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jlinjie (水狗),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物质"第五态"在上海光机所诞生(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n 20 21:36:11 2002) ,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ature 讨论区 】
【 原文由 aiolia 所发表 】
解放日报讯(记者汪敏华)
70年前爱因斯坦预言的新物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日前在中科院上
海光机所诞生。
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领衔的研究小组,在与零下273.16摄氏度的绝
对零度相差无几的超低温度下,让铷原子从欢快的“奔跳”运动变成静止状态,形成了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对于我国的超冷原子精密光谱、高精度原子钟和量子信息
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据悉,世界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实验室观察
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目前,该研究小组正着手对有关相变的数据做进一步的
系统收集和分析整理,以期得到相变温度和凝聚体确切的原子数,从而有望为我国构建
起一个完整的BEC实验平台。
1995年,美国科学家维曼(C.E.Wieman)、康奈尔(E.A.Corn
ell)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首先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个新物
态的存在,犹如找到了让原子“齐声歌唱”的途径,开辟了研究相干物质波性质的新领
ell)和德国科学家克特勒(W.Ketterle)首先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个新物
态的存在,犹如找到了让原子“齐声歌唱”的途径,开辟了研究相干物质波性质的新领
域。为此,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这三位科学家。
王育竹院士领导的原子光学研究组,是1999年3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的,经过3年攻关,终于成功完成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
“高难度表演”。昨天,正在北京出席院士大会的王育竹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玻
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首先它产生了一
个新物态,从而为实验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新介质:利用物质波的相干性可
开拓很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原子激光器和放大器研究,可在实验中模拟白矮星的内部压
力等。
什么是“第五态”
所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爱因斯坦预言的一种新物态,在性质上
有别于通常的气态、液态、固态和等离子态,所以被人称为物质的第五态。如何让物质
处于可控制的状态?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玻色曾对光粒子进行了这方面的理论研
究,并把重要的研究结果告诉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论:如果
物质温度降低到几乎绝对零度,它所有的原子就会比较规矩,接近绝对静止状态,几乎
停止了自然振动。这样的物质就叫做“冷凝物”,其过程就像飘逸的水蒸气变成液滴。
技术应用前景
这一成果的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研制高准确度和稳定度的原子钟和精密原子干涉仪
,而原子钟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核心;改善精密测量的准确度,如超冷原子的
碰撞截面和物理常数的测量等;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中,如光速减慢与光信息存储、量
子信息传递和量子逻辑操作等;利用BEC的相干性进行微结构的刻蚀,制作微光电子
回路等。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8.12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