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分析数学), 信区: Math
标  题: 回忆做华罗庚研究生的日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Sep 26 16:04:46 2002) , 转信

 


冯克勤

学校研究生院要我为《研究生教育》写一篇文章,这使我回忆起自己做华罗庚老
师研究生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我愿意把它讲述给现在的年轻研究生们,并藉此寄
托我对导师的怀念之情。



和中国的许多学生一样,我在孩童时期就对数学着了迷。我和妹妹只吵过一次架,
而且我把她揍得很凶,那是因为在小学时她把我的数学习题本剪碎了,使我心疼
至极而愤怒得失去控制。在天津一中上高二时,每个星期天中午不吃饭,跑到天
津市图书馆去读华罗庚的《数论导引》。高三毕业时,中国科技大学招生人员来
天津一中,说1958年我校上届学生朱滨考上科大,使天津一中的信誉很高,动员
我们也考科大。我在招生手册中看到华罗庚给科大58级学生上课的一张照片,便
马上报了名。
在科大五年(1959—1964)的大学生活是难以忘怀的。那时的科大学生生活真正
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校领导对我们的教导是:他们和先烈们创建
了统一的新中国,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学好知识,把中国建成强大的国家。当时
标  题: 回忆做华罗庚研究生的日子  (zz)
发信站: 饮水思源 (2002年09月26日00:02:5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冯克勤

学校研究生院要我为《研究生教育》写一篇文章,这使我回忆起自己做华罗庚老
师研究生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我愿意把它讲述给现在的年轻研究生们,并藉此寄
托我对导师的怀念之情。



和中国的许多学生一样,我在孩童时期就对数学着了迷。我和妹妹只吵过一次架,
而且我把她揍得很凶,那是因为在小学时她把我的数学习题本剪碎了,使我心疼
至极而愤怒得失去控制。在天津一中上高二时,每个星期天中午不吃饭,跑到天
津市图书馆去读华罗庚的《数论导引》。高三毕业时,中国科技大学招生人员来
天津一中,说1958年我校上届学生朱滨考上科大,使天津一中的信誉很高,动员
我们也考科大。我在招生手册中看到华罗庚给科大58级学生上课的一张照片,便
马上报了名。
在科大五年(1959—1964)的大学生活是难以忘怀的。那时的科大学生生活真正
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校领导对我们的教导是:他们和先烈们创建
了统一的新中国,我们的任务就是努力学好知识,把中国建成强大的国家。当时
的研究,考虑用分圆域的单位构作积分插值,减小高维积分的计算量并提高误差
精度。我对代数和数论相交叉并有实际应用的这个研究领域非常合意。
华罗庚指导研究生的方针是以自学为主,指定要念的书,参加一些讨论班,并平
均每两周和他谈一下学问。他要我念一本Landau的书:《代数数域上的解析方
法》,要我念几篇文章,包括他和王元正在做的积分近似计算的文章初稿。参加
他主持的一个“不等式”讨论班,大家共同讨论Bellman当时刚出版的一本关于
不等式的书。参加讨论班的除了我们研究生,还有其他专业的科大教员,比如有
作概率论的殷涌泉。在一个权威人士带领下,不同学科的人员共同讨论一个课题,
是华罗庚从事研究和培养人材的十分显著的特点。而且每个讨论班都有明确的长
远目的。他组织“不等式”讨论班的目的是锻炼我们的基本功,更长远的想法是
他想从事数理经济学的研究,不等式是一个重要工具。这个讨论班给我的印象极
为深刻。在讨论班第一次课上他说:“我叫你们念这本书是因为我不认为这本书
写得很好”。他认为,用他精湛的矩阵技巧可以更系统地整理此书中许多矩阵不
等式,归结于少数几个手段,使书中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这是他一贯倡导的
“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读书方法的典型体现。记得我在他这种不迷信前人的
熏陶之下,改进了此书中的一个不等式,并且在某种意义下改进到最佳程度。听
殷涌泉和当时华罗庚的秘书王柱对我讲,华对我的结果和方法颇为欣赏,但他并
没有为此事当面夸奖过我。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要我们干的事,都
要定期有个交待,决不能抱有“他会忘记”的侥幸心理。每次见他之前,都抱着
小心翼翼的敬畏的心情,不但在数学上作好准备,而且要想好如何答复他提出的
问题。对于不满意的学生他会当众训斥(但是次数不多),但对符合心意的人,
或者看到我们的成绩,他是由衷高兴的。这从严的要求使我终生受益匪浅,督促
的研究,考虑用分圆域的单位构作积分插值,减小高维积分的计算量并提高误差
精度。我对代数和数论相交叉并有实际应用的这个研究领域非常合意。
华罗庚指导研究生的方针是以自学为主,指定要念的书,参加一些讨论班,并平
均每两周和他谈一下学问。他要我念一本Landau的书:《代数数域上的解析方
法》,要我念几篇文章,包括他和王元正在做的积分近似计算的文章初稿。参加
他主持的一个“不等式”讨论班,大家共同讨论Bellman当时刚出版的一本关于
不等式的书。参加讨论班的除了我们研究生,还有其他专业的科大教员,比如有
作概率论的殷涌泉。在一个权威人士带领下,不同学科的人员共同讨论一个课题,
是华罗庚从事研究和培养人材的十分显著的特点。而且每个讨论班都有明确的长
远目的。他组织“不等式”讨论班的目的是锻炼我们的基本功,更长远的想法是
他想从事数理经济学的研究,不等式是一个重要工具。这个讨论班给我的印象极
为深刻。在讨论班第一次课上他说:“我叫你们念这本书是因为我不认为这本书
写得很好”。他认为,用他精湛的矩阵技巧可以更系统地整理此书中许多矩阵不
等式,归结于少数几个手段,使书中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这是他一贯倡导的
“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读书方法的典型体现。记得我在他这种不迷信前人的
熏陶之下,改进了此书中的一个不等式,并且在某种意义下改进到最佳程度。听
殷涌泉和当时华罗庚的秘书王柱对我讲,华对我的结果和方法颇为欣赏,但他并
没有为此事当面夸奖过我。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要我们干的事,都
要定期有个交待,决不能抱有“他会忘记”的侥幸心理。每次见他之前,都抱着
小心翼翼的敬畏的心情,不但在数学上作好准备,而且要想好如何答复他提出的
问题。对于不满意的学生他会当众训斥(但是次数不多),但对符合心意的人,
或者看到我们的成绩,他是由衷高兴的。这从严的要求使我终生受益匪浅,督促
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开始对数学着迷,边站柜台边自
学数学。由于影响作生意,他父亲多次要撕掉他的“天书”。1929年他在《科学》
第14卷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他的第二篇论文(1930年《科学》第15卷)引起清
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他于1931年推荐华罗庚作数学系助理,管图书、
公文和打字等。至1933年,他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已为大家公认,由于叶企荪教授
仗义执言(“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不应资格问题限制人才使用”)。他破
格提升为助教,教微积分。1935年又升为教员,这期间,他除了对高等数学基础
知识全面认真学习之外,对数论尤有兴趣,曾受到杨武之教授的指点。1936年法
国数学家阿达玛和美国数学家维纳来清华系统讲学,好学勤奋的华罗庚使他们深
深感动。1936年,在维纳推荐下华罗庚以访问学者身份去英国进修,在剑桥大学
受著名解析数论学家哈代的指点。至此,由于他顽强的努力和众多专家的引荐,
他终于登上了数学研究的世界舞台。在这里,起根本作用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即他所说的,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勤奋刻苦”。诚如他于1980年3月
的一次为别人的题词:“苦干猛攻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到他家或办公室去,总是看到桌上铺满了书籍和草稿纸。
1978年他已身背氧气瓶,我到北京医院去看他,他正躺在床上计算分圆单位,寻
找新的恒等式,亲手把布满公式的一个笔记本交给我。后来,裴定一和我完成了
他的一个想法,尽管他和王元都参与过这项研究,他让裴和我发表了(1980年),
这是他(在病床上)指导我的最后一篇论文。我还要讲一件事,那是在78年前后,
我去北京时中午常在他办公室休息。每天午睡前都要从一个布袋里随机地抽取五
封信读读,那是从全国各地寄给他的。多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热爱和敬仰,其中
也不乏溢美之词,有些甚至到肉麻的程度。他逝世后,中科院数学所在他办公室
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开始对数学着迷,边站柜台边自
学数学。由于影响作生意,他父亲多次要撕掉他的“天书”。1929年他在《科学》
第14卷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他的第二篇论文(1930年《科学》第15卷)引起清
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他于1931年推荐华罗庚作数学系助理,管图书、
公文和打字等。至1933年,他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已为大家公认,由于叶企荪教授
仗义执言(“清华出了个华罗庚是好事,不应资格问题限制人才使用”)。他破
格提升为助教,教微积分。1935年又升为教员,这期间,他除了对高等数学基础
知识全面认真学习之外,对数论尤有兴趣,曾受到杨武之教授的指点。1936年法
国数学家阿达玛和美国数学家维纳来清华系统讲学,好学勤奋的华罗庚使他们深
深感动。1936年,在维纳推荐下华罗庚以访问学者身份去英国进修,在剑桥大学
受著名解析数论学家哈代的指点。至此,由于他顽强的努力和众多专家的引荐,
他终于登上了数学研究的世界舞台。在这里,起根本作用的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即他所说的,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勤奋刻苦”。诚如他于1980年3月
的一次为别人的题词:“苦干猛攻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到他家或办公室去,总是看到桌上铺满了书籍和草稿纸。
1978年他已身背氧气瓶,我到北京医院去看他,他正躺在床上计算分圆单位,寻
找新的恒等式,亲手把布满公式的一个笔记本交给我。后来,裴定一和我完成了
他的一个想法,尽管他和王元都参与过这项研究,他让裴和我发表了(1980年),
这是他(在病床上)指导我的最后一篇论文。我还要讲一件事,那是在78年前后,
我去北京时中午常在他办公室休息。每天午睡前都要从一个布袋里随机地抽取五
封信读读,那是从全国各地寄给他的。多数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热爱和敬仰,其中
也不乏溢美之词,有些甚至到肉麻的程度。他逝世后,中科院数学所在他办公室
就总要落后别人一步”,“在科学研究中最主要的精神之一是创新精神”。他多
次对我们讲,要做出好的文章,关键是要有几手自己的“招路”和“拿手好戏”,
别人都不如你,这样你才能做出新的东西,人家才注意你。华罗庚的这一治学思
想对他的学生影响极大。前面说过,华罗庚对矩阵工具的纯熟使他在数学的多个
领域中都取得国际水平的成就,并使研究工作有他自己的特点。曾肯成先生曾有
一句戏言:“龙生龙,凤生凤,华罗庚的学生会打洞”,所谓“打洞”即指矩阵
对角化,使非对角元素均为零。又如:他对于体的研究也是很独特的他发现了体
一些别开生面的恒等式,由此出发建立了体上许多新奇结果。这种方法经曾肯成
又传李尚志,使李尚志近年来在体上典型群的极大子群研究中得出国际上最完整
和系统的成果。华罗庚用矩阵工具发展出矩阵几何,并用来研究模形式理论,他
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写了《典型群》一书。在六十年代,万哲先带领学生们用限域
上典型群理论系统地构作试验设计方案,近来又用于编码理论。在解析数论方面,
他的许多世界一流的贡献归结于他对数论工具的创新。他还和王元一起发展了近
似计算的数论方法(国际上称为华—王方法)。这一切表示出华罗庚的数学研究
有一种鲜明的个性,具有从庞杂中看透本质的深刻洞察能力和一种数学大家的风
范,体现着勇攀高峰的强烈创新精神。这种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下几代而形成“中
国学派”。



华罗庚对于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科学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发表了许多精辟的
见解。他多次为全国各地中学生和中学教员做演讲,是中国数学竞赛的创始人之
就总要落后别人一步”,“在科学研究中最主要的精神之一是创新精神”。他多
次对我们讲,要做出好的文章,关键是要有几手自己的“招路”和“拿手好戏”,
别人都不如你,这样你才能做出新的东西,人家才注意你。华罗庚的这一治学思
想对他的学生影响极大。前面说过,华罗庚对矩阵工具的纯熟使他在数学的多个
领域中都取得国际水平的成就,并使研究工作有他自己的特点。曾肯成先生曾有
一句戏言:“龙生龙,凤生凤,华罗庚的学生会打洞”,所谓“打洞”即指矩阵
对角化,使非对角元素均为零。又如:他对于体的研究也是很独特的他发现了体
一些别开生面的恒等式,由此出发建立了体上许多新奇结果。这种方法经曾肯成
又传李尚志,使李尚志近年来在体上典型群的极大子群研究中得出国际上最完整
和系统的成果。华罗庚用矩阵工具发展出矩阵几何,并用来研究模形式理论,他
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写了《典型群》一书。在六十年代,万哲先带领学生们用限域
上典型群理论系统地构作试验设计方案,近来又用于编码理论。在解析数论方面,
他的许多世界一流的贡献归结于他对数论工具的创新。他还和王元一起发展了近
似计算的数论方法(国际上称为华—王方法)。这一切表示出华罗庚的数学研究
有一种鲜明的个性,具有从庞杂中看透本质的深刻洞察能力和一种数学大家的风
范,体现着勇攀高峰的强烈创新精神。这种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下几代而形成“中
国学派”。



华罗庚对于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科学发展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也发表了许多精辟的
见解。他多次为全国各地中学生和中学教员做演讲,是中国数学竞赛的创始人之
个残疾人离开妻子儿女是什么滋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华罗庚从英国回来,
在昆明市的西南联大作教授。据段学复回忆,他们的讨论班常被敌机轰炸中断,
华罗庚拖着残腿跑路极不方便,有一次被弹片溅起的泥土盖住全身,后来索性住
在农人家里。1946年华罗庚到了美国,1948年成为伊利诺大学正教授,他的数学
研究处在顶峰时期,工作也有了保障,这对于艰苦奋斗了半生的华罗庚,无疑是
极好的人生归宿。然而,他在1950年2月又毅然放弃了优厚的职位,携全家动身
回到新中国,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对于他的回国,特别是看到或听到他回国后的坎坷经历,国内外数学家历来有各
种不同的看法后评价,他在美国的不少朋友都抱有惋惜之情,华罗庚自己则是充
满信念的。在回国途中,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
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1992
年,美国数论学家哈泼斯坦在国际数论杂志《Acta Arithmefiea》上写了一篇纪
念华罗庚逝世的文章,文中说:“如果有许多中国数学家现在在科学的新领域中
作出特殊的贡献,如果数学在中国享有异常的普遍尊重,那就要归功于作为学者
与教师的华罗庚50年来对他国家的数学事业所作的贡献”。研究数学史的美国人
贝特曼写道:“华罗庚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流的科学巨人之一,像爱因斯
坦在美国一样,最后成为本国传奇式的科学家,……人们可能会设想,如果他留
在西方,他将可能完成更多的个人研究计划。然而,如果这样做,他就不可能如
他最后30年所做的,在中国发展数学及其应用中起到中心作用”。他的好友赛尔
伯格也说:“要是华罗庚像他的许多同胞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仍然留在
美国的话,毫无疑问,他本来会对数学作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认为,他
回国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是什么
样”。上届美国数学会主席格雷厄姆也说:“华罗庚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位数学家
来,受他直接影响的人可能更多。”
这些外国人对华罗庚的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华罗庚于1950年3月16日到达北京,
执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并筹备成立中科院数学所。1952年被任命为所长,一切
工作重新开始。他诸方网罗人材,生气勃勃,工作进展神速,先成立数论组(华
罗庚,越民义,王元,许孔时,吴方,魏道政)和微分方程组(吴新谋,秦元勋,
王光寅,丁夏畦,邱佩璋),后成立代数组(华罗庚,陆启铿,龚升),拓扑组
(吴文俊,张素诚,孙以丰),泛函分析组(关肇直,田方增,冯康),数理逻
辑组(胡世华,唐稚松,陆钟万),概论统计组(张宗燧,戴元本),力学组
(  逢甘等),计算机设计组(闵乃大,吴几康,夏培肃),他从厦门大学调来
陈景润,亲自领导“数论导引”和“歌德巴赫猜想”两个讨论班,数学所还向全
国开放。从回国到1957年,他的工作受到毛主席和数学家们广泛支持,写了四本
专著,工作十分有成效。他在50年代的许多学生后来为中国数学作出杰出贡献,
或者改行后,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成为学术带头人。



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成了数学所重点批判对象。在1962年,他又以极大的勇气整
他最后30年所做的,在中国发展数学及其应用中起到中心作用”。他的好友赛尔
伯格也说:“要是华罗庚像他的许多同胞那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仍然留在
美国的话,毫无疑问,他本来会对数学作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认为,他
回国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的数学会是什么
样”。上届美国数学会主席格雷厄姆也说:“华罗庚比起历史上任何一位数学家
来,受他直接影响的人可能更多。”
这些外国人对华罗庚的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华罗庚于1950年3月16日到达北京,
执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并筹备成立中科院数学所。1952年被任命为所长,一切
工作重新开始。他诸方网罗人材,生气勃勃,工作进展神速,先成立数论组(华
罗庚,越民义,王元,许孔时,吴方,魏道政)和微分方程组(吴新谋,秦元勋,
王光寅,丁夏畦,邱佩璋),后成立代数组(华罗庚,陆启铿,龚升),拓扑组
(吴文俊,张素诚,孙以丰),泛函分析组(关肇直,田方增,冯康),数理逻
辑组(胡世华,唐稚松,陆钟万),概论统计组(张宗燧,戴元本),力学组
(  逢甘等),计算机设计组(闵乃大,吴几康,夏培肃),他从厦门大学调来
陈景润,亲自领导“数论导引”和“歌德巴赫猜想”两个讨论班,数学所还向全
国开放。从回国到1957年,他的工作受到毛主席和数学家们广泛支持,写了四本
专著,工作十分有成效。他在50年代的许多学生后来为中国数学作出杰出贡献,
或者改行后,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成为学术带头人。



1957年反右运动中他成了数学所重点批判对象。在1962年,他又以极大的勇气整
顿数学所,提倡在研究实习员中进行基础课考试,成绩太差的调离,并开辟“练
拳园地”以增强学术空气。但好景不长,华罗庚这些作法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的
反功倒算”,使他非常灰心,几次对我们说:“数学所的所长我不干了,没什么
关系,厕所也是所。”于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到中国科技大学。从1958年,他的
研究工作明显地放慢了速度,但仍以固有的顽强毅力,在科大重整旗鼓,培养学
生,把王元也带到科大来。并开始从事积分近似计算和统筹优选化等应用性研究
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他被抄家,手稿散失,至今没有下落。他遭到多次批判,被罚
打扫数学所的厕所。直到1970年3月4日,周恩来批示要保护华罗庚,将他的关系
转到人大常委,才得以安静。他仍然到全国各地推广优选法。1976年文革结束,
他积极工作,但已年迈体弱,力不从心,患心肌梗塞多次,背起氧气瓶还提出
“甘作人梯”的口号,一直工作到倒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
1982年,他回忆起刚回国时的心情说:“50年由美国回来时,好象入伍的新兵,
 分就 盛,一心想在祖国建设中尽?份力”。他为祖国耗尽了最后一份精力,他
的一生有许多好的机遇和顺利的环境,也有不少艰难与困苦。他在任何环境中都
自强不息和勇于开拓,使我们永不忘怀。对于那些艰苦创业的人们,人类历史总
是给予特殊的地位。今天,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大进步,但也仍有许
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我们以华罗庚为榜样,克服困难,继续勇敢地向前迈进!



--
顿数学所,提倡在研究实习员中进行基础课考试,成绩太差的调离,并开辟“练
拳园地”以增强学术空气。但好景不长,华罗庚这些作法被说成是“资产阶级的
反功倒算”,使他非常灰心,几次对我们说:“数学所的所长我不干了,没什么
关系,厕所也是所。”于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到中国科技大学。从1958年,他的
研究工作明显地放慢了速度,但仍以固有的顽强毅力,在科大重整旗鼓,培养学
生,把王元也带到科大来。并开始从事积分近似计算和统筹优选化等应用性研究
工作。
1966年文革开始,他被抄家,手稿散失,至今没有下落。他遭到多次批判,被罚
打扫数学所的厕所。直到1970年3月4日,周恩来批示要保护华罗庚,将他的关系
转到人大常委,才得以安静。他仍然到全国各地推广优选法。1976年文革结束,
他积极工作,但已年迈体弱,力不从心,患心肌梗塞多次,背起氧气瓶还提出
“甘作人梯”的口号,一直工作到倒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
1982年,他回忆起刚回国时的心情说:“50年由美国回来时,好象入伍的新兵,
 分就 盛,一心想在祖国建设中尽?份力”。他为祖国耗尽了最后一份精力,他
的一生有许多好的机遇和顺利的环境,也有不少艰难与困苦。他在任何环境中都
自强不息和勇于开拓,使我们永不忘怀。对于那些艰苦创业的人们,人类历史总
是给予特殊的地位。今天,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很大进步,但也仍有许
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让我们以华罗庚为榜样,克服困难,继续勇敢地向前迈进!
※ 来源:·饮水思源 bbs.sjtu.edu.cn·[FROM: 211.80.37.13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5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