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fly (飞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余杰:学术的虚妄(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27日16:07:5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duInfo 讨论区 】
【 原文由 wuji 所发表 】

  remarks:因为文化思想的根源已经被损坏-----一切与日新月异的政治行情挂钩------还
能期望中国出现什么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思想呢?我们民族曾经还有士子风骨可以略微
抵挡袭来的狂风恶浪,但是传统已被抛弃,而新的舶来品却只有另一个明确的目的,实在
已是无法可想了……参本人《个体认知宣言》关天茶社
   
  from www.china-21cn.com
  我是怀着一种深深的失望之感离开学院的,尽管我就读的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
学。近十多年来,即使是北京大学也笼罩在浓重的“学术的虚妄“之中,让我“艰于呼吸
视听“。 
  在市场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经济学成了一门“显学“。北大的许多经济学方面的教
授,躲在书斋中炮制一些看上去高深莫测的学术论文,并认为它们能够打动政府和拯救民
众。其实,他们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一无所知。他们“食有鱼、出有车“,从来没有乘过地
铁、从来挤过公共汽车,也从来没有到肮脏的菜市场买过菜。普通老百姓需要什么、关心
什么、痛恨什么,他们是不屑一顾的。 
  有一位名声显赫、频频在电视上露脸、在政协会议上发言的年轻经济学家,原本出身
于西北某偏僻山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放羊娃“。然而,漂洋过海、喝过洋墨水之后再
回国来,俨然就成了一尊背后闪烁着金色光环的佛像。早年的苦难已经成为过眼烟云,现
在他的学术“只对上、不对下“。他精心编织论文为腐败辩护、为“权力寻租“辩护。至
于那些箱子里压着厚厚的白条的农民、那些被抛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失业工人、以及那
些被凌辱和被漠视的灵魂,这位经济学家是不会去关注的。他们的学术研讨会都在五星级
的大酒店里召开,这就叫“与国际接轨“。
  如今,经济学成了北大文科的“代表“,许多刚刚进入北大的高中毕业生看到热火朝
天的经济学科,便以为这才是“北大精神“。考入别的系科的学生纷纷要求转入与经济学
科相关的专业,以便能够迅速“成才“(也就是获得升官发财的秘诀)。
  大学里发表论文的多少成为衡量学者学术水准的唯一标准。而那些发表在所谓“核心
期刊“上的论文,那些被学生们奉为圣旨和经典的论文,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学术价值呢?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过这样一段话:“学术文章有大小之
分。大的不一定长,小的不一定短。大的重于泰山,不可或缺;小的轻于鸿毛,有等于无
。大的凤毛麟角,小的多如海中沙。其他的学术我不大了了,但就我所知的经济学来说,
如果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文章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类的知识什么损失也没有。“张五常的
许多学术观点我并不同意,但他的这段话却“于我心有戚戚焉“。他的最后一句话肯定会
得罪很多同行,说这样的话确实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小孩说真话是
出于天性,而对于一个“人情炼达、世事洞明“的成年人来说,要说真话却必须克服诸多
利益的权衡和考量。
  同样道理的话,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教授也在一次大型学术会议上说过。穷数十年的
时间和精力,张梦阳整理、搜集、编写了上千万字的、多卷本的鲁迅研究资料汇编。然而
,当这项浩大的工程完成之后,他不仅没有得意洋洋,反而在大会上心情沉痛地说:“这
些论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一语惊四座,在座的许多学者都是圈子中人,他们的脸
面都相当地挂不住。 
  当学术被利益和权力所左右的时候,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就彻底丧失了。拿管理国有企
业的方式来管理高校,显然是南辕北辙。学者丁学良尖锐地指出:“从照办苏联模式起,
中国内地的大学已经同世界一流大学落了那么远的距离。现在全国上下,包括政府和民间
都急切希望办好大学,特别是缩短中国几所顶尖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距离。可是,
由于内地大学教员的招聘和晋升的评鉴制度漏洞百出,太不严格,太不透明,太不公正,
造成很多教员和大学生怨声载道;造成很多教员滥竽充数,很多教员多年来重复讲义,从
来没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造成很多所谓的研究论文是通过搞关系、送钱、开后门等腐败
性的办法发表的(甚至剽窃);也造成了中国社会假文凭的泛滥,并且由于学术资历的不
可靠,造成学术骗子的春风得意、四处横行。“丁学良所批评的情况并没有丝毫的夸张之
处,在北大这样的“最高学府“里也屡见不鲜。我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就有一位著名教授
拿着十多年以前准备好的、纸张都已经发黄的讲义来照本宣科。由于他上的那门所谓的“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全系的必修课,上百个学生都得苦苦坚持整整一个学期。有同学
在课下发牢骚说:“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坐牢!“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境况,这位教授又用同样的方式去教授下一届的学生去了。这样的教授、这样的�
纬淘诒贝缶恰胺锩虢恰啊R虼耍⊙Я贾赋觯骸盎谡庋南质担揖醯媒裉斓闹泄
缁崆∏∈秦叫枰徊勘冉瞎摹⑼该鞯摹⒑侠淼亩沂嵌杂诎俜种攀陨系娜似帐实
拇笱е贫取5鼻笆紫扔Ω媒饩稣庑┢毡樾缘奈侍猓蕴嵘龃笱Ы逃乃刂省!� 
  丁学良主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讨论大学走向新生的途径,而作为单个的学者,在制
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并不是说就只能无所作为、随波逐流、甚至“与狼共舞“。学者
应当有自己的学术良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作为学者,在某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应当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谈到什么是真正的学术,他曾经为了维护学术自
由这一伦理上的原则,而不得不辞掉了大学里优厚的职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汤因比以拜占庭研究和近代希腊研究的成果而获得教授的
职位。为了研究近代希腊人的生活,他前去近距离观察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二年的希土战
争。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事实,汤因比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场战争希腊方面是非正义的
,土耳其方面是正义的。然而,当时包括他的祖国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都支持希腊,欧洲
人对中世纪土耳其人的“黄祸“依然心有余悸。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坚持自己的观点,
很容易被国人辱骂成“奸细“,并被取消教书职位和研究基金。 
  汤因比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抉择。他指出:“在战争中,除了事物的真伪之外,正义与
邪恶也是个问题,当然我还有教授的身份,又亲眼证实了实情,如实发表事实自不待言,
我还感到有道义上的义务表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正义与邪恶的看法。“于是,汤因比发表文
章说出了真相,表达了与英国官方截然不同的看法。为此,他辞去了教授的职位。 
  这是一种可贵的“不一致“。今天中国数量多如牛毛的“教授“们,有几个敢于像汤
因比这样做呢? 
  学术研究要告别虚妄、告别重复、告别空疏、告别“为稻粱谋“,就得从“半空中“
回到“地下“踏实的实践中、从“纸上“回到民间鲜活的生活中。 
  

--
破阵子
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 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 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5.61]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