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g (RedGardenia), 信区: Physics
标  题: 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3日16:26:5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
 
南方周末    2002-12-12 09:34:25
 
 
 
  法国电视明星戏弄了物理学界?
  ———波氏兄弟事件和科学与人文之争
□方舟子
 
  今年10月下旬,有一则小道消息出现在互联网上,迅速在理论物理学家中间流传,说
是法国有一对孪生兄弟,发表了至少4篇狗屁不通的“理论物理学”论文;还在同一天,在
电视摄影机前,获得法国名牌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
 


  电视明星当上物理博士
  这对孪生兄弟姓波格丹诺夫(Igor&GrichkaBogdanov),今年53岁。年轻时在大学读
应用数学,之后从事电视科普工作和科幻小说写作,拍摄了一些深受欢迎的科普、科幻节
目,成为电视明星,被法国公众视为天才的“爱因斯坦兄弟”。1991年他们出版了一本畅
销书《上帝与科学》。据说他们在写作这本书时来了灵感,对宇宙创生过程有自己的想法
,想到大学进一步深造。但按某些人的猜测,由于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中称兄弟俩获得了博
士学位,波氏兄弟害怕被人揭穿,才急着去拿一个博士学位。
  不管怎样,兄弟俩在1990年代初先去法国波尔多大学读了两年书后,转学去了法国名
校布尔戈尼大学一个研究理论物理的著名研究小组。1999年,弟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
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哥哥则未能通过答辩,但答辩委员会决定,如果他能在学术刊物上发
表3篇论文,可以再试一次。在去年和今年,波氏兄弟在理论物理刊物上发表了5篇论文。
今年7月,哥哥也以最低等级通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
  兄弟俩本来也没打算在学术界混下去,仍去干他们的老本行——拍电视。他们的论文
多发表在级别不高的学术刊物上,本来也会像绝大多数科学论文一样无人注意。但在10月
下旬,美国匹兹堡大学一位物理学家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向同事透露了波氏兄弟获得博士学
位的内幕,迅速成了物理学界的重大新闻——这个“内幕”有一些不实之处,所以该物理
学家后来向波氏兄弟公开道歉。
  许多人听到传闻后才把波氏兄弟的论文找出来看个究竟。这些论文研究的是宇宙大爆
炸之前的状态,属于量子引力论、超弦理论的领域。据专家评论,它们其实是用一些术语
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论文。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几年前轰动一时的索卡尔事件。在


1996年,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索卡尔向后现代派文化研究著名杂志《社会文本》投了一
篇用量子引力论研究社会文化的论文。论文发表后,索卡尔在另一杂志上宣布那是一个恶
作剧,论文是用量子力学的术语拼凑起来的毫无意义的垃圾,目的是为了让这份对科学一
窍不通却喜欢抨击科学的后现代派代表刊物出出丑。
 
  这回轮到科学界出丑了?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不能不担心,波氏兄弟事件会不会也是个恶作剧,是人文学界人
士对索卡尔事件的报复,目的是要出理论物理学的丑?10月23日,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
理论物理学教授贝伊兹即以《物理学被逆向索卡尔恶作剧骗了?》为题,在互联网物理研
究讨论组公布此事,引起激烈讨论,至今已有近200个跟帖,包括波氏兄弟、索卡尔以及索
卡尔的主要论敌之一、科学知识社会学(一个认为科学知识只是文化建构而非反映客观存
在的社会学流派)的头面人物柯林斯都参与了讨论,波氏兄弟并多次答复了对其论文的质
疑。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独立报》、《自然》杂志等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事件。
 
  争论的焦点是,波氏兄弟是恶作剧还是真诚地在做科研?他们的论文是毫无价值的垃
圾,还是虽然有不少错误但毕竟也算是正经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怎么会通过审稿发表?他
们怎么能靠这样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等等。媒体更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是否
已玄到了这种程度,以致连理论物理学家自己都难以分清垃圾论文和正经论文?
 
  并非逆向“索卡尔事件”
  我们必须看到,由波氏兄弟事件而联想到索卡尔事件,只是传闻刚开始、事实真相还
不明朗时的一种推测。他们断然否认自己是在搞恶作剧,并尽职地回答对其论文的学术质


疑,他们也没有搞恶作剧的动机。作为以科普为业的公众人物,这项丑闻对他们没有任何
益处,反而有损其形象(相反的,索卡尔通过恶作剧而成了科学界的英雄和公众人物)。
我读了波氏兄弟与理论物理学家在网上的交流,虽然看不大明白其专业内容,但从措辞看
,也可以感觉到兄弟俩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作出了重大科学发现,不屈不挠地捍卫自己的
观点,而专家们则认为其基本概念不清、专业训练缺乏。这和我见过的一些“业余科学家
”很相似。
  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见多了“假的真文凭”后,并不难理解波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无非
是娱乐界名人想拿个博士文凭镀镀金而已。其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也明白这一点,他们很清
楚兄弟俩的学术水平并不够格,只不过或者是觉得不拿报酬读了十年博士没有功劳也有苦
劳,何况现在有个博士学位又没什么了不起的(其导师的话),或者觉得可以表彰一下兄
弟俩对科普的贡献(一位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解释),就勉勉强强让过了,甚至还刁难了一
下。
  至于其论文竟能在数家学术刊物上发表,那只能是怪编辑、审稿者不太负责任,没有
认真看稿,也许兄弟俩来自著名研究小组这一点让编辑和审稿者有了先入为主的正面看法
。不够格的、假的、伪科学的甚至“业余科学家”的论文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学术刊物上,
并不是很罕见的事,前不久中国不也有“业余数学家”号称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他对
费尔马大定理的简洁证明嘛。反正现在学术刊物这么多,一个被拒就换一个,总有刊物标
准不高或审稿者看走眼的时候。
 
  仅靠戏剧化事件是不够的
  真要拿这种不够格的论文和文凭的例子攻击科学界,还有的是。这个事件之所以引起
关注,是因为一开始被怀疑是恶作剧。但是即使真是恶作剧,也无法用于证明科学家已失


去了对科学的判断能力,毕竟个别科学家无法代表科学界,就像个别人文学者无法代表人
文学界。
  索卡尔本人便一再声称,他的恶作剧“并没有证明文化研究的整个领域,或对科学的
文化研究,更不要说科学社会学是荒唐的,也没有证明这些领域的学术标准是宽松的(也
许是如此,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其他证据之上)”。他只不过用这个戏剧化的事件吸引大家
的注意,随后用“其他证据”证明的确“如此”:出了一本专著《学术欺诈行为》(Inte
llectualImposture)详细揭发了后现代的反科学“大师”们对科学不懂装懂的面目。显然
,反科学主义者如果想拿波氏兄弟事件说事,也该去写一本类似的专著揭发科学大师们不
学无术的面目才行。
 
  科学与人文之争余波
  后现代派反科学人士想利用这一事件,为索卡尔事件挽回点面子。柯林斯作为一个人
文学者,跑到物理学家扎堆的物理研究讨论组发表高论,用意即在于此。但是他歪曲了论
敌的观点,被一位物理学家及索卡尔指出之后,不得不向索卡尔道歉。国内某些追随柯林
斯的人文学者也试图把这两个事件混为一谈,怀疑波氏事件是人文学者对科学界反咬一口
,暗指这回轮到科学界出丑了,并质问:“科学是否与人文一样,发展到了相当深的技术
层面,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科学家对科学就天然有判断力吗?部分声称的科学工作者
对人文就天然敢说三道四,甚至说人文就是胡说吗?一种持老旧科学观的人仍然始终有权
以科学权威自称吗?”
  这类对科学的质问实在是问得本末倒置。科学(特别是前沿科学)已发展到非一般人
所能理解的相当深的技术层面,这应该早就是个共识,也许只有“业余科学家”才不买这
个账。


尊为大师——即使是索卡尔等人的揭发,也无损于他们在人文学界的地位。但正是因为科
学最终必须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有自我修正机制,所以在国际科学界,很少有人
会因为假论文而成名,即使欺诈成功引起了注意,最终也会被科学界自己的人揭穿而身败
名裂,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多数人于暂时,你可以欺骗少数人于永久,但你不能
欺骗多数人于永久。”即使科学某个领域已发展到只有极少数人才懂的地步,也没有学术
骗子横行的空间。波氏兄弟事件由物理学家首先揭发,引起注意后又由多位物理学家加以
评议,正是科学有自我修正能力的一个证明。

from physics.bb.sjtu.edu.cn
--

公元2002.10.25日,Rg在梦中见到了God
Rg:       我亲爱的主啊,我什么时候才能找到我的另一半?
God:       !@#$%^&*()_+|.......
Rg:        请告诉我实话吧,我可以承受的!
God哭了:  我...我...可能...等不到那一天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7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