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pu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爱因斯坦传(39)(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28日21:07:24 星期二),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nergy 讨论区 】
【 原文由 yejet 所发表 】
“他的精神的力量和正直,他的丰美心灵的仁慈和温暖,以及他那压抑不住的幽默和锐
利的机智,都丰富了我们活着的人的生活——我们都知道他的去世对我们是多么大的损
失。
他将永远活在他的学生的心里,也将永远活在其志向曾受到他的人格教导的一切人的心
里”
1913年秋,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前往维也纳出席自然科学家会议。他在这个会议
上作
了一个关于广义相对论的比较通俗的报告:理论还未完成,但爱因斯坦等不及了。
爱因斯坦在维也纳把这一理论是作为新的引力论讲的。他把引力理论跟电的理论的
发展
过程作了一个比较。在18世纪,人们关于电只知道存在电荷,它们相互吸引或排斥跟
它们
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引力学说领域,实质上,我们知道某种与此相似的东西——重
物的
相互作用定律,仅此而已。但是,电的学说在一个半世纪内已经得出了电磁场概念。该
是在
引力学说中也得出比较复杂的概念的时候了。
因此,这涉及要把引力作为空间的某种特性来考察。在这些年中,爱因斯坦接近于
把引
力看作是空间的特殊几何属性的观点……可是,不应该不依顺序地往前赶,宣称爱因斯
坦现
在就已经把空间的几何属性和引力等同起来了。
在维也纳逗留期间,爱因斯坦会晤了居住在维也纳郊外的马赫。马赫75岁了,瘫
痪在
床。爱因斯坦景仰已久的马赫,现在已成为一位须发蓬乱、面容慈祥、表情有点复杂的
老
头。1955年,在与科恩的谈话中,爱因斯坦追忆过同马赫的见面。这次谈话后两个
星
期,爱因斯坦就辞别人世。爱因斯坦逝世后,科恩把这次谈话整理成为一篇文章,以《
同爱
因斯坦的一次谈话》为题,发表在《科学的美国人》月刊上。下边一段话涉及到191
3年
爱因斯坦与马赫会晤的背景以及谈话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科学上有种种潮流。当他作为一个青年人在学物理的时候,所讨论
的一
个重大问题是:分子是否存在?他记得,像威廉·奥斯特瓦耳德和恩斯特·马赫那么重
要的
科学家都曾明白宣称,他们并不真正相信原子和分子。爱因斯坦评论说,当时的物理学
同今
天的物理学之间的最大差别之一是,今天已经没有人再拿这个特殊的问题去麻烦人了。
尽管
爱因斯坦并不同意马赫所采取的根本立场,可是他告诉我,他尊重马赫的著作,这些著
作对
他有过重大的影响。他说,他在1913年访问过马赫,曾提出一个问题来考考他。他
问马
赫,如果证明了由假定原子的存在就有可能预测气体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不用原子
假设
就不能预测,而且这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性质——那么他该取怎样的立场呢?爱因斯坦
说,
他始终相信,发明科学概念,并且在这些概念上面建立起理论,这是人类精神的一种伟
大创
造特性,这样,他自己的观点就同马赫的观点相对立,因为马赫以为科学定律不过是描
述大
量事实的一种经济方法。在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条件下,马赫能够接受原子假说吗?即
使这
是意味着非常繁复的计算,他也能接受吗?爱因斯坦告诉我,当马赫作了肯定的答复时
,他
多么感到高兴。马赫说,如果原子假说有可能使某些可观察到的性质在逻辑上联系起来
,而
要是没有这种假说就永远无法联系,那么,他就不得不接受原子假说。在这样的情况下
,假
定原子可能存在,那该是‘经济’的,因为人们能够由此推导出观察之间的关系。爱因
斯坦
得到了满足,确实不止是一点快慰。他脸上显出严肃的表情,向我全部重述了这个故事
,而
事实上我已经充分理解了它。即使完全不提这种哲学上的胜利——这是对爱因斯坦所想
象的
马赫哲学的一种胜利——他还是感到满意,因为马赫承认了原子论哲学毕竟是有些用处
的,
而爱因斯坦曾多么热心地致力于原子论哲学。”
过不久,在阐明广义相对论之后,我们将更清楚,在制订它的年代爱因斯坦付出了
多么
艰巨紧张的智力劳动啊!所有见过爱因斯坦的人都对他的几乎是连续不断的思维劳动,
在同
艰巨紧张的智力劳动啊!所有见过爱因斯坦的人都对他的几乎是连续不断的思维劳动,
在同
朋友们的谈话中和在家庭中也不停地工作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一期间,爱因斯坦全身心扑入广义相对论的研究之中,与格罗斯曼合作写出了《
广义
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纲要》,他在物理学研究领域中,正一步步走向辉煌的顶点。可就在
这
时,爱因斯坦的家庭生活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爱因斯坦与米列娃越来越疏远了。
上帝给爱因斯坦的生活投下一道深深的阴影,只是爱因斯坦什么也不说。
--
★◎ 我 是 绿 叶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41q01.hit.edu.cn]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2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