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fly (飞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纯学术研究的衰落(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0日18:41:2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标  题: 纯学术研究的衰落(7)[瓦译]
发信站: 曙光智慧BBS站  (Sat Jun 14 21:01:54 1997)
 
 
    纯学术研究盛行的年代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此之前, “兴趣驱动的
研究”主要是在大学、少数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里面实行, 但规模普遍较小。在上
一世纪里, 大学中基本确立了这样一种观念, 即科研和教学对大学来说是同等重
要的主业。但是, 以那时的大学拥有的资源, 进行小规模的、低支出的理论性研
究工作还是满般配的, 当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更昂贵的实验设备列入需求的时
候, 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试想, 当年爱因斯坦获得大学的教职之前, 还不得不
到瑞士的专利事务所工作呢)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里, 科学家和工程
师们就曾为追逐少数研究资助项目而混战不已。
 
    二战以后, 研究资助的规模狂增。先是在美国, 然后是经济复苏的其他国家。
科学和技术在战争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子弹就是那段时期里最著名的杰作,
还有另外一些发明, 如雷达、塑料和喷气发动机。在非军事领域里也有重大的进
展, 如利用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彻底战胜传染性细菌疾病。最能引起公众关注的


技术和产品莫过于会战性的项目了。曼哈顿工程中, 虽然有那么多的物理学家、
化学家和数学家在战争的全过程中效力, 但整个项目与其说是一个科学团队, 不
如说是一个工程团队。然而, 在公众的心目中, 会战的成果能被正确地理解为此
前数十年纯学术研究的结晶。比如, 所谓的核子时代, 就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Becquerel对放射性的极其偶然的发现。战后, 政策的制订者和公众的呼声对纯
学术研究报以前所未有的支持。政府全方位地对研究开发进行资助, 不仅在大学
里支持, 也在政府部门的实验室里支持, 还通过工业界进行支持。大学里科研的
比重急剧上升, 教学受到冷遇, 在衡量业绩时, 学术成就远比教学工作所占的砝
码来得更重。工业界也纷纷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在象Vannevar Bush这样经历过
两次大战中间那一段中科学研究事业萧条滋味的人的领导下, 政策制订者们为纯
学术研究经费划出了非常可观的一个比例。在这背后的信念是: 科学家们有能力
自己选择最有前途的工作方向。
 


--

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