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ilong (hi),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两位科学巨人的旷世争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31日10:35:16 星期天),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ilong 的信箱 】
【 原文由 duyan.bbs@smth.org 所发表 】
发信人: PeakLaurel (无限风光在),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两位科学巨人的旷世争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Apr 6 18:12:45 1999)
玻尔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熟悉物理学的
人大概都了解爱因斯坦同玻尔两位科学巨人的学术论
战,这里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其实在生活中这两位科学巨匠保持着终生不渝的
友情。但他们在三十多年的岁月中关于量子力学的争
论,是物理学史上罕见的事件。
两人的论战可分为三个阶段:在1924-1927年
间,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作为一种几率性的统计理
论,表示强烈地不满,认为它还不是真实的东西,他
是无论如何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在1927-1930年,
玻恩的几率解释,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和玻尔的互补
原理构成一体,形成了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学派。他
们以此来阐述原子现象的新特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
的一部分物理学家,试图否定测不准关系,回到对于
微观粒子运动的经典解释;自1930年一直到爱因斯坦
去世,第三阶段争论中最突出的要数称之为EPR悖论
了。爱因斯坦通过分析量子力学理论的完备性与实在
性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现行的量子力学理论在完备
性与实在性两方面只能二者择一,不能同时兼得。
可以说,在近代物理发展过程中,没有一次重大
问题离开过爱因斯坦。每次与玻尔论战,都被认为是
爱因斯坦发难,近乎“无理取闹”,他是少数派,但
每次总有一些人站在他的一边。有关爱因斯坦与玻尔
的争论,很难下一些结论的。下面的看法可以参考:
在具体科学问题上,爱因斯坦在争论中始终处于
不利地位,并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哲学问题上,爱
因斯坦始终站在基本正确的立场,坚持不懈地反逻辑
实证主义。
在这场争论中,只有少数几个人支持孤独的爱因
斯坦。他倾注后半生精力的关于统一场理论的探索始
终得不到实质性的成果,使得30年代之后的他在物理
学界显得特立独行。他在70岁生日时向青年时代的挚
友索洛文谈了他的心情:“当代人把我看成是一个邪
教徒而同时又是一个反动派,活得太久了,真正的爱
因斯坦早已经死了。”
爱因斯坦的科学生涯和为人处世都与他的哲学思
想密切相关。少年时期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这
为以后他的科学创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维也纳学派哲学家弗朗克
说过,像“形而上学”和实证论这样两种对立的哲学
思想都可以在爱因斯坦的著作中找到有力的证据。爱
因斯坦自己也承认,在认识论方面,在理性论和经验
“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是不可避免的”。其理由是,
作为一个科学家,“经验事实给他规定的外部条件,
不容许他在构成他的概念世界时过分拘泥于一种认识
体系。因而,从一个有体系的认识论者看来,他必定
像一个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他有时像一个实在
论者,有时像一个唯心论者,有时像实证论者,有时
甚至像一个柏拉图主义者或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但
是,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其哲学思想还是清晰可见
的,那就是“理性论的唯物论”。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首
先是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家所必然具有的自然科学实
在论(也可称为唯物论)的传统。其次是他一生景仰
并作为人生榜样的理性论哲学家斯宾诺莎的思想。他
多次宣称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这个上帝实质
就是自然界。第三方面的影响就是休姆和马赫的经验
论和他们的独立批判精神。
正是爱因斯坦的这些哲学思想,对他的科学创
造、政治观点及人生经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政治立场、利益的不同,对爱因斯坦政治观
点的看法可能差异很大,但人们通常将其归纳民主主
义、和平主义、世界主义和社会主义。
与一般知识分子不同的是,他并不会把自己的注
意力仅局限于科学研究和哲学抽象思维的狭小天地
中。居里夫人很受人们爱戴,但爱因斯坦比居里夫人
的社会感更强,且具有主动出击精神。他认为,“你
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对的。”因此,对他所经历的
每一个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认为,“对它们沉默就会使我觉得是在犯同谋
罪”。
爱因斯坦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
战,他一生不遗余力地为世界和平而奔走呼号。他愤
怒地目睹30年代德国纳粹的兴起和50年代美国麦卡锡
主义的猖獗,号召人们起来同反民主的法西斯逆流抗
争。他对好友的婉言劝阻反驳道:“试问,要是布鲁
诺等也都是这样想,这样行事,那么我们的处境会怎
样呢?我对我说过的话,没有一个字感到后悔,而且
相信我的行动是在为人类服务。”20年后,他在接受
一个人权奖时说:“在长时间内,我对社会上那些我
认为是非常恶劣的和不幸的情况公开发表了意见,对
它们沉默就会使我觉得是在犯同谋罪。”
被列宁称为帝国主义战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
发,爱因斯坦就表示反对。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他表示拥护,并且表示:“我尊敬列宁,因
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
会主义而献身的人。”
处于对和平的向往,他一直想促成所谓的“世界
政府”的设立。一战后,他的观点受到了各国人士的
拥护。这段时间,他到处讲演,号召各国青年拒绝兵
役,幻想建立一个超国家的世界政府。但由于现实原
因,他的一个又一个幻想破灭了。二战后,由于他是
制造原子弹的最初建议者,被称为“原子弹之父”,
因而他精神上十分痛苦。为此,他建议将联合国大会
改组为世界政府,但没有料到这一建议却可以使美帝
国主义依靠核讹诈来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合法化。
尽管他对美国经济制度表示不满,但对其政治制
度却较为欣赏。然而,因受德国法西斯迫害而迁居美
国的爱因斯坦,1955年4月18日,在当时甚嚣尘上的美
国法西斯叫嚣声中,含恨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讲到
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侵犯公民自由问题,一个是美
国重新武装西德问题。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62.2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