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低偏振灵敏度半导体光放大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 09:34:32 2003)
高偏振灵敏度是阻碍半导体光放大器(SOA)获得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年来,采用
“能带工程”来降低SOA偏振灵敏度的研究工作有所报道[1,2]。基本原理是利用张应
变将量子阱的轻空穴能带提到重空穴能带之上,以增强导带电子与轻空穴之间的辐射复
合速率,达到提高TM模的增益的目的[3,4]。基于应变量子阱的SOA,其性能达到了几
乎能与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媲美的程度[2]。我们采用混合应变多量子阱材料制作S
OA,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1 实 验
在InP衬底上由MOCVD外延生长InxGa1-xAsyP1-y混合应变量子阱和势垒层。张应变量
子阱阱宽为12 nm,应变量为-0.75%,压应变量子阱阱宽为5 nm,应变量为0.6%,垒宽为1
4 nm,应变量为0.14%。阱宽和应变量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芯片采用BH结构。有源区
湿法刻蚀成宽度为2 μm的条形,液相外延掩埋生长。制作电极后解理,再腔面增透。安
装热沉后加电流,单模光纤耦合,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图1和图2分别为安装热沉后的腔面未增透SOA芯片的P-I特性和光谱。测试时,用检
偏器分别将TE模和TM模区分开来。方法是,先用装上热沉的普通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所发
出的光通过检偏器,光强最大时标定TE模对应的检偏器位置,旋转90°即是TM模对应的
位置。从P-I特性上看出,3T4C(3个张应变阱和4个压应变阱)结构的TM模增益不够,没有
激射;3T3C结构的TM模大约在110 mA偏置下开始激射,微分增益与TE模相当;4T3C结构
的TM模大约在100 mA偏置下开始激射,微分增益较TE模为大。由此看出,只有当净应变
为张应变,且达到一定的应变量时,TM模才能激射。随着张应变量的增加,TM模的微分
增益加大。并且,随着阱数的增加,材料内部的增益加强,TE模的微分增益增强。3种不
同芯片的TE模阈值电流都在25 mA左右。在TM模的阈值附近,表现出明显的模式竞争。由
于TM激射后对载流子的大量消耗,TE模的微分增益下降,P-I特性曲线变得平坦。这种模
式竞争从图2的4T3C材料结构芯片的光谱上看得更为清楚。当偏置为50 mA时,只有TE模
式的多模激光器的光谱,当偏置电流加大到150 mA时,出现了对应两个不同峰值波长的
谱线,分别属于TE和TM模式。TM模的中心波长略长于TE模。从图上还可以看出因能带填
充带来的蓝移。
图1 不同应变量子阱芯片的P-I特性曲线
Fig.1 P-I property of different strained quantum well chips
图2 4T3C结构芯片的激射谱
Fig.2 Stimulate spectrum of 4T3C chip
采用SiO单层膜系对4T3C芯片的两个腔面增透后,安装热沉。其P-I特性如图3所示。
最大偏置电流为200 mA。从图中看出,在此偏置下没有激射。图4为其在100 mA偏置下的
光谱。图中阴影部分是由腔面剩余反射率所引起的调制。这种调制随偏置电流的加大而
加深,且由此带来光谱谱宽变窄。
图3 腔面增透后的4T3C芯片的P-I特性
Fig.3 P-I property of 4T3C AR coated chip
图4 腔面增透后的4T3C芯片的光谱
Fig.4 The spectrum of 4T3C AR coated chip
经过偏振控制器后,1 kHz交流调制的小信号经单模光纤输入给4T3C结构的SOA,输
出信号由大面积光探测器输入给1 kHz选频放大器后给出。由此测出单端耦合的SOA的增
益。测试前,先用普通量子阱SOA来调节偏振控制器,找到对应TE模的状态,然后在此状
态下,测试应变量子阱SOA的TE模增益,再调节偏振控制器,使之相对于TE模,在同一偏
置和输入信号下,输出信号最大或最小,此时,偏振控制器的状态对应TM模。在测定了
TM模的信号后,再调节偏振控制器,使输出信号相对于TM模最小或最大,由此来检验已
测得的TE模信号。在选频放大器的测量精度范围内,前后二者一致。反复测试,信号大
小的相对误差小于6%。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4T3C结构SOA的增益与电流的关系
Fig.5 Gain versus biased current of SOA with 4T3C structure
由图5可见,小信号最大增益约为24 dB。偏振灵敏度(GTE-GTM的绝对值)约为1 dB。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