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DTD (放荡*坦荡),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狄拉克:心无旁骛的理论家(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25 19:28:29 2003) , 转信
发信人: hcshk (jiklu),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狄拉克:心无旁骛的理论家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Fri Apr 25 17:19:11 2003)
保罗·狄拉克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创立量子电动力学,建
立“狄拉克方程”,预言存在正电子,还预言存在反粒子,提出存在反物质。1933年,狄
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于1928年建立狄拉克方程。这个貌似简单的方程式被认为是惊天动地的成就,
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对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都给予了新的层面和新的极准确的了解。狄
拉克方程指出为什么电子有“自旋”,而且为什么“自旋角动量”是π/2而不是整数。当
时极负盛名的海森伯看
了狄拉克的论文,为狄拉克竟有如此神来之笔而惊叹不已。
狄拉克方程的妙处虽然很快被同行所认同,可是它所提到的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性——
“负能现象”,却是许多人绝对不能接受的。狄拉克的论文发表以后的3年间关于“负能
现象”有了许多复杂的讨论,最后于1931年狄拉克又大胆提出“反粒子”理论来解释“负
能现象”。他在1928年?
论,而最后得到全胜。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研究太空宇宙射线时,发现当高能
射线穿过铅板时,会从铅板中轰击出与电子质量相等、电荷数量相同、但电荷性质相反的
粒子。这正好与狄拉克
对自然界存在带正电荷的电子的预言一致,安德森把它称为正电子。安德森发现的正电子
不能长久存在,它刚出现不久就会与邻近的电子碰撞,从而结合成光子,这就是“湮灭”
现象。大家才渐渐认识到“反粒子理论”确实是物理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推崇狄拉克是20世纪一位大物理学家,说他有一个特点
:话不多,而其内涵有简单、直接、原始的逻辑性。一旦抓住了他独特的别人想不到的逻
辑,他的论文读起来便很通顺,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
达宇宙的奥秘。
狄拉克一生从事纯理论研究,从未参加过军事研究,对学术行政工作等也不插手,他
对文艺、哲学很少关心。在他看来,物理学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他性格内向,不善社交,
喜欢独自工作。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162.105.195.39]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6.51.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2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