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erWang (PW),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杨振宁的自知之明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04日08:48:1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杨振宁的“自知之明”

                                          小雷

         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光有一个奋斗目标是不够的,必要时还应根据

       主客观条件,主动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在这方面,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的

       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分析报告》把杨振宁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它

       告诉我们,适时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积极与他人合作,争取他人帮助等

       是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从中撷取杨振宁忍

       痛放弃做实验物理论文的初衷,转而主攻理论物理的事例,以飨读者。

         1943年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一篇实验物理论文。在他看来,

       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1946年

       杨振宁进入费米主持的博士研究生班后,即提出希望在费米的指导下写篇

       实验论文。当时,费米正忙于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军事科技研究,像杨

       振宁这样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不能随便进入阿贡国家实验室,于是费米建

       议杨振宁先跟泰勒做些理论研究,实验可以到艾里逊的实验室去做。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

       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

       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了解到了搞物

       理实验的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换言之,他领略到了他们的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当时在艾里逊实验室里还有个笑谈:“凡是有爆炸(出事故)

       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正视这一点:自己的动手

       能力比别人差!

         由于费米教授的关照,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扬

       振宁的举动。有一天,他关切地询问杨振宁:“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

       功?”

         “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实话实说。

         “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

       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本人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

       直率地对杨振宁说。

         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从心底深处感到自

       己做实验确实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输,非常希望通过写一篇

       实验论文来弥补自己实验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谢泰勒的关怀,但要他下

       决心打消自己的念头实实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告诉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他想起在厦门上小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上

       手工课,杨振宁兴致勃勃地捏制了一只鸡,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杨武之

       夫妇看了笑着说:“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从他

       的脑海浮现,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

         杨振宁最终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作出这个决

       定之后,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从此,他踏上

       了成为物理学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

         杨振宁放弃做实验论文的初衷,看似容易,但如果没有对自己冷静客

       观的分析,没有承认自己之短的勇气,是根本不能做到的。他的经历告诉

       我们,当我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之间存在差距的时候,我们不妨审视

       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是我们一厢情愿,过高估计了自己,如果是,那么主

       动调整自己的目标,扬长避短,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