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g (RedGardenia),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玻 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7日19:01:5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玻 尔 
  尼尔斯·玻尔(Bohr,Niels)1885年10月7日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父亲是哥本哈根大
学的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1909年
获科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博士学位.大学二年级时研究水的表面张力问题,自制实验器
材,通过实验取得了精确的数据,并在理论方面改进了物理学家瑞利的理论,研究论文获
得丹麦科学院的金奖章.

  由于对卢瑟福的仰慕,于1912年3月到曼彻斯特大学在卢瑟福领导下工作了4个月,当
时正值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模型.人们把原子设想成与太阳系相似的微观体系,但
是在解释原子的力学稳定性和电磁稳定性上却遇到了矛盾.这时玻尔开始酝酿自己的原子
结构理论.   玻尔早在大学作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时,就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
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
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在他研究原子结构问题时,就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
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在玻尔离开曼彻斯特大学以前,曾向卢瑟福呈交了一份论文提
纲,引入了定态的概念,给出了定态应满足的量子条件.回到哥本哈根后,1913年初,有
朋友建议他研究原子结构,应很好地联系和应用当时已有的丰富而精确的光谱学资料,这
使他思路大开.通过对光谱学资料的考察,玻尔的思维和理论有了巨大的飞跃,使他写出
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长篇论著,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
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1921年,玻尔发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的长篇演讲,阐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对周
期表中从氢开始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作了说明,同时对周期表上的第72号元素的性质作
了预言.1922年,发现了这种元素铪,证实了玻尔预言的正确.1922年玻尔获诺贝尔物理
学奖.

  1920年在玻尔筹划下创立的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在创立量子力学的过程中
,成为世界原子物理研究中心.这个研究所不但以其一批批出色的科学成就而为人所知,
而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哥本哈根精神著名,这就是勇猛进取、乐观向上、亲切活泼、无拘无
束的治学风气,各种看法通过辩论得到开拓和澄清.玻尔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达四十年
,起了很好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

  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许多由中子诱发的核反应,迫切需要一种合用的核模型,玻
尔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对一些类型的核反应作出了说明,相当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
变.

  1943年,玻尔从德军占领下的丹麦逃到美国,参加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但对原子弹
即将带来的国际问题深为焦虑.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玻尔很快回到了丹麦继续主持研
究所的工作,并大力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1962年11月18日,玻尔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80.87.1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