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g (Gardenia),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物理学为何不再吸引女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2月17日14:20:2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曾几何时,学物理是中国很多少男少女的梦想,中国高等学校中物理专
业的女生比例之高,令很多国外同行称奇。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吴健
雄等名字,许多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迄今为止,华裔科学家获得的诺贝尔奖
,也大都是在物理领域。如今,物理学似乎不再对芸芸学子,特别是年轻女
孩具有吸引力了。
全球性现象
当美国物理学专业的女大学生比例从1978年的9%上升到1999
年的21%的时候,中国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女性比例却在下降。中国科学院
物理所研究员吴令安教授发现,北京大学物理系20世纪50年代女生的平
均比例为12·7%,60年代为20·2%,70年代末曾达到39·5%。但是8
0年
代以后,这个比例开始下滑,从15·9%跌到目前的9%。南京大学物理系女大学生
的比
例,也已从70年代末的37%下降到现在的8%。
据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吴令安教授说,目前世界上,除法
国、意大利外,女性物理学家人数减少,是全球性现象。为此,一个国际性
的物理学家组织在1999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研究这个问题。吴
教授是这个名为“物理学中的女性工作组”中惟一的中国代表。
据吴教授介绍,目前法国女物理学家的比例比较高,情况最好,这可能
与法国人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和居里夫人的榜样作用有一定关系。把物理和
哲学视为同一范畴的意大利的情况也比较好。美国虽然物理系专业的女大学
生比例有显著提高,但是从事物理学研究的总人数也在下降。德国和北欧学
物理的女性非常少,而日、韩两国女物理学家稀缺的情况更为突出。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女性物理学家的比例,在世界范围来看,还不是最
低的。但吴教授认为,北大等高校物理专业招生情况的变化,给我们敲响了
警钟。“这是一种倒退,这种趋势必须要扭转。”她说。
那个时代并不正常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问题并不很严重。他们认为,前几十年里高校物理
专业女生的比例,特别是70年代的数字,高得不太正常。这同许多因素有
关,包括政治、社会和个人心理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获得了平等和
自由的中国妇女,也渴望在所有曾经是男性一统天下的物理学领域与他们一
争高低。
中科院物理所的超导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李林教授回忆说,她原本是想学医的,
是她
母亲不想她离家太远,主张改成工科专业。40年代她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没有女同学
。后
来她去英国读物理,只因为她获得的奖学金是物理学专业的。
一位80年代中期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现在美国生活的女博士说,当初
影响她选择物理的,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她考大学时,正是19
81年。“那时候是‘科学的春天’,杨振宁、李政道, 当 尔奖,被媒体
大力宣传,学物理受人尊敬。”她认为那个时代并不正常。媒体的宣传,使
她认为,“成绩最好的人都应该学物理。”当时各省市高考前几名都进著名
大学的物理系,“精英”高度集中。
现在,这位博士认为,“精英集中在一个学科是不正常的。世界上没有
那么多研究物理的位置。优秀人才应该分散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
市场改变了一切
但是,市场需求改变了一切。或许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物理学的地位仍
很崇高。然而,令物理学界一些科学家颇感失落的是,很多优秀学子已不再
将物理学当作最佳选择,物理专业也不再如20年前那样热门。许多成绩优
异的高考生,在志愿栏里首先填报的专业是计算机、电子工程、生物学和数
学。所以李林认为,物理专业人员的减少,是整体现象,不仅限于女性。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目前高校物理专业男女生的比例,或许是趋向正
常合理,是比较合适的。清华大学70年代末重新设置物理系以来,本科女
生的平均比例在10%上下。
性别歧视
但是令很多专家们不安的,是目前我国的高级物理学研究人员中,女性比例太低。
资料
显示,解放后至1996年,我国共评出100位物理学部的院士,其中女性有8位。
而1
996年后评出的30多个物理学院士中,只有一个是女性。同样的成绩,女性要得到
同样
的承认比较困难。作为职称评定委员会的资深委员,中科院物理所另一位女院士、晶体
结构
分析专家李方华教授深有感触:“我经常不得不为女性说话。说性别歧视,不要上那么
高,但确实有许多无形的封建习惯势力。”
对此,李方华教授感到无奈。她说,“从这几年所里的情况来看,女性
工作人员的比例确实是减少了。”她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造成的
。如何解决呢?只能由它去。”
更令人无奈的是,很多学物理专业的女性并没有从事物理学研究。北大
88级物理系毕业生谷东梅刚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就面临从事科研还是搞
行政的选择,她选了后者。如今她已是该所科研处的副处长。“上中学时我
很喜欢物理,但大学四年学下来,我觉得一辈子搞物理是一条艰辛的道路。
”她说。
家庭的拖累
”本 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的 悔 诚教授认为,影响女性从?物理研究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女的要照顾家庭,与男的相比,没有那么多时间来
从事研究工作。”谢教授原先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因为孩子没
人看护,才决定去执掌教鞭。
李林教授补充说,搞研究需要经常在实验室加班,思路不能打断,回到
家里还在想,而且,不定什么时候冒出新的想法,必须马上整理出来。如果
两夫妇都是搞研究的,彼此容易理解,否则便会有矛盾。李教授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地
质学
家李四光,她母亲是学音乐的,性情活泼,因而对她父亲常常沉湎于思考很不满。“如
果搞
研究的是女性,问题会更大。”李林教授说。这种生活方式,似乎与中国女性传统的家
庭和
社会角色不太相符。 不可缺少的角色
物理界如果没有女性,又有什么关系?对这个问题,吴教授反诘道:“
中国足球队能不能出线,又有什么关系?”她认为,两者都关系到一种参与
意识和自豪感。
谷东梅认为,物理研究不能没有女性参与,太空宇航还需要有女性同行
,女性的角色是重要的。有研究证明,女性不仅能改善工作气氛和提高工作
效率,其独特的视角和技能也是男性无可替代的。从智力上说,女性也完全
有能力在物理学方面取得成就,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和杰出的华裔物理学家
吴健雄便是例证。
男女天生有别?
但北京市实验中学的王敏老师却不完全赞同这一看法。她认为,男性和
女性在思维方面确实存在着差别。在逻辑推理上,女性与男性一样出色,而
且往往显得更优秀,但在直觉上,她们一般不如男性。迄今为止,获得诺贝
尔奖的女科学家,没有一个是搞纯理论研究的,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居里夫
人和吴健雄的成就,都是实验性的。
王敏老师过去12年里,一直负责培训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
。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奥赛中得过一百多个大奖。令她感到遗憾的是,国际
比赛的获奖者中,没有一个是女生。王老师相信,男女思维上的差别,主要
是后天养成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有潜移默化的定性化认识
,是
慢慢养成的。 问题如何解决
如何解决女性物理学家减少的问题?有人提出在招生时对女生采取政策
倾斜,分数线可以适当降低一点。但吴令安教授坚决反对,说:“这个建议
不可取,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她认为,社会应该考虑多为女研
究人员解决后顾之忧,比如提供更多的托儿所;同时,要靠传媒来积极呼吁
,使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在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角色问题上,媒体应该澄
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观念,还应该多宣传成功的女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吴令安教授希望,这个问题将引起物理学界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促进情
况的改善。
From 日月光华站
(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物理学为何不再吸引女性?
□中国特稿社 杨健翔
南方周末2002-01-31
--
朋友,你有二三十岁了吧,这些年你一定碰到过你的梦中情人,
你很想得到她,可是你不敢;
我有一位朋友,他经验实足,只是最近在忙于追一个女孩子,
但只要你肯向他讨教,
他一定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7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