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izi (棋子),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中科院老院士邹承鲁痛斥科学腐败“七宗罪”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2日20:55:5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中科院老院士邹承鲁痛斥科学腐败“七宗罪”
《中国青年报》
在9月13日召开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列数了
中国科学工作者背离科学道德的“七宗罪”:
一是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他说,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真的假学历”和“
假的真学历”,有的人拿了真本本,可上课、写论文、答辩全是别人帮他完成的。
他举了个例子:不久前,北京某大单位招了位“海归派”,他在简历上说,他在美
国某试验室工作3个月,发表了6篇论文。一核实发现,5篇是假的,还有一篇是第
三作者(美国一实验室的负责人称,因为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些他从中国带去的资料
,所以署上了他的名字)。
二是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
三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王铭铭事件绝对不是偶然的个别事件,老师窃学
生的、上级窃下属的、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学术抄袭、剽窃之风盛行。更可怕的
是,一些学术腐败被揭发后,当事人仍然春风得意,挪不动屁股,甚至升官。”
四是贬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国际上首次”、“国内首创”、“填补
国内空白”这些字眼随处可见。可在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不是通过《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的宣传获得的,这样的字眼在国外媒体鲜见。
五是一稿两投甚至多投。现在国内出现了变相多投现象,一组数据、一段材料
、一些观念,AB组合、BC组合、AC组合,杂拌后冠称“综述”,所以翻开一些书,
常发现同样的观念、同样的数据被反复转用,了无新意。
六是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现在学术界出现了“搭车”署名、“虎皮
”署名现象。这次论文,你搭我的车,下次论文,我搭你的车,大家同进同退。可
谁都没想过这样会发生“车祸”。
七是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现在媒体上,尤其是电视上,以全国性
学会名义为某些商品作宣传的事情俯拾皆是,建议中国科协禁止所属学会为商品做
广告宣传。
--
╭───────────────────────—╮�
╰╮~~~~○~~~~~~~ 你看不到我在流泪 ╭╯
╭╯~~~~~ o~~~~~~~~~~ 因为我在水中 ╰╮
╰╮~~~~~~ 。~~~~~ 我能感觉到你在流泪 ╰╮
╰╮~~~~~ .~~~~~~~~ 因为你在我心中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49.35.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9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