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fly (飞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纯学术研究的衰落(8)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0日18:42:0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标  题: 纯学术研究的衰落(8)[瓦译]
发信站: 曙光智慧BBS站  (Sat Jun 14 21:03:47 1997)
 
    为了进一步形象地理解基础研究建设的增长, 不妨看一看两次大战之间任何
一次Solvay大会的代表合影。在这些合影上, 一共也就那么几十个人, 但他们一
般都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物, 如玻尔, 爱因斯坦, 海森堡之类。再看看如今的
物理学方面的国际会议, 哪个还不得有几千参加者。会议的数目也在增加。当我
们谈论纯学术研究的衰落的时候, 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这样的事实: 如果爱因斯坦
活到今天, 给他一个做纯学术研究的环境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 在今天, 有
成千成万的理论物理学家要求被当做爱因斯坦对待。
 
    基础研究建设的增长不是新现象, 它早在二战结束后就加速了。一百年来,
科学家的数量在严格数学的意义上以指数函数增长。每隔10到15年, 科学研究论
文的数量就翻一番。随着战后科研经费的猛增, 增长的速率也在增加。《化学文
摘》上面文摘的数量在1945到1985年间, 每10年就翻一番, 到1985年已经增加到
每年50万篇(此后的增长速率稍微放慢)。今天, 技术出版物的数量已经10倍于二
战结束时的数量。尽管经常听到对联邦政府支持科学研究经费水平不当的抱怨,


在过去20年里,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所支持的科学家的数量已经翻了一番。
很明显, 这样的速率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 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 已经
有停滞的迹象了, 至少在发达国家是如此。指数增长的年代看来行将结束。而从
科学界自身原因来看, 关于就业难和道德水平低的抱怨也起了推波逐澜的作用。
 
    如果说指数增长的结束已成定局的话, 那它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就结束, 而不
是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再翻一番以后再结束呢? 对此, 好象没有什么特别有
说服力的理由。到目前为止, 甚至还没有一个好的理论来说明研究开发的最佳投
入比率该是多少。作为经验事实, 没有哪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
在3%以上的, 超过这个比率, 前景将会暗淡。谈论研究开发投入削减的话题要比
谈论开发投入增加的话题频繁得多。
 


--

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5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