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fly), 信区: Math
标  题: 拉佛格:我要感谢法国文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8 17:53:11 2002) , 转信

 

拉佛格:我感谢法国的文化
南方周末    2002-08-29 10:12:55
□本报记者李虎军朱也旷
  新科菲尔茨奖得主洛朗·拉佛格也曾有过事业低落的时候,有好几年都没有出成果
,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并没有将他扫地出门。
  法国人正在分享洛朗·拉佛格的喜悦。
  8月22日晚,法国驻华使馆特意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招待会,招待会上的主角自然是新
科菲尔茨奖得主———35岁的洛朗·拉佛格。
  洛朗·拉佛格的弟弟文森·拉佛格也出现在招待会上,但他并不仅仅是以家属的身
份出席的。这位不为中国媒体所注意的小伙子也是法国年轻一代数学家中的佼佼者。法
国高等科学研究院院长让·皮埃尔·布吉农说:“拉佛格兄弟都是法国非常优秀的数学
家。”
  洛朗的优秀自不用说,在赢得菲尔茨奖之前,他就没少拿奖,包括法国国家科学研
究中心奖、法国柯莱( CLAY )研究奖等。2000 年,洛朗成为法国高等科学研究院有史
以来的第10位终身教授。如今,他成为这10位终身教授中的第7位菲尔茨奖得主。
  至于文森,他曾因为在算子代数K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荣获2000 年欧洲数
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在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文森应邀作了一个长达45分钟的报告。
对于一位只有28岁的年轻人来说(被国内媒体大加赞誉的田刚第一次作45分钟报告时才
32岁),这既是很大的荣誉,同时也是对其研究工作的肯定。
  美国范德比尔特( VANDERBILT )大学郁国梁博士与文森有过研究上的合作,非常
欣赏文森。由于对洛朗的研究领域不太了解,郁国梁不愿对兄弟俩的创造力进行比较,
但他认为,文森的创造力可以与阿兰·孔涅相比。孔涅是法国非常有影响的数学家,曾
于1982 年荣获菲尔茨奖。
  如果拥有非凡创造力的文森最终也赢得菲尔茨奖,这在数学史将留下一段传奇和佳
话:兄弟俩先后获得菲尔茨奖!不过,当记者问文森,他哥哥已经获得菲尔茨奖,他有
没有想过也要拿菲尔茨奖时,文森的回答是:“我从事数学研究,是因为我对数学有兴
趣,而不是为了什么奖。”
  1990 年,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文森曾到北京参加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
得金牌。当时,文森完全是抱着对数学的兴趣来参赛的,至于能否获得金牌以及这块金
牌能否带来额外的好处,他并不怎么关心。此外,他既没有、也不需要接受什么专门的
集训(我国获金牌的选手都经过集训)。
  拉佛格兄弟并不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但重要的是,他们都喜欢上了数学,选择了
数学,父母也支持他们的选择。而尊重个人选择和个性自由,正是法国文化的一种体现

  郁国梁也说,拉佛格兄弟的成长,离不开法国的文化土壤。在法国,急功近利思想
的市场空间比较小,从事数学、科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的人都很受尊重,这使得不少
优秀的年轻人愿意投身这些领域。此外,法国有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系统,优秀
的人才容易脱颖而出。拉佛格兄弟都曾就读于世界闻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接受了良
好的教育;毕业以后,他们又都凭借在数学领域的优异表现,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聘为终身研究员。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洛朗荣获菲尔
茨奖的工作,就是在这个研究中心期间完成的。提起这段经历,洛朗心怀感激地说:“
从1990 年到2000 年,我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那里有非常好的人文环境和非
常好的研究小组。我曾经有过极度低落的时候,几年之内都没拿出什么成果,但研究中
心并未把我扫地出门。”
  一位在法国留学的中国数学家说,法国非常重视数学研究,重视扶持年轻数学家。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定数量的青年数学俊杰,聘为终身研究
员,让他们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问题,免去后顾之忧。这种支持年轻学者的
做法,在整个欧洲都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洛朗虽然有几年时间根本没有论文发
表,他还是可以继续留在研究中心从事研究。
  “我要感谢法国的文化,感谢我的父母。”洛朗·拉佛格说。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