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DTD (放荡*坦荡),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寄] 玻尔-爱因斯坦对话zz(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9日18:35:1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DTD 的信箱 】
【 原文由 dwq.bbs@bbs.nj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nanoH (格物致知), 信区: Physics
标  题: 玻尔-爱因斯坦对话zz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Mon May 19 18:16:37 2003)

玻尔-爱因斯坦对话

根据这里的假设,当一束光从点光源发出时,它的能量不是随着体积增大而连续分布,而
是包含一定数量的能量量子,这些能量量子在空间上局域,不随运动而分裂,并只能作为
一个整体被吸收和发射。  ——爱因斯坦(1905)

根据目前的量子理论,在辐射损耗的基本过程中,分子要经受一个数量上为hv/c而方向上
“随机”的反冲。  ——爱因斯坦(1916b) 

我一直在学习你的伟大著作——当然是在我自己的研究受到挫折时——现在我很高兴地看
到你年轻友好的面庞正在我面前微笑着和解释着。  ——爱因斯坦于 1920年5月2日会见
玻尔后写的信 

在一个由现实物体所构成的有着完美定律的宇宙中,你信奉一个玩骰子的上帝和自我,而
我却用一个大体上思辩的方式去理解它。   ——爱因斯坦的信,引自 Schilpp (1949)
, p.176 

时空是一种我们用来思考的模式而不是我们用来生活的条件。  ——Forsee(13),p.81 
引用爱因斯坦的话 

在那里一个巨大的独立于我们人类之外的宇宙,矗立着象一个伟大的永恒之迷,它至少部
份暴露在我们的审视之中。  ——爱因斯坦,引自 Schilpp(1949), p.5

(1)在定态中系统的动力学平衡可以借助普通力学来讨论,但不同定态之间的过渡不能
在同样基楚上考虑。(2)紧接着后一过程的是各相同性辐射器的发射,这个发射的频率
和能量之间的关系由普朗克理论给出。  ——玻尔 (1913a), p.7

任何观测都要干涉到现象的进程,〔并需要〕最终弃绝因果定律的经典理想和根本改变我
们对物理现实这个问题的态度。  ——第一部份,玻尔(1934), p. 115; 第二部份,玻
尔(1935b). P.697 

每个原子现象都是关闭着的,因而观察只能基于通过合适的放大装置获得的登记。这些装
置具有不可逆功能,象电子穿透乳胶造成的在照相底盘上的永久记号之类。而正规化的量
子力学允许这样一类定义完善的应用,这些应用只采用这些关闭着的现象并必须把它当作
经典物理的合理推广。 

仅仅因为有忽视与测量方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从根本上获得了意义。
   ——玻尔(1934), p.99

1927年10月,第五次索耳威(Solvay)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所有量子理
论的创建人都在,从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到德布罗意,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与
会期间“爱因斯坦只对几率解释作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反驳,很少说及其它……然后又归于
沉默。” [德布罗意, 1962, p.150] 但是,正式会议不是唯一进行讨论的地方。所有与会
者都住在一个旅馆,在餐厅爱因斯坦要活泼得多。斯特恩(Otto Stern)〔向Res Jost 作
了第一手的说明:“爱因斯坦下来吃早饭并表示他对新量子理论的困惑。每次他都想好了
一个美妙的实验以显示它不成立……泡利和海森堡对这些事置之不理,“ ach was, das 
stimmt schon, das stimmt schon,"啊,就会好的,就会好的。另一方面,玻尔的反应则
是很小心地对待它,而到了晚上,我们再一起详细地把它解决掉。”   ——Pais (197
9), P.901

在1930年的第六次Solvay会议上,爱因斯坦认为他已找到不确定原理的一个反
例。“这对波尔是一次不小的震动...他没能立即找到答案,整个晚上他极度忧伤,一
个又一个地想说服别人那不可能是真的,因为假如爱因斯坦是对的,那将意味物理学的终
结。我将永远不会忘记两个冤家对头离开〔学术基金会〕俱乐部的情形:爱因斯坦,一个
高大的的形像,平静地走着,带着些许讽刺的微笑,而玻尔灰溜溜的走在他的附近...
第二天上午就迎来了玻尔的胜利。”  ——卢瑟福(1968), p.232

Ehrenfest 含着眼泪说,他不得不在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之间作出选择,而他又不能不
选择站在玻尔一边。 [Samuel Goudsmit 对1927年与Ehrenfest谈话的说明。 Pas(19
79), p.900 

从习惯于要求一个直接视觉化的自然描述中,我们必须准备接受不断扩展的抽象性的需要
。最重要的,我们也许可以期待在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交叉的地方,也就是许多困难仍然没
有解决的地方得到一个惊喜。  ——玻尔(1934), P.115 

译自《量子理论与测量》J. A. Wheeler 等编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
必使学者既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02.119.45.229]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202.118.247.10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10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