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c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phame (spring是春天), 信区: METech
标 题: 中芯国际---龙芯的代工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29日13:21:3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A 讨论区 】
【 原文由 balance 所发表 】
中芯国际东进西出
去年,美国对中芯国际进口设备实行技术封杀的消息曝光以后,引起业内外的高度关
注。半年过去了,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中芯国际己从美国获得0.13微米线宽集成电路的关
键生产设备的进口许可。
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在全球芯片业享有盛誉,地位仅次于"台湾半导体之父"张忠谋。1
997年,张汝京在台湾创办了世大积体电路公司,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的第三大芯片代
工、厂。遗憾的是,大股东中华开发竟于1999年底把世大卖给了台积电。对于张汝京来说
,这是一个哭笑不得的结果,好在他的身价竟让这一卖给抬得更高。
一年之后,张汝京出现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集成
电路制造公司。从建厂到投产,一切都是高速度。就在美国实行技术封杀的同时,中芯国
际绕道荷兰和瑞典,从这两个市场采购大量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中芯国际已在上海拥
有三家制造厂,去年1月正式实现量产,产品多达80余种,设定的月产目标是8.5万片,绝
大部分产品的良品率达到90%以上,全球约65家公司拟委托中芯国际代工。去年底,中芯
国际在北京建立新厂,总共筹资约为12.5亿美元,在建设8英寸生产线的同时,12英寸生产
线也在规划之中。
中芯国际高速发展,完全得力于技术上的"拿来主义"。首先,中芯国际与全球第三大
芯片代工厂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0.18微米芯片制造商。紧接着,中
芯国际与美国德州仪器达成合作协议,扩大其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规模。作为全球最大手机
芯片制造商之一,德州仪器首次与中国公司合作就选择中芯国际,并授权使用0.13微米制
造工艺,这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天赐良机。
先进的设备有了,先进的工艺也有了,中芯国际开始向海外扩张。一方面,中芯国际1
00%全资子公司"日本中芯国际(SMIC Japan)"在日完成注册,目的在于:一是掌握日本半
导体工业行情与客户需求;二是发展日本客户;三是充实对于日本客户的支持;四是从日
本高效采购半导体制造设备、材料以及原料。
另一方面,中芯国际与欧洲IC设计厂Accent S.r.l宣布合作,向欧洲市场提供IC设计
、光罩生产、晶圆制造以及测试等一整套服务。中芯国际由此奠定了在欧洲市场发展的基
础。
坐南北上,东进西出,中芯国际四面出击,其势咄咄逼人。今年1月,中芯国际与世界
芯片巨头尔必达、东芝、英飞凌达成技术转让及代工协议,3月,中芯国际又与德国亿恒科
技签署一项扩大DRAM内存芯片生产合作的协议,亿恒将向中芯国际转让其0.11微米沟槽式(
trench)动态内存(DRAM)工艺和300毫米生产技术。
中芯国际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还获得了大量订单,一举两得,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
的芯片代工业,技术上完全依赖引进,并非长久之计,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因
为合作方一般不会允许中芯国际利用其转让技术为别的企业服务。张汝京意识技术引进所
潜伏的危机,以极其优惠的条件,从台积电召回原世大公司的众多旧部,加强了中芯国际
的研发队伍,目前已建立一支近300人的研发团队,致力于自主技术的研发。
台湾双雄暗中较劲
中芯国际首先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来自台积电和联电的压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台积电在技术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1998年至2001年的3年时间
里,从英特尔手中抢走了不少客户,市场份额从15%上升到35%。目前,台积电0.13微米
工艺产品已达到70%,并从2001年开始研发0.09微米技术。台积电的竞争实力雄厚,其代工
客户囊括了英特尔、AMD、nVIDIA、Ati等众多重要芯片开发商,最高时曾占据全球芯片代
工业60%市场份额。
据悉,台积电已与上海松江科技园区签定"投资意向书"秘密协议,松江区政府决定划
出7.8平方公里近10000亩土地,建立以台积电为首的IC、通讯产业群;台积电将为此投入9
.8亿美元,并计划从台湾调出约600名技术人员,参与这一芯片制造基地的建设。同时,世
界三大芯片巨头摩托罗拉、飞利浦和STM去年在法国宣布结盟,共同研发新一代芯片,到20
05年将投入14亿美元,由台积电负责新芯片的生产。坐落在上海松江的台积电的8英寸生产
厂将于2003年底开始量产。
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台积电和联电一直被誉为业界"双雄",台积电稳坐龙头老大的
交椅,联电的舵手曹兴诚必欲取代张忠谋而后快。最近,联电通过资本运作,先是"入主"
SIS,继而控股ALI,先后控制了台湾第二和第三大芯片组厂商。联电不仅拥有自己的晶圆
厂,而且拥有从IC设计、到芯片组开发、再到CPU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
曹兴诚对大陆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一直密切关注,早在1995年,联电就在上海成
立了中颍电子,从事IC设计后段的布局工程(Layout)。除了中颍电子之外,联电与上海贝
岭公司正在建立合作、投资关系,贝岭公司去年在张江工业区兴建一座六寸晶圆厂。联电
在大陆的投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在大陆,中芯国际将与台积电和联电正面交锋,面对中芯国际的挑战,台积电在未来
的竞争中肯定不会轻松。原来,由于美国的封杀,中芯国际在技术上与台积电相差很远,
现在,中芯国际不仅获得了美国的技术出口许可,而且获得了德州仪器0.13微米和亿恒0.1
1微米生产工艺,与台积电的制造工艺水平已经接近。再者,由于台湾当局的一再阻挠,台
积电移师大陆的进度受到很大限制,首先在速度上慢了中芯国际四拍,而且,台湾当局只
允许台积电在大陆安装0.35微米和0.25微米的陈旧设备。台积电出师未捷身先衰。
国际大鳄虎视眈眈
近日,CSFB(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针对亚洲晶圆代工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提醒投
资人注意,IBM近来降价吸引客户,使得IBM原先高出台积电近35%的溢价滑落至接近台积电
的价格水平。CSFB认为,过去晶圆代工厂寻求客户,主要是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而现在
随着IC设计越来越复杂,客户更加依赖晶圆代工厂提供的高阶制程与设计支援。在这种情
况下,IBM拥有可提供从绝缘矽、矽锗到封装等世界级先进技术的优势,显然占据相当有利
的地位。
早在2000年10月,在全球芯片业开始滑坡之际,IBM逆市而动投资50亿美元,大规模扩
张芯片生产线,生产包括微处理器在内的所有类型的芯片。IBM已在纽约建立了一座新的芯
片制造厂,去年底开始研制其第一个0.09微米芯片。IBM是在芯片业很不景气的时候进入这
一市场的,不是冒进,而是有备而来,来者不善。今年,向90纳米过渡是IBM芯片生产的主
攻方向,第一季度生产FPGA芯片的测试版本,下半年开始全面投入90纳米芯片生产。IBM将
和英特尔并驾齐驱,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
近日,nVIDIA撇开台积电转向IBM,委托IBM代工nVIDIA的最新一代产品NV35核心。原
先,nVIDIA的PC、工作站以及Xbox游戏机的图形芯片全部委托台积电代工,在过去的5年里
,台积电为nVIDIA生产了2亿多颗晶圆。台积电去年在制造技术上正向0.13微米过渡,由于
工艺上的问题,NV30的供应一直未能满足nVIDIA的需求。这不仅延误了一些厂商的显卡成
品出货,而且影响了nVIDIA的整体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另有传言称,台积电的主要客户之一威盛打算考虑将部分CPU订单从台积电
手中转给IBM,而台积电则表示,威盛下给他们的订单第二季度可能再上升15%。
由于IMB的冲击,芯片代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张忠谋承认,在代工领域,IBM将
是台积电的竞争对手,但是,他对台积电的未来也充满信心。首先,IBM转入0.13微米及12
?晶圆生产,制程良率低于台积电,所以,IBM短期内不会对台积电造成太大冲击;其次,
台积电的高阶制程及实时量产优势突出,也不会被IBM轻易超越;再次,台积电未来将是国
际整合组件大厂(IDM)的下单首选对象,IBM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无晶圆厂的纯IC设计公司。
未来,代工业将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高性能代工,一个是低性能代工。代工厂商要
么成为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者,要么成为低价产品的生产者,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进步,
业界的领导者将大显身手,而那些二三流的芯片制造商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据美林预测,今后四年内,中国芯片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25%,市场规模将达430亿美
元,20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IBM跨入代工业务,引发高阶代工市场的
竞争进一步加剧,未来,IBM有望取代联电成为业界第二;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虽以积极
价格策略低价抢单,但客户对其制程技术仍有疑虑,目前只是获得一些小型设计业者的试
单。芯片代工价格无可避免,谁将胜出?必有一番恶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8.115.167]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21.227.6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04.33.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8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