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Robusting), 信区: Math
标 题: 谜一样的数学大师--图灵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25 21:12:05 2002) , 转信
大师图灵
到了1949年10月,各项改进工作都已展开,夹在两层存储器之间的自动控制
系统已正常运转,并能在程序的控制下,实现磁鼓和阴极射线管存储单元间信息
交互。图灵设计出一些协同电路来做输入和输出的外设。有关电动打字设备也
是图灵通过老关系从他战时供职的外交部通信部门弄过来的,其中甚至包括一
个战后从德国人那里收缴来的穿孔纸带键盘。这样,整个模型机已大功告成。在
整个试验阶段,大家忙上忙下。1949年底,模型机交付给曼彻斯特当地的一家叫
弗兰尼蒂(Ferranti)的电子公司,开始正式建造。1951年2月完工,通称"迈可1
型"。它有4000个电子管,72000个电阻器,2500个电容器,能在0.1秒内开平方根
、求对数和三角函数的运算。比起先前的模型机,"迈可1型"功能更为齐全,静
电存储器的内存容量已翻倍,能存256个40位字长字,分别存在8个阴极射线管中
,而磁鼓的容量能扩容到16384个字,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
与冯·诺依曼同时代的富兰克尔(Frankel,冯氏同事)在回忆中说:冯·诺
依曼没有说过"存储程序"型计算机的概念是他的发明,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图灵
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创始人。当有人将"电子计算机之父"的头衔戴在冯·
诺依曼头上时,他谦逊地说,真正的计算机之父应该是图灵。当然,冯·诺依曼
问之无愧,而图灵也有"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他俩是计算机历史浩瀚星空中
相互映照的两颗巨星。
早在1945年,图灵就提出"仿真系统"的思想,并有一份详细的报告,想建造
一台没有固定指令系统的电脑。它能够模拟其他不同指令系统的电脑的功能,
但这份报告直到1972年才公布。这说明图灵在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后来被称
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他开始关注人的神经网络和电脑计算之间的关联。
1950年,图灵又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同时还担任该大学自动计算机项
目的负责人。就在这一年的十月,他又发表了另一篇题为《机器能思考吗?》
的论文,成为划时代之作。也正是这篇文章,为图灵赢得了一顶桂冠--"人工
智能之父"。在这篇论文里,图灵第一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他逐条反驳
了机器不能思维的论调,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还对智能问题从行为主义的
角度给出了定义,由此提出一假想:即一个人在不接触对方的情况下,通过一
种特殊的方式,和对方进行一系列的问答,如果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无法根据
这些问题判断对方是人还是计算机,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计算机具有同人相
当的智力,即这台计算机是能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ing)。
当时全世界只有几台电脑,根本无法通过这一测试。但图灵预言,在本世纪
末,一定会有电脑通过"图灵测试"。终于他的预言在IBM的"深蓝"身上得到
彻底实现。当然,卡斯帕罗夫和"深蓝"之间不是猜谜式的泛泛而谈,而是你输
我赢的彼此较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