结合,同时解决系统设计
与芯片设计之间的差距,要加强整机系统人员参与芯片设计。

  因此,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增强产前(即产业化前)共同技术的联合研究与开发是当
前发展的客观需求,这已被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经验证明。

  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在上一个技术年代已经赚得钵满盆平,现在正忙于酝酿下一
个时代的产品。此时,上一代产品的充分市场化和技术余量的充分挖掘会留给跟进者一个
生存空间,这也许正是中国芯片行业在特定时期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但若透过这些浮华
的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强“芯”之路。

  “钱”路遭遇阻击

  据悉,到2005年中国对集成电路需求中的85%仍将由进口产品来满足。在今后数年中,
进口芯片占中国芯片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同现在的水平差不多,因为,中国芯片市场的扩大
速度会比其芯片制造厂的生产速度还要快。

  这种对于进口芯片的严重依赖,是促成政府决定鼓励投资者在国内兴建芯片制造厂的
关键因素,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自己出钱投资芯片项目。

  据悉,目前中国已经在建和准备建设的芯片生产线已不下10条,从北到南遍布于北京
、天津、上海、深圳等地。但王阳元对此的看法是,建立芯片生产线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完整的产业链条、丰富的人才资源、密集的客户群体,而目前只有大上海地、北京和深圳
三个地方适合建芯片生产线。

  王阳元指出,芯片行业是典型的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高的“三高”产业,不加调研
大量上芯片项目将是一个盲目的行为。

  他说,一条6英寸的线(0.5~0.6微米)投资需要5至6亿美金,一条8英寸的线(0.25
~0.18微米)则要15个亿,即便二手生产线也要1~2亿美金,80年代因为贪便宜盲目接收
国外的二手生产线,我们就吃过大亏。

  他认为,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然而对于任何一个现在的中国企业来说
,仅凭借自己的能力都很难做到。为了将规模做大、做强、具备极强的核心竞争力,必须
以国家行为来参与研发。

  据王阳元介绍,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和80-90年代的韩国,其芯片产业的崛起都
离不开当时政府的支持。据了解,在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出资比例甚至占到20%。从另一方
面来讲,这也势必会带动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等资金的积极涌入。

  据统计,2004年中国芯片行业的风险投资总额超过4.24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大部
分集中在芯片设计企业。

  目前,芯片设计企业面临这样几种融资渠道,一是政府给予的扶植资金,这部分资金
十分有限;二是上市融资,但上市对于一般公司来说并不容易;三是利用风险投资。因此
,寻找风险投资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必经过程。

  有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新增投资的80%以上来自境外,过分依赖外资就意味着新建制
造厂产量中的大部分将流入外方投资者的全球供应链中。正如王阳元所言,芯片产业关系
国家战略,所以无论从战略意义上还是对巨大市场利益的追逐而言,本土企业需要做的事
情都还有很多,芯片产业的民族战争还远未成功。

  补白文字:

  据统计,2000-20004年的5年间,中国芯片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增速为同
期全球之最。2004年,中国芯片产业规模达545.3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5.4%,5年间产业
规模扩大了3倍,中国芯片产业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


--
我们只想说:“……尽管他们这一代,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了”---改自《西线无战事》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