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ackleo (黑马), 信区: Mechanics
标  题: [范文]力学大师系列之钱学森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Mar 29 22:10:11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wBoard 讨论区 】
发信人: jackleo (黑马), 信区: NewBoard
标  题: [范文]力学大师系列之钱学森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Wed Jan  5 22:12:35 2005)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 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
,系统科学思想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
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194
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回国后,历任航空委员会
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
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30年代钱学森是卡门组织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
要成员。1943年他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40年
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
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的先驱。钱学森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
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
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卡门命名的
卡门—钱学森公式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1949年他还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
机作为洲际旅客运输火箭的设想和核火箭的设想。
    钱学森回国后在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先为
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
火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1956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
规划与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此后他长期担负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
,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
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在50年代初将控制论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与航
天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把中国导弹武器和航天器系统的研制经验,提炼成为系统
工程理论,应用于军事运筹和社会经济问题,成功地推进了作战模拟技术和社会经济系统
工程在中国的发展。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
,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
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
础。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
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他在19
46年对稀薄气体的物理力学特性的研究,是这一分支发展的先声。
1954年钱学森在美国出版《工程控制论》,从技术科学的观点,对各种工程技术系统的自
动控制理论作了全面研究,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1956年苏联出俄文版,1957年民主
德国出德文版,1958年中国出中文版。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一等科学奖。1957年国际自动
控制联合会(IFAC)第一届理事会推举他为首届理事长。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首先表现在他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他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四个层次。系统科学是由系统工程这类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象
运筹学、控制论和信息论这类技术科学,以及一切系统的一般理论“系统学”等组成的一
个新兴科学技术部门。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是一大类工程技术的总称,而不是一
个单一的学科。他提出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系统学”。并亲自领导了系统学研讨
班。
    钱学森的专著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
工程》等。他的学术论文有50多篇发表于美国刊物,更多的发表于国内刊物,钱学森是中
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1945年-1947年期间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
英 


雄模范”奖章。他作为世界级的顶尖科学家,还被国际电工学会授予“小罗克韦尔奖章”
,将他正式列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之列。
  20世纪三十年代,钱学森是冯-卡门组织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
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1943年和F-马林纳合作完成了研究报告《远程火箭评论与初步分析
》,为20世纪四十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成功研制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
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先驱。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
、薄壳稳定理论方面,钱学森对航空工程师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冯-卡门一起提
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间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高速空气动力学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冯-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曾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
设计。
  钱学森于1956年2月17日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
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并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了火
箭导弹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同年4月起,他作为这一领导机构的成员,负责规划
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将控制论发展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
学--工程控制论,为导弹与航天器的制导理论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
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带领全院职工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战略武
器,并依靠组织和群众,在研制实践中创建和发展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培养了科技队伍
,制定了我国第一代导弹的技术发展途径和步骤,并亲自指导了我国导弹的设计和研制,
协助聂荣臻元帅,使我军具有了实战的尖端武器,壮了国威、军威,振了民心,走出了一
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钱学森同志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
雄模范”奖章时,满怀深情地谈到了他一生的三次激动:突破重重封锁,学成回到祖国;
和焦裕禄及孟泰等人同列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工产党。从中我们可以
深切地感受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这也是他高尚品
质、人格魅力、崇高信仰的具体所在。

--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3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