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han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ackleo (黑马), 信区: Mechanics
标 题: 地震科普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7 11:56:02 2006), 站内
────────────────────────────────────────
jackleo (黑马) 于 (Tue Nov 22 15:47:05 2005) 说道:
地震监测方法和手段
地震前兆是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联的异常现象。由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很 复杂的
自然现象,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 地球化学及至生
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系统的清 理和研究,自1966年邢台地
震以来,我国已在70 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 1000多条前兆异常。这些前兆异常可归为
十大类,即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 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
、油)动态、应力应变、 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每一类前兆又包含多种监测手段和
异常分析项目。 如地壳形变包含有大面积水准测量、断层位移测量、海平面观测、湖面观
测、 地面倾斜观测等手段。地震学前兆分析项目是各大类前兆中最丰富的,包括地 震活
动分布的条带、空区集中、地震频度、能量、应变、b值、震群、前震、 地震波速、波形
、应力降等三十多种异常分析项目。宏观异常项目亦是丰富多 彩,如地声、地光、火球、
喷水、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井水翻花、 冒泡、突升、突降、变色、变味、井孔
变形、各种动物行为的反常现象等等。 总之,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
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 综合的特点。归纳起来,前兆现象可分为十大类,其中包含的异常分析项目和 观测手段可达近百项。
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
历次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表明,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
在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地震的频次高、强度大,称之为地震活跃期;而在另一个时间段内发
生的地震相对频次低、强度小,称之为地震平静期。根据地震发生的特征,又可在活跃期
中划出若干“活跃幕”。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历了1895年-1906年、1920年-1934年、
1946年-1955年、1966年-1976年四个地震活跃期。在第二个地震活跃期期,我国大陆共发
生12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5-30万人死亡。在第四个活跃期的十年间,我国大陆共发
生1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和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此地震活跃期,发生
过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地震,也发生过1970年西吉5.5级地震,有117人死亡。
根据多数地震专家的研究判定,80年代后期到下世纪初,是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
第五个高潮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将在我
国西部。
地震序列
在一定的地方和一定时间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具有共同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称为地
震序列。
主震震级很突出,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占全序列总能量的90%以上,或最大震级和次大震
级之差在0.8-2.4级,称为主震型序列;在地震序列中没有一个突出的主震,而是由震级相
近的两次或多次地震组成,最大地震释放的能量一般只占全序列总能量的80%以下,或最大
震级和次大震级之差小于0.7级,称为震群或多震型序列;主震震级特别突出,前震和余震
都很少且震级也很小,大小地震极不成比例,最大震级和次大震级大于2.5级,称为孤立型
或单发型序列
地震基本参数
发震时刻O、震级M、震中(经度λ,纬度ψ)、震源深度H统称为“地震五个基本参数
“。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
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
级应就越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又称“里氏震级”
。震级相差两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
2日智利的8.9级地震。
地震发生的时间称为发震时刻。常以字母O或To表示。在国际上使用国际时间,中国使用
北京时间。
震源正对着的地面,叫“震中”,常用经度、纬度和该地的地名表示.
将震源看成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常以H表示,以公里计算
。
监测能力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由建国初期的科学行为,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数
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30年前国家地震局成立初期,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还很有限,到
1966年邢台地震时,我国仅有24个测震台组成全国地震基本台网,8个地磁台组成全国地磁
基本台网。30年后的今天,中国地震局在全国建立了415个专业地震台站、20余个包含近3
00个站(点)的遥测地震台网、560余个地方、企业观测站(点),1200余部短波、超短波
电台组成的地震数据信息通信网络。按观测类别分,专业台站(点)中:测震有近600个站
(点)800套仪器,强震观测台(点)240个,形变有160个站(点)297套仪器,电磁有近
150余个站(点)280余套仪器,地下流体有近110个站(点)200套仪器;地方、企业台站
(点)中:测震有近220个站(点)250余套仪器,形变有60余个站(点)65套仪器,电磁
有120余个站(点)125套仪器,地下流体有300余个站(点)313套仪器。
直到70年代末,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部分重点危险区基本达到监测6级以上地震的能
力。目前我国地震监测台网具有监测ML≥2.5级地震能力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略强,1/
4左右的面积具有监测ML≥3.0级地震的能力,另有近1/4的面积(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具
有监测ML≥4.0-5.0级以上震级地震的能力。全国的监控能力可达ML≥4.0级地震,东部重
要省会城市及其附近具有监测ML≥1.5-2.0级地震的能力,首都圈地区具有监测ML≥1.0-1
.5级地震的能力。
※ 修改:·jackleo 于 May 27 11:57:14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47.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