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igure (永失我爱),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纳米之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2月16日09:04:5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1990年,美国IBM公司的物理学家唐纳德·艾格勤和艾哈得·施韦策利利用扫描隧道显
微镜和类似小镊子的工具,移动氙原子,并把它们拼写成该公司的三个商标字母。这一
自由移动原子的技术被列为1990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科学家们从这种操纵草原子的能
力——纳米技术中,看到了能够设计和制造分子大小的器件的希望。从此纳米技术变得
炙手可热了。
于是那些正在为苦苦寻觅新的经济出路的国家首脑们眼前一亮,直觉让他们断定,
这世界上最小的微粒将为这个世界带来又一次经济腾飞的奇迹。于是纷纷斥资进行纳米
技术的研发。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相材科,其基本颗粒直径不到100纳米。科学研究发现,许多物质
一旦被制成纳米材料后,他们的理化性质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
奇异或反常的理化性质。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世界眺望到了纳米材料带给人类
的奇异光芒。
科学家们断言,21世纪将是一个纳米科技的时代。
所幸纳米技术的研发蓬勃兴起于80~90年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中国在这
一领域抉择果断,起步迅速,成绩斐然。据《科技日报》载,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重点、重大项目等多方面持续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已在纳米管和其他
功能纳米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七项科技成果,先后在英国《自然》
、美国的《科学》等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引起国际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最
先进的领域里占有理想的位置,就有领跑的本钱,且在这个领域的研发队伍里,人员结
构合理,老带中、中带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纳米技术的
发展应该是风光无限。然而,还是那个一句话道不清的资金问题,使得我们大多数具有
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尚待字闺中。在我国高技术成果从
小试、中试到批产的经费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纳米材料的制造技术复杂,其
投入将远远高于其它领域。对那些诱人的纳米材料,企业家们总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
远眺。敢于问津者寥若晨星。如此一来,除非国家慎重选择、果断投入,建成少数生产
线,否则大多数纳米技术成果都迈不出实验室外面那个资金堆起的高高的门槛。
江苏省泰兴市河海工程公司(下称河海公司)与小科院泰兴纳米材料厂(下称纳米
材料厂)在常人眼中似乎是不相干的两家企业,然而,这两家企业却是血缘极近的父子
公司。成天思考如何又快又好地疏通河道的头脑,开始琢磨起纳米材料这个高技术来,
其跨越赶得上一场思想革命了。“这个选择曾经也使我们举棋不定。”在江苏泰兴一幢
有些别致的建筑里,河梅公司副董事长张玉生谈起当年的情果仍然记忆犹新。
6年前河海公司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富有的企业。即使时至今日,以全国500强的人均
效益衡量河海公司,后者也就是脱贫的水平。但是河海公司的决策者们却是一个颇有抱
负的群体。当他们刚刚从亏损企业的阴影中走出来,就决定将企业带向高科技的道路上
,以往的经历让他们确信,这是一条让企业走向辉煌的通衢大道。究竟选择哪一个专业
,却让他们颇费踌躇。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董事长俞建国了解到,我国的纳米技术研
究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多数却没有达到批产规模,专家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
注一下我们的纳米技术.使其尽快走出实验室,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于是在1995年早
春的一天,合肥中科院固体物理所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张立德教授接待了个自泰兴的俞
建国一行。听了张教授的介绍,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俞建国和同事们感慨颇多:就凭
往这样好的项目,这样有学问的专家们,我们也应该和他们一起干呀!可一了解项目投
资情况。他们不禁有些犹豫:当时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研发在我国尚属研究起步阶段,前
景并不十分明朗,这样
的高技术项目研发风险很大,且即使实验室有了较为成熟的成果,进入批量化生产的投
入将更大。起码需要上千万元。再说这手里的钱是公司职工风里来,雨至去,汗滴八瓣
辛辛苦苦攒下的,住房、工资、奖金一处处都欠着职工的钱呢,一旦
项目失败将如何向职工们交代?!
无须赘言这一决策过程的艰难。1995年6月5日中科院固体物理所与泰兴河海公司给
订了合作开发纳米材料的协议。研发经费40万元,以后5年中每年提供相同经费,年内出
成果。合同一签,俞建国们就继续于他们的河道疏浚去了,他们眼中的中科院的老师们
就像自家的长辈一样可敬可信,果然,年底从合肥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纳米二过化硅
及其制备技术的科研攻关已经完成。两年后又理成了50吨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生产线,其
产品用在化妆品上,医用瓷砖上,高档轿车喷漆·····,说到他们的产品用途,是
河海人最自豪的话题,几年的同甘共苦.已使他们对纳米不再陌生。去年底,他们的50
0吨二氧化硅纳米中试生产线又被国家计委审核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今年4月初,记者在泰兴看到了正在施工的500吨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生产线,6月完工。据
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纳米材料生产线。
至今河海人也没有时间总结出个四六旬,来形容他们在纳米材料转化中的经验收获
,但是选择纳米材料产业化,确实令他们无论何时想起来都自豪无比。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6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