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g (RedGardenia),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杨 振 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17日19:15:5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杨 振 宁
杨振宁(1922~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去美国留学,在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导下研究
理论物理,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49-1965年在普林斯
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年起任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和理论
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他对
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尔斯共同
提出杨-密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基
础。另一项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提
出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
为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1949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
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模型。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与李政道和
奥赫梅合作提出在β衰变中不仅宇称不守恒,而且电荷共轭也不守恒;与李政道合作、与
朗道和萨拉姆各自独立地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组合宇称(CP)守恒的假设。1959-1962年
,与李政道合作实验分析高能中微子和W粒子的研究。1974年-1975年与吴大峻合作提出规
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以及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67-1985年与邹祖德合作提出高能碰
撞理论等。在统计力学方面,1952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相变的理论。1966-1969年间
与杨振平合作得到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在凝聚态物理方面,1961年与拜尔斯合作对磁
通量量子化的解释,1962年提出非对角长程序观念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建
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80.87.18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