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czd (睡狮), 信区: Math
标  题: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专家忠告要先打好基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27日09:25:0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专家忠告要先打好基础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1月26日 18:34 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蔡文清)昨天,网上一条消息引志无数关注:“今年39岁的广东梅州市蕉
岭县农民王来生8年磨一剑,完成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受到国际社会重视。”
乍听起来这是一条大长中国人志气的消息,可经过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这是一条令人啼
笑皆非的新闻。
  “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古往今来,多少数学家殚精竭虑,仍

法完全破解其中的奥秘,即使像中国陈景润这样的数学家也中介在研究方面迈进了一步
而已。一个没有受过系统高等数学训练的人又是怎样“完成了‘猜想’的论证”?
  当事专家:不知此事
  这条消息中有这样一段话:王来生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消息传出后,福州大学
组成了以谭宜家教授为主的专家教授组对其语言进行了论证和完善。此后,美国数学协
会、匈牙利数学院、英国数学及其应用学院、台湾东吴大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
机构纷纷来电来函,要发表王来生的论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在看到这条惊人消息后的第一时间采访了文中提到的谭宜
家教授,这位福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对此极为诧异:“这篇报道怎么能够如此不负责任呢
?”
  据谭老回忆,王来生先是辗转找到福州大学数学系某领导,念其精神可嘉,同时禁
不住王的百般恳求,这位领导向其推荐了谭教授。谭教授说,其实这种事对他来说并不
希奇,曾有很多年轻人带着自己对某些数学难题的化证前来求教,有些自负者干脆直言
不讳地让帮助做鉴定。每遇到此,他们都会在认真阅读来稿的基础上尽理肯定其可取之
处,未了还会附上善意的忠告,一定要打好数学基础,因为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后来王来生还来过几个电话,但谭教授都没再理会。“这篇报道中竟然称福州大学
组成以我为主的专家教授组对王来生的论文进行论证完善,我是当事人,我怎么都不知
道啊,如果真有这个组,应该有一份专家鉴定意见和单位证明,这些东西又在哪里呢?
而且既然国外媒体来信表示要发表王的论文,能否把这些来信向社会颂呢?”显然,谭
教授对虚假报道非常愤慨。
  谭教授回忆说,王来生的论文题目是《利用数学技巧对“哥德巴赫猜想1+1=2”的绝
对证明》,一看如此唬人的题目,谭教授就有点哑然失笑,“哥德巴赫猜想”根本就不
能表述为“1+1=2”。对这样的文章他完全可以置之不量,但谭教授还是非常认真地看完
整篇论文,从文中所涉及的所谓“数学技巧”来看,谭教授断定作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
高等数学训练。“王来生所使用的方法只是一些初等数论、排列组合及概率等,论存丰
着明显的漏洞,有些步骤根本推不干去。”
  谭教授把论文退还给王来生,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来生答应回去再想想。时隔
不久,王来生就给谭教授打来电话,还过来几封英文信件,称自己的论文经过修改润色
,已经投寄到世界权威数学杂志并被广泛看好,还纷纷来信要求发表。谭教授在仔细看
过王来生修改过的论文和所谓的国外来信后,善意地规劲其不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因
为用他的证明方法只能死钻牛角尖,而不任何结果。
  谭宜家教授告诉记者,国际权威数学杂志的工作作风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一般会在
收到作者寄去的论文一个月内寄去书稿通知以及感谢信,但需等半年后才会出审稿结果
。另外,像王来生提到的那些权威杂志是绝不会接收用中文写成的论文。国外给王为生
的来信谭教授已经看过,其实就是“书稿通知”,而且毫无例外都要求王来生将论文先
翻译成英文。“可能是信中有那么几个出版、发表的单词,让他误以为真了。”
  广东省版权局答复:纯属无知
  这条消息还说,王来生的这篇论文通过了广东省版权局的登记,这是目前中国四百
多例同类论文申报中惟一获准登记的著作。但记者从广东省版权局得到的确切答复则是
:“这种说法纯属对版权法的无知”。
  据广东省版权局专门负责版权登记的陈冬云女士介绍,国家版权法保护的是版权人
的利益,不论谁来登记,只要能交付足以证明自己是某精神劳动产品版权人的资料,国
家即允许登记。王来生的确到广东省版权局做过登记,但这只证明他拿来的那篇论文的
确是他写的,“其他问题什么都说明不了”。
  最后,陈女士特别声明:“版权局只是负责版权登记的专门机关,并不能论文正确
与否。”
  家属村长说王来生不在家
  记者多方联系,一直找到王来生的家乡--广东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材,但据其家人介
绍,王来生不在家,他先去了广州,然后直奔北京。“他去北京能干啥,找数学家看他
写的文章呗,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果然,当记者拨通叶田村支书家的电话后,一听
是北京长途,这位支书的第一反应就是“王来生的猜想通过啦?”据他介绍,王为生早
在8年前就开始搞他的猜想,成天琢磨“1”、“2”的问题,还经常去广州、北京买资料
,家里光演算的稿纸就堆了老高,“快赶上陈景润了”。“他家里的生活还凑合,但他
总这样搞,也不知能搞出啥名堂。”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可以负责任地说,‘哥德巴赫猜想’不仅业余数学爱好者做不出来,就是数论专
家在没有采用新方法之前也是不可能证明的。”昨天,中国科学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
研究院科研处的陆柱家研究员告诉记者,由全国各地数学爱好者所写的所谓证明“哥德
巴赫猜想”的文章,科研处每周都会收到,而且一些人还直接寄给一些著名科学家,有
许多也被送过来。
  据陆柱家研究员介绍,刚开始,为了不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院里还给每人回信,
但有人还是不断寄来,很让他们头疼。对于这些文章,专家的评价是:几乎没有一篇是
有价值的。陆先生还介绍说,200多年来,只有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证明结果最为接近“
哥德巴赫猜想”,但也没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完整的表述是“一个大的偶数可
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它不能被写成“1+1=2”,只能称作“1+1”、“1+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