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sychology (心理学纵横), 信区: Psychology
标 题: 第五章 卡耐基的婚恋历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Apr 3 17:05:41 2004), 站内信件
>第五章 卡耐基的婚恋历程
一 失恋的痛苦
二 与洛莉塔的不幸婚姻
三 感情的归宿
四 为社会作贡献
五 桃乐丝妻承夫业
>一 失恋的痛苦
与常人一样,卡耐基的感情世界同样丰富多彩,他领略过获得事业成功的喜悦,但也品
尝过失恋的痛苦。人的感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坎坎坷坷虽然对感情有所打击
,
但如果能够尽快地从感情失意中解脱出来,理智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失恋也不是一件什么
坏
事,反而会成为人生的一次重要体验。它带给人生的教训将有助于人们认识感情的本质。
卡耐基的第一次恋爱令他刻骨铭心,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爱得太深,而是因为在
这
其中卡耐基感到了一种羞耻感。
与卡耐基同在州立师范学院上学的贝茜,长得很美,卡耐基第一次见到她时,就爱上
她
了。贝茜对卡耐基似乎也很友善,有时卡耐基骑马上学碰见她,她会向他挥挥手,并附上
一
句:“早上好,戴尔!”
戴尔与贝茜的真正交往是在他获得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以后。在那次演讲赛中,卡耐
基
战胜的对手正是贝茜,由于此次胜利,卡耐基成为全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个在演讲赛上胜过
女
生的男孩。
庆祝晚会上,贝茜特地给戴尔送了一大束鲜花,并附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真为你的成功而高兴,亲爱的戴尔。”
此时的戴尔已经觉得自己陷入爱河不能自拔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脑海中整天闪
着
贝茜的影子,贝茜美丽的形象总在眼前回荡。
"贝茜会爱我吗?"戴尔整天思索着这个问题,他不敢说贝茜一定会爱自己,所以,无
数
次否定,而后又重新肯定,如此反复地责问自己。
尽管如此,戴尔也会时常沉浸在一片假想的幸福之中,他幻想着他们相爱的情景,但
更
多的时候他却忧郁不堪。
那时的卡耐基还相当羞怯,他不断地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已爱上了贝茜,但怎么向贝
茜
表达呢?
虽然戴尔的演说能力已蜚声全学院,但是他肯定自己如果一旦站在贝茜面前,会连一
个
恰当的词汇也想不起来。
经过一个月痛苦与欢乐的循环往复,戴尔想起了母亲那个精致的梳妆盒。他决定用一
种
特殊的方式向贝茜表达自己的爱。
当他有一天经过女生宿舍与教室的必经之路时,停住了脚步,急切地等待贝茜的出现
。
贝茜依旧向往常一样与戴尔打着招呼。
"贝茜,我可以送你一样礼物吗?并且……并且,我想……想邀请你周末与我一起去1
02号河畔野炊。"戴尔说完这几句话,脸已经涨得通红了。
"圣诞节还早着呢,为什么要送我礼物呢?戴尔。"贝茜满脸迷惑。
"因为,因为……你收下吧,给!"戴尔把那个梳妆盒用一种精美的纸包着,塞到迷惑
不
解的贝茜手中,自己却先逃开了。
未等贝茜答应他的约会,戴尔已走出了老远,他实在是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贝茜接受了卡耐基的邀请,他们约定周末上午9点校门口见面。
贝茜一边走向教室,一边解开戴尔送给她的礼物。原来是一个漂亮的旧梳妆盒,打开
盒
盖后,贝茜看到里面有一张用拉丁文写的小纸条:
"亲爱的贝茜,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向上帝发誓,我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孩,你看看
这面镜子吧,她正对着你微笑。戴尔·卡耐基。”
面对这样直白的爱情表示,贝茜一时感到手足无措。没有防备之际,梳妆盒掉到地上
,
那面镜子被摔得粉碎,令人惊奇的,又有一张纸条片飞出来,那是另一种笔迹:
"戴尔,你该不会把我的梳妆盒也拿去输掉吧!”
原来,戴尔·卡耐基曾经误入赌途,他的母亲詹姆斯太太采取宗教式的劝诫方法,在
镜
子里装了一张纸条。没想到就是这张纸条却使得这两个少年心中的爱情之火犹如浇上了一
盆
凉水。
贝茜绝对想像不到会看到这样的文字,她顿时面色煞白,那双美丽的灰褐色眼中闪过
了
一丝失望。
戴尔回家后,把拿走梳妆盒的事告诉了詹姆斯太太,这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虽然有些气
愤,却没有对儿子发作,谁叫自己的家庭贫穷得不能给戴尔买礼物的钱呢?
周末上午七点钟,戴尔·卡耐基赶着四轮马车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门口等待
着
贝茜的赴约。
在等待的时间里,戴尔的心扑扑跳个不停,他不知道他们的第一次约会该是怎样的情
景。
八点钟,贝茜乘坐一辆汽车来到了校门口。
看到贝茜,戴尔的心跳加剧了。
但非常奇怪的是,今天贝茜脸上没有笑容,也没有向戴尔挥手道早安。
他正在惊疑不定时,贝茜已经站在了四轮马车前,开口说道:
"戴尔,我不得不告诉你,我的确钦佩你的演讲才华,但是,我不可能爱你,我的父亲
可以容忍一切,但赌徒除外,再见!"贝茜把梳妆盒还给戴尔,上车急驶而去。
年轻的卡耐基面对此景,似乎想解释什么,但贝茜不容他多说什么,就坐车走了。
卡耐基的初恋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
要是这件事发生在十年以后,戴尔·卡耐基一定会把这场误会解释得清清楚楚,他后
来
的著作《写给女孩的信》中就有不少诠释这种误会的办法。可是十六岁的戴尔·卡耐基却
只
能怅然地望着贝茜从身边离去。
卡耐基当时还小,初恋的热情已使他心神不定,他似乎还不能理智地处理好这件事。
1906年,戴尔·卡耐基在纽约发表公众演说时曾经提起自己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
,
只是将贝茜的真名隐去了。那时,当年的贝茜已成为杰克太太,正好住在纽约。卡耐基演
说
的内容是邻居康泰费斯太太告诉她的,贝茜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道:
"上帝,原来是这么回事!”
虽然卡耐基最终未能得到贝茜的爱,但据可靠材料,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时,尽
管
戴尔·卡耐基并不富有吸引女性的魅力,但美丽的贝茜的确对这位才华出众的养猪户之子
情
有独钟。曾经有人推测,如果不是命运故意捉弄了当年的贝茜和戴尔,或许后来风靡全球
的
卡耐基课程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当然,戴尔·卡耐基的妻子也就不可能是桃乐丝。
但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偶然性。每一次的机遇,都可能导致一个不同的人生结局。
卡耐基的第二次恋爱是在纽约从事戏剧演员时发生的,但结果与上一次一样。
在戏剧学院毕业六个月后,卡耐基参加了波利马戏团的试演。当马戏团在俄亥俄州演
出
时,卡耐基认识了马戏团的主角霍尔曼·珍妮小姐。
这个马戏团荟萃了当时许多走红的演员。从纽约到俄亥俄州的火车上,卡耐基发现这
些
演员在台下与在台上完全是两回事,那些男演员们要么喜欢炫耀、哗众取宠,要么为一些
琐
碎小事大打出手,而女演员则动辄颐指迫使、大声尖叫。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卡耐基很快发现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坐着一位安静
、
和善的女孩。当然,最引起卡耐基注意的却是她的美丽。
卡耐基心里有与她接近的想法,但不敢上前与她交谈,因为,尽管当他把目光投向她
的
时候,她也报以友好的微笑,但那种纯洁无邪的友好笑意却给人以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
觉。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在火车上用餐,那位女演员主动与卡耐基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
。
"我叫霍尔曼·珍妮。"她来到卡耐基身边,大大方方地递给卡耐基一块三明治。
"我叫戴尔·卡耐基。你好,珍妮小姐。"卡耐基应酬着,却没有接过三明治。
"听口音你是密苏里人,对吗?"珍妮在卡耐基旁边的凳子上坐下来,"我从前住在玛丽
维尔。”
"你也是从玛丽维尔来,我父母在瓦伦斯堡农场。”
卡耐基热情地看着珍妮,说道:“童年时,我经常去102号河畔的树林中玩耍。”
"太好了,没想到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珍妮高兴起来。
……
卡耐基没有料到他们的相识竟是如此轻松,在此之前,他还不敢与她说话呢,一路上
,
卡耐基和珍妮兴趣盎然地闲聊起儿时的趣事来,旅途的枯燥不知不觉在畅谈中悄悄地消失
了。到达俄亥俄州一个小镇的教区外时,卡耐基从角色的分配中已知道珍妮就是马戏团的
主
角,自己将扮演传教士,他们将一起演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事情竟是如此的巧合,卡耐基不禁问自己:这难道是上帝的旨意?
通过交谈,卡耐基已对珍妮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他真希望他们所扮演的不是一场戏,
而
是生活中的真实。
卡耐基所在马戏团的首场演出剧情是这样的:一名纯情可爱的马戏团无鞍骑师波莉与
一
名年轻英俊的传教士发生了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并最终结为伴侣。
无鞍骑师波莉由珍妮扮演,而传教士威尔则由刚毕业还只是试演的卡耐基饰演。
这场演出充满着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珍妮扮演的"波莉"在演出一系列精彩的骑术后,突然意外地摔倒在地,并扭伤了脚的
踝
骨。
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波莉"立即被送往医院,不巧的是,医院刚好被熊熊的大火笼罩
着,于是,她被送到了年轻传教士威尔的住所休养。
"波莉"在年轻教士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复了,但她没有立即回到马戏团,却在年轻教
士
"威尔"主办的教会学校教书。
剧情继续发展下去:教区的居民对"波莉"病愈后仍和“威尔"在一起感到非常震惊,他
们发现这对年轻人已经难舍难分了。
爱情之花没有很快结成果实。因为"波莉"很快就发觉自己长期和"威尔"呆在一起会影
响
她的事业,于是依依惜别了教士,动身回城里的马戏团去了。
在城里的一个马戏场,人们又见到了倍受欢迎的"波莉",大家齐声欢呼起来。
接下去的情节是对两人爱情发展的回应:“波莉"骑着马为人们表演着一个又一个精采
绝伦的动作。表演中,"波莉"忽然发现了"威尔"在观众中痴情地看着她。
"波莉"发现了"威尔",一激动就从马上摔了下来。但眼疾手快的"威尔"已冲过来,让
"
波莉"跌进了他的怀里。
"威尔"与"波莉"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爱情之花在他们的心中开
放。
剧情的最后结局是,"波莉"披着漂亮的婚纱,与年轻英俊的丈夫"威尔"并肩而立,目
送
着马戏团的马车缓缓地远离小镇……
由于双方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情感,所以,卡耐基与珍妮配合默契,把剧情演绎
得
异常逼真,使整个演出非常成功。
在俄亥俄州的一场假戏中,卡耐基和珍妮却动了真情,致使双双跌入爱河,爱得缠绵
绯
恻,难解难分。
旅行演出结束后,卡耐基回到纽约,舍弃了西弗尔提斯的忧郁小室,在第二十六街西
第
二四号找到了另一间附带家具的房间。
珍妮也离开了马戏团,同卡耐基一起加入了"自由"演员群。所谓"自由"演员,实际上
是
指那些失业演员。
没了演出,也就没有了收入,卡耐基和珍妮的生活日趋窘迫了。
有些时候,由于找不到角色扮演,卡耐基与珍妮几乎连面包都买不起了。卡耐基被逼
无
奈,又重操旧业,走上纽约街头贩卖起手提箱来。
珍妮显然对这种生活不满意,她希望的爱情生活不是眼下的这种情形。她对卡耐基说
:
“戴尔,我们得想想办法!”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珍妮变卖了她所有的首饰,甚至连皮大衣也拿去换了牛奶,眼看
寒
冬将至,纽约富人家的太太小姐已经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了,而珍妮却还像浪迹街间的乞
丐
一般,冬天怎么能熬得过去呢?
卡耐基也显得毫无办法,他无可奈何地说:“现实就是这样,乞丐在豪华的餐厅狂嚼
滥
饮,而施者却流浪在街头,踌躇徘徊。”
卡耐基这句话有些莫名片妙,珍妮对此大惑不解。
戴尔·卡耐基那时已自觉演艺技巧比较可以了,而自己在演艺界的一连串碰壁却令他
不
满起来。
"你还没有看清吗?珍妮,许多二流演员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已经腰缠万贯,红极一时
了,可我们?"卡耐基说道,"可是我们得到了什么?”
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珍妮和卡耐基都对目前的现状感到无所适从。
"可是戴尔,我们总不能这样等下去。"珍妮急切地说。
卡耐基看看窗外,灯红酒绿,酒吧的喧嚣通宵达旦。在纽约,白天属于穷人,穷困者
必
须整天忙碌地工作。而夜晚则属于那些纵情挥霍的富豪们。
他终于下定决心,"明天我再去找一家制片经纪人。”
戴尔·卡耐基找了一家又一家经纪人,但总是得到同样的答复:
"抱歉,今天没有适合你的角色。”
卡耐基与珍妮的困境丝毫没有改变。在此情况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演员汇萃的百
老
汇。
卡耐基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读书期间,曾经常出入百老汇。
戏剧艺术学院的学生,一旦在学院中注册后,就可以“专业优惠"的身份,获得大部分
在百老汇戏剧演出的免费入场券。
当年的百老汇,大多是轻松的浪漫剧,肥皂音乐剧,以及一些过量生产、格调不高的
戏
剧,现代歌舞剧,还包括一些讽刺时事的幽默性喜剧。
卡耐基对在百老汇所见到的一些场面仍记忆犹新,而现在他想进入那些场面之中,心
中
不免有些顾虑。自己在众多的小剧场都经常被拒绝,能有多大把握跻身于众星云集的百老
汇
呢?
戴尔·卡耐基正在为走投无路而苦闷忧虑时,珍妮却要离开他了。
就在戴尔·卡耐基四处碰壁时,珍妮找到了百老汇一家制片经纪人的办公室,她的美
貌
立刻使那位经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珍妮来说这是件好事,但对戴尔·卡耐基而言,
珍
妮一旦被录用,他们之间的爱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卡耐基心里很没底,为珍妮几夜未归而心急如焚,当他看见珍妮时,珍妮已经变了样
,
她穿上了一件意大利正宗皮大衣,戴着金耳环,浓妆艳抹。
卡耐基对珍妮的这种巨变诧异不已,他盯了珍妮许久,疑惑不解地问珍妮到底发生了
什
么。
卡耐基已预感有一些事情发生了,因为珍妮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老埋着头,躲避自己
的
目光。
卡耐基的脑海中闪电般地运转,思索着将要发生的事。他不明白珍妮的态度为什么是
这
样。
卡耐基和珍妮相对无言,室内一阵长时间的缄默。
"原谅我吧,戴尔,我别无选择,因为我得想办法活下去。"珍妮终于打破沉默,愧疚
地
对卡耐基说。
"到底是怎么回事?"卡耐基的内心非常紧张,急切地追问。
珍妮不想隐瞒实情,她无奈地对卡耐基说:“"我几乎找遍了百老汇所有的经纪人,百
老汇……百老汇就……就这个样子。"珍妮已哽咽起来,"我想演戏,也想……也想要你,
但,但……”
卡耐基听到这里,一股气往上涌,但他又能向何处发泄呢?
卡耐基心里明白,珍妮是无辜的。
世事就是这样无情,百老汇就是这个样子,戴尔知道,人们所说的百老汇是金钱和色
情
的世界,一点也没错。
珍妮还在那儿哭泣。此刻她的心情一定是无比沉重。
珍妮请求卡耐基原谅她的举动,她觉得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对不起卡耐基。
卡耐基紧紧地搂着珍妮,然后慢慢地松开双臂,轻轻地推开珍妮,一言不发地收拾好
行
李,用平静的语气向珍妮道了一声再见,便跨出门,走进了纽约的夜色之中。
两年前,当戴尔·卡耐基充满梦想地从俄玛哈抵达纽约时,他以为幸运之神会对他敞
开
大门。在东行的火车上,他甚至憧憬着自己成了名演员,在百老汇,在演艺界倍受欢迎…
…
但如今,旧日的梦想被严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了。他不仅没有成就事业,而且还与自己
心
爱的姑娘分手了,他内心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
卡耐基觉得他的期望转瞬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梦想,而百老汇,那个自己曾梦寐以求的
地
方,实际上并不符合他个人的发展,他的前途注定与百老汇无缘。
二十三岁的卡耐基下定决心:退出演艺界。短暂的演艺生涯结束了,一个农场男孩的
舞
台演艺事业就止划上了一个句号,而且年轻的卡耐基也经历了他的第二次失恋痛苦。
正因为卡耐基年轻的时候曾经品尝过失恋的苦酒,所以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不断
地
总结爱情与婚姻的得与失,从他人尤其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发现维持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的秘
诀。他的妻子桃乐丝后来把他的这些认识写成一本书,为更多的人们提供爱情与婚姻方面
的
指导。
桃乐丝认为,太太对丈夫唠叨,就象水珠侵蚀石头,是最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方法。
"一个男人的婚姻生活能不能得到幸福,"桃乐丝·狄克斯写道,"他太太的脾气和性
情,比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她可能拥有天下的每一种美德,但是如果她脾气暴躁
、
唠叨、挑剔和个性孤僻,那么她所有其他的美德便都等于零了。”
"许多男人失去冲劲,而且放弃了奋斗的机会,"她接着写道,"因为他的太太一直对他
的第一个希望和心愿泼冷水,她永不休止地挑剔,不停地想要知道,为什么她的丈夫不能
象
她所认识的某个男人那样嫌许多钱,或者是她的丈夫为什么写不出一本畅销书,得不到某
一
个好职位。象这样的太太,真是使丈夫太丧失前进的勇气了。”
的确,唠叨、挑剔带给家庭的不幸,比奢侈、浪费来得更大,而不做家务和行为不贞
,
也会增加家庭的痛苦。关于这一点,你可以不必马上相信这个判断。先听听专家的证言吧
。
莱伟士·M·特曼博士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对一千五百多对夫妇做过详细研究。结
果
显示,丈夫都把唠叨、挑剔列为太太最糟的缺点。盖洛平民意测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男
人们都把唠叨、挑剔列为女性缺点的第一位。詹森性情分析是另外一个著名的科学研究,
他
们也发现没有其他的个性会象唠叨与挑剔那样,给家庭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伤害。
然而,似乎自从穴居的远古时代开始,太太们就想尽办法要以唠叨、挑剔的方式来影
响
自己的丈夫。传说,苏格拉底曾经花费自己大部分的时间躲在雅典的树下沉思哲理,藉以
逃
避他那脾气暴躁的太太兰西勃。象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这样杰
出
的大人物也都受尽了唠叨妻子的苦。奥古斯特斯·凯撒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离婚,其原由是
:
因为他实在"不能忍受她那暴躁的个性"。
女人们仍然想以唠叨的方式来改变丈夫。从古至今,这种方法从没有发生过效用——
除
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一个老朋友告诉过我们,他太太一直轻视和取笑他所做过的每一件工作,他的事业几
乎
要被他的太太毁掉了。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个推销员,他喜欢自己的产品,并且很热心地
推
销着。当他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本来很希望得到一些鼓励,但是他的太太却以这些话来迎
接
他:“你好,我们的大天才,生意不错吧?你带回来不少佣金吧?或是只带回来推销部经
理
的一番训话吧?我想你一定知道,下个星期就要付房租了吧?”
这种情形持续了好几年。虽然不时受着嘲笑,这位男士还是努力奋斗着。现在他已经
在
一家全国著名的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的职务了。至于他的太太呢?他和她离婚了,而且又
娶
了一位年轻的、能够给他爱心和支持的女孩,这是他的第一位妻子不能给他的。事实上,
第
一任太太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失去了丈夫。"我省吃俭用,吃苦这么多年,"她告诉她的
朋
友,"结果当他不再需要我替他做牛做马以后,他就离开我,去找年轻的女人了。男人竟是
这个样子啊!”
如果有人告诉这位女士,促使她丈夫离开她的原因并不是另外一个女人,而是她自己
的
唠叨、挑剔,想必这位女士也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这的确是她先生离开她的真正原因。
她是以一种轻视的方式来唠叨和挑剔——这对于男人的自信心是一种长期的打击和折
磨;打击他自己认为有能力赚钱养家的男性自尊。
最近,另外一位老朋友的儿子也尝到了相同的经验。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广
告
事业方面得到一份工作,竞争非常激烈。他需要妻子的安慰和爱心来保持奋斗的勇气。他
的
太太非常积极而充满野心,但是却很不耐烦地认为她的丈夫动作太慢。
在太太不停的嘲笑与指责下,他的勇气消失了。他告诉桃乐丝,令他最难忍受的事情
是,他的太太已经逐渐地把他对自己的信心腐蚀掉了——就象不停滴落的水珠,将会侵蚀
掉
一块石头那样。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最后,他丢掉他的工作。他的妻子不久就
和
他离婚。
自从离婚以后,他又渐渐地重新获得失去的自信,就象一个生过病的人自己摸索着重
新
恢复健康那样。
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唠叨、挑剔方式,是拿一个人和别人相比。"为什么你赚不到更多的
钱?比尔·史密斯已经被升级两次了,你才一次而已。”“我哥哥买得起毛皮大衣给他的
太
太——那当然了,他知道怎么赚钱呀。”“如果我嫁给赭伯特,我一定可以过得更豪华一
点。"这些都是最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方法。
诉苦、抱怨、相比、轻视、嘲笑、喋喋不休——喜欢唠叨和挑剔的女人,在这些残酷
的
心理行为之中,如果不是专精于其中一种,就是会变成兼而有之的全能了。唠叨就象麻醉
药:你学不来也改不掉,它是习惯养成的。
女孩子在二十岁当新娘的时候,如果只晓得常常唠叨,不知在什么时候,才能住进象
马
丁家里那么好的新房子,那么等她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变成一个无可救药的、对任何
事
情都不满足的、毫不可爱的抱怨专家。
夫妇在婚后的共同生活里,很少没有吵架的。心理健全的人,可以承担一般的争执而
不
会产生情感的裂缝。但是从未停止的、毫不放松的长期唠叨所产生的压力,常常会拖垮最
具
进取心的精神。不管一个男人曾经做出什么大事业,如果他每天晚上回家后碰到的都是唠
叨、挑剔的太太,相信他又能怎样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应付工作呢?
维吉尼亚大学教授沙姆·W·史蒂文博士在最近的一次讲演中,呼吁美国的丈夫们,
应
该享有四种新自由:免于被唠叨、挑剔的自由,免于被呼喊使唤的自由,免于消化不良的
自
由,以及可以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换上老式的衣服轻轻松松的自由。
为什么女人要对她们的丈夫唠叨不停?理由真不少。有时候,唠叨是一种身体不舒服
的
症状,时常找医生做健康检查,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这就象时常检查我们的汽车可以使
它
们维持良好的驾驶状况那样。
长期的疲乏,常常会转变成一种唠叨的倾向。治疗的方法是,把这个人和生活安排得
更
有效率些;找出造成疲乏的原因,并且消除它。
"受到压抑的打击,"心理学家说,"常会造成唠叨。"婚姻问题,性的挫折,爱的失落
,
内心对生命的不满——这些都是典型的打击,它们常常以唠叨、埋怨或诉苦的方式发泄出
来。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找出这些打击的原因,并且引导它们发泄出来,做一些有益的事
情,这是消除打击的最好途径。而以唠叨的方式来发泄,只不过是火上加油而已。
有时候,甚至法律也把唠叨当成减轻刑罚的依据。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发出的一则电讯
中,我们得知,曾经倡导瑞典国会对于谋杀判罪的一个十分使人惊奇的看法——此项修正
法
案将把预谋杀人罪行判为过失杀人,而不是谋杀——如果能够证明受害人是一个喜欢唠叨
的
人。
在乔治亚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里,如果丈夫为了躲避自己妻子的唠叨而把自己锁在客
房
里,那是无罪的。法庭的说法是,"所罗门说过,住到阁楼上的角落里,总比在大厅里受着
女人的闲气要好过多了。'”
一位英国法官批准了一个男人和他那与人私奔的妻子离婚,但是却把丈夫所要求的赔
偿
金从七百元减为两百一十元。这位法官解释说,"由于双方的不和,妻子对于丈夫的价值,
早在一年一年地减低了。”
在纽约的"美国新闻"杂志上,专栏作家哈·波义耳曾对这个判决批评说,"有哪一位妻
子同意法律书籍写着,她的价值已经因为夫岂不和而一年一年地减低了?这并不是一个很
好
的判例。如果养成了这种观念,也许丈夫们会开始跑到法院来,说道:'法官,我要离婚,
但请不要让我负担那个毫无道理的赡养费。我的妻子和我已经长久不和了,她早就值不了
几
个钱了,我只要让她恢复自由就好。'”
有些男人不但故意让他的太太恢复自由,甚至不愿意花钱想办法摆脱她——无论什么
方
法都可以。
在纽约最近的一期《世界电信》杂志里,刊出了一篇一位不择手段的男人的犯罪故事
—
—一个五十岁的卡车技工,雇了三名流氓杀死了自己的太太。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这位
男
人宣称,他的太太一直不停地对他唠叨和挑剔。
如果你也相信唠叨对男人的工作和成功会造成这么大的障碍,你是不是也想知道,有
没
有什么补求的方法?
如果爱唠叨的人能够了解到唠叨所带来的痛苦,并且真心想要改过的话,那么,方法
还
是有的。
除非你知道自己的病,否则你是无法治好的。唠叨是一种破坏性的心理疾病。如果你
不
知道自己有没有这种毛病,就要去问你丈夫。如果他竟然告诉你,你是个唠叨的人,那也
不
要马上愤怒地否认——这只是证明他的看法没错而已。相反的,你要立刻采取办法改正这
个
缺点。以下是六个可能对你有益的建议:
1、取得你丈夫和家人的合作。
每当你快发怒、要下严格的命令,或是对倒霉的事情喋喋不休的时候,请他们罚你的
钱,不在乎多少。
2、训练你自己把话只讲一遍——然后就忘掉它的习惯。
如果你必须很不耐烦提醒你的丈夫六七次,说他曾经答应过要去割草,而他现在大概
不
会去割了,为什么你还要浪费口舌?唠叨只不过使他更想拒绝,并下定决心绝不屈服而已
。
3、想办法使用温和的方式达成目的。
用甜的东西抓苍蝇,要比用酸的东西有效多了,我们的老祖母常这么说。其实,这句
话
到今天还是很正确的。"如果你愿意去割草,亲爱的,真高兴看到你把我们的草地修得这么
整齐——艾莲·史密斯说过,她真希望她的丈夫能够象你这样勤快呢。"这些方法,以及其
他类似的方法,将使你的希望更容易实现。
4、培养一种幽默感。
幽默感将会使你常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只有呆子才会在悲伤的时候傻笑。但是对芝麻
小
事都不高兴的人,早晚会精神崩溃的。有些太太在催丈夫到浴室拿浴巾的时候,竟然也大
动
肝火,严重的程度可以象马克夫人激励自己的丈夫谋杀国王那样。从来没有一个有理智的
女
人会浪费到对一件便宜衣裳付出法国舶来品的价钱;然而我们之中有些人却常常浪费精神
,
紧绷着一张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把爱情转变成怨恨。
5、冷静地讨论重大的不愉快事件。
发生不愉快事件的时候,想办法在纸条上写下来。在发生的时候不要说什么话。然后
,
当你和你的丈夫都很冷静和安宁的时候,再把这些事情拿出来讨论。如果是微小和不重要
的
事情,你一定会不好意思再提起。你们必须有理智和不意气用事地讨论引启发怒的主要原
因,看看能不能利用相互的信任和合作来消除它们。
6、你可以对自己不需要唠叨就能达成目的的能力感到骄傲。
学习和练习人际关系的艺术,学习激励别人去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唠叨地驱使别人
。
根据查尔·史考伯的说法,这就是操纵男人的秘诀。当然,他的话是不会错的——因为他
有
这种能力,才会有人付给他一百万美元的年薪。
就象某一首歌那样,你不能用一把枪套牢一个男人——当然也不能用唠叨的话来套住
他。那样做,只会破坏他的精神,毁灭你自己的幸福而已。
卡耐基在历经爱情的磨难后,向人们提出了有益的忠告。卡耐基与桃乐丝的婚姻生活
是
非常美满的,这一美好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失恋和离婚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真地对
待
它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美好的爱情和完满的婚姻就会向我们走来。
>二 与洛莉塔的不幸婚姻
前面,我们了解了卡耐基的两次失恋经历。在此以后,他还遭遇到一次失败的婚姻。但
卡耐基在感情生活中的曲折,并没有消磨他的精神和意志,他没有在失败的婚姻面前丧失
生
活的信心,他依然信心百倍地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不止,并最终获得了美满的家庭幸福。
戴尔·卡耐基视工作为生命,他似乎一直注重自己事业的成败,他从事业的起点走向
顶
端,又滑入低谷,继而又以自己的热忱和智慧重振旗鼓,去完成以前的梦想。然而,他也
没
有放弃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他时刻等待着能够走进他生命中的女人。
在他帮助罗威尔·汤姆斯经营两个巡回表演公司的事业遭到挫折后,朋友的安慰和信
任
又使他的烦恼减轻了许多,他决定彻底恢复信心,把他的事业重新推向巅峰。
这时赫蒙·克洛依前去他家拜访。卡耐基在精神状态稍好时两人又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
但克洛依发现老朋友戴尔再也没有以前那么有自信了,于是建议他去旅游,并说人在沮丧
之
时换一个地方也许可以使精神振奋起来。于是他帮助卡耐基选择了风光秀丽的瑞士。
卡耐基下决心出去走一趟,然而这美妙的瑞士之行既给他带来了生命中的美妙时段,
也
为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当他到达瑞士首都伯尔尼时,那里的朋友柯蒂尼夫妇已到机场迎接他了。柯蒂尼也是
一
位热心卡耐基教程的支持者,他显得倔强而自信,而柯蒂尼夫人则是矮小美丽,见到客人
时
还有点儿害羞。他们夫妇热情地将卡耐基迎回家中。
在柯蒂尼家中,卡耐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吃完饭后。柯蒂尼对卡耐基说:“亲爱的
卡
耐基先生,你来到这里的消息使我们非常高兴,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在伯尔尼的旅行计划,
但
其中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你给我们开一个小规模的演讲会,我们瑞士各界爱好你教学
课
程的群众组织,希望能亲耳聆听你的演讲。"卡耐基接过计划表愉快地答应了。
经过几天的游玩,卡耐基的心境比原先来的时候好多了,按照计划他将在这儿举行一
个
小规模的演讲会。
演讲会如期举行。当地的很多人慕卡耐基之名纷纷前来,卡耐基心中有些许高兴之感
,
这是他病后的第一次演讲,而且是在国外,对他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他发表了约十分钟的演说,然后就开始回答人们的问题。他的十分钟演讲效果极好,
引
仆人们的阵阵掌声。卡耐基在瑞士向人们展示了他的风采。
这时,从会场站起一位身材苗条一头金发的美丽女子提问道:“卡耐基先生,听说你
的
课程在美国取得了很大效果,为何你为别人经营巡回表演公司反而遭到失败了,这是因为
你
的能力不够还是其他原因呢?”
显然这个问题对初到瑞士的卡耐基有些不尊重,但面对这个不友善的问题,卡耐基还
是
微笑着回答:“上帝是万能的,上帝会让每个人有失败和成功的时候,而我却不是万能,
在
我没有朋友参与的情况下安排演出只能证明事情的仓促,关于这些我亲爱的朋友罗威尔·
汤
姆斯已经回答了一切"。
演讲结束后,卡耐基和柯蒂尼走出礼堂时,发现那位提问的女子正站在一边微笑着注
视
他们,她的微笑真的美极了,两只漂亮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她的微笑似乎在说明些什么。
卡耐基这时似乎被什么东西迷住了似的,他立刻明白,许多年来他一直等待的是什么
了。他不由自主地向她走去,他发觉这个女孩很美很美。
这个女子自我介绍道:“我叫洛莉塔·包卡瑞,法国人,是包卡瑞伯爵的女儿,人们
都
叫我女伯爵。认识你真高兴,卡耐基先生。”
卡耐基对这位女孩的第一印象很好,他感觉这位女孩与美国女孩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
修
养,那种贵族式的气质和现代妇女的进取心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
卡耐基与洛莉塔的相约,请她作导游。洛莉塔愉快地答应了,并留下了她的地址。
回到柯蒂尼的家,卡耐基的神情仍恍恍惚惚。
第二天,卡耐基独自一人按洛莉塔留的地址前去找她。
原来洛莉塔并不是居住在瑞士的法国贵族,而是居住在德法边境上的一个贵族后裔,
这
次来瑞士的主要目的也是观光旅游,她也喜欢瑞士的风光。昨晚,她也对那位英俊、洒脱
、
开朗、睿智戴着一副淡色眼镜的美国青年产生了一丝好感。她觉得聪明的背后肯定很富有
。
对卡耐基的这种认识,显然对日后的感情培养不利。因为当她把是否富有看作为一个重要
条
件时,就多少削弱了情感的因素。
经过一番打扮后的洛莉塔比昨晚多了几分妩媚,看得出,她对卡耐基怀着很大的好感
。
洛莉塔将卡耐基介绍给她的舅舅全家后,两人便告辞出来参观伯尔尼的名胜。
洛莉塔告诉卡耐基她小时候曾经来过瑞士,所以对伯尔尼的景观记忆犹新,因此带着
卡
耐基四处观光,同时也给他介绍一些自己知道的历史知识和地理趣闻。
在一起观光的日子里,他们俩谈了许多各自的情况和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洛莉塔从这
几
天和卡耐基的接触中,发现卡耐基是个谈话的好手,他的勇敢、热忱时时冲击着曾受过贵
族
式教育的她,而且,她觉得美国一定是个很奇妙的国家。
而卡耐基这几天也似乎生活在一片愉悦之中,瑞士宜人的风光和身边这位美丽高贵的
女
子带给自己失败后不曾有过的欢乐。他仿佛觉得他等待多年的爱情已经到来,上帝安排了
他
来欧洲,也安排洛莉塔来到瑞士。
在伯尔尼参观结束后,卡耐基建议去日内瓦游玩,洛莉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们参加了当地举行的一个欢迎卡耐基的晚会,晚会的气氛相当好,柔和的灯光,悦
耳
的音乐,使他们陶醉在舞步中,他们配合得非常好,舞步相当默契,第一次跳舞便似多年
的
老舞伴似的。
舞会结束后,卡耐基深情地吻了洛莉塔,这个吻很长也很动人,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相
见
恨晚的感觉,似乎命中注定他们应当相恋。
渐渐地,俩人就谈论起婚姻问题。卡耐基和洛莉塔开始忙碌了,为结婚做准备。他们
已
经和一家教堂里的神父联系,安排了他们的结婚日期,这是在1912年的8月。
1912年8月16日,卡耐基挽着拖着长长的洁白婚纱的洛莉塔缓缓地走进了那家
教
堂。此刻,他的心中涌起一阵幸福感和神圣感。他觉得他的精神从此有了寄托,家庭生活
比
事业更加重要。
然而,婚姻并没有带给卡耐基幸福,他的妻子揭开婚纱后的第一句话不是祝福他也不
是
说"我爱你!"而是质问他:“你有没有给清洁工小费?”
他内心的幸福感一下被冲淡了,有一种苦涩爬上他的心头,他有一种预感:这是一场
不
愉快的婚姻。
结婚以后,卡耐基就隐约感到了这场婚姻的危机。
卡耐基和洛莉塔的蜜月是在凡尔赛度过的,以后他们便居住在那儿。卡耐基曾一度想
把
妻子带回美国,因为那儿有他的事业和朋友,结了婚之后,他又逐渐认识到事业也是他生
命
中的一部份。但洛莉塔坚决不肯,她认为巴黎是她的天堂。
卡耐基没有与洛莉塔争执,按照他的意愿在欧洲居住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和
洛
莉塔的相识的确使他心灵上的创伤有所愈合,欧洲美丽风光也令他神往,但卡耐基并没有
完
全陶醉于此,他总是思念他的故乡。
卡耐基渐渐感到了与洛莉塔在许多事情上的差异,而且婚后一段时间,洛莉塔似乎变
成
了另外一个人,卡耐基原先欣赏的她的贵族气质却是她坏起起的原因,她自视为贵族,看
不
起别人,她时常嘲讽卡耐基的各种行为。这对卡耐基的自尊和信心是一种打击。
卡耐基开始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只不过是洛莉塔的小姐脾气,过一段时间
会
慢慢地好起来的。
卡耐基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婚姻后不久,他就恢复了写小说的信心,致力于《暴
风
雨》的写作。但这时他的文章似乎显得没有灵气。他经常写不下去,写一段东西得花上很
多
时间,因此他感到很沮丧。有时他在改写文章中某段时要反复四十次,这一情形表明这段
时
间卡耐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洛莉塔又爱喝酒,如果和卡耐基出去喝酒的话,也许她还会克制。如果卡耐基推辞
说
要写小说,她独自一人去喝酒时,一定会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后还会撒酒疯,破口大骂,
全
无一点贵族气派,她会骂:“卡耐基,你这个混蛋,为什么不陪我喝酒,只知道写你的小
说,见鬼去吧!”
卡耐基这时只好默不作声,任洛莉塔辱骂和摔打东西,或者干脆走出家门,到凡尔赛
附
近的公园和花园里写作,唯有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心灵寄托。
这时,卡耐基的心是孤独的,他无法领略家庭的温暖。原本期望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展
现
在他的眼前,由此,他更加怀念他的故乡。
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卡耐基,当故乡的玛丽维尔民主报向他邀稿时,他立刻就答应
了。他用他的笔写下他想成为小说家的沉浮史并赞美故乡的美丽。
卡耐基对巴黎有点漠然的感觉,虽然巴黎的风景很美丽,而且他的住所也非常之好,
但
他都没有心情欣赏。他在当时写道:
"我几乎每天花一小时走过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园及花园。可是我都漠然视之,因
为那些是极端压抑人性、实行苛政的国王的大皇宫"。
此时的洛莉塔似乎变得更加坏了,她的脾气几乎到了令卡耐基无法忍受的地方。她可
以
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嘲笑卡耐基,有一次她嘲笑卡耐基的鼻梁太矮了。这几乎要把卡耐基逼
疯
了。
卡耐基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心情恶劣,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的作品在困境中完成。当他
完
成《暴风雨》时,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暴风雨》是一本失败的作品,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他试着给许多出版商推荐
他
的作品,但出版商往往都拒绝出版《暴风雨》这部作品。
这给卡耐基的打击太大了。这时卡耐基的经纪人劝他放弃《暴风雨》,继续尝试去写
别
的作品。
卡耐基当时的心情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用棒子打在我的头
上,我都不会吃惊。我茫然若失,发觉我正面临人生道路的决择时刻,那个时候,我的心
情
真是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我该转向何方?”
成立了家庭,并没有给卡耐基带来好运。相反,为了逃避洛莉塔的粗暴和嘲讽,卡耐
基
不愿意再在这个家中度日如年,他决定外出旅行。
他选择了匈牙利的霍尔托贝矶湖泊。这个地方有点儿像野外动物园,令人神往和着迷
。
与他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和他一道去打野鹅,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霍尔贝托矶草湖边
野
鹅很多,而且很肥。他向当地的居民学会了许多捕野鹅的方法,居然收效很大,他捕到了
很
多只又肥又大的野鹅。这次旅游带给了卡耐基许多快乐,他这时又在计划着写一起有关的
文
章。
但一回到巴黎,又陷入了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困境中,最令他气愤和难受的是,洛莉塔
在
花销方面根本没有计划,胡乱花钱,但卡耐基并没有计较这些,他默默地忍受着。
在这种坏心情下,朋友的到来可能是卡耐基最高兴的事了。
老朋友赫蒙·克洛依的拜访使卡耐基激动不已。
卡耐基在一家餐厅里招待了克洛依,两人许久没有会而,有许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进
行
交流,卡耐基并没有向他的朋友倾吐心中的烦闷,反而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来庆祝他朋友
在
事业上的成功。
与朋友的异地相逢,使卡耐基暂时摆脱了家庭生活的郁闷。他们一起开始了在法国的
旅
行,并无所顾忌地交流着各自的情况。面对眼前这位老朋友,卡耐基始终没有说出内心的
痛
苦。
本来卡耐基就十分怀念故乡,见到故乡来的朋友,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他真希望
能
立刻回到美国去。
克洛依的第四部小说发表了,卡耐基评价克洛依那本新完成的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中最
佳的农民生活纪录"。而且,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卡耐基又获得新的人生经验。
朋友离开后,卡耐基的生活又如以往一样,写作上的失败,家庭中的吵闹使卡耐基困
苦
不堪。
而洛莉塔内心也非常失望。她原先那种贵族气派已不能吸引卡耐基了,而她对卡耐基
那
种美国农村男孩的性格难以忍受,她心中嘲讽卡耐基的行为,而且经常出口伤害他。
这时她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个美国猎物既不是一位文艺小说家,也不是一位非常富裕
的
商人。反过来,她厌恶卡耐基那种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尽管暂时不成功,也不愿放弃的性
格,认为这不能适合自己的那种生活方式,她似乎变得疯狂了。
不仅如此,洛莉塔不愿离开巴黎,而卡耐基又对巴黎生活感到失望,这使卡耐基陷入
另
外一种烦闷之中,这样的生活情形和他原先那种乐观知命的性格相冲突,旅行和朋友的到
来
都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困楚。
他需要事业,他要重新回到他原来的世界里,要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摆脱内心的痛苦
。
卡耐基不顾洛莉塔的反对,执意结束了在巴黎所有的事业,打点好自己的行李,带着
妻
子,登上美国的轮船回到自己的故乡。
卡耐基以他那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纽约,开始了以前的公众演说
事
业,开创着他自认为前程广阔的前程。
戴尔·卡耐基自创业后也遭受过一些挫折,但从没有陷入像这段时间的低谷之中,以
前
的挫折和困难对于他来说都像是一阵轻烟,仿佛并不算什么,而现在的他面临前所未有的
困
境,他自己觉得,这种严峻的情形是对他人生的一次大折磨,也是一次大考验。
从巴黎回到纽约后,卡耐基很少对外人说其他的婚姻,也很少带妻子去参加别人举行
的
宴会。他只是每个周末参加在纽约曼哈顿区一个地下俱乐部与赫蒙·克洛依会面,在聚会
中,他变得很少发言,而是听别人宣讲自己的观点。
洛莉塔虽然不愿意回美国,但美国对她似乎还有一种神秘感。可当她来到美国后却感
到
深深的失望,她没有找到以前想像的那种生活,觉得纽约又脏又乱,一切比不上巴黎,而
家
庭的不富裕使她没有更多的钱去旅行,她的心情比以前变得更糟。特别是美国人对她的那
个
贵族头衔根本不感兴趣,听她说是某某伯爵时,只是表示一下微笑,一点也不尊敬。家庭
内
外交困的生活,使她处于一种内心狂乱的境遇之中,她更加痛恨卡耐基,因此,有时借着
酒
疯和卡耐基打架。每当此时,卡耐基就离开家,外出兜风。
这时卡耐基在写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做《林肯外传》。他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一方
面
是出于对林肯的崇拜,一方面是因为厌恶家中的一切。他发觉,林肯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家
庭
生活竟有如此的相似之处,虽然写的是林肯,但他觉得这完全是在写他的自传。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正是他的自传。他注入自己所有的热忱和精力来完
成
这本书,因此他认为这本书是他的所有作品中最佳的创作之一。
虽然卡耐基与洛莉塔的婚姻很不美满,但卡耐基很少对外界介绍他的妻子,也很少在
书
中正面描写自己的妻子,因此外界对他的这段婚姻猜测不已。然而在《林肯外传》中,卡
耐
基却分明清楚地描述了自己的婚姻状况。
卡耐基是借亚伯阿罕·林肯和玛丽·陶德的不幸婚姻来描述自己对婚姻的怨恨。
《林肯外传》叙述了林肯和他妻子的生活情况。卡耐基用相当多的笔墨细腻地描述了
玛
丽·陶德的悍妇作风,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他本人对洛莉塔·包卡瑞的印象。
"陶德回溯到六世纪来夸耀她的乐荣祖先……玛丽·陶德是在势利的法国学校接受教育
的,那些教师训练玛丽以巴黎口音说法文,并教她跳方块舞及撒克松圆舞,而这些是所谓
高
尚的人士在凡尔赛跳的舞曲。
"许多时候,她是不以言语而是用一些其他方法表达她的愤怒。她粗暴的行为多得不计
其数,不允许别人批评她……她领着丈夫跳一支狂野愉悦的舞。她并不克制因失望而生出
的
痛苦及粗暴天性。她老是抱怨、批评他丈夫走路怪异,肩部佝偻,像印第安人般的交叉双
脚。她还抱怨他的步履缺乏弹性,动作难看,最令人难受的是,她模仿他的步伐,唠叨他
走
路时脚趾朝下,就像她在梦黛大人那里所学的一样"。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卡耐基的生活当时的确处于困苦不堪之中,他受婚姻的折
磨
比以往任何一种折磨都深,他心中原先对婚后美好家庭生活的设想全部落空。他感到陷入
一
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惶恐之中。
但他并未放其他的事业。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希望恢复以前的富有和幸福,那
种
追求成功、追求财富的想法重新涌起,他必须走出人生的低谷,走向自己的光明大道,为
此,他不惜付出一切的代价。卡耐基的这种逆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正是他走向成功之道
的
巨大支柱。
通过多方努力,卡耐基的课程教育非常有起色,这一初步的成功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然而更大的打击在等着他。不过那也是一次对全美国人的重大打击。
个人的成败常常与社会的状况密切相关。当整个社会都陷于一片恐慌之中时,个人的
力
量显然是无法支撑社会局面的。
1929年,全美国引发了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几年,遍及到美国的
各
个角落,影响到各行业。人们纷纷失业,到处怨声载道,到处有饥饿和气困。仅纽约市一
天
内必须供应八万五千伙食给八十二个等待分发救济品的队伍。
股票市场的奔泻,使许多家庭的财产荡然无存,对工人们最大的威胁是遭到解雇和工
厂
倒闭。
戴尔·卡耐基这时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生低谷。社会的不安定是外在的因素,而在卡耐
基
与洛莉塔之间,家庭的争吵愈来愈凶。而卡耐基和许多人一样,又在股票市场的崩溃中几
乎
损失了所有财产。
任何人在这样困难之下最需要的是家庭的理解和支持,但卡耐基得不到这些。洛莉塔
面
对此情此景,没有给卡耐基以任何的帮助,相反,她又吵又闹,埋怨他将资金投进股市而
遭
到惨败,现在面临着挨饿的命运。洛莉塔在此时更加怨恨和诅咒卡耐基。
卡耐基表现了相当的宽容,他不与洛莉塔争吵,而是默默地忍受着,他的心境很灰暗
,
走在大街上看着那些领救济品的人们,心想,说不定有一天也他会加入这个队伍。
卡耐基似乎唯有外出旅行才能消解心中的痛苦,因为他只要离开了洛莉塔,心情就会
变
得好一些。逃避,只有逃避。为了逃避身旁不景气的环境和家中洛莉塔的纠缠,他又想到
去
旅行。
卡耐基去中国旅行,领略到了东方民族的神韵。自中国回来后,他的心中重新升起了
创
业的勇气,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和洛莉塔的矛盾越来越大。
一次卡耐基正在办公室,有朋友来约他出去吃饭,他正好也不想回家。于是两人到餐
馆
里吃饭,那位朋友告诉卡耐基他离婚了,卡耐基吃了一惊,因为那时在美国,离婚不象现
在
这样自由和简单,也是一件大事。但他对这位朋友的勇气感到佩服。
卡耐基回到家里时,发现洛莉塔又在发脾气,她一直轻视卡耐基,骂他没有用,卡耐
基
心中实在无法接受,卡耐基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他对洛莉塔说:“你有完没完,如
果
看不顺眼的话,我们去离婚"。洛莉塔当时愣住了,她没有想到一贯忍让的卡耐基会作出这
样的决定。卡纳基尽管说了这句久藏于心的话,心中却暗暗后悔自己把那句话讲出来。
面对现实无情和生活的混乱,卡纳基决定把妻子带回老家过一段日子。
乘着隆隆的火车,卡耐基夫妇回到了家乡。卡耐基原想在家乡能够和洛莉塔好好生活
一
段,看看能否弥补两人之间的裂痕。但有一件事使卡耐基决定了自己一定要离婚。
在家里,当女佣送上菜时,洛莉塔觉得菜是那么难吃,便破口大骂,骂了女佣,还骂
卡
耐基的亲人,这使卡耐基感到相当的难堪。在保守的农民生活中,这种事极不为人所容忍
。
卡耐基非常不高兴地训斥了洛莉塔几句,洛莉塔将手中的盘子向卡耐基砸去,弄得卡耐基
满
脸是伤。而洛莉塔对此事似乎无所谓,毫无歉意地离开了玛利维尔。
卡纳基回到纽约时,心中非常懊悔。然而还有更不幸的事情的等待着他。
一天晚上,卡耐基决定和洛莉塔进行一次长谈,但发觉洛莉塔不在。于是使驱车寻找
洛
莉塔。
他在一家酒店停了下来,走了进去,发觉洛莉塔正在和一名穿着较好的男子谈话,他
认
出了那名男子是纽约上流社会的猎艳高手杜马恩曾·佩。他很震惊,仿佛遭到重击似的。
但
他不想上去和那人决斗,他觉得为这样的女人而与人拚命不值得。
尤其令人品愤的是,当他向洛莉塔质问这件事时,洛莉塔竟扬着头说:“是啊!我愿
意
当他的情妇,与你这个没用的家伙一平生活实在没意思,你不是要离婚吗?那么我们现在
就
离婚,离婚,离婚!”
这时的卡耐基像一头雄狮,也大叫大嚷起来:“离婚就离婚,你这个不知羞耻的女人
,
我再也不能忍受你了!”
说完,他抱着头,心中的伤感一阵阵袭来。十年光阴,仿佛是在恶梦中度过,而与洛
莉
塔生活在一起的所有一切都是恶梦。
他的朋友们知道了这件事,纷纷写信或者向他提建议,有的劝他离婚,有的则劝他不
要
操之过急。但他此时已经铁下心来,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离婚。
没多久,他们就走向法院,要求离婚。自此,卡耐基总算获得了解脱,仿佛被解放了
似
的,重新得到了自由的生活。
与洛莉塔十年的婚姻终于结束了,幻想十年的一个美丽的玫瑰梦便这么地给破灭了。
但是卡耐基只是失去了一个不愉快的家庭,他还有事业,等待他的是更多的创业机会
。
他相信自己会成为百万富翁的,失败的婚姻只是他人生的小小遗憾。
多年以后,卡耐总结了婚姻生活的正反经验,向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于婚姻生活的建
议。
他认为,很多太太自以为是丈夫工作上的顾问,可是她们的计策往往使丈夫失业,而
不
升职。
在最近的一个晚宴里,卡耐基坐在全美最早设立的某家公司工业关系部经理的旁边。
卡
耐基问他,太太们要怎么做才能帮助她们的丈夫成功。
"我相信",这位经理说,"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可以使妻子帮助丈夫事业取得成功,
第一件是,爱他,第二件是,让他独自去闯。一个可爱的妻子,将会带给她的丈夫愉快和
舒
适的家庭生活,应该让自己的丈夫不受干扰地处理业务,他的丈夫就一定能发挥出全部的
能
力而获得成功了。”
他继续解释说,这个不干扰政策,可以直接应用于妻子和丈夫的工作关系,以及其子
和
丈夫业务伙伴的关系。
"妻子常常会严厉地干扰丈夫的工作"。他告诉卡耐基,“有些妻子喜欢劝告、干预和
影
响自己的丈夫,去反对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或是抱怨丈夫的薪水、工作时间和责任。把自
己
当做丈夫经营事业的非正式顾问,这种妻子常常扼杀了丈夫的成功,很少有其他的事情具
有
如此的严重性"。
许多新娘子都做美梦,想要机灵地帮助自己的梦中王子爬上经理的宝座。她们计划出
一
些策略;她们提出许多暗示和建议;她们试探、尝试,并且和丈夫的同事培养友谊。但她
们
的计策常常使自己的丈夫丢掉工作,而不是升上一级。
卡耐基说他曾经见过这种事。有一次,卡耐基工作的小公司里请了一位经理。他很聪
敏,看来很适合这个职位,令人迷惑的是,他接任新工作以后,他的妻子竟然一直干预他
。
每天早上,她都和她先生一起到办公室,记下她先生的话给打字小姐,而且又要变更她丈
夫
的整个工作系统。这是真正发生过的事。
办公室的工作情绪被破坏了。有位女孩子辞职,其余的人也都在观望着时机的变化。
在
新经理到任的三个礼拜后,他被叫到上司的办公室去,他们礼貌而肯定地告诉他,不能再
留
他了,于是他带着他的太太一起走了。
太过分了吗?也许是的。但是有许多人却都因为更轻微的原因就被解雇了。妻子的干
预,即使有最好的动机,也是一件危险的事,这比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事实都更加严重。
卡耐基说,最近有个朋友告诉他,朋友公司里一位最受器重的经理在服务多年以后被
迫
辞职了,因为他的妻子坚持要干预他的业务。她设计了许多秘密计划,用来对抗公司的其
他
几位经理,因为她认为他们是丈夫的敌手。她在这些经理的太太之中挑拨一些麻烦事情。
她
开始有计划地散布谣言,攻击他们,她的丈夫没有办法控制她的暗中活动,只好做了他所
能
做的唯一一件事:他辞掉了他相当引以为荣的工作。
如果你是相信幕后操纵的女孩子,卡耐基将告诉你操纵丈夫的更简单的方法。下面列
出
了十种方法,你可以依照指示扯你丈夫的后腿,把他从事业的阶梯上拉下来,使他爬不上
去。即使你这样做了,仍法无法使你丈夫失业,那也至少可使你丈夫的精神崩溃。
1、对他的女秘书恶语中伤,尤其是那些漂亮年轻的女秘书。虽然她并不把你的丈夫
当
成值得追求的的天才,但是你也不能因而放过她。失掉一个好的女秘书,对一个有事业心
的
男人来说固然是个很大的打击,但是如果她辞职了,也不必担心,你的丈夫还可以用一架
记
录机器。
2、每天多打几次电话给你的丈夫。告诉他,你做家事所碰到的困难,问他中午和谁
一
起吃饭,不要忘了开给他一大堆东西清单,要他在回家的路上买回来。发薪水那天,不要
忘
了到办公室去找他。他同事将会马上发觉,谁在家里才是一家之主。而且他对于自己工作
的
注意力,就会象圣维达斯之舞里的那只蚁蜢那样低了。
3、和他同事的太太制造一些摩擦。这种情况是不会终止的,因为那些太太们没有一
个
好人,你可以散播一些有趣的闲言闲语,说说老板曾经怎样谈过她的丈夫,以及你的丈夫
对
她的丈夫看法如何。再过不久,整个办公室就会分裂成许多派系,而你的目的就会达到了
。
4、告诉他,他的工作太多,薪水太少,而且办公室里没有人看重他。不多久,他就
会
开始相信你的话,而他的工作将会变成你说的那样,然后他会去找更适合他的工作。
5、不断地告诉他,他应该如何改善工作,如何增加销售以及如何奉承自己的上司,
摆
出坐在摇椅上的总经理之态度。毕竟,他只是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而已,你才是真正的战
略
家和策划人。
6、举行豪华的舞会,花费大笔钞票,过超过收入的生活,好象你的先生已经成功了
那
样。你将岂不了任何人,但是你却可以享受到许多乐趣,只要你继续这样做。
7、组织好你自己的家庭秘密警察计划,长期侦查你丈夫和他的女主顾、办公室助理
以
及同事太太们之间的问题。女士们因为工作必须留下来,而男士们为了避免和她们过多的
来
往,只能在男士的房间里工作,这种事在你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你早就知道那些女孩子,
个
个都是喜欢勾引男人的野女人了。
8、每当你有机会向丈夫的老板眉目传情的时候,你就尽量使出女性的魅力吧。如果
在
你的努力以后老板还没有开除你丈夫的意思,但老板的太太也会特地为你的先生找个新上
司,让你再试试你的计策。
9、在公司举办的宴会里,你不妨多喝一些酒,表现表现你是个多么风趣的人。说些
你
丈夫在度假时如何玩闹,以及他穿着好象要跳波儿卡舞的睡裤上床的事,这些有趣的小事
,
将会带给宴会上的人以许多笑料,你将他变成宴会里最出风头的人物。拿你的丈夫来寻开
心,你将有说不完的资料。
10、每当你的丈必须加班,或者是出差办公的时候,你就哭着向他抱怨和唠叨。让
他
知道你才是最重要的,你最值得照料而且应该受到照料,其他任何代价都可以牺牲。
如果你想要使用一流的手腕,毁掉你丈夫升级的机会,那么,你就依上述的十条规则
去
做。结果是,他将失去他的工作,而你将失去你的丈夫。
如果你想帮助你的丈夫取得事业的成功,那么你就要处处为你的丈夫所想。有时候太
太
那儿来的一点额外帮忙,的确可以给男人一个冲劲,使他走得更快更高。
进一步说,你能帮你的丈夫哪一种忙,这要看他工作的类型而定。也放他需要你帮他
做
点文书工作:打字、写报告、处理信件。也许是接电话,为他开车,查图书或杂志资料,
这
些工作都可以减轻他的负担,使他有精力做更有生产价值的工作。如果你希望象这样帮助
你
的丈夫,但是却不太清楚从哪里着手,那就请他给你出个主意。
很显然的,如果你希望一个有家务事要做,有几个小女孩子要照顾,而没有请人帮佣
的
女人,努力帮助她的丈夫而成为他的"星期五女郎",那就太可笑了。可是有些女人却能把
这
些家事都做好,又有效率地帮助自己的先生,她们的动机是,想要给她们的丈夫一个额外
的
推动力。
卡耐基的婚姻生活是十分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终算摆脱了。他还总结了一些有关
婚
姻的心得,提供给更多的人们。卡耐基是平凡的,因为他也有常人都会遇到的婚姻问题;
但
卡耐基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没有被婚姻的不幸所击倒,他昂然地挺直胸膛,去迎接生活的
新
挑战。
>三 感情的归宿
与洛莉塔离婚后,卡耐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卡耐
基并没有放弃对美好婚姻生活的追求,而是在等待着爱神的光临。上帝是公正的,上帝没
有
忘记卡耐基的感情生活,桃乐丝的出现给卡耐基一个巨大的惊喜,也为他开辟了婚姻生活
的
新天地。
1939年的一天,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
戴尔·卡耐基收到一封信,这是依弗瑞特·波柏—奥克拉荷马商学院、会计法律及财
政
学院的经营者波柏写来的。波柏在信中表示,他期待卡耐基为他的毕业生们提高重点阅读
《影响力的本质》一书的方法,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找到理想的工作。
不久,波柏亲赴纽约同卡耐基会谈。经过磋商,两人达成了基本一致的共识,开课已
成
为可能。接着,波柏又同卡耐基举行了几轮会谈,商讨在波柏学院里正式讲授卡耐基课程
的
具体事宜。这样,波柏成为第一位在商学院里开设卡耐基课程的赞助者。
仿佛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卡耐基的机遇特别好,在波柏的卡耐基课程上,卡耐基结识
了
一位日后成为他爱妻的姑娘,她的名字叫桃乐丝。
自从卡耐基和桃乐丝初识以后,他们就保持了联络,经常书信往来。他们两人都喜欢
写
信的交往方式。而桃乐丝在信中向卡耐基诉说她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种种不愉快以及心绪
的
波动和烦闷时,这正好让卡耐基找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卡耐基对桃乐丝寄予了深切的关怀。他当即给她回复了一封信,详细地提出了帮助桃
乐
丝摆脱情绪不快的意见。
"读过你的信,我对你的情况非常关切。根据我个人的见解,我向你提出一些参考性的
事例和观点,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卡耐基写道,"如果我以下的话能达到这个效果,我
将
非常高兴"。
卡耐基不厌其详地给桃乐丝摆事实,讲道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桃乐丝尽快
恢
复好心情。他在信中写道:
"我和赫洛德·亚柏特相知已久,他住在密苏里州的卫普镇,是我多年以来的演讲事业
经理人。有一天,我在克萨斯城偶然邂逅了他,承他好意,用车子送我回密苏里州贝尔教
郡
的故乡农场。途中,他跟我谈譬如何消除烦闷的话题。他的话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我经常烦恼,但在1934年春季的某一天,我在卫普镇街上看到一个镜头,顿时使
我
的烦恼烟消云散。这件事情前后虽然只有十秒钟,但它却使我学会了"如何生存"的问题—
—
比过去十年所学的收获更高。这两年来,我在卫普镇开设了一个杂货店,但经营不善,不
仅
赔光了我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银行的贷款,得七年才能还清。岂不得已,我在上星期六
关
闭了杂货店。有一天,我沮丧地走在大街上。突然,我看见对面有一个双腿俱残的男人向
这
边走来。他跪在装有小滑轮的木台上,两手握着短木棍抵住地面滑行。这情景引起了我的
兴
趣。当我仔细打量他时,他已穿过街道,为了走上人行道,他将自己的身体抬高两三寸,
并
使木台呈斜面。就在这一瞬间,我们相对了。他露出微笑,用愉快的语调跟我招呼:“早
安!今天天岂不错吧!"这一刹那,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我有两只脚,我能走路,
我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呢?连一个双脚俱残的人,都没有失去开朗和自信,而我,是个肌
体
健全的人,为什么还不能呢?我扪心自问,不由得涌起一股勇气。我原本只打算向银行借
贷
一百美元,以筹集赴克萨斯找工作的旅费,现在我却自信可以借二百美元;我原本预定先
到
克萨斯"找找"工作,现在却以赴该地"就职"的心情出发。果然这两项都如愿以偿了。我把
下
面两句话贴在浴室的镜子上,每天早晨刮胡子时都先朗读一遍:
我为没有鞋子而恼怨
在街上却见到没有脚的人
"有一次,我探问东方航空公司总经理艾迪·雷肯柏克:
‘当年空难时,你与其他遇险的伙伴坐在救生艇中在太平洋上漂流了二十一天,你获
得
了什么样的体会?'他随即答道:
‘我从那次经历中所得到的最大体会是,只要口渴时有新鲜的水,肚子饿了有充足的
食
物,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抱怨的了。'
"《时代》杂志曾刊载过一位在战争中负伤的士兵的故事。这位战士被炮弹碎起伤及喉
部,经过了七次输血。他写了张纸条问军医:'我能活下去吗?'军医回答:'是的。'他又
问:
‘以后还能讲话吗?'军医又答:'能的。'于是这位士兵自问道:'那么,我究竟在担
心
什么呢?
"亲爱的桃乐丝,我们何不也来个反省'我们究竟在忧虑些什么'呢?这样,我们将会发
现,我们所忧虑的,其实都只不过是一些属于鸡毛蒜起的小事情。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是正确的,错误的仅占
百分之十而已。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全心全力贯注于那百分九十的正确事
情,而将百分之十的失误抛之九霄云外。反之,如果一个人想烦恼痛苦,希望得胃溃疡症
,
那就不妨全心全力钻入百分之十的错误中,一切正确的事情都不要管了。
"英国克伦威尔教派的大多数教堂都刻有'沉思与感谢'几个字。这句话也应该镌刻在我
们的心上,我们应该常常思索一些值得我们感谢的事情,应当感谢神赐予我们的恩泽和慈
悲。你说是吗,桃乐丝?”
"《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杰纳逊·史威夫特,可以称得上是英国历史上
最激烈的厌世主义者,他为自己降生于这个世界而悲哀。所以,他在生日那天穿上黑衣服
,
绝食一天。但是,就连持如此厌世观点的史威夫特,也在赞美:快乐与幸福是健康的原动
力。他说:'世界上最好的医师是饮食、平静和快乐。'
"亲爱的桃乐丝,如果我们时常珍视我们所拥有的东西,那是比阿里巴巴的宝藏更大的
财富,我们每天就可以免费得到'快乐医师'的服务。一个人,会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出售
他
(她)的双眼吗?一个人的双脚价值多少?他(她)的双手呢?他(她)的听力呢?以及
子
女呢,家庭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我们的全部财富有多少。这时,我们会发觉,即使以洛
克
菲勒、福特和摩根三大财阀的资产总额交换,也没有谁会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出售。
"然而,人们是否了解这一切的真正价值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
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很难得去想它,但对所欠缺的东西却念念不忘'。这种倾向,可以说是人
世间最大的悲剧,它所带来的不幸,也许更胜于战争或疾病。
"这种心理使得约翰·帕玛斯由一个正常人变成像个老太婆似的发牢骚专家,而且把家
庭搞得支离破碎。这是他亲口告诉我的故事"。
"帕玛斯居住在位于新泽西州的佩塔逊。他说:
'我退伍后不久,就开始做生意。我日夜辛勤地工作,一切总算进行得还较顺利。但后
来却遇到了一大难题:无法取得零件和原料。眼看着被迫陷于停工状态,我忧心如焚,常
常
表现出暴躁、唠叨、怪里怪气、难以伺候。但在当时我自己并未觉察,以至于破坏了家庭
的
幸福。'
'有一天,在我厂里工作的一个年轻退役军人当面指责我:老板!你不觉得惭愧吗?瞧
你那副模样,好像全世界的痛苦都落在了你身上似的。暂时关闭工厂又有什么大不了?等
到
情况好转时,仍可东山再起。你的运气也算很不错了!但却一天到晚唉声叹气。你瞧瞧我
吧:我只剩一只手,半边脸被炸伤了。但我从未抱怨过什么。如果你老是只顾怨天尤人,
不
但会把生意搞垮,也会失去你的健康、家庭和朋友!这几句话,防止了我单方面踏向没落
的
深渊。那时,我才发觉自己是幸福的。所以,我当场下定决心还我本来面目。从此,不断
鞭
策自己,一定不要被悲观和沮丧把自己打倒。'
"亲爱的桃乐丝,请允许我再告诉你一些故事和我的见解"。
"我的朋友露希·布莱克女士,当她处在悲剧关头时,学会了获得幸福的方法,那就
是: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为自己所欠缺的东西而苦恼"。
"我很早就认识露希女士,当时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选修短篇小说写作。九年前,
她住在亚利桑那,遭遇到了使她非常惊恐的冲击。她说:
'那时,我每天都忙得晕头胀脑。我除在亚利桑那大学学习风琴外,还在镇上担任演讲
讲习会的指导老师,以及在迪若特、维洛牧场讲授音乐鉴赏。晚上,也经常参加舞会、骑
马
等活动。有一天早上,我晕倒了,患的是心脏病。医师说:你必须在床上躺一年,绝对的
静
养。他甚至不愿意安慰我何时可以起床活动'。
'一年的病榻生活!也许不能再起来而死掉,我恐惧颤栗;这种事为何会发生到我头上
来?我为何要遭此惩罚?我悲叹,气愤,抗拒;但是,仍得乖乖地遵照医师嘱咐卧床静养
。
有一天,邻居鲁道夫先生——他是个画家——前来探病,他安慰我说:你或许认为一年的
病
床生活是很痛苦的事,其实绝非如此。因为这可以给你从容思考的时间,可以重新认识你
自
己。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你在精神方面的成长将超过前半辈子。他的鼓励,使我稍微恢复
了
平静,从而努力地培养新的价值观念。我开始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有一天,我收听到广
播
评论作者的阐释:人,可以表现自己所意识的事情。这本是老生常谈的话了,但我当时听
来,却有触及内心深处的感觉。我决心以幸福、快乐、健康的精神状态生活下去。每天醒
来,我就强迫自己思考所有必须感谢的事情:可爱的小女儿、亲切的朋友、可口的食物、
正
常的视力、美妙的音乐、愉快的读书等等。由于我明朗愉快的表现,前来探病的亲友很多
,
不得不迫使医师贴出告示,只准访客在一定时间、一次一人进入病房。
'九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每天醒来细数自己的幸福的习惯,过着充实而活泼的生活。这
种习惯,是伴我终生的最宝贵的财富。我很感谢那一年的生活,那是最珍贵最幸福的一年
。
我感到惭愧的倒是,在我临生死关头之前,始终不了解生存的真正意义'。
"亲爱的桃乐丝,也许,连露希自己都没有发现她已经学会了两百多年前莎姆尔·约翰
逊博士所得出的道理,他说:‘看事情良好一面的习惯,胜过一千英镑的年收入'。
"这不是职业性的乐天主义者说出来的话,而是一个历尽二十年颠沛、困顿、饥饿生涯
的杰出文学家的处世心得"。
"亲爱的桃乐丝,让我们再来仔细回味一下罗根·毕加索·史密斯,一位英国学者、评
论家的一句话:'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其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其二是享受它,然而只
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后者'"。
"桃乐丝,你听说过连在厨房洗碗也感到充满了新鲜刺激的乐趣的故事吗?波吉德·达
尔所著的《重见光明》一书,就记载了这种不屈的勇气和感激。这本书是一个几乎全盲的
老
妇人的自传,她写道:
'我只有一只眼睛,而这只眼睛也被严重的创疤所遮盖,只能从左外眼角的小小缝隙里
看东西。所以,看书时必须将脸颊贴着书本并尽可能将独眼挪向左方'。
"但是,她拒绝他人出于同情的扶持,拒绝被人家'特别看待'。孩提时代,她常和伙伴
们玩石头跳格子的游戏,但她看不到画线,于是就利用伙伴们离去后的时间,伏在地上找
标
记,然后再把整个游戏的所有线条牢记于心。不久,她就能与伙伴们一比高低了。她的读
书
启蒙是在家中进行的,但必须采用字体较大的书本,阅读时睫毛几乎触到纸面,这样逐字
逐
行地辨识学习,最后,她取得了两个学位,一是明尼苏达大学文学学士,一是哥伦比亚大
学
文学硕士"。
最后,卡耐基写道:
"亲爱的桃乐丝,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忘掉烦恼,生活在快乐之中,享受人生赋
予我们的莫大乐趣"。
这是一封特别的情书,信中并没有那些烫人的充满爱的字眼,但是,这封富有哲理和
启
发性意义的情书却使桃乐丝感受到了卡耐基的爱心。
桃乐丝读了卡耐基的这封信后,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她十分感激卡耐基给她写了这么
好
的一封长信,使她获益匪浅。
后来,这封长信经过重新处理,收在了卡耐基的另一部著作《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之
艺
术》一书当中,题目命为《细数你的幸福和拥有》。它不但使桃乐丝得到了帮助,而且让
千
百万读者大众大获裨益。
频繁而热烈的书信来往,使卡耐基与桃乐丝之间的情感基础在相互的理解和爱恋中越
来
越牢固。
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卡耐基是一位十分卓越的人物。他睿智的思辩、美妙的逻辑、
精
辟的论述,无不使桃乐丝折服。这是一个女孩子可以终生托付的人。桃乐丝认为,他是她
有
生以来认识的有男人中最优秀的。卡耐基真诚执著的情感,温柔细腻的心灵,怎能不打动
桃
乐丝的芳心呢?
卡耐基是个聪明的男人。而桃乐丝同样也是一位聪明的女人。
在社会中,关于聪明男人和聪明女人,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女人们都争相嫁给聪明的
男
人。而且男人之间,虽然为聪明女人而互相争夺、争风吃醋,却并没有多少人愿意真心实
意
地娶她,当然,自己不娶也不希望有人娶了她。他们希望的,只是她永远做自己的情妇。
聪
明女人能一眼看穿自己的上司那色迷迷的眼睛,能在瞬间感受同事躲躲闪闪的注视,能从
丈
夫开门的动作揣测他是否有外遇,能从公公频频的咳嗽声断定他们隐瞒了多少积蓄……所
以,没有几个男人想娶聪明的女人。男人是最要面子的,最怕被别人洞悉了内心活动。如
果
给女人看穿了,则如赤身裸体行于市,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并因此会恼羞成
怒。男人虽然不敢也不愿娶聪明的女人,但又渴盼与她交往。男人们这样做是带有自私和
功
利色彩的,他们总是试图从聪明的女人那里获得一丝灵气,感觉一份独特,享受一点智慧
,
进行一种交流。他们知道,那是与其通女人相比高出好几个层次的来往,有雅致,有情趣
,
有内涵,有气味。聪明的女人做自己的情妇,跟做夫妻是大相径庭的。妻子必须是不如自
己
聪明和机灵的,而情妇则必须能与自己充分对话。当男人们一边牵挂着妻子,一边口是心
非
地向聪明的情妇表"忠心",他是多么爱她,假如早一些时候遇见她,那么他将会用全身心
去
爱她,并与她共伴终生。说这话的时候,他是不敢用眼睛与聪明女人锐利的目光对视的。
聪
明女人不会当场揭穿男人的鬼把戏,反而会很喜欢这些美丽的谎言。一般的男人都会被聪
明
女人的精明吓出一身冷汗,过后又钦佩她为自己明明白白、自然大方、巧妙绝伦地设置了
一
个台阶,使他和她都在笑声中避免了尴尬。与美丽的女人交往,使男人学会花钱;与聪明
的
女人交往,使男人学会挣钱。与美丽的女人交往,使男人生活愉快;与聪明的女人交往,
使
男人生活得充实。
生活中聪明男人和聪明女人并不多,而聪明男人和聪明女人的结合更少。不过卡耐基
这
样的聪明男人,对聪明的桃乐丝是真正地爱恋,而桃乐丝对卡耐基也是情真意切的。
1943年10月,卡耐基致函桃乐丝,邀请她前来纽约担任他的秘书。桃乐丝稍作
考
虑,就同意了卡耐基的意见。
这样,一对恋人得以天天见面了。但是,由于工作的因素,他们很少有闲情逸致在一
起
谈情说爱。只有在假日里,他们才能一起逛逛商场、公园,到郊外散散步。
1944年的一个春天的黄昏,在纽约河畔的一片小树林边,卡耐基和桃乐丝并肩坐
在
树下。他们的心情都非常快乐,在一起享受着爱的甜蜜。
"圣经上说,上帝把人分成了两半,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让这两个人来到世界上
相互寻找"。卡耐基对桃乐丝娓娓而谈。
"他们一直在找。找呀,找呀,有人找了一辈子还没找着,于是打了一辈子的光棍。有
人自以为找着了,结合了,结果发现并不是属于自己的那一半,于是两个人之间无法相互
吸
引,怎么也合不到一块去,日子过得既平淡又乏味,自然不能真正顺心,只是凑合着过日
子,这就是没有色彩,没有爱情的苍白婚姻。当然,也有互相找着了的,他们的心灵、他
们
的精神、他们的肉体就会成为一个人,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这就是完美的婚姻。可是真
要
找到那一半实在是不容易的。”
卡耐基和桃乐丝经过一段时间的相爱,于1944年11月5日,正式结婚了。
这一天,正是《影响力的本质》出版八周年的纪念日。
婚礼前,卡耐基对波柏说:“如果他们弹奏《人们说我们相爱》这支曲子的话,我将
会
感动得流下泪来……”
婚礼中,真的弹奏了这支曲子。
然而,卡耐基却没有流泪。后来一位朋友曾经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卡耐基先生当
时
正在为娶到桃乐丝小姐而兴高采烈呢,他根本就没有听到那首曲子"。
1951年,卡耐基夫妇有了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给她起名朵娜·戴尔·卡耐基。
当朵娜出生时,卡耐基年已六十有余。摩门·宾森记得卡耐基走进大理协同教会的教
堂
时对自己说:
"恭喜我!我妻子生了小孩,而我已经六十三岁了!”
当朵娜还是个学走路的小娃娃时,卡耐基常常带她到森林丘住宅旁的水池旁边散步。
而
当他开始热烈地同别人谈话时,常常忘记了自己正在照顾小孩子。
当他回到家里,桃乐丝问他孩子现在在哪里时,他已经忘记孩子这回事了。
后来,卡耐基不得已填了水池,改建为玫瑰花园,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与别人交谈时
朵
娜不至于掉进水池里去。
卡耐基晚年获得了美满的家庭,又有了孩子,他非常看重这些结他给来幸福和快乐的
生
活,所以,他也特别关注家庭生活。
卡耐基不仅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而且也关心其他人的家庭。他委派他的助理去参
观
波斯顿的一个特殊医疗教室。这位助理发现这个医疗"教室"附设于波斯顿医院,每周上课
一
次,参加的患者必须预先接受定期的健康诊断。实际上,这个医疗教室是实施心理疗法,
正
式名称是"应用心理学治疗班"。
这里的大多数患者是存在情绪障碍的家庭主妇。
为什么设立这个医疗班呢?
卡耐基的助手了解到,曾受教于奥斯勒爵士门下的约瑟夫·布拉特博士发现,前来波
斯
顿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许多人在肉体上并无任何异样,然而却出现各种疾病的症状。一
般
情况下,医生会认为,这是病人的心理或想像所导致的,因而一笑置之。而布拉特博士却
深
深了解,若例行性的、告慰性的对这些患者说:“回家好好休息,忘掉疼痛,就没事了"将
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些妇女并不想生病,而且疾病也不是轻易就可忘却的,应当采取
一
些另外的措施。
于是,布拉特博士排除了部分反对和怀疑意见,开设了这种医疗教室。十多年来,成
果
辉煌,数千名患者在这里痊愈,有的患者怀着虔诚的心情,每年都来这里参加活动,为该
班
的医疗效果作见证。
卡耐基的助手与一个九年来一直参加课程的妇女进行了访谈。这位妇女表示,她最初
来
医院就诊时,深信自己患的是心脏病,紧张过度时会两眼昏暗、短暂丧失视力。但是,她
如
今对健康充满信心,日子过得很愉快。从外表来看,她年纪约有四十出头,其实她已做奶
奶
了。她说以前常被家庭琐事搞得不胜其烦,心想不如早死算了。但是,自从参加这个医疗
班
后,她明白了,烦恼于事无补,并学会了解除烦忧的方法,现在过着很平静的生活。
卡耐基非常赞同这个医疗班的顾问洛兹·希弗顿博士的看法。这位博士认为,减轻家
庭
主妇们烦恼的最佳途径是:在一个值得信赖的人面前,把心中的不快尽情倾吐出来。他说
:
“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洗胃',亦即'情绪净化'。病人到这里时,我们先让她详详
细
细地说出她的忧虑,这样才能将它们从心中驱逐出来。倘若独自闷积在心,只能增加神经
的
紧张。我们必须让别人来分担我们的苦恼和忧虑。我们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人愿意倾听以及
理
解自己的苦闷"。
卡耐基的助手当场观察到一个妇女在述说了苦恼之后,心情即转开朗的实例。这位妇
女
同大多数就诊者一样,她的不快情绪来源于家庭问题。开始叙述时,她显得有些紧张,然
后
情绪逐渐趋于稳定。当面谈结束时,她脸上竟然浮现出微笑。
那么,她的问题解决了吗?"当然没有",卡耐基说,"她心境的转变只是因为她将心事
倾吐了出来以及得到一些建议和同情而已。这就是说,这种巨大的治疗效果,完全在于把
烦
恼化为了语言"。
根据助手了解到的这些情况,卡耐基作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然后,他提出了有益于
家
庭主妇的见解。
卡耐基指出:
"精神分析在某种程度上以这种语言的治疗力为基础。从弗洛伊德时代起,精神分析学
家至少已经了解到一点:只要患者说出心事,就可以解除内心的不安。原因何在?迄今为
止
仍没有人找出正确答案。或许是经过坦白陈述后,可以更进一步洞察烦恼的症结,并比较
容
易判断烦恼状况。我愿意重申,它的效果是千真万确的,相信你也曾体验过'倾诉衷曲'和
'
一吐胸中积郁'后的解放感。
"所以,当你遭遇某种忧郁的问题时,为什么不找个人倾谈一番呢?当然,我并不是建
议你逢人就絮絮叨叨吐出你的苦恼,以至于人见人厌。而必须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如亲
戚、医师、律师、牧师、神父之类,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建议,我有一个麻烦
问
题,希望你能听我细述,或许你可以给我某些建议,或许你可以从我未察觉的角度来观看
这
个问题。即使你在短时间内不能给我建议,但只要你肯听我细述,我也就非常感激了。
"如果你觉得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倾说的对象,那么我建议你不妨打电话热线或其他类
似的慈善机构。不过我个人认为,仍以面对面的倾听对象为好,这样可以使你获得更大的
平
静感"。
卡耐基为家庭主妇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项:
>> 1、准备一本剪贴簿或笔记簿。
"随时搜集使你深为感动的文章,如励志诗词、简短祈祷辞、格言警句等"。卡耐基说
,
"在阴雨连绵或天色灰沉使你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时,你可以从这种剪贴中得到排遣郁闷的处
方。这是精神的'静脉注射'"。
>> 2、不要挑剔别人的缺点。
你要明白,你的丈夫也有缺点,如果他是圣人和完人,也许就不会跟你结婚了。有一
位
妇女发觉自己已经变成唠叨不堪、抱怨不休、面容憔悴的黄脸平时,她加入了波斯顿医院
的
医疗班。医师的一句问话使她猛然觉醒。医师问她:如果你丈夫突然暴毙了,你会如何自
处?接着医师要她写出丈夫的优点。她这才发觉丈夫的优点其实还不少。所以,如果你已
经
开始后悔跟一个"暴君"结婚时,不妨学学这个方法。当你举出他全部的优点时,你会发觉
,
唯有他才是理想的男人。
>> 3、关心邻人。
与左邻右舍保持友好并逐渐提高健康性的交往。在波斯顿的医疗班中,有一位十分孤
傲,自认为没有任何朋友的妇女。医生要求她以后与别人相遇,必须将对话内容全部记录
下
来。这样就迫使她不得不到处找人交谈,甚至促使她学习想象,如在电车中推想某一乘客
的
背景、环境、生活等等。结果呢?她已经变成生活愉快而且广得人缘的人了。
>> 4、养成每天就寝前计划明天工作的习惯。
许多家庭主妇经常抱怨,她们的工作总是做不完。每日每月每年受到时间的逼迫,永
远
没有结束工作的感觉。这是使大多数家庭主妇心烦的原因。为了治疗这种"紧迫的第二感"
以
及伴随而生的烦恼,应该把工作好好好计划一下,尤其是要安排好明天的工作。
>> 5、避免紧张和疲劳,经常休息放松。
最容易使你提早老化的莫过于紧张和疲劳,它们会耗损你的容颜。为消除它们,就要
彻
底放松自己。
卡耐基还为家庭主妇们提出了几项如何帮助自己的丈夫,尽可能地使他轻松地度过这
些
日子。
>> 一、你为他准备的食物应该适应他额外辛劳的工作计划。
常常给他东西吃,但一次不要给太多。如果他必须抢时间迅速吃完晚餐,并且工作到
很
晚,就试着在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的时候,为他准备好容易消化的小点心、烤苹果、
果
汁、乳蛋糕、沙拉、芹菜和红萝卜——这些东西都是量少容易消化,而且又含有他所需要
的
维生素。如果他在家里吃晚饭,就不要在他整夜的工作之前强其他吃许多不容易消化的东
西。看些关于营养的书,或是找你的医师谈谈如何为他准备增加体力的食物。
>> 二、替你自己安排一起娱乐计划,而不要整天想着过去的日子多么美好。
学习如何使自己在社交上变得有分量,不必依赖你丈夫,也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
的
客人。在许多情况下,你会成为多余的一名女士;你应避免这种不合适的场合。在其他的
集
会里,你将会象五月的阳光那么受欢迎。
尝试做些你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参观几家画廊,听听音乐会,替你的教堂或政党
做
些事,参加一个自修课程,或是某些夜间部学校。
这样的计划,将会为你带来好处,并且使你的丈夫不必担忧你的寂寞。
>> 三、把这个情况解释给老朋友们知道,他们就会了解为什么你的丈夫暂时离开了社
交
圈。
让他们觉得你是全心全意支持你的丈夫,并且赞成他所做的事。
>> 四、让你的丈夫知道他得了你的支持和兴趣。
这会使他的工作进行得更顺利,而且使你不会离开他。
>> 五、提醒你自己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如果你证实了自己可以轻易地完成这些事,这个大工程完成以后,你们交可以过着第
二
次蜜月般的甜蜜生活。
卡耐基是幸福的,他获得了桃乐丝的爱情并拥有一个愉快的家庭。我们在婚姻生活中
应
当时时注意增进夫妻双方的爱情,遇到矛盾时,要尽可能发现对方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
这
样才能使夫妻关系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四 为社会作贡献
卡耐基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他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和拥有万贯家财。假如一个只是为自
己着想,所有的一切都围绕自己这个中心,那么,即便他比卡耐基还要辉煌,也不能说这
个
人取得了成功。卡耐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事业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他把提高人们的各
方
面能力、培养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完满的家庭生活等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因而,他的
工
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他本人也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获得了相
应
的利益。
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卡耐基在这方面的努力。
汤姆是卡耐基课程的一名学员,他正在排练一场商业性演说。
汤姆面对一面大镜子,看着自己演说。他对演讲感到满意,但是对自己的形象感到奇
怪。而当他把排练时的声音录下来,从录音机里放出来再听的时候,觉得比镜子中的形象
还
要奇怪。汤姆让他的妻子听了整段录音,妻子也颇有同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当商业性演说结束的时候,汤姆感到两手僵硬,他知道那是由于演讲时两手紧抓讲台
引
起的。而在练习演讲时,他似乎觉得在镜子对面看见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
汤姆的这种情形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很多学员遇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不少学
员
都向卡耐基反映过类似的情况。这使卡耐基了解和认识到了团体力量的重要性。
当课程的参与者站立在听众面前时,他(她)们遭遇到的演说挑战可以借助团体经验
而
获得帮助并加以应付。尽管卡耐基不很明白和了解团体的变迁及其课堂上发生的心理学层
面
上的因素,但他制作了团体指引方案以行之有效地改变学员的行为。
虽然卡耐基课程不是一种团体治疗工具,然而,团体治疗与卡耐基课程之间的起行关
系
已经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令人惊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团
体
治疗才被广泛认识和使用,而此时卡耐基的课程已经开办了三十多年了。
心理学专家欧文·弗洛姆在深入地分析了团体治疗法奏效的原因后,归结出了十点要
素。而事实上,这些要点全部都展现在卡耐基的课程之中。
第一是传递信息,即治疗家或团体成员沟通的指导准则和建议。
在卡耐基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毕业生助理和前届学员共同涉及信息。教科
书
是卡耐基最著名的:《影响力的本质》、《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的艺术》、《卡耐基的说
话
教室》等书。这就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即信息直接来自富于传奇色彩的卡耐基本人。
第二点是逐渐灌输希望,特别是团体成员在发现其他成员获得改善和进步的时候。
学员们经常忽略自己的变化,但一般而言他们都能注意到其他学员发生的变化。在卡
耐
基课程中,学员在教室中观察每一个学员的表现,亲眼证实他(她)的成长和进步。
一个名叫凯希·瑟思顿的新学员,在念中学高年级时,她的男友过度饮酒后驾车,致
使
她几乎死于一场车祸之中。在第一节课时,她十分恐惧。导师握着她的手,把她领到教室
前
方,让她向全体学员作自我介绍。
等到第四节课时,凯希已经能够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这种事实,这种显著的变化
,
使得全体学员都感受到某种力量已经开始起作用了。
第三点是,让他人分担你的忧愁。
在课前的课程介绍阶段中,每个学员都把他(她)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程的缘由摆出
来,让全体学员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想法。
戴尔·卡耐基组织的副经理富兰克·阿叙比说:“人们开始时觉得到这里来心理上并
非
常态。但通过这个课程,他们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第四,利他主义,即让自己感到有能力大力帮助别人,或对团体的其他成员而言自己
是
他们所需要的。
鼓掌是自愿而自然的,但是在卡耐基课程的课堂上,每个人都知道,借助每次演说前
后
的鼓掌,他(她)是在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大家分享注意力。这个过程之所以获得成
功,在于团体的努力,不像一个人独自对着镜子演说或独自阅读一本书那样。
第五点,家庭团体。换句话说,就是团体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家庭组织,让团体成员感
到
自己属于家庭的一分子。教师具有家长的功能来指导家庭成员的活动。
第六点,社会化发展的技能,或互相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学员给予他人或获得他人
恭
维时,可使他们在课程中受到注意。
第七点,模仿行为,即提供在团体中以他人的适当行为塑造你自己行为的机会。
每次谈话后,教师借对谈话内容的正面评论,强化学生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唤
起
全班及发言者注意到那个合适的行为。
第八点,人际学习是测试不同行为的机会。
卡耐基教室告诉学员一个基本原则:失败是允许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耻辱。这样,学
员
们在试着使用新技能同教室内外的人相处时,就克服了紧张情绪,感觉轻松自在。教室里
没
有来自负面的回报,无论是你在演讲中突然忘记说到哪里或者时间没掌握好,还是来回踱
步、声音嘶哑、心跳的声音大得邻座的人都听得到等等不理想的情况,都被认为是合情合
理、无可厚非的。当你看见他人经过努力,克服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增加了尝试的勇气
。
第九点,团体内聚力。
在数周后的演说中,课程中的大多数学员都透露了很多有关个人的事情,比如关键性
的
生活经验、希望和成就等。学员感到,原来陌生的团体现在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组合。在第
十
和第十三节课中谈论了忧虑情绪后,许多学员都承认,他们分享了不曾告诉任何人的经验
。
其他人评论说,在教室里经历了类似于团体治疗的经验。
第十点,净化作用,提供在安全环境中渲泄情感的机会。
无论是表现愤怒或兴奋的情绪,还是演出各种各样的工作角色,教室里的学员们都流
露
出充沛的情感。他们之中很多人表示,他们过去从没有这样做过。
戴尔·卡耐基不是心理学家,而且卡耐基课程也不需要他是心理学家。就大多数学员
而
言,他们不是前来寻求处理深藏内心的心理问题的,而是试着摆脱公众演说时的恐惧或改
进
管理工作上的技能。当他们发现生命中的某部分已有改进,便逐渐地改变了自己时。他们
感
到满意,尤其是当他们发觉这十四节课带给他们的好处远远超过他们的期望值的时候。
卡耐基看到,改进的程序使人们愿意接受其他不同的项目学习。他利用接受力作为课
程
的基础,以发展人际技能等对人生有积极影响的大量课程。他亲眼目睹了历经公众演说的
学
员已经感到自己隶属于团体的一部分,而且更容易接受人际关系。
卡耐基的十四节课,形成了自在的环境,学员们在此获得了强烈的认同感,最后,学
员
们离开那个环境重新回到真实的世界。有时候,教师以"课程实际上才开始,而不是结束,
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机会,你们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新建立的技巧"的训诫,来作为第十四节
课的总结。
只要卡耐基的课程获得成功,毕业的学员会感到在他(她)们的内心里已经拥有了一
套
生活的原则。毕业的学员现在都有了与人相处、设计目标、减少忧虑、增强记忆力、保持
正
面态度的准则。
一位四十五岁的会计师对他班上的学员讲述了他的经验。他说,当他正要向他的秘书
提
出一些想法时,他似乎感到卡耐基在他的耳畔说:“现在,先等一秒钟,就可能有不同的
方
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于是,会计师想了一秒钟。
他在思索该怎么做。他想起了一些人际关系的原则:首先,唯一能赢得争论的方法,
是
避免争论的发生;然后,是卡耐基所说的"尊重别人想法"的原则。
所以,这位会计师没有因为报告未完成而对他的秘书大吼大叫,而是耐心地倾听她所
遭
遇到的困难。然后,秘书自愿留下来加班,把工作做完。这样,他们没有发生争执,而报
告
却及时完成了。
这位会计师的情形,是典型的戴尔·卡耐基人际关系准则的双重运用。至于开口前先
思
考这一点,正反映出十四节课中所提出的戴尔·卡耐基的意识。我们应该熟悉这些易记的
原
则,并清楚地记住哪个原则适用于哪一种特殊情况。
同许多宗教、自助团体甚至商业手法一样,戴尔·卡耐基课程提供了一套生活准则:
遇
到问题时,先拟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然后运用最适当的方法。
早在课程开始时,每位学员就都拥了一本极具实用性的“黄金"手册。这本手掌般大
小、共有八面的小册子,包含了三十条人际关系准则和三十条消除烦忧的方法。这些准则
和
方法基本上都是从卡耐基《影响力的本质》等著作中筛选出来的。
卡耐基并不是第一个尝试制定生活准则的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卡耐基最爱引述的
实
例。在他的著作中,他引用富兰克林的言论达十一次之多。富兰克林在《可怜的查理年鉴
》
一书中所写的有关致富之道的箴言,为卡耐基树立了强有力的典范。卡耐基从这当中发现
了
文字流畅的好处及表达简洁的重要,富兰克林期望他的读者能改进自己并激发自己。
这些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卡耐基原则是如何萌发的呢?
早在1930年《影响力的本质》问世前,一位心理学家和另一位作家在合著的《与
人
相处的策略》一书中,阐述了种种"心理学原则与事业成功者的偶发事件"。这两位作者多
维
柏和摩根在书中所叙述的故事同卡耐基在六年之后所提到的有许多是相同的。
卡耐基借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关于学习避免直接冲突及变得更具说服力的事例。如
同
早先的作者那样,卡耐基描述哈佛商学院的系主任宁愿在某人办公室前的步道上走两个小
时,也不愿到那人的办公室内停留一下的原因是,不清楚自己该说什么,即便是在知道对
方
的兴趣及动机是什么,以及对方可能会如何回答的情况下。卡耐基非常喜欢这个故事,总
是
不断地引用。
卡耐基也对约翰·洛克菲勒管理上的敏锐观察力加以探讨。像先前的两位作者一样,
卡
耐基佩服洛克菲勒能诚挚地赞美一名使洛克菲勒在南美损失了百万元的下属。
不仅所涉及的范围相同,而且论述的内容也多有类似。然而,前一本书没有引起广泛
的
注意,而卡耐基的著作却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呢?答案是,卡耐基
能
从众多故事中取教训,并用易于记忆的文字写出来。
多维柏和摩根建议"为赢得他人的喜爱及合作,须切记他人的个人兴趣和你的不同"时
,
卡耐基则说"谈些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多维柏和摩根建议"首先是说服人们做你所期望的事,也就是运用策略,以便在一开始
时就能得到肯定的答复。在整个面谈过程中,一开始便尽量尝试着多得到别人说'是'的肯
定
答复"时,而卡耐基却用简洁明了的几个字告诫读者们“让人说'是'"的秘诀。
发生在戴尔·卡耐基教室里的情形非常近似于自助团体中观察者所观察到的情形。如
协
助戒酒的一个民间组织(简称AA)就在其守则中列有"轻松地做”“一天一次”“因为神
的荣耀"等原则。
戒酒组织AA成立于三十年代中期。没有证据证实这个组织的创始人比利或其他的早
期
领袖知道戴尔·卡耐基的成就。因此,卡耐基最有可能是利用团体来改变人们行为的先驱
者。由于他的成就富于商业性质,是居于学术界或学院之外的,因而他没有传人。卡耐基
可
能在这方面居于首创地位。
在卡耐基课程中,有一系列的行动课程用以演练人际关系及忧虑原则。实际的行动演
练
之后,还必须提出进展报告,而这些报告也正好再度强调了那些原则。通过对这些经验的
分
享,叙述者和听讲者都能有所获益。他们发现,那就是迈向戴尔·卡耐基生活准则中心的
过
程之一。
卡耐基竭力使他的训诫易于记忆。许多卡耐基的格言听起来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睿
智
名言,长者的智慧回声充满了整个教室,而所得到的回应不外乎"微笑"或"给予诚挚的感谢
"。卡耐基熟练而自在的语调使你感到你能拥有生活的现在和生活的真理。
卡耐基并没有独创什么,而且,卡耐基本人也承认,他不曾发明什么原则,他所做的
不
过是对前人经验和思想的总结。
卡耐基的成就不在于原则的制订,而是在于设计一个革新的团体程序,以使人们有简
易
的生活准则得以遵循。这是卡耐基的过人之处,因为当一些基本原则出现之后,更重要的
是
如何实现它们。
卡耐基强调记忆的重要性。尽管针对的是一些琐碎的公众演说或人际关系的主题,但
卡
耐基仍制订了记忆准则,目的在于向人们提供简易的方法帮助他们记忆人名、概念并增加
他
们的信心,而且免于动用笔记。
那么,卡耐基课程提供的记忆技巧是如何促进演说效果及人际关系的呢?
卡耐基认为,他的课程比任何其他的演说技巧或人际关系技巧,都更重视自信问题。
他
意识到被人们冷落的记忆艺术其实是很有效的方法,能快速地建立起人们的信心。
在前两节课中,特殊的技巧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学员能更深入地参与课程的
教
学。为促成这些技能的确立,卡耐基重新采用由希腊人最先教授的记忆技巧。
轨迹记忆法是由诗人塞门纳迪发明,由西塞罗记录下来的。有一次,塞门纳迪应邀参
加
一次宴会。当他在宴会厅外时,厅内的屋顶突然坍塌,遇难的尸体难以辨认。然而塞门纳
迪
却能借助于每个来宾的座位分辨出死者是何人。
这件事使得塞门纳迪以视觉记忆而闻名遐迩。此事引发了他的灵感。他认为人们可以
借
着某种特殊方位或轨迹来分类记忆事物。例如,一个演说者可以借助视觉来记忆演说中的
重
点,将提示物放在一座大建筑物的不同房间内,回想演说中重点时,只要在建筑内顺着来
时
的脚步回走即可。对多数人而言,视觉记忆胜于语言或身体记忆法,是一种免于使用笔记
的
简易方法。
卡耐基在课程中使用了称之为木椿系统的轨迹记忆法。在这个系统中,你无需走遍建
筑
物来回想重点和回想事前在支架中放置的事物,即可将它们设定在特殊的视觉影像中。
虽然木椿系统有相当的历史,并且能使每年上千名的卡耐基课程学员印象深刻。然而
,
一旦不再使用这项技能时,能力就消失了。除了记忆人名外,只有少数毕业学员需要每天
使
用记忆技能。
记忆在过去时代被看作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西塞罗说:记忆是所有事物和宝藏的守护
者。爱斯奇勒斯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这些说法绝非夸大片辞。但是在今天,当代美国人
已
经习惯于使用非正式的记忆技能了。
一个仍具相当重要性的记忆技能就是牢记姓名。自卡耐基时代起,许多优秀的商业和
人
际关系支持者都强调姓名记忆的重要性。
一位纽约大学的教授早在《影响力的本质》一书出版前的数年,就出版发行了一本《
加
强记忆面孔及姓名》的书,其中归纳提出了记忆姓名的价值:
"那是希望该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并引其他们的兴趣。商业人士和专业人员在直接与人交
往时,倘若能称呼对方的姓名就能获得较友善的反应。若能以一种较软性的、活泼的语调
,
如"某某先生"来取代诸如"喂!那边的"此类命令方式或商业口吻,便能获得较佳的合作态
度。社会工作者、教师团体领袖们发现,他们若能记得身旁人们的姓名,则在引发人们的
情
感时,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刚刚参与社交活动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发现,记得别人的姓名
相
当有用,有助于增加与人相处时的自信与自在"。
时至今日,理由仍然相同。当你欢迎某人而不记得他(她)的姓名时,谁不感到尴尬
?
谁不会因为无法记得会上或社交场所中与会者姓名而感到不自在呢?那种不自在使得许多
人
陷于拼命记忆姓名的努力之中。
不幸的是,这只是一个治标之法,而不是治本之道。戴尔·卡耐基于1926年首次
撰
写改善姓名记忆能力的文章时,记载了三则有关记忆的自然法则即印象、反复及联系。他
提
及的每个记忆系统都根据这些原则而来。无论你是从众多推销技术法则的记忆专家群中选
修
一门座谈课程,或者是重温享利·洛瑞尼和杰瑞·卢卡斯的《记忆书篇》,还是在众多有
关
记忆的书刊中阅读其一,你都会发现,卡耐基的原则跟它们相去不远。
……
通常与人打交道时,姓名是第一需要记住的。那么,如何学习姓名的记忆法呢?
首先,你要牢记一个姓名,避免左耳进右耳出的情况发生。这就表示你已专心地记下
某
个人的姓名及面孔。由于我们的视觉记忆往往强于语言记忆,所以记忆某人的姓名要比记
住
他(她)的面孔费时费力。
赫米吉·西尔顿是一个记忆权威,她同《运用性记忆导引》一书的作者将连结姓名的
连
结程序称为"目录化"。她建议使用下列标题建档,以便能在脑海中插入新的姓名:
像我知道的某人?
像某位名人?
职业(歌手、鞋匠、工匠)?
一项物品(拐杖、森林、车)?
一种品牌(克培尔、凯洛格、辐特)?
你能用节奏的韵律念出它吗?
你能将它转换成熟悉的文字吗?
你能好好地形容它吗(愉快的吉尼斯、微笑的史密斯)?
你能将它所代表的意义翻译出来吗(摩根斯塔尼斯是早晨之星)?
姓名的记忆法是否有用?有些卡耐基课程的学员在姓名记忆课程结束后能记下当天傍
晚
后才碰面的人当中的百分之九十,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有的学员能用这个方法介绍他
(她)所不熟悉的二十人团体。然而大多数的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运用这种方
法,大多数时候他们并不使用。
和其他任何记忆法一样,这种技能唯一的问题是:如果你不用它,就会失去它。一旦
等
到你真的需要它的时候,将会由于不熟练而无法自信运用自如。
斯杜·莱纳德是一家商店的管理者,为了确保他的所有员工都能表现优异,以增长商
店
的效益,他要求其员工接受卡耐基课程的训练。
在课程中,员工们学会了卡耐基在五十五年前所传授的基本原则即以你期望他人待你
之
法对待他人(顾客)。这是卡耐基的黄金守则,也是斯杜·莱纳德的服务原则。
莱纳德说:“如果我不曾听说过戴尔·卡耐基,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莱纳德加入卡耐基课程时才年仅二十岁。就在他从康乃尔大学毕业的这一年,他的父
亲
去世了。他必须接管下家族生意——负责送货到家的牛奶生意。原来仅有的七名雇员,年
龄
大多长他两倍,而他们目前都仍在他手下做事。他的兄弟里欧建议他阅读《影响力的本
质》。他读了这本书后,便决定选修卡耐基课程。
"今天",莱纳德不无感慨地说,"即使是百万美元也买不到当初那门课程所教给我的一
切"。
莱纳为上百名员工付款参加卡耐基课程,店里的两面墙上展示着他们上课的照片。
莱纳德相信,运用卡耐基所信奉的种种原则,足以使一名满腔热情而又不知道如何管
理
的经营者获得优秀的管理才能。莱纳德从卡耐基课程毕业后,致力于"使员工愉快,并使顾
客愉快"的事业。一如卡耐基那样,莱纳德仰仗措辞极佳的格言来表达重点。其中一则受欢
迎的格言是:“如果你为邻居劈了足够的柴火,最后你将拥有一大堆劈好的好柴火"。
莱纳德也慎于雇人。他说:“我们能教导收银员收款,但无法教导其中的微妙之处"。
莱纳德使用人事评估的方式来强化他的管理。每个人都必须接受STEW表现评估:
S
代表顾客满意,T是集体协作表现,E是表现优秀,W是成功之至(WOW)。
"成功之至"一语对莱纳德而言,就好比是卡耐基所说的“热忱",它代表着一种极富感
染力的兴奋,能用来区分成功与平凡。
戴尔·卡耐基一向依靠口碑来宣扬他的课程。最忠实的支持者,无非是那些像斯杜·
莱
纳德那样的将卡耐基课程的方法应用于公司运作之中的雇主及主管人员们。再如克莱姆勒
汽
车公司的总裁李·艾柯卡也是其中的一位。
艾柯卡在他自传中公开赞扬卡耐基课程之前,就已经以公司的经费资助许多员工和朋
友
加入卡耐基的课程。
当艾柯卡修课时,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学习一种如何训练他人的训练课程,而是要学习
一
套为了自己的课程。艾柯卡要求自己停止做"一朵内向的、萎缩的紫罗兰"。
艾柯卡当时三十出头,早先在费城福特汽车公司做行销经理助理,后来晋升为底特律
区
国内卡车市场经理。虽然他的专业是工程学,但却急需一套管理技能以应付新的工作挑战
。
卡耐基说:“在从事所有各种工作的人中,我宁愿给工程师上课。我已经亲自教了三
万
人,而工程师是我最乐于教导的人。因为,你曾见过一名不诚挚的工程师吗?在课程开始
时,虽然他们通常会表现得差一些,然而,看着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在开口说话时不咬舌头
,
实在是莫大的喜悦!”
卡耐基曾提到,艾柯卡的演说效果并不像某些工程师那样差。艾柯卡在中学时代曾参
加
过辩论小组。
艾柯卡在他的回忆中,也将卡耐基课程视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说:“唯一能刺
激
人们产生动机的方法就是同他们沟通"。
成为一名良好的沟通者,也就使他成了一名优秀的经理人。
戴尔·卡耐基课程提供了种种激发他人动机的实用方法,同时也教导了人们如何激发
自
我的动机。课程帮助人们发展自信心以处理新事物,并激发人们敢于冒险。
卡罗·库克在三年前学习这门课程。当时,她不忙于担任幸运五百公司特殊事务经理
的
职务,她参加课程的目的是希望能改善自己公众演说的能力。
"在教室上课的数周,"她回忆道,"我明白公众演说不是我应注意之事,我要留意的是
压力"。
使用卡耐基的原则,可以控制忧虑情绪,以协助卡罗应付压力问题。在学习过程里,
她
发现了一些当初在进修课程时尚未理解的事。她想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特殊事务公司,这
个
想法能否得以实现,对她而言,关键在于她能否在身处压力时继续思考和运作。
"我想过生意可能失败,而且可能发生的最糟糕情况就是使我脸面尽失。但我认为,这
一状况我还能应付。所以,我不顾丈夫及朋友们的忠告,辞去工作,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
。
我虽然还没有客户,但我相信我一定办得到"。
在结束卡耐基课后,卡罗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了,而且,卡罗真的成功了!
她对卡耐基课程赞誉不断:“没有这个课程,我不可能自创事业,而且使这项事业至
今
仍然运转着。这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
卡耐基的书对某些人而言,就如同他的课程一样,能够激发自我的动机。芝加哥超级
人
寿保险公司的主任约翰,在
1942年以五百美元开创了出版事业。今天,他的出版企业成为全美国同行业中的
佼
佼者。约翰以卡耐基的原则建立其他的积极态度。他说:“在中学时,我看戴尔·卡耐基
的
《影响力的本质》至少五十遍"。
斯杜·莱纳德、李·艾柯卡、卡罗·库克以及其他的上千名商人在结束卡耐基课程时
,
都已拥有了一套商业准则常识。这些准则反映出卡耐基的信仰,即:让你的员工、配偶、
子
女依照你心中所想的去做。然而,独裁主义者却只会导致失败,因为独裁就是我行我素,
而
成功的关键在于沟通或促销你的理念。
戴尔·卡耐基书中与课程中的基本主题是:每个人必须利用说服的技巧和能力来把事
情
做好。我们要有一些技巧和理念去从事销售、说服配偶、使老板同意、使下属产生动机、
指
导子女。
卡耐基认为,销售的关键在于唤其他人的需求。但是,只是让别人依令行事还不够。
按
照戴尔·卡耐基的哲学,你必须促使他人激起想得到你销售的事物的欲望。
卡耐基收集的信息证实他的技巧是奏效的。他发明了一套三个阶段训练课程,以延伸
扩
展那些技巧。首先,每名学员都要在课程中尝试一个新方向。其次,让所有学员分享他
(她)的成果。再次,每个人必须倾听其他学员的成功故事。
一个新学员彼得报告了他尝试改变一名缺乏自信的行政助理的过程。这个助理在公司
已
有二十年之久,一直拥有不错的业绩。
彼得挑战似的要求这名助理完成小组销售目标,以激发他的竞争精神。"当时我觉得汤
姆似乎认为每个人都抛其他了"。彼得说,我告诉他,他能为我们带来不一般的成绩。我
说,如果他能使销售报告早一天送到总公司去,便能使我们超额完成任务。他办到了。
卡耐基提倡以信念、信赖和黄金手册为基础的积极行动哲学。他做了敏锐的市场判断
,
在避免以宗教为号召的前提下,他提倡积极的思想信念。
卡耐基的教学取向有赖于基督教神学中的心理治疗技术。心理治疗盛行于十九世纪中
叶,当时,药物治疗还相当落后。心理治疗基本上是一种信念的应用,这种信念便是强调
心
理力量可以超越肉体,也就是说,正确的思考能提高自我治疗的力量。
卡耐基说,他不会因为基督教神学而信仰宗教。同时,他宣称:
"我活得愈久,就愈感受到思想所具有的强大力量。在教授成人教育的三十五年当中,
我知道男人、女人能放弃忧虑、恐惧及不同种类的疾病,而且能因为他们思想的转变而改
变
生活的气质。我已经看见数百次以上这种不可思议的转变。现在,我已经不再觉得奇怪了
"。
卡耐基显然是思想的真正信仰者。有一次,当他被问及曾经经历过的最大教训时,他
引
述罗马哲学家马尔克斯·欧瑞利斯的话说:“生活是由思想所造成的"。他又引述爱默生的
话说:“人类终日思考"。
卡耐基并非特别关心为什么信念或积极的思考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或使人们能获得更
多
等等现象的原因,他是个行为主义者。他不问其中的为什么,如果他看见一个信念上百次
奏
效时,那么他就认为是真的奏效了。
卡耐基的《影响力的本质》出版后的十六年,曼哈顿大理协同会教堂的牧师皮尔博士
,
在一套为美国人特别撰写的丛书中,把动机和宗教结合在一起。
皮尔博士撰写的《积极思考的力量》,在畅销书排行榜上高过《影响力的本质》。一
时
之间,可敬的皮尔博士成为上百万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导人。
卡耐基与其尔彼此熟识,他们常常相互赞美对方为"在同一条街上的两端工作的人"。
卡耐基同皮尔有许多共同点。他们两人都来自中西部的基督教家庭,而且宗教信仰都
胜
于经济上的稳定。两人都从成长的故土离开后,仍秉承着传教般的强烈传统价值及坚定信
念。
他们著作的内容取材于与人们生活工作相关的内容。对卡耐基而言,他开创了课程,
吸
引了成千上万的成人为了公众演说训练而来,而课程在学员们拥有更多的自信及勇气中结
束。
对皮尔博士而言,他的基础根植于在教堂从事神职工作时对数千人的咨询,他从未在
三
十年代中起设立的医院接受宗教心理治疗的求诊者们的身上学习东西。
卡耐基和气尔都在人们的身上测试他们的理论。他们了解什么才能帮助人们,然后再
借
着有效的写作及演讲来热忱地传播他们的理论。两人都善于清晰地向大众传达自己的信息
,
并且用简单的语言和易记的故事,使千百万以上的人们相信这些常识般的技能可使他们实
现
更多重要的生活目标。
卡耐基与其尔传播的积极思考理念,仍然强烈地存在于美国文化之中。
卡耐基在晚年时,皮尔牧师邀请他发表了一场演说。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是个重要
的
时刻。
皮尔羡慕卡耐基的写作,也曾受到卡耐基的著作和演说的强烈影响。
卡耐基则认为皮尔是一位划时代的精神主导领袖,他以能受到邀请讲演为荣。
这个场面对于卡耐基而言,还具有另一个重大的意义。他的母亲曾希望他能成为一名
神
职人员,然而他却因公众演说课程及其著作而闻名,所以没能实现母亲的愿望。而现在,
在
他母亲去世后,他正要步上全美最负盛名的神职人员皮尔博士的讲坛。
卡耐基使用了笔记,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他带着一些卡片,上面凌乱地写着大纲,
一
字一卡。他后来对皮尔说:
“那天我想确定我的表现如何"。
尽管经过了全盘的精心计划,卡耐基在讲演中的情绪仍然超越了控制。他开始谈到他
在
密苏里州的童年生活,回忆他的家人很少有足够的食物摆在桌子上,以及他母亲如何在工
作
时唱着圣歌的情形。他重复着他母亲的信念:
"主将恩赐!”
皮尔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
"戴尔必须停止演说,他的情绪极为低沉。在教堂讲坛上,卡耐基用充满情感的语调谈
论着他的母亲。整个会场气氛使得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最后,在泪光交织中,他缓缓地说:'我的父母不曾给过我金钱或任何财政上的帮助
。
但是,他们给了我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仰恩赐和坚定不屈的性格'"。
"这给群众带来极大的影响力,充满情感的气氛令人永难忘怀。这是我曾听过的最感人
肺腑、成效卓著的演说"。
从演讲的一些重要方法上而言,这次讲演是卡耐基演讲事业的顶峰。他虽未成为一名
神
职人员,但最终却以一种间接方式,实现了他母亲的宏愿。
在卡耐基毕生的演说事业中,他的精湛生动的演讲,赢得了无上的权威和荣耀。然而
,
在他感受最深、最强烈的时刻,却反而说不出话来。盛名将他捧上了天,人类的本性却拖
他
下水;求知欲推他向前,归宿感拉他后退;无休止的精力使他深具雄心,慷慨的天性又使
他
消除了侵略性。
这些冲突没有在商业上抑制他成长为一名教师,或延缓他的雄心。一个实际的结论是
:
一个人应收藏起战斗动力,不该表达它。然而,仍有些地方使卡耐基异于一般人。卡耐基
与
其独自保持全部的冲力,还不如将这些精力以课程的方式展示于世。
戴尔·卡耐基课程一直在生机勃勃地开设着,这一情形已经超过了他原本的创意,这
也
是他战斗力的最后产物。这门课程将学员带到了极致。在一节课程中,他们被鼓励着表达
狂
怒及挫折;在另一节课程里,又必须表现出完全合作的态度。一场活动鼓励了笨拙演员的
演
出;另一场则有了真诚表白的机会。显然,卡耐基课程一方面教授赢得顺从的说服技巧;
另
一方面也倡导着人类心理的美德与善行。
虽然卡耐基课程将人们引向极致,然而也同样的又向原点回归。它促使人们努力向前
,
并向自我挑战;它激发并增强人们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每个人怀着原有的期望前来,
然
后带着不同的解决之道离去。有些人离开课程为的是寻求更大的安全感,有的人则为尝试
更
多的冒险。有人正在寻求新的上司,其他的人则正在找寻领导才能;有些人想得到更多的
成
功、幸运及荣誉,另有些人却着眼于更诚实、更慷慨或更宽容。
学员们因完成课程而获得的证书,并不代表任何特殊领域里的能力或专业才华,只是
认
可了这些学员在课程中坚持到底的态度。学生们在本质上丝毫没有任何改变,许多学员完
成
课程后,只是感到更快乐,对自己更满意。
对于卡耐基而言,创立这门课程,帮助他解决了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冲突。在课程中,
他
可以是牧师、传教士、教师、知己、演员、商业领袖、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这种不
寻
常的人格性质,使他协助自己开创了一门世人瞩目的课程,使一个平凡的人,明白他何以
能
如此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这门课程帮助他接受了他自己。
卡耐基的课程帮助了无数的人。
戴尔·卡耐基,以他的巨大热忱,以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为广大的社会公众提供了非
同
寻常的精神食粮以及经营、生活等各方面的有益帮助。
多年以来,卡耐基课程教导了一批又一批学员,促使他们在此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
工
作,更快乐地度过宝贵而短暂的人生岁月。
卡耐基的课程协调了人际之间的诸多关系,这一工作无疑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良好的正
面
影响,营造了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
卡耐基对社会功不可没,卡耐基课程的社会贡献应当得到世人的赞誉。
>五 桃乐丝妻承夫业
桃乐丝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与她结婚,既是卡耐基家庭生活的幸福,也是卡耐基发
展自己事业的保证。
卡耐基在同桃乐丝结婚前的一个月,设立了授权制度,从而奠定了后来的事业基础。
1945年,卡耐基创立了他的私人公司——戴尔·卡耐基组织,以继续自己的事业
。
卡耐基自任总经理,桃乐丝任副总经理。以后,在卡耐基逝世后,总经理一职就由桃乐丝
担
任了。
在与桃乐丝结婚的同时,即1942年,卡耐基开始编写一系列关于如何控制忧郁和
烦
恼的小册子,在他的课程中使用。
六年后的1948年,卡耐基把这些小册子集结成书,定名为《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
的
艺术》,书的销售量达六百多万册,但始终没能超过《影响力的本质》一书创下的空前成
功
的纪录。
卡耐基这部著作的出版,舆论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每日经济时报》也忽略了
它,《星期时报》的评论则说:
"最近,卡耐基先生的社会伊甸园蓝图,似乎已被公式、告诫以及个案分析制住了。相
信没有读者会做全无回报的事情的。”
显得较为热情一些的是《时代》杂志。这家刊物的文章预测《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的
艺
术》一书"可能会引起轰动和畅销,而使那些老练世故的出版商大吃一惊"。
在《克服烦恼建立新生活的艺术》一书中,卡耐基仍然沿袭《影响力》中颇为奏效的
方
法和公式。他在这本书中记录和气析着一个接一个的事例,以展现各种不同的人控制忧郁
、
克服烦恼的做法。比如:
布斯·塔尔金顿原本相信除了眼盲之外,他能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然而不幸的
是,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却失明了。但他发现,他能接受和面对这个事实。
蒙姆是法国哲学家,他说到:“我的生命中充满了可怕的不幸,然而大多不会发生"。
居住在马萨诸赛州的温却斯特维吉米尔大道五十二号的尔洛·哈尼认为他叔叔将杀死
他。因此,他为了这时刻的来临,决定时时准备,他为自己买了一具棺木及一张环球游艇
票。在旅途中,他停止了忧虑,体重增加了九十磅,并很快地返家工作了。
欧洛·仙得尔,是一名依利诺州缅屋德的主妇,在她丈夫生病时嫌了钱。她当时只有
价
值十分钱的材料,却毫不忧虑的以蛋白及糖做成糖果卖给学童。"第一个月,她赚得四元十
五分美金的利润,……而且在生活中投入了热诚"。
杜勒沙的一个速记员,拥有一份无聊的工作:替海湾石油公司装订印好的石油契约表
格。为了对抗"因无聊而产生的疲倦",她以竞赛的方式试着进行改进。结果,她变得更具
充
沛的精力和活力。
1948年及1949年,著名的杂志《读者文摘》刊登了两篇取材于卡耐基这部著
作
的文章。第一篇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是“活在紧凑的空间里",重述着"覆水难收"的道理。第
二篇文章则将焦点对准不可压抑的精神——人的特质。为对抗会议中的疲倦、旅路上的颠
簸,卡耐基建议要能伸缩自如、随机应变。
1948年,卡耐基课程在美国及加拿大的一百六十八个城市展开。他的夫人桃乐丝
开
始深入地参与这项事业。
卡耐基对参加他课程的学生们讲过这样一个的故事:
有一个居住在缅因州的人,他有一个"不幸"的儿子。儿子爱玩,邻居孩子爱学;儿子
爱
惹事,邻居的孩子常受到校方的嘉奖;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邻居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是A
。
如此鲜明的对比,使得做父亲的大觉丢脸,他常常斥责儿子:人家与你同岁,却那么让人
喜
爱,而你却是这么一付没出息的样子!
儿子挨骂过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可他居然想着办法来反击父亲。一天,他父亲正在
收
看州长发表的电视演说,儿子就斗胆对父亲说:
"看看,你不是和州长一般大的年纪吗?人家都当州长啦,你呢,还是一个小职员"。
这句话,让做父亲的下不了台。父亲戚得怒发冲冠,火冒三丈。
卡耐基的学生们听到这里,都会心地笑起来。
卡耐基又继续讲下去:
后来这位父亲静下心来仔细地想了一想,觉得儿子的调皮话也不无道理。他想:我一
直
要求儿子像别人那样,可我这个作父亲的又何尝不是一位凡夫俗子呢?
再细细地想,人生何处有个尽头?哪里找不到可以比较的参照物?
他想,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与自己叫劲,弄得疲惫不堪,身心俱伤。别人拥
有
的,你没有;同样,你拥有的,别人也不一定就有。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但他获得了少年
的
欢乐,这不也挺好吗?我没有权,没有钱,这是真的。但是,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阳光
,
这不是很值得安慰的么?
如果不是儿子的那句调皮话,这位父亲或许不会发现他自己其实也有许多别人不曾拥
有
的东西。实际上,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各有各的缺点,同时又有自己的优点。
人
们又何必光看别人的优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所以还是轻松些",卡耐基最后说,"轻松下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状态。多看
看自己的优点,比一比别人,原来别人有时也在学你。轻松些,并不是意味着沾沾自喜,
狂
忘自大,唯我独尊,而是不要钻牛角尖,不被生活中的那些无谓的烦恼所困惑。只要你自
己
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认真真地走下去,你就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身边的世界。”
在卡耐基的生活中,卡耐基夫人扮演的角色,首先是一个妻子。
卡耐基夫人是一位好妻子。
美国幽默作家埃·尼勃特朋对妻子作过如下的比喻: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
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
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供在家里。她想发脾气的时候,即使是深更夜半,也会放声
大
闹。贤惠的妻子像怀表,任何时候只要你问他,她都会老老实实的回答,从不批评你,只
可
惜这种表在目前已经很少了。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经久耐用。病态的妻子像冒牌手
表,毛病很多,屡坏屡修,屡修屡坏。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能在家里尽义务,不能跟丈
夫
到外面去。
我们可以这样说,妻子就是你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相遇并结伴同行的那个人,相遇是一
种
缘份,一个冥冥之中的声音呼唤着你和她,使你们相会于同一个屋檐下。从此,你拥有了
她,她拥有了你,你们便彼此相依相偎分不开了。妻子是你最好的朋友,在许许多多的朋
友
当中,没有哪一位能够像她一样地宽恕你的过错,抚慰你的痛苦。她是你快乐时的花朵和
失
意时的雨滴。妻子不等于女人,这个世界上的女人很多,而可以成为你妻子的只有一个。
找
到这个人,相爱相守,是你的福分。妻子是你家中的女王和女仆,她喜欢主宰一切。从房
间
布置、家具购置,到用什么牌子的牙膏、肥皂,假日去公园还是旅游,她样样都要说了算
。
但她同时又是家中最吃苦耐劳的一个,她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把一个个想法、打算变成现实
。
有时候你真想把这个独裁者赶下台,有时你又很想给她颁发一枚功勋奖。妻子是丈夫的胆
小
鬼和孩子的保护神。跟丈夫在一平时,她胆小得像个孩子,仿佛狼外婆总在打她的主意。
而
单独和孩子在一平时,她又变得出奇的坚强和勇敢,仿佛天底下没有什么可畏惧的。妻子
是
广播员。家有贤妻,不用看书读报,照样可以知道影视圈里谁在搞三角恋爱,谁是第三者
插
足,谁离了婚,谁又嫁了人。跟妻子坐在一起看电视别有一番风味。你可以一面听着美妙
的
音乐,一面听妻子的话外音介绍女歌星的罗曼史,弄得你真纳闷:她怎么对人家私生活了
如
指掌?妻子是收藏家,是博物馆。她爱收藏你出门时留给她的字条和写她拌嘴或发生摩擦
时
的感受,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便陪伴着她默然流泪,那样子像是发生了天下第一冤案。妻
子
是保姆。你的袜子找不到了可以去问她,乍暖还寒她会逼着你穿上毛背心。你坐在桌前读
书
时她会悄悄地送上一杯热茶。过后想想,你就会感到,拥有妻子是一种幸福,一翧E温馨,
一起照亮生活的阳光……
桃乐丝之于卡耐基,既有普通妻子的温柔与体贴,也有她独特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
名
人的妻子,桃乐丝无法摆脱丈夫事业的影响,更何况她本人对丈夫的事业也持积极的态度
,
并愿意为此而与丈夫站在一起,继续扩展已经辉煌的事业。
一天傍晚,当卡耐基一家在加拿大度假时,桃乐丝告诉她的丈夫卡耐基说她想跳舞。
然
而卡耐基却不想与其子一起去舞厅,他只想早些就寝。
为了让桃乐丝有事可做,以避免因无所事事而产生的烦闷,卡耐基建议她为妇女编写
课
程。这一建议无意间又促成了另一项事业,而且,他们也试着鼓励开设以妇女自我发展为
内
容的桃乐丝·卡耐基课程。
桃乐丝认为,这个课程不仅是对妇女产生魅力的另一门课程,而且,也试着鼓励妇女
扩
大她们的心智水平,并希望这种训练能被视为一种老年保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
的
发展,妇女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桃乐丝为开创这项事业付出了二十年的努力,但结果是没有赚钱。在六十年代末期,
她
不得不被迫取消了这一课程。
桃乐丝没有把这门课程看作福利性教育,她认为,"我们不是这里的慈善家",桃乐丝
曾
对一位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赚钱"。
桃乐丝对财富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她认为,要想拥有财富,单靠运气、继承遗产
或
高智商,还远远不够。在很多情况下,致富靠的是勤奋工作、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自我约
束
的控制力。
桃乐丝曾经指出,不少住着豪华别墅,开着高级轿车的人,并非家财万贯。他们的确
拥
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可同时,他们也花钱如水,挥金如土。所以,他们实际的家财都被
用
于消费之中。
"只有不到一半的大富豪居住在豪华的富人区。人们应当意识到,财富并不等于收入"
。
桃乐丝说,"假如你每年挣一百万元,然后又把它们全部花光,你就不可能富有。你不过是
在过着一种富裕的生活。财富是积累起来的,一味花钱并不代表你拥有财富"。
桃乐丝说:
"聪明的富家在住房、汽车、度假和娱乐上花的钱远远低于他们的财力。因为在这些方
面花钱几乎得不到什么回报,他们更乐意把钱用在投资或贸易方面。
"事实上,一幢豪华的住宅根本算不上是一种投资。假如花十五万就能买到一幢不错的
房子,为什么要花五十万呢?那多出来的三十五万完全可以存入银行吃利息或投资股票。
"当你买下一幢豪华的住宅,你也就买下了一种豪华的生活方式,你的财产税、装修
费、保险费都非常之高,而且,富人区商店里的价格也同样相当高。”
尽管桃乐丝·卡耐基课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促使卡耐基夫人写出了她的第一部著
作。1953年,灰石出版社发行了她的《写给你的》一书。
这本书的原名是《如何帮助你的丈夫成功》。在书里,卡耐基夫人延用了丈夫曾使用
过
的例子,并组合了课程教学里参与者中具有不凡经验者的事例,甚至用了一些卡耐基曾经
用
于著作和演说中的故事。
夫妇之间有许多思想总是相通的,如卡耐基那样,卡耐基夫人也强调热忱的重要,热
忱
是成功的秘诀。她还引述了爱默生的话,夫妇俩都引用前纽约中央铁路总经理佛瑞德瑞
克·威廉森所说的话:“缺乏热忱,势必成不了大事"。
卡耐基夫妇俩都以数页篇幅来叙述法兰克·贝格尔的事例及其准则:“表现得热忱,
你
会变得热忱"。
两位作者还都引述了曾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德华·阿波顿的话:“我认为热忱绝
对
高于专业技术,那是科学研究得以成功的最佳方法"。
卡耐基夫人模仿她丈夫偏爱的中庸结论。她在每部分给读者提供简短的格言式原则,
甚
至采用她丈夫的方式,在引述中提及学员的住址。这些技巧性的处理都能增添情节的逼真
程
度。
《时代》杂志是少数评论《写给你的》一书的传播媒体之一。这家刊物预测卡耐基夫
人
的第一本著作即将成为畅销书。
然而《时代》杂志没有预测准确。虽然桃乐丝的这本书的确提供了优秀的精简杂志稿
,
但并未如《时代》所预测的那样成为畅销书。书的内容被浓缩在皇冠杂志《更美好的家园
》
里充作基本稿。
在文章中,桃乐丝把她的建议总结在十条守则之中:
1、发展勇气、自信与其衡。
2、在家中、社交生活及任何民间的或商业活动中,有效地表达你自己。
3、锻炼能力及注重你的外表。
4、提高你的会话能力。
5、扩大你的兴趣及发展你的人格。
6、记住他人的姓名、面孔及兴趣。
7、充实你的生活,使你的家庭生活更愉快。
8、试着与人和谐相处,并为你及你的丈夫赢得更多的朋友。
9、提高你对爱的标准,不要成为丈夫背后的女孩。
10、最重要的是热诚,热诚绝无任何替代品或复制品。
尽管第一本书并非引起轰动,也没有预想的畅销,但是,桃乐丝并未放弃写作,她仍
然
希望把自己丈夫及自己的一些有益的思想和观念告诉一般公众,以使他们能够找到一条通
往
各自成功的道路。
卡耐基夫人于1958年写了第二本书,书名为《成熟的人生》。这本书的确秉承了
卡
耐基的哲学,强调改变态度的益处。她建议不要因年轻而烦恼,对成长及智慧寄予关注是
获
得成熟的代价。
在卡耐基课程的第十节课中,全体学员将评选课堂上演说如何控制忧虑及减少紧张的
三
名最佳学员,而这三名学员则可分别获得一本《成熟的人生》作为奖品。
在桃乐丝逐步显露她的才华的同时,卡耐基渐渐衰老了,死神一步步接近这位伟大的
人
物。
1953年的夏天,卡耐基的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然而他仍旧坚持自己的忠告:只有
作
了准备的演说者才配具有信心。但是,尽管作了数周的准备,他仍发觉自己无法记住演讲
的
内容。
卡耐基在超过四十年的时间里,教导了数以千计的人要以肺腑之言来演说。他力主演
讲
不要受讲稿的约束,因为局限于演说稿只会"使你的演说不能自如得迸发火花"。然而现在
,
他自己却不得不读他的讲稿。
演说的主题是他熟悉的。他告诉母校的假期毕业生说,热忱的魅力是其一生成功的不
二
法门和灵丹妙药。他回忆起自己在这个大学时期的日子,以及他在学习拉丁文时所遭遇的
困
难。
卡耐基说,"我没有真正地毕业,我很高兴我忘了和拉丁文有关的每件事。事实上,学
习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学习的过程中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卡耐基本人没有多高的学位,但是他成功了。所以,卡耐基告诫那些未读大学的年轻
人,学习知识的结果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在学习中学会做人。
卡耐基组织借助广告和不断的自我发展,一直保持着创始人卡耐基生前那样的令公众
注
目的形象。自桃乐丝担任这个组织的主任以来,它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家庭管理的模式。
现在,卡耐基的教学模式已在全世界广泛推广,由卡耐基创始的造福于人类和社会的
事
业正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从卡耐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未来,人们从卡耐基
教
学中受到的启发和教育,又促使他们向着更加美好的人生去追求、去奋斗。
卡耐基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座文化宝藏。
(全文完)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
你认为真实的就是自己的现实。(罗伯特·T·清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7.28.50]
※ 修改:·Psychology 於 04月03日17:23:29 修改本文·[FROM: 218.7.28.5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5.837毫秒