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DTD (放荡*坦荡),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寄] 今年的NOBEL得主Abriksov的一段回忆(zz)(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1日19:08:1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TD 的信箱 】
【 原文由 dwq.bbs@bbs.nj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sciman (凤舞九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今年的NOBEL得主Abriksov的一段回忆(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hu Oct  9 17:14:14 2003)


为什么Abriksov和Ginzburg直到今年才获得诺贝尔奖?
而作为他们的同事Landau在1962年就因为液氦超流的理论
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他们三个人不同时拿这个
诺贝尔奖? 这里有一段故事:

早在1937年左右,Landau从他创立的二级相变的理论着手
对超导现象提出了一个唯象理论。朗道的超导理论到1950
年推广成了Ginzburg-Landau理论,这个理论的具体形式
大概 每本超导理论的书上都有。此理论的要点是把“序参
量”改进成了一个“波函数”,而这个波函数就满足所谓
的Ginzburg-Landau方程。

到了1957年,Landau的学生,Abriksov却用这个理论得到了
一个堪称超导理论和材料史上的经典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一
个Ginzburg-Landau方程的解析解。这个解表明,可以有一
种超导状态存在,这种超导状态在外加磁场下,不是呈现迈
斯纳效应,而是让磁力线以集束形式穿过自身同时又保持超
导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涡旋态,而这种集束磁力线分布的空
间图形称为涡旋点阵(Vortex Lattice)。 

Abriksov解的发表带出了一桩师生关系的公案。Abriksov是
Landau的学生,用的又是Landau的方程,然而,当Abriksov
发表他的文章时,Landau没有署名。要知道,从1937年朗道提
出的超导理论起到1957年,二十年内,Landau提出的Ginzburg-Landau方程
唯一结出的硕果就是Abriksov解。而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有师
生的不和,为什么呢? 

长久以来,Landau的恃才傲物是有名的。关于Landau和Abriksov
之间的这段公案是大家都关心的(如同我们想知道李杨之间的关系
一样)。

Abriksov说当他发现了这个解时,他去看正在医院里的Landau,
Abriksov兴奋地谈起了这个解,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Landau保
持着沉默。因为Abriksov当年从Ginzburg-Landau方程入手,起手
第一式就是把方程里不好处理的非线性项丢掉。所以Landau认为
Abriksov解是不可以相信的。

之后Abriksov一直处在Landau的压力之下,郁郁寡欢。Landau于
1962年得到了诺贝尔奖,原因是因为他在液氦超流理论方面的贡献,
而他在超导理论方面的贡献,即所谓的Ginzburg-Landau方程却在
诺贝尔奖颁奖词中只字未提。

之后Abriksov在Landau的阴影之下1987年才成为原苏联科学院院
士,原苏联解体后,有一大批科学家给罗致到美国来,Abriksov到
了阿岗实验室。在九十年代初的一期“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
上,Abriksov写了一篇文章,讲到了这件事。

如果Landau不那么固执的话,也许Landau,Ginzburg,和Abriksov
三人合得一个诺贝尔奖也是可以的,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

发信人: qingmingtu (老六),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今年的NOBEL得主Abriksov的一段回忆
发信站: 瀚海星云 (Tue Oct 7 18:42:49 2003)


--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02.119.49.112]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47.10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0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