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fly (飞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从本硕连读看研究生考录制度的缺陷 (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6月27日19:11:3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 原文由 tigertt 所发表 】
南方周末    2003-06-26 14:59:02 
  ■学者论坛
  □上官子木

  要使我国的研究生考录制度向创造型人才倾斜,现行的这种更适合于书本型和应试型
人才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及录取程序则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近年来,在每年高考前的高校招生宣传战中,本硕连读都是醒目的招牌。今年武汉理
工大学停招所有的本硕连读班在众多高校中则显示出少有的理智,该校的考虑主要是避免
近亲繁殖和保证公平竞争。然而,本硕连读的弊端不仅如此。
  首先,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本质差别,本科生的毕业要求仅仅是课程
学习合格,而在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中却明确规定了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本科生与研究生这
两种教育分别属于知识普及型的“通才教育”和知识创新型的“专才教育”。不同的培养
目标,需要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并适用于不同的选拔标准。由此,研究生的选拔不应以
课程考试型的高考来定夺。另外,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差很大,因而高考成绩优秀与大
学毕业成绩优秀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本硕连读则意味着,混淆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
差别、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差别、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差别。
  其次,由于我国在普通中学的课程教育中几乎没有职业实践类课程,中学生对各种专
业和各种职业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导致了多数学生在高考时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也
就是说,多数中学毕业生既不了解各个专业的基本特点,也无从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他
们甚至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倾向与能力倾向。在这种专业了解程度趋于零的中学教育
的基础上实施本硕连读乃至本硕博连读,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实际上,即使有完备的中学
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在真正接触专业知识以后或大学毕业后发生专业兴趣的转移都既是
常见的也是极为正常的,因为专业兴趣的建立往往是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之后,而真正确
立专业兴趣需要经过了解自我和了解专业特点及两个方面的互动和磨合。专业兴趣变迁的
这种自然性则意味着,本硕连读将构成教育资源与个人资源的双重浪费。
  本硕连读的设置暴露出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现象,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仅仅是作为本
科课程学习的延续,而不是作为原创性研究工作的开始。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构成了我国研
究生教育在方向上的重大偏差,其实质是没有确立以创造性人才为培养对象的人才选拔制
度,使我国的精英教育资源误投了方向,而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和相应的考录制度则是造成
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短缺的制度性缺陷。
  难以否认的是,我国研究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特别是体现为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
低,这显然与招生考试中的诸多缺陷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高外语要求和低
专业要求。我国的外语考试深受美国托福考试的影响,这种典型的应试型考试被长期而广
泛用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并成为研究生选拔的最重要的标准。难以理喻的是,在我国的
研究生各门考试中,最难通过的不是专业课而是外语,这种本末倒置的选拔方式居然在我
国畅行多年而难以革除。正是这种以外语应试能力而不是专业研究能力来选拔人才的方式
,使托福式的外语考试不仅成为中国外语教学之祸根,而且也成为选拔高层次创造型专业
人才的重大障碍。
  在研究生考录过程中,与外语要求偏高相对应的是专业素质要求偏低。选拔专业上的
创造型人才需要考查许多实际研究能力,如选题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
、验证假说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分析能力、洞察力的基础上,而且是
不能通过复述书本知识来体现的。为了考查这些能力与素养,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须考核
应试者的研究设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结合其已有的研究成果。然而
,上述这些考核内容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考试中很少出现,很多高校甚至到了博士生考试
的复试阶段还在测查考生对某些专业术语的记忆程度。正是现行研究生考录方式对专业素
质要求过低,使多数研究生不仅入学前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而且入学后也难以尽快选题
,这也是造成毕业论文仓促完成、质量大受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实际研究能力的
考查应在入学考试中充分体现,并至少应成为复试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优先录取有科研
实践经历的考生,尤其是那些在某些研究方向上已作出成绩或已显现出较大创造潜能的考
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质量,可是我国目前的研究生考录制度对此却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客观而论,现行的研究生考试仍然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更谈不上考创意,
主要表现为,重枝节知识而非结构性知识,重评价和复述他人观点而非阐述和展示自己的
观点。其实,个体间的思维能力差异不是体现在复述权威观点时的准确与否上,而是体现
在面对同样的信息时所采取的不同的筛选、判断、分析、评价方法上;有无创意不是表现
在对理论的记忆储备量上,而是表现在针对具体情况活用与巧用各种理论上。与我国的研
究生考试多考宏观的理论概述不同的是,国外的考试多采用案例法和论文形式,其优点是
能够以尽可能接近现实的方式来考查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研究潜质。通过一个设置障碍和
困难的现实情景,通过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过程,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应试者解决
问题的实际能力,还可以从处理问题的细微之处来较切实地考查其是否具有宽广的专业视
野、深刻的专业思想、前瞻性的专业眼光,以及展现睿智的洞见与直觉。
  不仅是考试的内容,考试的评分标准也能显现录取的偏好,譬如现在的考试多为一张
卷子若干题,每题分配固定的分数。这种评分方式往往使那些每题都能答上,虽没什么创
见却也没什么错误的人更能得高分,而那些在某些专题上很有创见,却答不全其他问题要
点的人总分就不可能高。这种求全型的考试评分标准表达了对稳妥型人才的青睐,同时易
于淘汰那些有欠全面的单向突破型人才,至于奇才、偏才、怪才则更难为其所容。鉴于此
,考试的评分标准要改革,应设立“创见”分且给创见分以较大的权重,以便使有创见的
人能脱颖而出。
  任何用于选拔人才的考试和录取制度,都将通过招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招来体现其人
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选拔标准,并由此对人才的发展形成导向与制约作用。要使我国的研究
生考录制度向创造型人才倾斜,现行的这种更适合于书本型和应试型人才的考试内容、选
拔标准及录取程序则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22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