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kyfly (飞天), 信区: Physics
标  题: 九院发展核武器纪实(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5日11:11:1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标  题: 九院发展核武器纪实(1)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Sun Dec 26 13:20:20 1999), 站内信件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Sep 24 09:38:44 199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武器事业发展纪实
新华社北京九月十九日电(记者熊艳、朱治德)人们不会忘记,六十年代中期,东方一声
巨响震撼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它大长了中华儿女的志气,增强了中国
保卫和平的实力!面对大漠戈壁上的擎天云团,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断言,那不仅仅是
火红的云团,更像是举
起的拳头,是中国人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铁拳!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五
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又庄严宣告,早在八十年代就已掌握中子弹的核心技
术。这是一个挺立起来的民族发出的严正声明,是一个富强、繁荣的国家掷地有声的宣言
!这辉煌的业绩,离不
开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这是一支在秘密历程中艰苦
跋涉的科技队伍:他们不道索取,只有奉献;他们默默无闻,殚精竭虑,耿耿报国……王
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等科学家便是
其中的优秀代表。
    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一个人靠着脊柱才能直立,一个国家需要有铁脊梁才能挺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挥舞着核大棒,在全世界耀武扬威,核武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实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从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在今天的世界上,我


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国要生存、要发展,别无选择,党中央决
定发展核事业。
    一九五八年,以研制核武器为主要任务的二机部九局成立。她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的乳名。
    从此,一批立志报效祖国在建国初期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甚至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纷纷踏进了铸造民族核盾牌的中物院大门。
早在四十年代就已闻名国外的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在领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后,抱着"以身
许国"的坚定态度,隐姓埋名十七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一生;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
桓武在英国获得两个博士学位,被称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有人问他
为什么回来?他说,"回
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在他看来,"我是中国人"就是最大的理由;著名力学
专家郭永怀为了能回到祖国,在美国求学时从不参加机密工作,回国前一把火烧掉了他的
一本未完成的书稿。这位力学专家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
柱;核物理学家朱光亚
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一九五0年初即毅然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培养新
中国的建设人才。此间他还曾作为译员参加过朝鲜停战谈判。一九五九年奉调到中物院担
任技术领导,从此,他为核武器事业的发展运筹帷幄,把全部心血献给祖国的国防尖端事
业;理论物理学家程开
甲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曾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执教。一九六0年中央一声令下,他先
是到中物院参加原子弹设计和研究,不久又奉命组建核试验研究基地和队伍;被誉为"娃
娃博士"的理论物理学家邓稼先一九五0年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广场瞻仰新
中国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


 


--
每个人都掌握一把开启天堂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同样也可打开地狱之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