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cheal (平凡的世界), 信区: Math
标  题: 哥德巴赫猜想 (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May  4 18:31:24 2000), 转信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Apr 17 21:21:39 2000), 站内信件


  福州解放!那年他高中三年级。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年上半年,
他没有上学,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历报考,
他考进了厦门大学。那年,大学里只有数学物理系。读大学二年级时,才
有了一个数学组,但只四个学生。到三年级时,有数学系了,系里还是
这四个人。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国家又急需培养人才,四个人提前毕了业
;而且,立即分配了工作,得到的优待,羡慕煞人。一九五三年秋季,陈
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在第X中学当数学老师。这该是多么的幸福了呵!
  然而,不然!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的日子是好过的。同组同系就只
四个大学生,倒有四个教授和一个助教指导学习。
  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蜜
糖呵!学习的成效非常之高。他在抽象的领域里驰骋得多么自由自在!大
家有共同的dx和dy等等之类的数学语言。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三年
中间,没有人歧视他,也不受骂挨打了。他很少和人来往,过的是黄金岁
月;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面。真想不到,那么快,他就毕业了。一
想到他将要当老师,在讲台上站立,被几十对锐利而机灵,有时难免要恶
作剧的眼睛盯视,他禁不住吓得打颤!
  他的猜想立刻就得到了证明。他是完全不适合于当老师的。他那么瘦
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最不善于说话,说多几句
就嗓子发痛了。他多么羡慕那些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下了课回到房间里,
他叫自己笨蛋。辱骂自己比别人的还厉害得多。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
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发烧到摄氏三十八度。送进医院一检查,他患有
肺结核和腹膜    结核症。
  这一年内,他住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当然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
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了他的专业。中国科学院不久前出版了华罗庚的名著
《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陈景润就买到了。他一头扎进去了。
非常深刻的著作,非常之艰难!可是他钻研了它。住进医院,他还偷偷地
避开了医生和护士的耳目,研究它。他那时也认为,这样下去,学校没有
理由欢迎他。
  他想他也许会失业?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他节衣缩食,一只牙刷也
不买。他从来不随便花一分钱,他积蓄了几乎他的全部收入。他横下心来,
失业就回家,还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积蓄这几个钱是他搞数学的保证。
这保证他失了业也还能研究数学的几个钱,就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
数学。
  至于积蓄一旦用光了,以后呢?他不知道,那时又该怎么办?
  这也是难题;也是尚未得到解答的猜想。而这个猜想后来也证明是猜
对了的。他的病好不了,中学里后来无法续聘他了。
  厦门大学校长来到了北京,在教育部开会。那中学的一位领导遇见了
他,谈起来,很不满意,提出了一大堆的意见: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
材生?
  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翻译者,听到意
见之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不同
意他所听到的意见。他认为这是分配学生的工作时,分配不得当。他同意
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
  听说他可以回厦门大学数学系了,说也奇怪,陈景润的病也就好转了
。而王亚南却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管理图书,只让他专
心致意的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为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家,他懂得价值论,
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了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
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儿的《数论导引》。陈景润都把它们吃
透了。他的这种经历却也并不是没有先例的。
  当初,我国老一辈的大数学家、大教育家熊庆来,我国现代数学的引
进者,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执教。三十年代之初,有一个在初中毕业以后就
失了学,失了学就完全自学的青年人,寄出了一篇代数方程解法的文章,
给了熊庆来。熊庆来一看,就看出了这篇文章中的英姿勃发和奇光异采。
他立刻把它的作者,姓华名罗庚的,请进了清华园来。他安排华罗庚在清
华数学系当文书,可以一面自学,一面大量地听课。尔后,派遣华罗庚出
国,留学英国剑桥。学成回国,已担任在昆明的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又
介绍他当联大教授。华罗庚后来再次出国,在美国普林斯顿和依利诺的大
学教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华罗庚马上回国来了,他主持了中国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
  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
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文章中的英姿
勃发和奇光异采,也提出了建议,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
究员。正是:熊庆来慧眼认罗庚,华罗庚睿目识景润。
  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
  一九五七年夏天,数学大师熊庆来也从国外重返祖国首都。
  这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有熊庆来、华罗庚、张
宗燧、闵嗣鹤、吴文俊等等许多明星灿灿;还有新起的一代俊彦,陆启铿、
万哲先、王元、越民义、吴方等等,如朝霞烂熳;还有后起之秀,陆汝钤
、杨乐、张广厚等等已入北京大学求学。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涵数
论、泛涵分析、几何拓扑学等等的学科之中,已是人才济济,又加上了一
个陈景润。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齐整。条
件具备了,华罗庚作出了部署。侧重于应用数学,但也要向那皇冠上的明
珠,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 
--
※ 修改:.micheal 于 May  4 18:33:50 修改本文.[FROM: hitsat.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