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haquarius (aquarius),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载:大学何以为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Nov 30 12:31:39 2003), 站内信件

普林斯顿有爱因斯坦和纳什。这两个天才都有些古怪之处:爱因斯坦是个替小女孩做数学
题换糖果的可爱小老头儿,穿着松弛下垂的套头衫和松垮的长裤,赤脚登着一双便鞋;纳
什更是喜怒无常,像幽灵一样在校园里到处涂写让人看不懂的数学符号,躺在图书馆的桌
子底下思考问题并不分场合地吹着口哨。普林斯顿包容着他们,他们也成为普林斯顿的骄
傲。可以说,对于美国名校普林斯顿谁都不陌生,但是,当一度成为疯子的数学天才纳什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普林斯顿之所以再度让人敬仰,是因为没有它就没有诸多天才的存在
。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大师与大爱是普林斯顿令人仰慕的本源所在
。 

    真正知道普林斯顿的,是那些受益于普林斯顿的人。作为访问学者,王则柯在普林
斯顿呆过不长不短的三年。王是位经济学家,也是轰动一时的纳什传《美丽心灵》中译本
的作者,对普林斯顿应该不是走马观花的了解。他的这本《感受普林斯顿》让人走近名校
的历史与文化,品味其间的人文精神和学术传统。 

    普林斯顿不大,她只有6500名学生,没有医学院,也不是综合性大学。这与国内大
学之大———人数之多,学科门类之齐全,研究生、博士生大幅度增长成了鲜明对照。可
这个“小小”的普林斯顿却培养了两位美国总统,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国内任何一
个“大”大学所无法相比的。 

    普林斯顿的6500名在校生中,有4600名是本科生,教授和学生的比例是1∶5.6。学
校明确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担任本科教学任务。目前的在职教授中,就有8位诺贝尔奖获
得者。他们是新生们一入学就能接触到的人物。本科生接受大师级学者的授课,将是他们
终生受益的事情。尽管是大师授课,你不想上的课依然可以不上,至于考试,也无须担心
,分数和考勤一样,都形同虚设。普林斯顿的老师绝对不会借助考试为难学生,他们总是
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考试。 

    与松散的课堂不同,学校的下午茶则是每个人,不论是大学者还是普通学生都爱光
临的地方。那里有舒适放松的家庭氛围,有顶尖级的学术大师,有自由的学术思想,有最
原创的研究发现。所以,你可以不必上课,却必须去喝下午茶。 

    与最小的管束相对的是最大的压力。普林斯顿的学生就像是被人“扔进了河里”,
游过去的,就是成功者。学校只提供最好的教授和环境,如何利用它就是学生自己的事。
 

    至于大学里的教授们,更是放任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学术思想。所以才有了那些个性
张扬,不修边幅,但绝对思想自由的学者们,比如9年不出一篇论文却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学
界的难题———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比如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完整做完一个
正确证明的数学系掌门人列夫谢茨;比如在校园里像幽灵一样游荡多年、无所事事却最终
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由此也就有了诸多不为考试、论文发愁,沉醉于自己原创思想里的
科学才子们。 

    读《感受普林斯顿》的同时,还读到院士顾冠群卷入了论文剽窃风波的报道。想必
顾院士是不会剽窃他人论文的,但论文署上导师的名字却是惯例。这样的惯例不止一次惹
祸。怪谁呢?是怪那些发表不了论文就拿不到学位的硬规定,还是怪越来越不堪一击的学
人操守?说到底,恐怕又落到了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上。 

    在中国,教育可能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人重视过,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发展。据说,中国现在的在读博士人数是12万人。7年后,授予博士人数将达世界之
最。与普林斯顿的区区1900名研究生相比,拥有着众多博士生的国内学校算得上是“大学
”了,可真正无愧于“大学”的内涵吗?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7.2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