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ackleo (黑马), 信区: Mechanics
标  题: 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与教学的先驱之一——周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an  6 18:18:30 2006), 转信

(1917— ) 

    周履,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家。长期从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和弹塑性理论的教学与
研究工作。在复合材料叠层板的弯曲和屈曲分析的研究工作中作 

出了贡献。

  周履,1917年4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县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清朝举
人,担任过地方官员和驻奥地利外交官员,做官时重视兴修水利,所筑堤坝被称为“周
公堤”。父亲周宗清早年留学德国,攻读医学,是个反帝爱国、进步的无党派知识分子
。母亲王宗浈,支持并参与周宗琦的爱国进步活动,曾经亲自给新四军送过药品。受家
庭的熏陶,周履青少年时就喜爱读书,养成了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习惯。1934年
,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42年
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进驻租界,周履不愿过亡国奴的生活,遂只身离家转赴内地,到
重庆綦江铁路工程处任帮工程师,在农村工地的艰苦条件下为抗日战争效力。后来,他
抱着“科学救国”的幻想,于1944年底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他选修的课程之多
,使他的导师都无法理解地惊问道:“你不要命啦!”1946年,他仅用一年时间获
得工学硕士学位。当时正值抗战胜利,他以为国家富强有望,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
的奖学金机会,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返回祖国,在上海市工务局技术室担任技士。但
是当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使周履痛感知识分子仍然报国无门。19
47年,他再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50年,他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并在麻省
波士顿市杰克逊·摩兰德工程咨询公司任工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祖国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消息使他十分激
动,加上父母及其他亲友的宣传动员,重新燃起了周履的报国心、爱国情,他于195
1年重返祖国,历任岭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教授至今。 

  回国后,周履亲身体验到祖国建设迫切需要人才,因而将其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祖国
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去。1954年,他组建了结构力学教研组,并着力
抓教学法建设,编写讲义、指导青年教师、健全试讲制度等,使教学工作日益走上正轨
。他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亲自为中、青年教师举办多期学术讲座。1956年,
他率先招收副博士研究生,促进了土木系学术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周履以其一
丝不苟、诲人不倦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学生和中青年教师的爱戴,因此于1956和19
58年两度被评选为广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1960年,华南工学院成立数学力学系
,周履调任该系结构力学教研组主任,后任系副主任。他根据土木系的成功经验,为应
用力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周履一贯主张大学教师既要担任教学,也要从事科学研究,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
出了表率。50年代,他在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积极研究结构设计,并以其思想
活跃、见解独到,深受同行们的赞誉。例如,针对当时结构力学界对“力矩分配法”的
过份崇拜,周履正确地评价了该方法在学术上的地位,指出它实质上是数学中的迭代逼
近法,而在运算时赋予了直观的物理概念,使工程人员易于掌握。他认为,对古人和洋
人的好的东西是应该学习的,但不要盲目崇拜,以至迷信。50年代后期,为适应我国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寻求更合理的设计理论,周履把科研方向转移到塑性理论方面
,是我国最早从事塑性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70年代末,他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
承担了复合材料力学这个新课题。他主持建立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梯队,筹建中国力
学学会复合材料专业组,多次参与筹备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宣传和推动我国复合
材料的研究方面起了带头作用。1963年1月,周履遭歹徒袭击,大脑受重伤,留下
后遗症,且体质孱弱,慢性疾病不断。几十年来,他在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坚持带病工
作,依然为寻求更合理的设计理论和推进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寻求更合理的设计理论 

  早在美国学习时期,周履对土木工程和结构力学就有很深的造诣。40年代末,随
着厚壁结构在工业建筑中的使用增多和大型块件的兴起,作为结构单元之一的深梁引起
了工程界巨大的兴趣,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周履也注意到了这一研究动向。 

  深梁一般可分三类:受周期荷重作用的无限长梁、受非周期荷重作用的无限长梁和
有限长深梁。前两类问题可用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积分求解,第三类问题的求解比较困
难,当时还甚少研究,原因是不易满足所有边界条件。周履在《深梁的分析》一文中采
用了应变能方法,用两个应力函数相叠加求得了有限长深梁的应力公式,画出了曲线,
并和有限差分法以及经典梁理论进行了对比,这在当时条件下,是属于首创性的工作,
有较大的理论和使用价值。 

  后来,他又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了《深梁中的应力》一文,按弹性平面
应力问题给出了各类荷载作用下分布的数值解。这对当时结构工程界深入了解深梁的特
征和指导设计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于1953年2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
讨论,还出版了讨论文选。当时有些著名教授如M.古兹曼(Guzman)和J.路
易塞尼(Luisoni)亦参加了讨论,并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认为单跨深梁的分
析是一个困难问题,作者的差分解是相当成功的,与光弹性实验比较,当高跨比为1时
,跨中截面最大弯曲应力的误差不超过20%。周履在这篇论文中列出的数据和图表,
已为后人引为设计依据。 


  为了适应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寻求更合理的设计理论,从1954年开始
,周履把研究的主攻方向移到塑性理论方面。当时,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在钢筋混凝土
和钢结构设计等方面都部分采用了按极限状态计算的方法。为了适应工程实际的需要,
周履努力学习塑性力学,研究了大量的资料。他通过举办讲座,积极宣传和推行极限设
计理论,向中青年教师介绍了这一领域中重要作者的工作。 

  1956年,周履在校庆报告会上作了“塑性理论中的极限定理及其应用”的报告
。这是一篇很有意义的综述报告,引起工程界极大的关注,被国家建委主编的《经验报
导》杂志所刊用。后来,他又参加了《土木工程》学报关于《杆件系统中极限荷重的计
算》一文的讨论。他在讨论文章中阐明的观点得到作者李立和同行们的好评。 

  1956年,周履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力学大会。这一年,他首次招收了副博士研究
生。根据高等教育部规划的分工,他与清华大学一道率先研究薄壳理论和推广薄壳结构
设计。为了给研究生和年轻教师打基础,他主讲了В.З.符拉索夫(Власов)
专著《薄壳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一书。他对该书许多公式都认真推导,发现了不
少错误或刊误之处。有人评论说:“国内还很少有人像周先生这样仔细地钻研这本巨著
。” 

率先研究复合材料力学 

  1978年,周履应教育部科技局的邀请,参加了教育部理论与应用力学规划会议
,接着又参加了全国的力学规划会议。国家宏伟的发展规划给周履以巨大的鼓舞。他放
弃了原已准备申报的研究项目,承担了新兴学科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当时,我国虽在
玻璃钢方面的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但在复合材料力学领域几乎还是未开垦的“生荒地
”,既缺乏资料、设备,也缺乏受过这方面训练的人才。周履认识到这一学科的研究对
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立志组织队伍攻克这一科学难关。在学院领导的关心
和支持下,他主持筹建研究室。通过国外亲友,他个人订阅了几种国外期刊和书籍,提
供并指导研究室的同志们学习。他不顾自己身体多病,亲自为大家讲授“张量分析”和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980年3月,根据中美文化交流协定,他受教育部委托,聘请美国南方大学R
.M.琼斯(Jones)教授来华讲学和交流,组织了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第一次大规
模的学术活动。5月,他又邀请美国复合材料首席科学家、美国复合材料杂志主编蔡伟
伦教授访华,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学术座谈,同时邀集了国内部分单位代表进行商讨,组
织与协调我国复合材料力学的研究工作。在王震鸣的建议下,周履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大连工学院等单位磋商并发起筹建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委员会
复合材料力学专业组,经批准,周履担任了专业组第一任组长。 

  周履认识到,复合材料的发展必须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他积极
推动各种联合形式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为了联合活动,他担任了中国航空学会复合
材料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通过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的共
同努力,从1980年起,我国定期举行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迄今已举行了6届全
国性的和2次国际大型学术交流会。近年,他又参与筹建了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并当选
为副理事长。 

  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周履,深知培养人才对发展科研事业的重要性。他在研究室内建
立并坚持定期进行学术讨论的制度,精心指导和培养研究梯队。他在我国率先招收了复
合材料力学方面的硕士研究生。1980年7月,他接受教育部干部局的聘请,委托范
赋群为全国力学讲习班首次开设复合材料力学课程,并出版了《复合材料力学通讯》内
部交流资料,达到了宣传、普及的效果。为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需要,他应高等教
育出版社之约,与范赋群合作撰著了《复合材料力学》教材。该书较系统地反映了周履
等人对复合材料力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其中并包含有作者们的研究成果。 

  鉴于复合材料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基本理论问题有待继续发展。譬如,现有
的复合材料细观统计断裂理论,实质上是套用了最弱环统计链式模型。它无法描述真实
复合材料的非自相似随机扩展的破坏方式。周履及其同事们创立了随机扩大临界核、亚
临界核理论,用统计断裂力学的方法定量地描述了复合材料的多种形式的就位强度。这
一工作被同行们认为是突破了现有的理论构架,可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又如,现有
的结构临界力的线性理论,用于求解具有几何和或物理耦合变形的复合材料结构,有时
会得出不真实的结果。这一问题已为国内外学者所注意。周履及合作者们在指出问题的
同时,提出了“非线性-耦合前屈曲二级线性-一级线性”的临界力理论,将后屈曲理
论转移到了前屈曲,并可给出满意的结果。 

  周履在注重复合材料力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求解方法的研究。1
980年,在全国第一届计算力学学术讨论会上,周履应大会主席钱令希之邀,作了《
复合材料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法及计算机化简介》的综述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他强调了
复合材料的特点,介绍了复合材料细观和叠层分析的有限元方法,以及叠层破坏的宏观
分析,他强调指出了计算机在复合材料力学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性。这是我国计算力学
领域中涉及复合材料最早的一篇综述报告。 


  在《双模量复合材料十字叠层矩形薄板的弯曲》一文中,作者们首次成功地将加权
残数法用于双模量复合材料,表明了该方法用于双模量材料的可行性及该文所用试函数
的有效性。该文发表后,有关评论认为“用加权残数法分析层合板弯曲问题已基本上解
决了”;该文内容被收入有关加权残数法的专著;其方法后来被引用到厚板问题、热应
力问题及叠层扁壳的弯曲问题。 

  此外,周履敏感地注意到国外发展起来的动态松弛法是一种思路独特的求解方法。
在他指点下,他的学生们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非线性弯曲及稳定问题的分析中,
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填补了我国在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上的
一个空白。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周履等人发表了《复合材料叠层板的分析》一文。该文引用
的参考文献达300多篇,它详细地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80年代中期之前的有关工作
及叠层板弯曲、稳定及振动的问题的线性和非线性力学的研究状况及进展,其中并包括
了作者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这对从事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研究的同志来说,是有很大参考
价值的。 

  周履治学态度严谨,他和同事们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对复合材料力学中的一些名
词和术语的译法曾进行了过细的推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严慈相济的学长风范 

  周履忠诚于教育事业,以培养教育事业的接班人为己任。他以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严谨的治学作风、钟爱人才又严格要求的学长风范,深受大家的尊敬。 

  40年来,周履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培养师资和指导研究生方面。他开设过
近10门力学课程,举办了十几个专题学术讲座,其中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钢
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理论、有限形变、
极限分析、力矩分配法的实质、结构动力学、热应力问题、薄壳理论、有限元法、张量
分析、断裂力学及复合材料力学等等。有的讲座为期达一年之久,有的讲座吸引了力学
、土建、机械和造船几个系的中青年教师也参加听讲。在教学工作中,他极为认真负责
,每课都作充分的准备,写有详尽的讲稿。他讲授的内容深入浅出,甚受学生欢迎。 

  在教学思想上,周履十分注重打好基础。他指出,只要基础打好了,技巧方面就可
以灵活地加以应用了。例如,在结构力学的教学中,他强调力法和位移法是基本的,要
求学生透彻地掌握它们。因此,他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基础好,能力较强。 

  在指导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工作中,他既放手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又给予
他们细致的指导;既严格要求,又鼓励其敞开思路,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可取的学术观
点。一位经他审阅过稿件的青年教师很感慨地说,周老师的仔细、严谨,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令人难忘。 

  周履十分关心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他们的点滴成绩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
曾几次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校、系领导表达了要大胆提拔中、青年教师,不要论资排辈
的意见。他经常阅读《美国工程索引》等杂志,发现某种动向,就给中青年教师提供信
息、资料,给他们指点研究方向,启发思路。他热情地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以至为他
们修改中、英文稿,纠正英语口语发音等。经他指点和帮助过的同志都深情地说:“我
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包含着周履先生的心血。他既是带路人,又是后勤部长
,他的图书资料和他的渊博知识都是我们的共同财富。” 

  周履生活朴素,作风正派,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因此,求教于他的人甚多,而他
无不热情帮助,耐心指导。比如,1974年,在周履还下放在力学试验室工作时,有
位素不相识的、在河南某研究所工作的技术人员,借出差之机慕名前来请教,他不但热
情、细致地给予指点,而且还亲自陪同去图书馆,帮助查阅文献,代为借出资料,此后
还用通讯方式讨论多次。在周履的指导下,此人的论文终于在当时的《力学》杂志上发
表了。 

  在筹备组织国内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周履尊重和赞扬兄弟单位
的研究成绩,尊重其他代表的意见,照顾到广泛的代表性。他对荣誉多次谦让,对工作
务求尽善的品格,深受各方面人士的崇敬。 

  (作者:范赋群 万传寅) 

简历 

  1917年4月30日 生于浙江省湖州县(今湖州市)。 

  1934—1938年 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8-194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助教。 

  1943-1944年 任重庆綦江铁路工程处帮工程师。 

  1945—1946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46—1947年 任上海市工务局技术室技士。 

  1947-1950年 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结构力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50—1951年 任美国波士顿市杰克逊·摩兰德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师。 

  1951-1952年 任广州岭南大学教授。 

  1952年— 任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教授。历任数学力学系结构力学
教研组主任、数学力学系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理论与应用力学学科组成员。 

  1957—1986年 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 

  1980—1989年 任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1983—1987年 广东省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 

  1987年— 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 

  1989年— 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 

主要论著 

  1 L.Zhou.Analysis of deep beams.J.Appl
.Mech.ASME,1951,18(2):163—172. 

  2 L.Zhou.Stresses in deep beams.ASCEP 
proceedings-Separate,1952 (127).And Tra
nsactions ASCE,1953,118:686—702. 

  3 周履.塑性理论中的极限定理及其应用.国家建委《经验报导》,1957(
6). 

  4 周履.关于杆件系统中极限荷载的计算的讨论(二).土木工程学报,195
7,4(2). 

  5 周履,何逢康.定点法中的几个公式.华南工学院学报,1958(2). 

  6 周履,梁继光,范业立.复合材料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及计算机化简介.第一届
全国计算力学讨论会,杭州,1980. 

  7 王迪新,范业立,董万林,周履.双模量复合材料十字叠层矩形薄板的弯曲问
题.复合材料学报,1985,2(1). 

  8 周履,范赋群.复合材料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 周履,董万林,黄小清,范业立.复合材料叠层板分析.复合材料力学进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0 周履,王震鸣主编.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进展.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
版社,1991. 

转自光明网:

http://www.gmw.cn/content/2005-12/30/content_351830.htm


--
欢迎光临力学版(Mechanics)!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0.1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0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