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ilong (hi),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寄] 原子核物理专业(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10日18:16:27 星期三),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ilong 的信箱 】
【 原文由 pions.bbs@bbs.nj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pdfan (远方), 信区: Physics
标  题: 原子核物理专业
发信站: 信 息 潮 (Fri Sep  3 12:32:24 1999), 站内信件

学科概况



    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在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又
在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又被授予“江苏省重点学科”。本学科在19
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博士点评估中,名列原子核物理学学科全国第二
名。1991年起又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之一。本学科即能出色地承担国家级和部
省级的科研项目和科技开发任务,又能高质量地培养从本科生直至博士后多层次的
人才。为“科技兴国”作出贡献。

   本学科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核固体物理研究;
   (2)原子核理论研究;
   (3)应用中子物理研究;
   (4)电子加速器及辐照物理研究。

它们不但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而且有科技应用和开发,直接为社会经济发
展服务,研究成果可以形成高技术新产业。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科院院士
(兼)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6人,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讲师10人,
助教及其他4人。在每一个研究方向上都有很强的学术带头人, 为科研和培养博、
硕士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科自198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奖25项,出版专著11部,译著2部,教
材4部。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 论文共347篇,其中在国际三大索引上发表的论文
有75篇。另外,有2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并被评为国内首创, 有4项科研成果
已取得特别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学科目前正在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有15项 。
因此,本学科不但有一定的科研经费能保证正常研究工作的开展, 而且从上述各项
成果的综合效益与研究经费的投入数之比是很高的。本学科举办过国际、 国内全国
性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外学者有广泛的频繁的学术交流活动。

主要研究方向



(1)核固体物理研究方向:

    在国际上普遍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推动了边缘学科的发
展,特别在材料科学的应用上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本学科的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公认我国是仅次
于德国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正电子湮没谱学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在国内处于前列。
国内水平和国标水平相一致。
    该研究方向拟在国内仅有的一台带有超导磁场的液氦装置上完成超细微粒,超
导材料研究,把国际刚起步的穆斯堡尔CT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拟建立一台基于电
子直线加速器的慢电子束装置,它将填补国内空白,使表面和界面特性研究达到新
水平。

(2)原子核理论研究方向:
    是基础研究工作,所开展的几项研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内属先进。
群表示理论及其在物理上的应用的研究建立了一套群表示理论方面的新理论系统。
近年在新加坡World Scitific出版了“物理学家用的群论方法”等三部专著。
    原子核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是新提出的研究低能核结构模型,目前已被国际
低能核理论界认可。
    原子核夸克研究,在国内首先研究,在国际上也是最早研究单位之一,其中预
言双重子态已有实验报告观测到了,引起国际粒子物理及核物理界重视。
    核多体系统动力学对称性研究和核整体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在运用生成坐标方
向研究原子核的集体运动以及混沌运动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方向成就尤为突出,在关
于核相分析和核相图研究中,所提出的见解和方法受到国际上几个高自旋中心的重
视。

(3)应用中子物理研究方向
    本学科除参加核数据协作网外,主要特色是研究中子计的新原理与新方法及其
应用,在国内首先应用并处于领先地位,完成了“六五”,“七五”国家科技攻关
任务,已成为国内中子计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研究中子寿命测井方法和研究测炸药
用中子计和中子料位计等先进检测仪表,并且实现智能化实用中子水分计,填补国
内空白,已经产生经济效益295万元,今后将会取得更大社会经济效益。

(4)电子加速器及辐照物理研究方向
    1980年研制成5Mev探伤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85年完成了国内唯一的具有双光
子特色的高能大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目本学科拥有一台研制的国内唯一的效率
高,束功率大的最佳耦合行波反馈电子直线加速器。
    本学科用此台2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开展了应用研究工作, 填补了国内空白,
如“高能电子对半导体辐照效应研究”;“介质的脉冲辐射效应研究”;“脉冲辐
介效应研究”;“抗核加固”“辐射生物医学研究”等。
    今后电子直线加速器方面拟研究高梯度结构和高效率的实现,应用方面拟用脉
冲辐介效应研究生物体中几十PS量级的瞬间变化过程和辐射生物效应研究,这将使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更上一个台阶。
    为江苏省肿瘤防治所研制的NDZ20双光子医 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共治疗恶性肿
瘤患者4000余人,治疗费收入100多万元,收到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现在正与天宇总公司合作生产20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年计划20台,每台
400万,共计8000万/年;与镇江合作建造10Mev工业辐照加速器, 成立辐照中心,
年计划产值1000万元;与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合作生产ZJ-12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已定货3台,共计540万元。


全部梯队人员概况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程开甲 院士 博导(兼) 男  78 博士 核物理微波等离子体  
夏元复 教授 博导 男  57 本科毕业 核固体物理及核物理  
陈金全 教授 博导 男  58 本科毕业 核结构物理及群论  
王 凡 教授 博导 男  62 本科毕业 理论核物理核内夸克  
徐躬耦 教授 博导 男  74 博士 理论核物理  
王广厚 教授 博导 男  57 本科毕业 凝聚态物理  
赖启基 教授 博导 男  60 本科毕业 电子加速器研制应用  
刘圣康 教授 硕导 男  66 硕士 应用中子物理中子计  
席德勋 教授 硕导 男  57 本科毕业 电子学控制理论工程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胡树椿 教授 否  女  59 本科毕业 机械制造  
王厚稳 教授 硕导 男  57 本科毕业 束流输运电子光学  
朱以璋 教授 否  男  58 本科毕业 真空技术  
陈廷扬 教授 硕导 男  58 本科毕业 高能物理及计算物理  
叶纯浩 教授 硕导 男  58 本科毕业 高能物理核物理实验  
纵群  教授 否  女  55 本科毕业 加速器程控及电子学  
冯文荃 教授 否  男  58 本科毕业 加速器脉冲调制器  
胡乃雄 副教授 否 男  60 本科毕业 计算物理及核技术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张健  副教授 否  男  60 本科毕业 实验核物理及核技术  
刘其盛 副教授 否  男  58 本科毕业 实验核物理及核技术  
滕敏康 副教授 硕导 男  56 本科毕业 核分析技术  
金继荣 副教授 否  男  58 本科毕业 中子物理及超导物理  
孙继英 副教授 否  女  57 本科毕业 核电子学及微机应用  
鲍关雄 副教授 硕导 男  55 本科毕业 中子物理及核电子学  
顾秀石 副教授 否  男  56 本科毕业 离子束技术  
尹传元 副教授 否  男  57 本科毕业 核分析技术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戴开美 副教授 硕导 女  55 本科毕业 C-14年龄低本底测量  
徐其高 副教授 否  男  55 本科毕业 中子物理及应用  
黄润生 副教授 硕导 男  40 硕士学位 核技术和理论物理  
赵经武 副教授 硕导 男  37 硕士学位 中子物理及应用  
桑海  副教授 否  男  39 硕士学位 核物理、磁学  
蒋永兴 副教授 否  男  54 本科毕业 加速器聚焦、电源  
杭德生 高工  否  男  44 本科毕业 半导体辐照改性  
高澎  副教授 否  男  40 硕士学位 加速器工程技术、低温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赵明华 高工  否  男  35 本科毕业  控制  
马建行 讲师  否  男  32 博士学位 核电子学及应用  
韩民  讲师  否  男  31 硕士学位 微机应用凝聚态物理  
郑松祈 工程师 否  男  51 大专毕业 核电子及加速器  
张治平 工程师 否  男  39 本科毕业 微机应用及电子学  
杨从群 工程师 否  男  55 大专  电子学  
庄亚  工程师 否  女  38 大专 计算机软件  
石荣章 讲师  否  男  30 硕士生 束流输运、电子光学  



 姓名  职称  是否博(硕)导  性别  年龄 最后学历(学位)  专业特长  
肖林  工程师 否  男  30 硕士生 机械制造、电子学  
陈树群 工程师 否  女  54 高中  真空技术  
吴德新 工程师 否  女  52 中专  电子学  
王群  技工  否  女  50  冷膜技术  
李世民 助工  否  男  24 大专 微机应用  
李中杰 助教  否  男  28 硕士生 加速器、脉冲调制器  
赵红  助工  否  女  26 大学毕业 机械制造  


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介绍

(1)夏元复教授:

     男。生于1939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曾任
     联邦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理化
     学研究所客座教授,1995年并荣膺该所授予“杰出科学家”衔。现任国
     际穆斯堡尔谱学委员会委员至今、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擅长实验
     核物理和核技术。有专著七册,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八项,国内外
     一级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七十余篇。培养有国内外博士生十名,硕士生十
     余名。并在核固体物理领域从事多年开创性工作。兼任兰州重离子加速
     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客座研究
     员,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a.在研科研项目有三项,总经费17万元,它们是: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超细微粒穆斯堡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性能碘-129穆斯堡尔源”
          国家教委重点科学项目予研“核固体物理”

       b.近期代表论文有:

         1.A Study of Fe-N-Bi Ultrafine Alloy Particles Produced by 
            Reduction with Borohydride.
            J.Appl.Phys.70,436(1991).
         2.Ultrafine Amorphous Fe-Ni-B and Fe-P-B Particles.
            Nucl.Instr.Meth.b 76,121(1993).
         3.Positron Annihilation Study on Hydrogen-Induced  
            Plastic Deformation in High-Purity Iron.
            Phys.Stat.Sol.(A) 143,255(1994)
         4.The Microstruture Changes of CaVSn:YIG Induced
            Energetic Carbon Ion Bombardment.
            Nucl.Instr.Meth.(B)94,475(1994).
         5.Investigation of the oxide surface layer on fine iron particles.
            J.Appl.Phys.  74,4102(1993).


(2)陈金全教授

   男,1938年生。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成为经国务院特批博
   导,同年提升为正教授,80年起多次访问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和国外
   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曾任美国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Drexel大学等学校
   的访问教授。95年起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兼职教授。1977年提出的群表
   示的本征函数方法于1982年获全国自然科学四等奖。1986年参与提出原子核
   的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模型”。
   共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五本。
 
   a.在研科学项目有一项: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九十年代理论物理重大前沿课题”
 
   b.近期代表论文有:

          1. -compression in the so(5)scheme Phys.Rev.C 49
             (1994)2493
          2.Factorization of Commutators-The Wick Theorem
             for Coupled Operators
             Nucl.Phys.A554,61(1993)
          3.Approximate Senniority_dictated Boson-quasifermion 
             Mapping and Derivation of The interacting Boson_fermion
             Model
              phys.Rev.c47,612(1993)
          4.Generalized Quantization Formalism
             phys.Rev C43,152(1991)
          5.Comments on "Comparison of Realistic and Symmetry 
             Determined S and Dpairs for 156gd"373
             phys.Rev.44,559(1991)

(3)王凡教授

   男。生于1934年,博士生导师,原子核物理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是核内夸克,
   已圆满完成2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曾获得部省级奖章2项。在国内外一级刊物
   上发表论文5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证明了对于夸克反夸克系统,夸
   克自由度的描写和无色强子的描写方式的等价性。予言了有可能存在几个双
   重子态。培养有博士生3名、硕士生9名。

   a.在研科研项目有5项,它们是: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子结构强子互作用和核内夸克的QCD理论”
      2.国家攀登计划项目“核内夸克高能轻子和核子及核的散射作用”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能轻子和核子及核的散射研究”
      4.国家教委项目“强子互作用QCD研究”
      5.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九十年代理论物理前沿课题”
 
   b.近期代表论文有:

      1.Inevitable nonstrange dibaryon
         phys.Rev.c39,1889(1989)
      2.Strangeness-3 dibaryons
         phys.Rev.Lett.56,6278(1989)
      3.Simple quark model of B-N spin-orbit forces
         Nucl.phys,A4454,541(1989)

(4)徐躬耦教授

   男。生于1923年,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核集体运动理论和量子混沌理
   论,已圆满完成5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曾获得国家级、部省级奖5项。出版专著
   3册,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有论文5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有: 运用生
   成坐标方向研究原子核集体运动以及混沌运动的基本规律研究和关于核相分析
   和核相图的研究。培养有博士生硕士生,许多遍布祖国各地。

   a.近期代表论文有:

     1.Microscopic aspects of The Bohs_Mostelson Model
        phys.Rev  c41,1257(1990)
     2.Collective  Hamiltonian in linked Diagram eapansions
        phys.Rev c41,1257(1990)
     3.Symmetry presesoing sloutions of a Superfluid System:
        The Vasiation interation Method
        Nucl.phys.A499,169(1989)

(5)赖启基教授

   男。生于1935年,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加速器及其应用。中国粒
   子加速器学会常务理事兼直线加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核学会常务理事
   兼辐射技术与加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南京大学加速器研究所所长,
   已圆满完成国家“六五”攻关项目,江苏省重点攻关项目及部省级研究项目5项,
   曾获得部省级奖3项,在国内外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近期主要研究成果
   是研制成功两台20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1台12Mev工业辐照用电子直线加速
   器。培养有硕士生4名

   a.在研科研项目有四项,它们是:

     1.国家级产学研高技术计划项目“研制电子直线加速器”
     2.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研制电子直线加速器”
     3.国家教委重点科技项目“研制电子直线加速器”
     4.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研制电子直线加速器”

(6)程开甲教授

   男。生于1918年,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核工业部九所副所长,国防科工
   委核技术研究所所长,21基地副司令员。主要成果有:超导电的双带模型理论,
   粒子八重态理论,内耗的热力学理论及核实验方面许多重要成果。先后获国家科
   技进步奖5项。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和核物理。
    
人才培养



    本学期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任务,另外还与
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和接受国外来读博士生、硕士生及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和进修
生。本学科为他们开设有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实验课,建立有严格考核制度,
及时发现人才,辅以特殊培养。
    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均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有若干论文。
根据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表明,获得博士、硕士的同学在新岗位上每人平均有五
篇论文发表,也有获奖或通过成果鉴定的项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研究生思
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和成绩的评价均为优良,一致表示满意。毕业研究生对专
业的评价为教师要求严格,学风严谨,师资力量雄厚,重视基础教育,使他们具
有厚实的物理理论及实验基础,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帮助很大。

90年以来人才培养情况简表 各年统计数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生  招生数 6 2 2 3 2 1 3  
授予学位数  2 1 2 3 2 2 2  


生  招生数 4 6 2 6 5 2 4  
授予学位数  8 2 0 4 5 2 4  


  备注:(1)博士后、国外来读博士生与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未列在其中。
        (2)部分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故授予学位数与招生数有不一致之处。
        
本科生教育 

    本学科自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充裕,为培养优
秀的本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科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使本科生不
但能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且能使核技术在工农医等方面应用发挥才
能。为此,我们增设有核分析技术,核技术应用,微机接口原理及应用,中子物
理及应用,反应堆物理,剂量防护等课程可供选修。
    毕业生工作去向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还可去大型企业,医院,环保监
察,省市防疫站及新技术开发公司和近期国内正在大力发展的核电站工作。本学
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
       
研究生招生信息


博士生招生信息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及职称  公开招生数  应试外语语种  业务课考试
科目  
动力学对称性  陈金全教授  2  英语  1.量子力学2.群论  
夸克物理  王凡教授  2  英语  1.量子力学2.群论
3.量子场论2.3选一  
穆斯堡尔谱学
及其应用  夏元复教授  2  英语  1.原子核物理
2.穆斯堡尔谱学  
粒子加速理
论和方法 赖启基教授  1  英语  1.电子直线加速器 
2.辐射技术  
微波(定向能、
等离子)  陈开甲兼职教授  1  英语  1.固体物理
2.电动力学 
3.计算数学
2.3选一  


考试科目除上列业务课外还有: 
(1)政治理论课:考自然辩证法。硕士毕业生含提前攻博)免考。 
(2)外国语:含基础语法、翻译和听力。 
(3)同等学历考生复试前需提交全部学术论文或学术成果材料,并加试二门以上硕士 学
位专业课程。 


--------------------------------------------------------------------------------

硕士生招生信息
 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原子核物理 
a.穆斯堡尔谱学b.核分
析方法及其应用c.核理 
论d.应用中子物理e.纳
米技术和原子修饰f.电 
子直线加速器研制与应
用  8  1.政(理)2.
英或俄3.
普通物理 
(含力学、
热学、光
学、电磁 
学)4.原
子核物理 
或加速器
物理5.电
子电路基 
础或量子
.力学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 
)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核物理》卢希庭著;原子能出 
版社;《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 
华大电子学教研室编;童诗白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 
术》(下册)(数字部分)王子 
仪、殷广诘著;电子工业部出版 
社;《量子力学》(上、下册) 
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量子 
力学》(上册)蔡建华著,高教 
出版社;《粒子加速器原理》桂 
伟燮、洪忠悌编,原子能出版社 
;《加速器原理》徐建铭编著( 
修订版),科学出版社  a.b.c.d.e.
必考原子 
核物理f.
必考加速 
器原理  

招收博士后情况 


    本学科在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都能招收博士后。在1991年招收的1名从事核固
体物理研究的博士后,于1993年出站去中山大学工作, 在该年年底就提升为副教
授,承担教学、科研重任,于  1994年去日本访问。
       
可接受进修教师,访问学者情况 


    本学科在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可接受国内外的访问学者和兄弟单位的进修教
师,若来信提出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会尽量按排。
    本学科接受过德国、苏联、荷兰、丹麦、加拿大、苏丹、坦桑尼亚、中国等
国访问学者13人接受过进修教师3人。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及编号 经费数  负责人  预期目标  
电子直线加速器
研制  国家级产学研高
技术计划  70万  赖启基  研制出高性能电子
直线加速器  
超细微粒穆斯
堡尔研究  国家攀登计划
85-06NMS  5万  夏元复 
(子项目负责人)  配合纳米材料进
行穆斯堡尔研究  
高性能碘-129穆
斯堡尔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19375026  7万  夏元复  制成高性能碘-129
穆斯堡尔源  
核固体物理  国家教委重点科研
项目予研  5万  夏元复  用核方法研究固体
物理问题  
中子透射法测玻璃
纤维含硼量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194750119  7万  刘圣康  建立慢中子透射装
置及论文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及编号 经费数  负责人 予期目标  
强子结构强子互作
用和核内夸克的
QCD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6万  王凡  发表论文  
核内夸克  国家攀登计划  5万  王凡  发表论文  
高能轻子和核子及
核的散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万  王凡  发表论文  
强子互作用QCD
研究  国家教委  4万  王凡  发表论文  
九十年代理论物理
前沿课题  国家攀登计划  5万  王凡、陈金全  发表论文  
核数据评价  中国核数据中心  5万  赵经武  十多个核数据评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及编号 经费数  负责人 予期目标  原子核的非核子自
由度及其量子色动
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1933502  2万  北大
杨立铭  
硅微条探测器  中科院高能物理实
验基金  2万  祁民  
BES重建软件的
改进  北京正负电子对
撞机国家实验室
开放课题  1万  陈廷扬  
内反射切仑可夫计
数器的研究  中国Tau/Charm工厂
可行性研究经费  2万  陈廷扬  
本学科代表性科研成果介绍

(一)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

      已研制成三种不同应用类型和特色的电子直线加速器。
      (1)国内唯一的具有双光子特色的18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2)国内唯一的效率高、束功率大的最佳耦合行波反馈强流电子直线加
         速器。
      (3)12Mev工业辐照用(束功率达3千瓦)电子直线加速器。
      本学科的“系列化实用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究与开发” 已列入国家
      级高技术产学研计划项目。

(二)2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辐照物理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如

     “高能电子对半导体辐照效应研究”;
     “抗核加固”;
     “辐照生物医学研究”;
     “介质的脉冲辐射效应研究”;
     “脉冲辐介效应研究”等。

(三)穆斯堡尔方法与技术研究:

      穆斯堡尔谱学起源于原子核物理,现已成为重要的边缘学科。而穆斯堡
      尔谱学方法学是带动应用发展的原动力。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曾承担《
      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学研究》、《用核方法研究超导》等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六项,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二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项。1995年夏元复教授获日本理化学研
      究所授予“杰出科学家”衔,“为表彰在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领域的
      国际性的突出贡献”。

(四)凝聚态物理中的穆斯堡尔研究:

      成果包括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非晶材料、非晶超细微粒、催化剂、固体
      表面和超细微晶、物相分析和相变、高温超导、以及中能重离子对材料
      辐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被认为
      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

(五)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穆斯堡尔研究:

      在多年开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穆斯堡尔研究的基础上,与海军合作研究
      此项目。用穆斯堡尔谱学研究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
      变化取得成功。1994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为表彰在
      军队科技工作中的重大贡献。

(六)原子核结构理论研究和群表示论研究:

      对广义Wick定理和配对壳模型都提出了新方法和新概念,用原子核配对
      壳模型计算了稀土区Te, Xe,和Ba的一些同位素的能谱和r跃迁。找到了
      所有点群的单、双位表示的代数解。提出了对称化玻色子方法应用于C-
      60分子振动谱的计算。

(七)核内夸克研究:

      提出夸克脱定域色屏蔽模型并成功地介释了即有排斥心又有中程吸引的
      完整核力。发展了双重子理论计算予言了自然界应存在六夸克的夸克物
      质态d*。

(八)中子检测仪表及应用

      本学科承担“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子检测仪表”,研制成“透
      射型中子水分计”“高精度插入型中子水分计”“智能化中子水分计”
      等仪器,并对中子检测仪表的多种类型进行了研究。在方法和技术两方
      面取得多项成果和部省级奖多项。目前中子检测仪在工业、农业、水利、
      交通等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现有物质条件

    本学科有较充裕的仪器设备可供教学、科研使用,另外在校内还有分析中心,
计算中心等单位的大型设备可为本学科提供测量和分析。校、系两级都有图书馆,
除有科技图书可借阅外,还有种类齐全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期刊。
    本学科使用面积约2970平方米;校系两级有中外文图书300万册, 中外文期
刊3万种,阅览室面积8000平方米。
    本学科拥有的仪器设备有:自己研制的国内唯一效率高,束功率大,最佳耦
合行波反馈型的2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和5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各1台; 400KV高压
倍加器1台;高精度穆斯堡尔谱仪1台;低温强磁场穆斯堡尔谱仪1台; 正电子湮
没寿命谱仪1台;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谱仪1台;r射线能谱仪1台;c-14年龄
测定液闪谱仪1台;中子计(若干种)多台; 和多种规格的多道分析仪,微计算
机及接口等许多台;另外还有供教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
      
寻求合作课题、待转让科研成果

   (一)寻求合作课题

   (1)课题《钕铁硼永久磁性材料的激光处理研究》,
        正在寻求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合作。

        课题意义:
            Nd-Fe-B永久磁铁是新一代磁性材料, 由于其高性能在核工业也备受
            重视。但是它特别容易被腐蚀,在潮湿环境中被腐蚀速率约为中碳钢
            的四倍。虽然涂覆保护层是传统保护方法, 但缺点甚多,通过激光处
            理造成表面非晶化,从根本上增强抗腐蚀性。

   (2)课题《反应堆用不锈钢材料在辐照环境中的结构变化》,
        正在寻求合作。
        
        课题意义:
            奥氏体不锈钢是裂变反应堆必需材料,也是未来聚变动力反应堆候选
            材料。但在辐射环境下的应用会导致马氏体相变。该项目对反应堆建
            造有重要意义。

   (3)课题《导电聚合物》正在寻求合作。

        课题意义:
            夏元复教授在京都大学反应堆研究所工作期间,对此项目取得重大进
            展,现寻求国内合作,该新材料使得导电材料重量显著减轻,对航空、
            航天等部门有重大意义。

   (二)待转让科研成果

   (1)高精度中子水分计(插入型)

        它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子检测仪表”的鉴定成果之一。主要
        用于炼铁厂高炉测焦炭水分。测量范围:2-12%(质量百分)。测量精度:
        0.4%(质量百分)。
        
        项目负责人:刘圣康教授

   (2)透射型中子水分计

        它也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子检测仪表”的鉴定成果之一。主要
        用氯化球团厂分析室测氯化球团料水分。测量范围 4-12%(质量百分)。测
        量精度0.5%(质量百分)。

        项目负责人:刘圣康教授

   (3)智能化中子水分计

        它是宝钢委托研究的合作项目。主要用于烧结厂测二次混合料水分。测量范围
        :3-10%(质量百分)。测量精度:0.5%(质量百分)。

        项目负责人:刘圣康教授
      
学科获奖情况

      本学科1986年以来获奖数为30项,其中国家、省、部级共有25项。现列出
9项供参考。

    1.生长坐标方法研究
       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徐躬耦等

    2.20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赖启基等 

    3.高精度自动数据处理穆斯堡尔谱仪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毓昌,夏元复等

    4.中子计研究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圣康等

    5.数字式和微机化中子水分计
       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圣康等

    6.原子核总体性质的系统研究
       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国强,徐躬耦等

    7.离子簇的幻数和同位素效应
       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广厚等

    8.多项催化中的穆斯堡尔研究
       199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懿,夏元复等

    9.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和技术研究
       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夏元复等 

      另外还获得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3项:

   (1)穆斯堡尔谱学原理和应用                           夏元复等
   (2)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滕敏康等
   (3)《原子核理论》高教出版社                         徐躬耦等


人才引进、招聘信息


      本学科急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人才,一方面充实四个主要研究方
向的梯队建设,使之成为各研究方向上的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也期望能来拓展
一些新的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使之成为新研究方向上的开拓者。

      总之,本学科是欢迎在国内外的青年学者来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学科舒
展你的才能,充分发挥你的作用。我们会支持你的工作,给你提供方便的。

      

--
※ 来源:.信 息 潮 bbs.tide.dhs.org.[FROM: chenwang.nju.edu]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24.2]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4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