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ca (yellowcanna), 信区: Physics
标 题: 德国科学家与英国科学家的比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31日16:38:23 星期三), 站内信件
送交者: PKUer 2002年6月11日22:22:22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哲学中间时常提到两大传统,德国的理性主义传统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好像现在在
科学版谈什么哲学是很丢脸的事:),没办法,豁出去了)。科学上也有这样的说法,
德国(欧洲大陆)的数理传统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在18世纪后,大多数科学家都可
以归入这两类。
英国的科学家总是以精湛的实验技巧,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直觉能力著称的。所
以在18世纪末期以前,物理处在积累实验现象的时期,所以英国的物理绝对是非常厉害
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几乎所有的物理上的新发现都是英国科学家作出
的。
不过,可惜的是,英国的科学先天不良,Newton虽然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但是
他非常不注意符号的应用,并且他个人对Euclid的偏爱,他描述物理用的是几何的方法
,后来与莱布尼茨的发明权之争导致了英国的科学家放弃了分析这一从笛卡儿时代发展
起来的分析这一强大的工具,在此以后英国在数学上就一蹶不振,几百年没出过一个伟
大的数学家,与辉煌的物理相比,英国人在数学上确实是比较低能的。
这对英国其他学科的发展也很大的影响,英国人的科学家数学应用非常糟糕,举个
例子,Faraday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文章通篇没有数学,不过他那种考虑问题的方式确实
很能给人一种享受。
所以,好像科学上都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次英国学者都能把人从那种迷梦的状态
中惊醒,就像是Kant描述Hume对他的影响一样。我觉得是这样,对我震惊最大的是:Berk
eley大主教,在这之前,我看问题总是带着中国传统中那种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观点得,我从来没有对周围的世界思考那么多;Darwin,我认为进化论中适者生存这一
点还好理解,可是要得到突变是随机的,最后取决于环境而不是用进废退这一点确实是
太了不起了。
像英国培养的就是些实验天才,像卡匹察之类,而英国的实验物理学家像卡文迪许
实验室的那帮牛人也绝对是一流的。
这中间可能只有一个例外,Dirac,不过考虑到他的大学不是在英国本土念得(好像
是奥地利吧)这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之下,德国科学家(欧洲大陆的科学家)的数学就非常好,像证明光的波动性的杨
氏实验,也就是一大批很牛的分析学家像Poisson推动下发展的。所以他们更擅长把一个
体系系统化,数学化。当然不是所有的理论物理学家都在大陆,像卢瑟福手下的福勒还
是比较厉害的。
所以,完成某个理论的一般都是德国的牛人,像波尔茨曼什么的。当然老爱应该也算
的。
像德国科学家总给人一种刻板的感觉,像Kant就是一代表,终身没有离开过家乡,
每天准时散步以致于别人拿他散步时间来对表,据说只有一天例外,终身为娶。
像我个人就比较欣赏德国的科学家,甚是包括他们的刻板。我评价一个科学家的水
平是这样的:我不太关心他当时的地位,名气,甚是是作出了什么理论,我关心他的思
想是否很敏锐,是不是超过了同时代其他科学家的水平,站的更高些,是不是一个“完
人”。
所以我欣赏的科学家,有彭加勒,读他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他的思想极为敏锐;
波尔兹曼,一个有着悲剧色彩的科学家,敏锐,却又脱离了同时代科学家的一般观点;
Hilbert和Plank,有着旧式科学家的所有优点,“完美”的科学家;Bohr,真正的大师
,物理中的革命者。当然,老爱肯定是最喜欢的了,不过我一直为他的个人生活耿耿于
怀,虽然他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所有的理论物理学家都还是有缺点的,就是全是吃的青春饭,不过这好像也
没什么办法。
相比之下,像读Russel的文章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虽然好像他也得出了许多重要的
结论,不过对于这些结论,总感觉是理所当然的。
谈谈美国科学家。美国大概还是属于英国传统的。并且也做了贡献的,比如两朵乌云之
一的麦科尔逊实验。我感觉美国人与他们的欧洲同行相比,乐观,坚定,简单,对什么
事情都有一种孩子式的好奇,不过他们对自己的自律总是不够,道德要求不高。密里根
“选择”油滴实验的数据就是一例,据说自己水平不是太高,但是他在政界很有影响,
很善于圈钱,甚至在大萧条时期也能这样,这也就是现在很多美国科学家的本领之一吧
。:)
说道费曼,很多人喜欢他,不过我个人而言不喜欢,他把物理中的一些东东想的太
简单了,又过于哗众取宠,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把自己的一些做的很不对的东西也拿来
写,不是一个安静做学问的人,不过,我想,这也许是物理分工越来越细,物理职业化
的一种必然吧,我能理解这类科学家的。
不过美国科学家的这些特点确实是很有好处。
简单,有些时候可以让研究问题的时候避免很多先入之见,从问题本身出发解决问
题,好多科学家都是因为有了这些先入之见而错过了一些发现,比如老爱对于量子论,
彭加勒对于相对论,像泡利也是有几次用错了“上帝的良心”的,搞理论物理的老了就
搞不出很牛的东西了,这也是个原因,同时,现在分工过细,一个人只可能了解自己领
域那一点,不可能像19世纪那样系统的研究一个学科了,这时直觉就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好奇心,这能保证你时时都能从中感觉到研究的乐趣,不过今天你可能不得不满足
与小小的领域内的好奇心了,可能现在还要加上那种运用自己的智力解决问题的快感了
。不过我觉得,好奇心已经不能带给我学习科学的乐趣了,因为好奇心会导致兴趣过于
分散,现在责任感是我从事科学的最主要的动力,因为“我们能够知道我们能知道的东
西,我们也必须知道我们要知道的东西。按照老爱的观点,我已经是行尸走肉了。:)
说道写这个东东的原因,我其实是想从中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科
学家的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说了这么多,大多是词不达义了。下面是我的一些
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前几天看▲上的关于外校考北大的研的讨论,有个人的回帖对我震动很大。我本人
在一二流学校里,虽然很热爱物理,可是学的太水了,后来就研既没考上也没保上,搞
得我很自卑也很郁闷。
在中国北大绝对是圣地,所以在与北大同学讨论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不安,好像
不如北大的同学说话就没什么底气样的,其实,如果我将来能考上北大的化,开始可能
很小心,但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认为自己很优秀,结果就会目空一切,如果是本科阶段
就上北大的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其实看待出国和历史上的科学家何尝不是,开始时总认
为自己很弱,经过努力后就会认为自己比较强,不过幸亏我检查自己看待这些问题的倾
向不是很强,并且我想我应该能正确做的。
我不太怀疑自己有研究物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兴趣,可是我为什么学不好呢?出
于阿Q精神,我是这样考虑的:物理学的进步应该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那么如果
我完全掌握了现有理论,为什么我不能作出这一进步呢?可是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虽然
掌握了现有理论,可仍然没有作出这一发现;那么也许是他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正确的
提法吧,那么如果我重复前人的所有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那么今天的问题的提
出和解决的方法会不会就能被我发现呢?我尝试了这种方法去学习,可惜很失败。这确
实是让人沮丧的一件事,我的能力毕竟一般,不可能在一两个学期内掌握它,同时我的
自律能力也不是太高。
生活中我是个非常乏味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嗜好,当然,部分是由于逃避现实,我
还是比较迷恋pc game和bbs的。我自认为还是能禁得住诱惑的,至少我生活上还是追求
简单的,在一些人看来,我可能是个能放弃一些东西的理想主义者,不过我想,另一方
面,这也是我受德国科学家影响追求“完美”人生的作法吧。不过,处处追求完美无疑
是不对的,正如做事,如果你处处考虑每一步的意义的话,你能做的也就只剩下考虑意
义了。最后我发现,什么都没有意义。:)
我个人愿意做个这样的科学家,埋头于书房,作些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也就是做个
德国式的那种科学家。我为了这个,什么都可以放弃。我觉得内心深处,我是渴望孤独
的,不喜欢跟很多人打交道,不过我自己分析我性格过于软弱,可能会因为压力而放弃
一些东西,不过我不担心诱惑。
在今天,无疑美国那种做学问的方式最简单可行,其实就是没有二战,德国那种传
统的衰落可能也是无法避免的。
我想,虽然我可能失掉信心,但我至少还有勇气。
from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
╭︿︿︿╮ ╭︿︿︿╮ ╭︿︿︿╮ ╭︿︿︿╮
{/ o o \} {/ . . \} {/ ︿︿ \} {/ $ $ \}
( (oo) ) ( (oo) ) ( (oo) ) ( (oo) )
︶ ︶ ︶ ︶
标准猪 小眼猪 眉开眼笑的猪 财迷心窍的猪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lo.hit.edu.cn]
※ 修改:·yca 於 08月01日08:26:44 修改本文·[FROM: nlo.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