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mebirds (timebirds), 信区: Mechanics
标 题: 物理眼光看交通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Sun May 29 18:55:35 2005)
物理眼光看交通
在物理学家的眼中,交通现象更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他们认为,交通系统是一个
由多个自驱动粒子组成的复杂系统,他们把行进着的车辆和行人看成自行驱动的“粒子”
,交通流与光线一样,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因此,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加以描述
;物理学家还指出,交通网络是一种复杂网络,由于构成成分的多样性(客车、轿车、非
机动车、行人)和运行的随机性,与一般的大网络相比,其复杂性绝不逊色。
道路交通状态大致可以分成3种:低密度的畅行交通(即自由流)、各车道的车辆齐头
并进的高密度同步交通、更高密度的拥堵交通。在物理学家眼里,它们可类比为气相、液
相、固相这三个相,各相之间可以发生“相变”,到了某个临界密度,相变就要发生。人
们出行时就经常遇到相变,最不愿意遇到的是从畅行交通相(经同步交通相)到拥堵交通
相的相变。而相变正是凝聚态物理学家的研究对象。他们发现,交通系统的相变中也存在
着回滞(hysteresis:交通流量随密度变化的回路特性)、成簇(clustering:拥堵集簇
的形成)、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交通流态时断时续)等现象。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来,交通运行经常远离平衡态,而制约它们的是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因此,非平衡
态统计物理学和非线性动力学正可以大行其道,交通系统中充满着自组织(系统自行进入
最佳临界状态)、混沌、分叉、失稳(进入拥堵)等非线性现象。当流体力学家审视交通
系统时,自然地把交通流看作运动流体,其中充斥着各种密度波:在交叉口出现的拥堵车
队就是“交通激波”,绿灯一亮,车队疏解,就出现了“交通稀疏波”,一般以固定速度
向后传播;在形成交通拥堵之前,一定会出现非线性失稳现象,然后涌现各种各样的“交
通孤立波”:为力学、物理学界熟知的KdV孤立波、mKdV孤立波(纽结-反纽结孤立波)等等。
经过几十年努力,交通科学家们建立了数以百计的交通模型。对于道路交通流而言,
有宏观的运动学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微观的跟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通称为粒子
跳跃模型)、介观的气体动力论模型等。对于路网交通流而言,有早期的路径选择的用户
均衡原理与等价数学规划模型、随机效用模型、组合网络模型,以及近期的随机均衡分配
模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拥挤道路使用收费理论与模型等。交通科学家动用各种数学工
具求出这些模型的解案,从而在交通工程实践中分别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方兴未艾的交通科学
交通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年轻科学。上世纪5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拥
堵开始出现,现代交通科学应运而生。近50多年来,人们对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逐渐有了
较为清晰的了解。人们认识到,交通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动态性和
复杂性。要研究和控制这种系统必须实行学科的综合交叉,所涉及的学科有非线性动力学
、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学、应用数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交通工程学、信息科学、经
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广义地说来,交通科学包括交通动力学(或称交通物理学)
、交通控制学、交通工程学、交通经济学、交通心理学等分支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大集成,技术科学与数理科学的大交融。
交通科学的基础是交通动力学(交通物理学),专门研究分析交通系统四要素(人、
车、路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发现制约交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
我始终无法想通,这个世界竟然有这样一些决策者,他们会使用最为轻率的,愚蠢的,对自
己的统治毫无益处可言的方式,把那些花费相当长的时期,和相当多的代价培养的,已经对
社会现实、国家制度表示认同的青年精英的代表,轻易地就放置在自己的对立面上。战争不
会让我们失去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信心,贫穷不会,饥饿不会,甚至欺骗、蒙蔽和尚可容
忍的不公正都慢慢变得不会。但是,有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可以做到——赤裸裸地侵入我
们温和的生活,告诉我们从此以后连幻想和互相安慰的空间也不会留下。——inking@SMTH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6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