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rh (月亮), 信区: Physics
标 题: 20世纪科学史上的骗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03日13:32:2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科学界的“皇帝新衣”----N射线闹剧
继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N射线
。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股研究N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
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煞有介事地介绍N射线可以穿
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光线穿不透的物质,只有水和岩盐能阻挡这种射线的穿透力,
还有论文指出人的肌肉、神经和脑也可以发出 N射线。为了表彰布朗洛的“开创性”研究
,法国科学院在1904年向布朗洛颁发了 5万法郎的奖金。
然而,按照布朗洛所提供的实验,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发现N射线。英国物理学家伍德为
了弄清真相,亲自跑到法国,请布朗洛为他当面做实验。伍德就像着“皇帝新衣”的孩子
,直言不讳地讲他看不见N射线,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观点。
但是人们迷信布朗洛的权威,不相信他会蒙骗大众。在伍德的建议下,《科学评论》
编辑部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两个同样的木盒中,一个装有发射N射线的回火钢片,一个装有
不会发射N射线的铅片。两盒外观一样,完全封闭。他们让布朗洛判断哪一个盒子会发射
N射线。结果这难住了布朗洛,因为他根本不曾观测到N射线。所谓的发现N射线不过是他的
想像。这一发现N射线的闹剧,成为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伪造案例。
两起精心制造的化石骗局
考古史上,有一个时期,“辟尔唐人”被认为是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的过渡性生
物。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骗局,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段耻辱。
1911年,英国的陶逊律师声称,他在辟尔唐发现了一个猿人头盖骨的破片和半个下颌
骨,他把这两样东西送给了当时有名的人类史学家、大英博物馆博士伍德华进行考证。伍
德华接到陶逊的报告,来到辟尔唐,和陶逊一起在砾石坑中进行挖掘。1913年,他们又在
那里发现了动物化石、石器以及人类的犬齿化石。如果他们如实地报告发掘结果,也许在
考古和人类学史上不失为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他们被利欲所驱使,竟然宣布他们发掘出了
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盖骨,并说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50万年以前。由于伍德华的权威地
位,他的宣布就成为一时定论,他们的发现在人类学上被命名为“辟尔唐人”。而这种“
发现”又被当作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有力证据。一时陶逊由一个不出名的律师而成为
闻名遐迩的伟大发现者。
科学必须经得住推敲。有的科学家对”辟尔唐人”那似近代人的头骨、似猩猩的下颌
表示了怀疑。这场争论一直多年不休。1928年科学家采取了用含氟量测定古化石年代的办
法,从而查出“辟尔唐人”的头盖骨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下颌骨乃是属于一个未成年的黑
猩猩的,他们还发现头盖骨、下颌骨全经过了染色处理。一场精心制造的骗局终于真相大
白。
密立根的“辉煌”与小动作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进行了一项世界知名的“滴油实验”,第一次
测出了氢比一个电子重1836倍。与此同时,比他更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埃伦菲尔德也在进行
相同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密立根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实在太漂亮了,任何一个
从事过物理学实验的人都有体会,理论上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验中测量出的数据,一般不会
那样近似。为此,埃伦菲尔德曾提出疑议,并由此而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论战。 密立根在
论战中获胜了, 还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奖赏---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事隔60年后,一个偶然的发现揭穿了密立根所谓的实验结果,这个结果来自密立根的
笔记和手稿,是一位史学家发现后公之于众的。密立根发表的58次观测结果,并非如他信
誓旦旦所说的那样是“没有经过选择的”,而是从 140次观测中挑选出来的!他将实验的
数据大动干戈,只采集那些对他有利的漂亮数据为“我”所用,对于不利的数据则一概删
去,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一发现震动了物理学界,密立根的小动作和他给出的实验结果
一样漂亮。
科学家由于受骗而成了大骗子
有些欺骗、作伪事件并不是科学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
手一当。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发明了铁碳极干电池。这种干电池是分别以铁和
碳为两个电极,以有机物为电解物。当电解物用尽后,可用空气中的氧进行更新,所以可
常用不衰。尤斯特声称此电池将带来电学的一场新革命。尤斯特为当时有名的电学化学家
,人们对他的宣告深信不疑。于是投资者想购买专利权,准备大量生产这种干电池。一家
公司派人与尤斯特洽谈。尤斯特很高兴,他叫助手领客商到实验设备前参观。客商十分赞
赏,并要求靠近观察,尤斯特欣然同意。客商好奇地用手撩开电极旁的土,突然发现铁碳
两极连接着
许多个干电池。他再取小电池匣,发现底层为空室,也装有若干电池。客商发现大科学家
的发现竟是个骗局,便不辞而别。而尤斯特几乎比客商更吃惊,他也是第一次才发现这种
情况。原来他过分相信了助手,竟没有像那个客商那样亲自动手检查一下助手的工作,结
果竟被助手愚弄,而自己也成了一场大骗局的宣布者。
权威的包庇---作弊者的保护伞
科学研究中欺骗作假行为是违背科学道德的,应受到公众尤其是科学界的谴责,然而
遗憾的是,一些科学家出于各种利益考虑,却对这种作弊行为进行包庇,这从另一方面助
长了作假的风气。巴尔的摩事件则是著名的一例。
1986年4月,美国学术刊物《细胞》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论文所阐述的新发现
令许多生物学家感到不可思议。论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大卫·巴尔的摩---1982年
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然而这一次,巴尔的摩却翻了船。原来论文所依据的实验是巴
尔的摩最信任的合作者特里萨·嘉丽一手制造的骗局,而巴尔的摩完全被蒙在鼓里。可悲
的是,在长达 5年的调查过程中,巴尔的摩始终利用自己的声望公开威胁调查者,反对外
界的干预。巴尔的摩和嘉丽的所作所为在美国公众面前造成极坏的影响,动摇了人们对科
学和科学家的信赖。可惜在美国科学界不止一个巴尔的摩。
著名美国科学院院士雷默奇尼有一个学生叫约翰·朗,负责对试管中的霍奇金氏病的
肿瘤细胞进行培养。别人培养都未能成功,他却一下子搞出了 4个永久性细胞系,成为了
唯一成功地培养出永久性霍奇金细胞系的人。这是1970年的事,10年以后他的作假才被揭
露出来。原来他的 4个细胞系全和霍奇金病的肿瘤细胞无关。那么为何10年后才发现约翰
作假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老师是他的保护伞。雷默奇尼虽然没有像巴尔的摩那样明显地为
自己的学生辩护,但是他对学生利用自己的声望不严肃对待科学研究,也有推卸不掉的责
任。
而本世纪最具影响的包庇作伪案,莫过于持续 8年之久的争夺艾滋病发现权风波。艾
滋病是当今最令人恐怖的不治之症,谁能在征服病魔的征途上取得重要性进展,无疑将为
人类作出巨大贡献。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尔教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变的同
性恋患者身上提取了一种病毒,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事隔一年,
1984年 5月,《科学》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研究员盖洛的文章。文章
称盖洛等人首次从48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了大量的病毒,并强调他们是独立发现的。
蒙特尼尔马上发表声明,认为盖洛研究艾滋病病毒的血样是他寄给盖洛的,并指责盖洛剽
窃他的科研成果。由此一场争夺艾滋病发现权之战拉开了序幕。到了1987年,法美两国科
学家的争论达到白热化地步,两国领导人也亲自出马参加斡旋。经当时美国总统里根和法
国总理希拉克双边调停,达成两国共享优先发现人体艾滋病毒的权利。
值得一提的是,《芝加哥论坛报》进行了 3年的调查,证实盖洛所发表的论文依据是
法国送的血样,但是盖洛的作假行为却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庇护。1991年 1月,美国国立
卫生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调查,但调查结果却秘而不宣。最终,《科
学》杂志不再保持沉默,宣布盖洛论文中照片显然是法国蒙特尼尔所拍的照片。1991年,
法国几个研究所的联合调查结果公布:盖洛的病毒样品品种与蒙特尼尔送给盖洛的病毒样
品是一模一样的。盖洛最终不得不向世人承认:他分离的文滋病病毒来自蒙特尼尔送给他
进行辨认的病毒样品。至此,艾滋病病毒的发现权所属才最终有了结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